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中华少年

第七章赵括!纸上谈兵

中华少年 种花家的门神 7986 2022-10-30 19:33

  第七章赵括!纸上谈兵

  十天突破九道封锁线

  “虾尾群岛距离海南岛,上万公里、后勤补给很困难,你们不知道?”

  知道啊

  但是十天之内连续突破九道封锁线,我们都想不到~~~

  将士们士气高昂、我们也想开拓万里海疆不是?

  师父“诱敌深入,迎头痛击。这是太祖革命之初的那手好戏、现在对手用来对付我们。。。真心不一样的滋味”

  没有后勤补给

  没有援兵接应

  肖勇距离立威岛三千公里的时候,还知道稳扎稳打、

  距离立威岛六千公里的时候,全军洋溢着骄傲的情绪,

  肖勇带领种花家海军,在高崇德的祸害下、一头扎进圣迪布置好的口袋阵!

  军舰搁浅

  没有物资补给

  十面埋伏!

  正面一道九道封锁线、十面埋伏

  头层兵:藤牌手,双枪手

  二层兵:弓箭手排练紧鲜明

  三层兵:三股钢叉叉绞日月

  四层兵:四棱戬银装戬戬放光明

  五层兵:五节钢鞭专打上将

  六层兵:六花大棒棒击天灵

  七层兵:七星剑杀人不带血

  八层兵:八环刀上衬红樱

  九层兵:拦马桩绊马索

  十层兵:十面埋伏绷腿绳

  十面埋伏阵

  一字长蛇阵、二龙出水阵,天地三才阵,四门斗九阵,五行生克阵,六金六甲阵,七星北斗阵,八门金锁阵,九九连环阵,十面埋伏阵。

  虎鲨部落狐狸部落联军40万斑斓水蛇部落鳄鱼部落毒蝎部落毒鲎部落蜘蛛部落鳗鱼部落等联合军50万一共90万大军

  遇埋伏。。。虎鲨部落狐狸部落联军40万牢牢控制住我军退路。。。斑斓水蛇部落鳄鱼部落毒蝎部落毒鲎部落蜘蛛部落鳗鱼部落等联合军50万前方严阵以待,以及两边袭扰

  虎鲨部落狐狸部落联军40万牢牢控制住我军退路。。。42万海军,以最精锐的12万,硬碰硬。。。(之前15万对20万,我军伤亡接近3万)

  肖勇、赵括。。。死战不退。。。

  斑斓水蛇部落鳄鱼部落毒蝎部落毒鲎部落蜘蛛部落鳗鱼部落等联合军50万。。。余下30万大军最猛烈的炮火对准联合部落,准备打开一条出路

  30万大军,对各部落联军。。。针对斑斓水蛇部落一个部落猛轰,各部落保存实力,对救援置之不理。斑斓水蛇部落一看伤亡很大,就退出战斗。十面埋伏产生缺口。。。30万大军突围

  肖勇,还是不退。。。

  赵括打晕肖勇。。。

  “赵括,你做什么!”参谋

  “把大将军带走”

  “403艇,我命令你带着肖勇将军离开!”

  403艇,种花家海军功勋舰艇。

  “这里,我留下!”

  肖勇和海军最后的火种一起离开。。。

  赵括,含笑看着

  虎鲨部落狐狸部落急了。。。

  “命令斑斓水蛇部落鳄鱼部落毒蝎部落毒鲎部落蜘蛛部落鳗鱼部落等联合军追击。。。”

  赵括,还有留下的12万精锐,现在只剩下,不到7万。。。。拥有强悍的远程火力攻击。。。

  鳄鱼部落军队追击。。。30万大军突围,最终还是没有脱离十面埋伏。。。

  虎鲨部落狐狸部落联军40万斑斓水蛇部落鳄鱼部落毒蝎部落毒鲎部落蜘蛛部落鳗鱼部落等联合军50万一共90万大军

  “赵括,怎办?敌人太多了!90万大军、南洋部落这次是下血本了啊!”

  “害怕吗?”赵括

  “参加种花家海军那天开始,就没怕过!”

  “死亡冲锋!将来肖勇将军为我们报仇的时候减轻点压力!”

