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镇妖司卧底二十八年

第一百八十三章 士为知己者死

  但人家是蜀汉吗?人家那是刘汉,实际上称之为季汉。

  什么叫季汉,西汉,东汉,季汉,就是第三汉朝的意思。

  以后谁要是写历史文,得千万不要写成蜀汉,蜀汉是蔑称,人家由始至终都是号称汉。

  其实人家也是正统呀,人家是老刘家人,那没办法,占了一个刘。

  当然,曹魏也是属于正统,合法正统。

  他现在是给司马家打工的,这一点得搞清,所以他说话的,可能会略有些偏颇。

  或者说,不是他本身意愿。

  陈寿把孙权列为吴主传,刘备却叫先主传,这是不是有点耐人寻味。

  陈寿的父亲是马谡的参军,他是焦周的弟子,

  说明陈寿之于刘备,有一定的家臣属性。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何称其为“先主”。

  这是他的无奈之举。

  啊,当然,你也可以说三国志是蜀旧臣写的,当然是美化,你又没亲眼见过,怎么知道咋滴咋滴。

  其实在那个环境下,他是不可能那么做的。

  要是他真想偏心,直接把刘汉写成正统不就得了,还写啥曹魏正统。

  为什么写曹魏是正统,因为汉朝禅让给了曹魏,曹魏禅让给司马晋,

  司马想要承认他的合法性,就要承认曹魏的合法性。

  就如同刘裕,他号称自己是汉室后裔,那他为什么建立的是刘宋,而不是刘汉呢?

  因为他被晋室皇帝封的是豫章郡公、宋王,为了承认自己的合法性,获得晋朝士族旧臣的支持,所以建立的是宋朝。

  为什么从古至今,所有的文人,都以诸葛亮为目标。

  谁不想能掌倾国,而又不受主上猜忌?能够一展所才。

  诸葛亮是古代文人的最终目标,哪怕他没有北伐成功。

  人家可是武庙十哲,不是网庙十哲。

  身前能够总览大权,百姓爱戴,主不猜忌,一展才能,

  身后能命传千古,万人敬仰,世代留名,这是所有人文人毕生追逐的目标。

  正如那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不说三国,就算整个历史,诸葛亮都排的上号。

  若是司马懿拿到诸葛亮的剧本,他都能乐醒。

  其实司马懿,也并不是一开始就想篡取曹魏,可能是随着一步步走上来。

  又受到曹家宗室打压,帝王猜忌,这令他心生怨恨。

  人都是这样的,你对我好,我也会对你好。

  你猜忌我,让我心寒,我他么不搞你?

  就比如很多公司老员工,来的时候大多数都是为了钱。

  但大多数离开的时候都不是因为钱,是因为老板的态度。

  所以,跟对一个老板,很不容易。

  王翦带举国之军,秦皇而不疑,霍去病出征从不给汉武帝汇报进程,汉武帝也不疑。

  而且你真以为霍去病只是个武夫?

  一次由于大捷,汉武帝赏赐几十车美酒好肉,但霍去病故意让他烂掉,都不给将士。

  由此就受到了人们的抨击,

  霍去病真的分了下去,还很容易引起皇帝误会,以为他这是收买人心。

  毕竟这些酒肉都是汉武帝犒劳霍去病本人的,所以它不是军粮。

  霍去病懂得轻重缓急,如果将这些分给士兵们,那可能会让士兵们十分感谢他,而汉武帝得的这件事,你让他怎么想?

  拿着我的东西,犒劳属下?

