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中亚城邦的命运,苏岚不由得暗暗咋舌:“这龙脉消失的后果这么严重?”
“那自然!”老者斩钉截铁的回答道:“要不是如此,这龙脉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威力,能够引来我师兄的垂涎。”
“不对啊。”苏岚忽然反应了过来:“照你这么说的话,我们隋国民族早就已经要衰败了啊,为什么到现在还...”
苏岚的意思很明白,既然龙脉消失的后果如此严重,那么隋国应该早就步了沙漠古国的后尘的,为什么到现在还好好的没有任何事情。
“那还不是因为老夫。你以为,当我发现师兄的动作之后,为什么没有急着去阻止师兄下一步的动作,反而先加入了朱棣的麾下,去参加什么靖难之役么?”
“难道靖难之役,不是你对抗师兄的手段?”苏岚发觉,自己刚刚的理解,好像有些错了。
原来他以为,靖难之役,是老者用来反击自己师兄的手段,但是现在看来,还并不是如此。
“对抗师兄?”老者奇怪的问道,但随即,不用苏岚说明,他就已经明白了过来。
随即,他苦笑的说道:“龙脉消失之后,师兄就已经从明朝脱身了,这明朝朝廷,原本就是他用来夺取龙脉的手段,成功之后,这朝廷是死是活又与他何干。”
说道这里,老者叹了口气:“其实莫说是明朝朝廷了,在师兄的眼中,就是着中原土地的百姓,他们所有的性命,也没有被他放在眼中。”
“这样的话,你参加靖难之役,是为了?”苏岚问道:“是为了拯救龙脉吗?”
“龙脉已经被师兄摄走,这龙脉本来就是十分奇特的东西,非生非死,即不是生命,也并非死物。其实,在它离开自己所在之地的那一刻,已经就可以算是死了。而且即使没死,已经到了师兄的手里,我又有什么办法能够夺回来呢?”
“那前辈你是用了什么办法,这办法,和靖难之役有关?”苏岚问道。
虽然不知道老者是用什么办法,让中原大地摆脱了覆灭的命运,不过,苏岚清楚,这办法,肯定是与靖难之役有关的。
“既然龙脉已经失踪,那么想要稳住水土,就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再寻一条龙脉,将它安放在这里。”
老者的话,让苏岚瞪大了眼睛:“不是说龙脉不能离开原本的地方么?”
“这是自然,按照一般理论,确实是不能这样的。”老者说道:“不过,有种特殊的办法,则可以将龙脉给平稳的转移走。首先,要有一个身负大气运之人,这个人,可以让龙脉暂时加身。用作迁移的工具。其次,龙脉的选择也十分重要,必须要在龙脉还没有完全成型,与水土联系尚不紧密的时候才可以。”
“这样的龙脉,真的让你找到了?”苏岚问道。
天下的事情,哪有如此恰好的,在你想要寻找龙脉的时候,就正好有一条合适的。
至于合适的人,这个倒是简单的多。
大气运之人,像是朱棣,身为开国王爷,明朝真正的皇亲国戚,而且在明朝当时动荡的环境中,国运又唾手可得。
这样的朱棣,其实,并不难找。
最起码,只要老者化身的姚广孝愿意,他可以找其他的王爷,或许,结果也差不太多。
“万幸,该是这一片水土不灭。就在当时,明朝北部的极北之地,正好有一条龙脉正在诞生。”
“那极北之地苦寒无比,从来都是人烟罕至之地。也因此,这条龙脉诞生的十分缓慢,这才正好赶上了那个时候。那时候我亲赴那龙脉所在之地,一番恳谈之后,这才让龙脉同意和我回到中原大地。”
“同意?”苏岚一愣:“这还得需要同意的?”
“自然,我说龙脉非生非死,但是我可没有说,龙脉是没有灵智的死物。如果它不同意的话,是不可能跟你走的。一旦强行掠走,自然就是龙脉死亡,改变形态,无法再庇护一方水土了。”
“那,你是怎么让龙脉同意跟你走的?”苏岚忽然对于这个问题起了兴趣。
毕竟,龙脉诞生之地,对于龙脉自然是有着极大关联的。
而老者不知道说了什么,让龙脉甘于放弃自己出生的地方,搬家到中原大地来?
“这个么,我倒是没有说太多,毕竟,这条龙脉诞生在极北之地,那里天寒地冻,荒无人烟,极少有人居住。就连动物,也比起中原大地来,要少的多了。龙脉诞生之后,不光是庇护水土,同样也是需要水土反馈自身,让自己获得功德好化为真龙的。这样一来,那地方人迹罕至,哪能给的了他庇护水土的功德。因此,我找到龙脉,这么一说,它便也就直接同意了。”
“我去...”苏岚目瞪口呆,这时候,他已经对面前这位老者的骚操作无比的佩服了。
在发现中原大地龙脉消失,已经没有了任何抢救的可能之后,当机立断,直接找到了另外一条龙脉,然后勾引着对方乖乖的搬家,去拯救中原大地。
这一番操作,简直脑洞大到没边,一般人肯定想不出来。
或许是见到了苏岚眼中的敬佩之情,老者轻咳两声:“咳咳,其实,这么做,虽然保住了这一方水土,但是,也不能说没有任何的后果。有明一朝,饱受外贼侵扰,而且随后,又让外族入住中原。清朝之后,更是中原大地陷入战火饱受蛮族欺凌,这一切,其实都是龙脉不安的后果。好在,现在龙脉已经彻底的适应了中原水土,和这里融为了一体。以后,想必这样的事情不会再发生了。”
“原来如此。”苏岚点了点头,这么说来,隋国古代,从明朝开始,逐渐丢失了世界第一强国的身份,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这一点么?
“老前辈,晚辈感谢你仗义出手,拯救我中原大地于危难之中。”苏岚恭恭敬敬一拱手,对面前老者行了一礼。
这一礼,于情于理,都是要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