  “男儿驰骋上战场

  慰我中华永无恙

  抬头望如火朝阳,

  看我拔剑悬天壮志狂……”种花家海军军歌

  结八卦阵。。。专挑联合军结合部攻击。。。敌军一片混乱。。。联合军阵型大乱,硬生生阻止了虎鲨部落狐狸部落联军的前进

  “国存我死!”“血沃中华!”

  赵括带领种花家海军、导弹打光了用炮弹、炮弹打光了上刺刀展开白刃战!

  赵括、纸上谈兵!种花家海军40万壮烈殉国、跟随肖勇撤回到海南岛的不足5万人。。。

  此战,虎鲨部落狐狸部落斑斓水蛇部落鳄鱼部落毒蝎部落毒鲎部落蜘蛛部落鳗鱼部落等联合军阵亡超过50万。。。南洋部落联军一半以上,丧命于赵括的指挥之下。。。

  纸上谈兵赵括!

  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紧,歼灭战鼻祖、秦国大将白起大破纸上谈兵的赵括,一举坑杀赵国降卒40万人,此为著名的“长平之战”。然而,这一役也留下了诸多迷思,耐人寻味。

  赵国凭一将之力抵抗强秦,焉能不败。

  战国后期,秦国起用商鞅实行变法,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对秦国的战略资源进行系统整合。虽然商鞅后被守旧派所杀,但其变法一直延续下来,以至秦国兵强马壮,对列国虎视眈眈

  。稍后,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军事实力大增,君臣睦、将相和,成为战国七雄中唯一能与秦“叫板”的国家。

  这样,秦国与赵国之间的战争就不可避免了。欲击赵,必须先占领赵国的侧翼,即当时属于韩国的上党地区。另一方面,韩国与秦国地形交错,可谓秦之“心腹大患”,因此,“远交近

  攻”策略的首攻目标自然就是韩国。

  公元前262年,秦军攻下韩国的野王(今河南沁阳),切断了上党郡与韩国本土的联系。束手无策的韩国欲献上党以求和,而上党军民却视秦为“虎狼之国”,转而投靠赵国。上党17城对

  赵国而言却是“烫手的山芋”:接收,等于与秦国宣战而引火烧身;拒绝,显然是自断双臂。而且,秦国的真正目标就是赵国,与其是否接收上党没有必然联系。

  赵孝成王与群臣商议后,最终决定接受上党郡。为此,赵国派出45万大军驰援,领军人物是能攻擅守、战功卓著的廉颇。初战不利的廉颇开始退守,与秦军在长平丹河对岸形成相持态势

  ,闭门不战,一晃就是三年。远道而来的秦军久攻不下,粮草补给困难,为摆脱被动局面,遂实施范睢的反间计。

  于是,第一个问题出现了:听信谗言的赵孝成王准备撤换廉颇,竟然得到了决策层的一致通过。唯一提出不同意见的蔺相如并非支持廉颇,只是不看好赵括!廉颇老将为何如此不得人心

  ?

  要知道,秦军以60万大军进攻,赵国以45万精锐防守,在冷兵器时代攻守双方的均衡值一般为2∶1,赵军在军力对比上并不吃亏;而秦国国民经济实力雄厚,战略物资储备充足,赵武灵

  王的“胡服骑射”只是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综合国力明显处于劣势,无法支持大规模的连年战争。显然,消耗战对赵国来讲绝非上策。

  如此看来,廉颇持续三年的“拉锯战”过于保守,秦军有生力量并没有得到多少削弱,“以逸待劳、后发制人”过于空洞。

  战后,秦军承认60万大军死亡过半,主要是赵括接任后主动冲击、搏命拼杀造成的。赵括虽然纸上谈兵,但毕竟血性刚烈。

  战后,秦军承认60万大军死亡过半,主要是赵括接任后主动冲击、搏命拼杀造成的。赵括虽然纸上谈兵,但毕竟血性刚烈。

  战后,秦军承认60万大军死亡过半,主要是赵括接任后主动冲击、搏命拼杀造成的。赵括虽然纸上谈兵,但毕竟血性刚烈。

  第二个问题:

  秦国方面,得到合围住赵军主力的消息后,秦昭襄王亲自从咸阳赶到临近前线的河内郡,给所有的郡民赐爵一级,命令郡内十五岁以上男丁悉数出征前往支援长平前线,阻击赵国的援军