  在军队打仗最重要的就是军心,如果霍去病私自给士兵赏赐,那就是赤裸裸地收买人心。

  而把肉烂掉,士兵们只会说皇帝赏了好酒好肉,但是霍去病却让它烂掉。

  这也是自污之术。

  当然,千万别问,为什么不放冰箱啊。

  不过依照汉武帝对霍去病的那种宠爱,大概率不会猜忌。

  因为他大概率将霍去病看做他自己的化身,替自己在战场征伐,完成他身为帝王,不能上战场的遗憾。

  霍去病可是葬在刘彻的茂陵侧,各种待遇,待遇比亲儿子都亲儿子。

  再到后来,霍去病托孤霍光。

  刘彻再托孤刘弗陵,其实这都是美谈。

  其实当时大汉朝几乎已经快亡国,社会矛盾冲冲,打仗是要花钱滴。

  当时的大汉朝,尤其是刘彻晚年一顿骚操作,败光了各种精锐,对匈奴的战争屡战屡败。

  让匈奴一下子发现,之前令他们心惊胆颤,打的他们胆寒的大汉帝国也不过如此。

  一下子没了敬畏之心,燃起了他们的希望。

  而巫蛊之祸导致国内政局动荡,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

  此事是大汉帝国停止对外作战的至关键。

  武帝晚年疑神疑鬼,处于暮年的帝皇渐渐没有以往那么英明善断,并且相信巫蛊之术。

  长此求仙不得,汉武帝自然心思不安。

  并且总怀疑有人以巫蛊手段来陷害他。

  第一起巫蛊大案,宰相公孙贺满门抄斩,汉武帝的两个亲生女儿,阳石公主与诸邑公主也涉案被杀。

  同时被杀的,还有卫青的儿子卫伉。

  最大的巫蛊案是皇太子刘据案。

  皇太子被逼反,与政府军血战五天,长安城内死亡数万人。

  皇后卫子夫自杀,太子刘据自杀,他的两个儿子被杀,株连而死者不计其数。

  这一通事情搞下来,骚操连连,大汉帝国被折腾的也快凉凉。

  最后接受忠臣的纳谏之后才发现自己犯了大错,而且还失去了太子和皇后,悲痛万分。

  于是,汉武帝反省一路以来,自己求仙不成、又因巫蛊之祸害死太子和皇后,感到十分愧疚与悲伤。

  最后下了轮台罪己诏。

  再后来就是托孤刘弗陵给霍光等人。

  正是因为有霍光后来一系列的政策,大汉才慢慢恢复,昭宣中兴。

  霍光的结局很好,但他家的结局不好。

  被灭族了。

  当然,这与霍光没啥关系,包括霍光,其实也一直是忠臣,这一点毫无疑问,也没啥僭越。

  包括,汉宣帝哀求要立许平君为后,霍光也是有恻隐之心的。

  关键是败家娘们的问题。

  他婆娘,觉得自己女儿没当皇后,内心极度,把人家汉宣帝发妻给毒死了,这梁子结大了。

  其实霍家按理说不会有问题,就是太膨胀了。

  霍光的葬礼足够豪华,但老娘们觉得还不够。

  总之一系列操作,最终新仇旧恨,一起结算。

  如果真硬说霍光有问题,那么就是他对于家庭疏于管教的问题,才导致后面的祸事。

  但霍光的功绩,后面的宣、成、平帝都是十分敬重尊奉。

  可以说,当时汉武帝后,没霍光,真可能要亡国。

  所以,历史上有那句,如无伊尹、霍光才,不可行废立。

  霍光其实也是众多文人追求的目标,因为他与皇帝同样是真心交待。

  包括曹老板后期,他觉得自己做不了征西将军了,退而求其次,想做霍光。

  好吧,局势不同,他也做不了霍光。

  献帝也不是昭、宣。

  权利这种东西,一旦尝到了甜头,再想夺取,就跟挖他的肉一样。

  而且曹操一直不封夏侯惇为魏臣,其实也是证明了他的心思。

  《魏书》当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当时诸将都受到了魏国的任命有了魏国的官号。

  唯独夏侯惇还是汉官,于是上书自己陈述不应该不是魏臣的道理。

  曹操对他说,区区一个魏国,怎么能让你屈就做臣子呢?

  这是曹操对夏侯惇的尊重,也是他的执念。

  夏侯渊夏侯惇,是属于什么情况?

  曹老板起兵的时候,夏侯惇夏侯渊作为近亲是带着兵马钱粮过来的,这属于合伙做生意做大了,所以夏侯惇是曹、夏侯集团二老板的身份。

  双夏侯与曹操是族兄弟,夏侯渊因为年轻的时候,还替曹老板蹲过号子。

  后来的张辽、张郃、徐晃这些人,尽管能力强,还分了股份,但说白了,都是打工仔。

  夏侯惇也是曹魏阵营中唯一一个有特权的人。

  召惇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

  这句话的意思呢,就是随意出入曹操住处寝宫。

  可见曹操对他有多么信任,这要是按照三国演义里面的曹操,夏侯惇不知都要被曹操在梦中被杀多少回了。

  夏侯惇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后勤搞得好啊,屯田玩的很不错,各方面加起来,地位自然就高了,

