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甲午年冬月初三(2014年12月24日),为贺颜儿师父生辰,作成此文,了表心意。祝颜儿师父仙福永享,寿与天齐。
诗的格式用师父规定的七言来写,原本没想作序,不过既然不小心写成叙事诗,干脆随手写个序吧,当作小小说来读。文言文功底有限,只好用白话文来写了,简单易懂。介绍作诗文的故事背景。
补记:这首叙事诗,主要是仿照曹植《洛神赋》的内容创作的,因此,序的内容并没有什么营养,重点在诗文。——将相似的故事以七言的手法再创作。
莲亭赋(序)、
年夏,一天夜晚,我经过莲花湖边时,忽然听到一阵阵歌声由湖面方向传来,那声音婉转好听,仿佛天籁。于是,我寻声朝着莲花湖的方向望去,只见水面上泛着一只小船,而小船上坐着一名女子,那歌声似乎正是由这名女子口中传出。
女子坐在船上,只见她举止优雅,轻轻划着船桨,小船便朝着我站的岸边驶了过来。
天空中挂着一轮圆月,因为是满月,明亮的月光照耀着水面,泛起一叠叠光亮,湖边荷花盛开,荷花典贵而高雅,在夜色中显得更加圣洁。
那名女子驶着小船穿梭在水面的荷花丛当中,只见他一身朴素的装扮,却用薄纱遮住脸面。似乎发现我的存在,女子将船停靠到了岸边之后,用一只手轻轻撩起挡在脸上的薄纱,说话邀我一起去湖边的莲花亭小坐。
我跟在她身后,突然觉得女子的步伐像似舞蹈一般轻盈,看着她曼妙的影姿,仿佛觉得凡间不应当有这样的女子,似乎只有天上的仙女才会有这样的身姿和神韵。
来到莲花亭中,女子坐到一张早就准备好的古琴边,没有出声,却将玉葱般的手指按在琴弦上,天籁之音再度响起,在小亭的四周飘荡。
我听着琴声,仿佛觉得有一片片花瓣环绕在天空中飞舞。如果说古人用沉鱼落雁来形容女子的美貌,那这位仙子演奏出来的琴声,恐怕连黄莺听到也会自觉羞愧地从天上落下来。
我心神飘荡,突然在想,如此的美景,只有画下来与亲友一起分享才不觉可惜。
谁知,我才刚动起这样的念头,琴声却忽然变得凌乱起来,而紧跟着天地间又刮起阵阵冷风,夜空中也布满了乌云,连月光也很快就被乌云遮盖住了。
几乎同时,那原本凌乱的琴音突然停止,而当我再次朝莲花亭看去的时候。那弹琴的女子和古琴竟然都一起消失不见了,湖面上此时也是只有漆黑一片,四周寂静无声。唯有我独自一个人站在黑漆漆的湖边。
难道这女子真的不是凡人,而是天上的仙女,只因我想将她的容貌画下来,亵渎了神明,她才突然消失不见,连原本莲花湖中的美景也跟着她一起消失在这黑夜当中了。
这年秋天,我又一次经过莲花湖,看着澄清的湖水,却只见到一片片枯叶,还有残败的花瓣飘落在水面上,随着微波荡漾。
想起那晚,在莲花湖边偶然遇到弹琴仙子时的情景,可是此时放眼望去,空荡荡的湖面上却哪里还有其他人的影子,只有一座莲花亭孤零零的伫立在湖边。
那一晚的情景之后,便一直反复出现在我脑海当中,尤其是仙子那天籁般的歌声和如梦似幻般的琴音。
我独自对着琴试着去演奏仙子那一晚所弹奏的曲子,也尝试用画笔将那一晚的景象重现出来,可是不知为何,反复画了很多次,却总是觉得与我印象中那一晚的样子似乎有所不同。
冬天的时候,我又一次来到莲花湖,在一场大雪过后,天空放晴,水面上弥漫着的薄雾也已经消散。
当我看向湖畔的莲花亭的时候,竟然发现亭子里正坐着一位女子。女子弹的曲子,还有她的音容笑貌竟然都与半年前那天晚上我所见到的仙子一模一样。
我见她一脸陶醉的模样独自抚琴,以为没有被她发现我,便靠在一旁将此时的景象连同弹琴的女子一同画了下来……
又随手做了一首。
诗文如下:
莲亭赋
遥斟佳酿寄此情,
尤忆年前落飞莺。
笑语轻灵今又至,
寒霜瑞雪筑天晶。
兰舟幻彩旧时行,
月满芳华耀青萍。
妙句仙音水中荡,
字珠灵韵缀繁星。
漫渡荷花满香盈,
薄纱轻卷贝齿明。
花间仙子同芳影,
俏舞轻娇步莲亭。
玉葱轻启扣仙音,
声若飞花绕天瞑。
拙雅丹书和美景,
青丝画笔寄真情。
估念凡心渎仙明,
声断弦影坠严冰。
月遮星隐荷香乱,
池潭碧灵恍幽冥。
秋霜漫落寒潭清,
残叶飞花碧波明。
空荡幽池声声寂,
难寻琼影见孤亭。
悄抚琴音祭昨情,
孤灯傍影夜通明。
幽思又漫描姿韵,
墨卷沾香画莲亭。
漫步霜湖雪雾晴,
又逢花影座莲亭。
音声笑貌今如故,
妙指轻弹落飞莺。
(仿《洛神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