  。于是,被围的赵军无法得到援助和补给。9月,在被困46天后,赵括在突围时被秦军射杀。

  公元前260年9月底,长平赵军被围断粮达46日。身先士卒的赵括中箭战死后,赵军再无战力,全体投降了秦军。秦军清点俘虏人数,竟有近40万人。是役秦军也伤亡过半,对人数众多的

  俘虏心有馀悸。白起面临着两难选择:放赵兵回国?无疑是前功尽弃、养虎遗患;既不能留用,就不如干脆杀掉,以绝后患。在解除赵军武装后,白起只将年幼者240余人放回,用以震慑赵国

  人心,将其余40万降卒设诈一举全部坑杀。

  长平之战的结局,传统说法是赵军全军覆没,战殁者5万,投降被俘者40万,降卒全被秦军坑杀。

  宋裕先生在《晋阳学刊》1983年第3期著文《白起坑赵卒有“四十万”吗》,又于《河北学刊》1990年第6期著文《长平之战的真象》。

  两文通过当时赵国可能有的人丁总数以及可能征发长平的兵力的一般考证推理,认为所谓白起坑赵:卒“四十万”是夸大之辞;而从白起敢于用仅25000人去绝赵军后路、堵截援兵,以

  5000骑可分割穿插赵军中路看,赵军“四十万”是不可能的;是役前期廉颇屡败而改取守势,只能以赵兵力薄弱解释;又赵军几经突围不成,赵括赤膊上阵以至身亡,说明于时赵兵所剩已不

  多,“长平之战不过是一般的大战”。

  邵服民先生在《赵国历史文化论丛》(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著文《秦赵长平之战赵国兵力质疑》,亦认为秦“斩首虏四十五万”是可疑的;指出秦军是为攻韩薄弱地区上党而来,

  并非来打一场歼敌数十万人的会战,赵亦不会为此一役发空国之兵;赵军被分割为二,不能迂回腾挪,说明地形险要而狭小,实地考察省冤谷(谷口)虽比《寰宇记》所称“六十步”略大一

  些,但在此坑杀40万众绝难实施,“白起或未有杀降,……或杀降数目距四十万人相去甚远”。

  战争评价:

  德高望重的廉颇始终没有制订出一个清晰、积极的战略计划,没有提出彻底打败秦军的战略愿景和配套措施,因此没有赢得老板(赵王)的信任和支持。能攻擅守的廉颇何不主动退守以

  集聚力量,拉长敌军战线后主动出击?或者通过侧面出击、断敌粮草,或者从45万大军中分出部分有生力量攻秦之要害,甚至同样实施反间计、美人计等?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老成持重的廉颇着实缺乏进取精神,虽不至于害己,客观上终究误国。更进一步,秦国志在灭赵,经过认真筹划后举全国之力进攻赵国,正面和侧面的、正当的和不

  正当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伐赵之前,秦王即遣使韩、魏,软硬兼施以使两国不敢救赵。当白起将赵括大军分割包围后,秦昭襄王亲赴河内(黄河中游地区)征召当地所有15岁以上男丁组成

  援军,并普赐民爵一级(秦王真不愧是激励大师)。正是这支临时拼凑起来的民兵部队,硬生生截断了赵括与都城邯郸的联系,使白起的野战军顺利完成了对赵军的“瓮中捉鳖”。

  再看赵国,由于对秦国灭赵的战略野心认识不足,仓促应战,丢失了晋西南战略要地,以至于无险可守还消极避战。初战不利,赵国统治集团即遣使赴秦试探求和的可能性,这简直就是

  与虎谋皮,同时表现出联盟抗秦的反复犹豫。而秦国在加紧进攻的同时厚待赵使,一来以慢赵国抵抗之心,二来做出秦赵和谈的假象,使其余五国举棋不定而放弃援赵。

  可以看出,秦国攻赵是蓄谋已久、志在必得的战略计划,是从君臣到子民的全面发动,从国力到外交的系统出击;赵国的抵抗则是瞻前顾后、心存侥幸的战役安排,不论是廉颇还是赵括

  ,基本都是以一将之力(包括资源调配和智慧)抵抗秦之倾国雄师。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清朝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日本人评价:大清是李鸿章一个人与全日本开战,焉能不败?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