  别看不起干后勤的,萧何被刘邦称之为第一功臣,这就是后勤的重要性。

  曹魏第一人,这一点毋庸置疑。

  夏侯惇,打仗没赢过,升官没停过。

  被吕布抓住当人质,射瞎眼睛,等等,战绩也不咋滴。

  但这并不能否认人家能力,关羽不也投降过,曹操一开始更是袁绍的打工仔。

  谁还没点劣迹,曹老板因为轻敌,失智,为了泡妞,搞死了自己的大保镖,大儿子,侄子。

  但影响他对后世的评价吗,并没有。

  在曹操眼中,其实做汉臣比做魏臣更加荣幸。

  这是怕委屈夏侯惇,因为若是给他封了前将军,他们以后就是君臣关系。

  只要不封官,那么我们都是汉臣,全曹魏就他们两个汉臣。你想想这是什么情况。

  其实不给夏侯惇封官,更像是曹操内心对于汉室的那一抹执着。

  曹操真的爱惜夏侯惇,让他和自己同列汉臣,这是很高的荣誉。

  而夏侯惇自然也知道曹操的想法,他这种也是表示自己心意的做法。

  我不管什么汉朝不汉朝,我不认刘协,我只认你。

  这也侧面证明夏侯惇在政治上面是一个很敏锐的人。

  夏侯惇在曹魏代表的是实力派,夏侯渊,于禁,乐进,李典,张颌等都是在他麾下带出来的,加上自身的忠诚与宽厚,非常受士兵爱戴。

  曹魏第一人。

  曹操呢,由于当时的局势,就算他想做霍光,皇帝也会将他当做董卓之流。

  所以他也很无奈。

  包括那句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几人当王几人称帝。

  这句话看起来像是曹操的感慨,其实更是他内心的小孩子气。

  要不是我,大汉早就分崩离析了。

  这明显是被那些酸臭文人给搞委屈了。

  最最最重要,人家最后也没有称帝,别管为什么没有称帝,政治考虑也好,为了身后声名也好。

  但我觉得更重要的还是他的内心。

  就像我们的国家一样,如果真的有问题,我们第一时间是去想办法治理,而不是取而代之。

  这是一个属于他内心的理想浪漫,他对大汉有很强的归属感。

  至于苻坚与王猛,与之情况差不多。

  王猛与诸葛亮其实很相似,无论是军事才能,还是政治才能,还是智略机谋,都数一数二。

  他是前秦的丞相,大将军。

  不算帝王,历史上若拎出来,四维,五维最华丽的,诸葛亮,王猛铁定进前十。

  只不过由于他事胡,所以在历史上,魅力影响可能不太高。

  他同样与苻坚有一段佳话,相互依托,相互信任,互不生疑。

  只不过由于苻坚是胡人,再加上有诸葛亮珠玉在前,所以很多人对他并不了解。

  所以遇到一个不被猜忌的老板,对属下来说,那种内心真的有很欣慰的感觉。

  真会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

  如同韩信,属下不是蒯通劝韩信谋反,以齐为根据地。

  趁燕赵两国不备,重复偷袭齐国的故事,进而挟燕、赵、齐三国的兵力进攻荥阳。

  令在荥阳一带困斗了三年之久的刘邦、项羽二人收兵,三分天下,韩信与刘邦、项羽二人鼎足而立。

  当时如果韩信起兵,三分天下,谁胜谁负真不好说。

  但韩信傻乎乎,说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

  虽然结果后悔了,但证明,韩信还是很理想主义化,就感恩心态,军事方面天才,这是政治头脑有些不灵活。

  当然,大多数人,在那种情况下,其实都是会做出韩信那样的选择。

  然后接下来就是郭子仪了。

  郭子仪算是结局最好之一了。

  郭子仪也不是没有被帝皇猜忌,只不过人家政治敏锐。

  在第二次被削去兵权后,郭子仪把自己领兵以来唐肃宗所赐的手敕,诏书1000多件,汇编成20卷,献给唐代宗。

  代宗很是感动,还主动检讨自己“大德不明”,让郭子仪不要有疑虑。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