“靠近川贝号航母的编队,错开30公里相向航行,速度35节,开启深桨模式。”李趣一条条指令发下去,边上的将军明显上身一挺。
老将军以为,擦着50公里和川贝号交错而过,足以吓破MD的胆,达到检验预警机下的隐形能力。李趣将距离靠近到30公里,这是要检验白虎舰的整体隐形性能,包括海上航行时,目视中的仿真隐形功能。
因为地球是圆的,直线视距,最远只能看到45公里左右。因此,原先的50公里,实际上是避开了目视隐形功能的检验,不过老将军认为,对于导-弹攻击来说,50公里的距离,和刀架脖子上没有区别,防空系统哪怕有反应,也没有了拦截时间。
目视中的仿真隐形,主要指标两个:一是舰船的外形;二是舰船航行时船桨搅动的水花。目前梭子多棱面的蔚蓝色外形,在大海的波浪中,很难发现;唯一要检验的是如何隐藏掉那一条白花花的水路。
几年前,中国的无轴推进技术,在潜艇中全面使用。一直以来被MD讽刺的噪音问题,成为了他们要仰望的黑科技。在MD和WK全力监控的宫古海峡,现在中国的潜艇已经来去自如,这一直让他们感到非常的憋屈。因此,为了拖延追丢红魔的责任,WK欺骗MD说中国潜艇到了琉球附近,MD自然非常紧张,被转移了注意力。
潜艇航行,不在乎水花的大小,但作为隐形舰艇,这是一个新的课题。大部分军舰,使用的还是可靠性高的传统推进方式,只有MD和中国,因为研发隐形舰艇的需要,在护卫舰上使用无轴推进。新的推进方法,水花比传统的小了不少。因此,水花问题,似乎没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但是,中方有一批科研人员,凭着天生对科技的热衷,就像陈敬成一样,一有机会就钻研课题,还真被找到了“压水花”的黑科技。
白虎舰由两个无轴推进桨驱动,分左右,在水下4米左右的位置,两者间距10米。在驱动桨的正中间,是传统的水流交汇处,也是水花紊流的涌动处。
压水花的设计非常简单,深桨技术,就在这个位置的下方2米,增加了一个小型的无轴推进桨。它利用水流的伯努利原理,将即将紊乱的水流,引导下来,综合成一道稳定的水流。
但是压水花的这个无轴推进桨的转速,就是黑科技中的绝密,传闻是用量子计算机模拟计算得出。这就是科技的魅力,一个方面的领先,可以带动整个科技界的革命,量子技术,是中国反超的关键点。
白虎舰的下方,一个小一些的无轴推进桨,缓缓伸出,到指定位置后。海面下,一道稳定的水流形成,就像大洋暖流的无限缩小版,隐藏在深处,有鱼儿顶着水流逆行。科技发展到深处,和自然融合在了一起。
有看官会问,如此好的技术,为何要到对抗时才使用。2000吨的轻型护卫舰,要达到最大的巡航距离,任何可以节省的能量,都不能浪费。
或许有看官追问,为何不增加排水量。没错,MD已经制造了3000吨的隐形舰,目前正在测试阶段,可是它们的隐形能力,在预警机面前无处遁形。经过量子计算机的不断推演,钻面隐形设计,所能覆盖的表面,最大设计排水量只有2000吨。
时间一点点过去,川贝号航母群,已经可以用望远镜看到,甚至甲板上等待在起飞位的飞机,都可以分出轮廓。双方都进入雷达静默,只有头顶的预警机,雷达功率全开,仔细搜索着海面上的一切。
30公里,望远镜上显示的目标距离,那么,双方的垂直距离,可能只有25公里左右。李趣稍作犹豫,认可了这个距离。
“第一轮攻击准备。”
如同蜂窝般的甲板上,打开了9个盖子。舰对空、舰对舰、以及黑鸟X型导-弹,各3个,露出了深邃的洞口。
雷达处在预备位,接收到了预警机如太阳般明显的扫描信号。只要对方一锁定,这边也马上开启雷达,对空的3枚导-弹,可以干掉预警机和F35F隐形战机。白虎舰的相控雷达阵,百公里内的隐形战机无所遁形。
对舰导-弹,可以锁定开道的巡洋舰,以及这侧的驱逐舰和护卫舰,让这3艘忙于防护自身,撕开航母的一侧外围防线。3枚黑鸟X型,可以直接攻击川贝号航母,只要有一枚击中,航母将变成漂浮的大铁片,如果击中两枚,那就海底见了。
白虎舰也非常清楚,发出一轮攻击后,将面临对方的狂轰乱炸,除非一口气打残整个舰队。2000吨的排水量,川贝号战斗群的任何一枚对舰导-弹,都可以击沉自己。这可不是WK的驱逐舰,川贝号的攻击,向来都是覆盖式群攻。
3分钟过去,川贝号战斗群领头的巡洋舰,已经和白虎舰并排,侧向相距25公里。第一次对抗,居然这么轻松到了穿越的阶段,白虎舰上的官兵,神情都开始紧张起来。
25公里,白虎舰所带导-弹,只要升空后一次变轨,就到了目标上空,前后不过15秒时间,如果偷袭,航母已废。这种成果,如何让人不喜?虽然,这里有MD邀请的对抗,提前公布了自身位置有关。
但是,只要MD航母进入南海、以及所谓的第一岛链内,就将面临白虎舰的近身攻击,犹如一把龙枪,轻易入骨穿肠。
“第二轮攻击准备。”
李趣心头一松,目标任务已经完成,现在顺便检验第二任务。
甲板上,所有“黑鸟X”导-弹发射口打开,这是要团灭对方的架势。剩余的7枚轻量战术核弹,将航母的7艘海面上舰艇,重复覆盖。
海面下,压水花的那个无轴驱动桨上,放出了一串细小的声呐探测装备,也像放风筝,一头固定,一头飘荡。
甲板上,有3个略大一些的导-弹发射口打开,那是对舰导-弹的变异型:“海钓1号”。针对潜艇设计,600米深度内,一旦被捕捉到,命中率极高。
海钓导-弹的攻击另辟蹊径,特点是快和强大的穿透能力。设计思路没想把潜艇灭在海底,而是将潜艇逼出来打。
传闻中方的00后,是逗比的一代,果然,在他们主导的年代,很多设计都是天马行空的存在。
白虎舰船速35节,航母群20节,相向而行,交错有6分半钟。白虎舰上,连老将军都站了起来。
头顶,预警机再次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