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这太好了。”
聚集地的巫对此显得极为满意。
他刚刚用牛的皮革试了试剑,发现这铜制的剑相比起石制的剑,果然要更加锋利也更加轻便。虽说在硬度方面仍旧差点事,可比起那石制武器,无疑要好的多。
综上,铜剑已经足以将那些石兵骨器都彻底扫入历史的垃圾堆。
于是产出十柄铜剑,岩崖聚集地的巫和首领疾便各自留下的一把,接着他们又拿出一把当做祭品。
剩下的那七柄短剑,便让人分别送去了圣地、白狼与清溪。按照三二二的比例,进行的分配。
而等相继收到这些铜剑,各个聚集地的巫与首领也皆爱不释手。屡屡在人前炫耀,俨然将此当成了高贵身份的象征。
这样一来,部落中那几十名经受了一次赐福的勇士,自然也是人人都想搞到一柄铜剑。
为此,他们甚至不惜用牲畜和奴隶换取。
有了这样的市场,岩崖那边炼铜的热情也就越发高涨。弄得本是一名普通族人的陶,在部落中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虽没经历过赐福,但在部落中的地位却已然是仅次于巫和首领的存在。
一场变革,果也就此拉开序幕。
因此,便在又一年后,身怀利刃而杀气顿起的巨树部落便一口气扫平了方圆二百里内他们所能接触到的所有部落。
在类似于竹虎这等好战分子的鼓动下,部落拼命的对外扩张,向外征服。直到发现他们所生活的这片土地,西面和南面都是难以翻越的大山,东面和北面都是一望无际的森林。
向外征服的野心这才有所消弭。
可即便如此,仅用了不到三年时间,信仰梁天的巨树部落还是从原来那个不起眼的小部落,发展壮大到了拥有五个聚集地,人口与奴隶相加足有一万五千余的超级大部落。
因此,单是梁天本尊所在的圣地,族人与奴隶相加就已接近四千。
但对如今的巨树部落而言,养活这些族人却也并不困难。只因他们所占据的土地实在太过广袤。
部落的五个聚集地,一万五千人。却分布在由东向西一百五十里,由南向北近百里的广袤地域中。
这么大的疆域,就算巨树部落的生产力与生产方式再怎么落后,也不可能让自己的族人受冻挨饿。
何况在不久前新一轮的对外征服中,巨树部落在南方发现了一个有着三千人规模,并名为“绿枝”的部落。
而这个部落的人平日除了放牧和打猎外,更会在春天的时候往地里播撒草种。等到秋天,草长起来后,就拿草籽当做食物。
所以他们的族人足有三千人,却都没有向外扩张,更加没有蓄养奴隶。
因他们无需进行剥削,也足以养活所有族人。
说白了,这个部落已经发展出了农耕的雏形,进入到了半牧半耕的阶段。而他们往土地里播撒的草籽,其实就是谷,也就是北方的小米。
正因此,在攻打这个名为“绿枝”的部落时,巨树部落也真是废了不小力气。
双方第一次交锋,轻敌的巨树部落不但没占到便宜,甚至还吃了亏。
后来,巨树部落在竹虎亲自率领下反击,这才将绿枝部落的战士尽数击溃。
不过在梁天的授意下,巨树部落却并未将绿枝部落的族人尽数变成奴隶。而是通过招降的方式吞并了绿枝部落。
但绿枝部落仍必须废除部落的名字和信仰,日后只能信仰梁天,并向巨树部落提供种子。
故在此刻,莫说是一万五千人了,就算是十万人,巨树部落也足以供养。
而食物不缺,又没有外敌,人口自然飞速激增。毕竟没有其他娱乐活动,埋头造人也就成了为数不多的消遣。
弄得短短一年,部落竟就多出了三千婴儿。照这个速度繁衍下去,巨树部落的人口五年就能翻一番。
人口越多,信徒也就越多;信徒越多,所能提供的信仰之力也就越多。对梁天而言,巨树部落能在这种情况下飞速发展,看上去好像是件毋庸置疑的好事。
可实际上,丧失了外部威胁与对外扩张的动力后,信徒们对梁天这个守护神的敬畏之心也随之大减。
毕竟人只会在有所求的时候才想起神,若无所求,神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这点,从一年前部落荡平所有敌人,梁天为此又一次举行的赐福仪式上就能看得出。
这一次,梁天拿出了一百个名额。可在部落中掀起的波澜,却还远不如上一次。而后,更让梁天意想不到的是,当那一百个最终的决胜者出现后,竟有百分之二十的人自愿放弃赐福,而甘愿成为一名巫。
显然,在部落失去能威胁到他们的外敌后,武力就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正因此,别看部落中的人口如今在飞速增长,可梁天每日所能获得的信仰之力反而是越来越少。
但让梁天深感恼火的是,他每天的收入不断减少,可每天的开支却越来越大。
先是对白狼的又一次改造让梁天丧失了大半信仰之力。却是在新一轮的改造下,与他心意相通的白狼奇迹般的掌握了瞬移的能力。
现在,只要白狼需要。那他就能瞬移到任何一个拥有梁天雕像的地方。
倒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白狼越来越像一个强大的神之卫士了。
而除此外,之后的开销便是那九十九枚青果了。
那九十九枚青果虽说在几年前便随风四散,飘落在方圆二百里的疆域中,与树木、山石、河流等合二为一。
可这么久过后,这些青果却仍源源不断的吸收着梁天体内的信仰之力。
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胃口也正变得越来越大。感觉就像是多出了九十九个永远也喂不满的无底洞,又像是一个父亲同时养育九十九个孩子。
这对梁天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目前这样的趋势如果一直发展下去,梁天真就要担心自己可能要入不敷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