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余的随行人员见状,也调转马头向后撤去,一直退到数步外。刚刚勒马停住,之前上前的甲士气愤不过,还要再回去。
“莫要再去,这里面有些误会,先查清楚再说。”司马问之见状,开口将他叫住。
此人性情暴烈,没有听从劝告,也没有听从军令,调转马头后再次催马上前。但他不再像上次那样没有准备,一面上前,一面将兵器拿在手中防范。
几十步的距离,十几息内就能赶到。甲士不再请求守卫通告,改为破口大骂。
还没有叫骂几句,第二支箭弩飞至。他早有准备,用手中兵器将其格挡开。
“哪里来的贼人,假扮朝中命官。平西将军与一众随从已经在几个时辰前进城,此刻正在城中接受款待。你们若再不离去,百箭齐发,定将你射成刺球。”守卫见他将箭弩拦下,开口回骂。
“你…”甲士没有料到守卫这样回应,一时语塞。
“住口。”
等他想好回应的时候,司马问之催马上前到他旁侧,再次喝止。
“我与常山王约定清楚,你们几人受我节制。若再不听从号令,定会重责不饶!”
随后他不再理会随行甲士反应,开始高声与城墙上的守卫交谈。
之前的担忧,并没有消除。
听城防守卫的话语,是有人假扮他进入城中,且没有被安颉识破。此事万分凶险,当务之急不是与他们对骂,是要想办法进入城中。
司马问之话语谦卑,不像一旁甲士生硬。守卫也不再叫骂,与他平心对话。几番沟通后,守卫勉强答应再次通告,但要见到几人的身份凭证。
司马问之想过以后,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延出灵气送上城楼。
“大人稍候,我等定会将书信送到将军手中。”守卫见识到他的手段,语气变得愈加谦恭。
蒲阪城内,主将安颉正在宴请。
经过多日等候,陛下派遣的平西将军司马氏在午后终于赶到,令他在与夏国军队对峙一事上更添几分信心。
因为司马氏是在午后赶到,午食已过,安颉将接风宴席定在晚间。守卫初次进来通报的时候,宴席已开。
听到守卫通报,安颉有些诧异,看向对侧司马氏。司马氏见后告知,城下的人是假扮自己前来。
安颉心中怀疑,但是他设下宴席,无法离去。
司马氏看出他的疑虑,主动请求在席间演示术法,得到安颉应允。
随着司马氏接连几个精妙术法先后施展,安颉疑虑渐渐散去。或许真的如同他说的那样,平西将军来这里的消息已经泄露,有人想要假扮,却来迟了。
况且,司马氏到来时,他曾亲自查验过委任文书。
与之前钦任他为西平公的文书一样,司马氏委任文书中的姓名也是魏王书写,笔迹相同,落款也同出一印。
因此主将安颉示意守卫,将来人驱走,并严密提防四周城门是否有夏军身影。
守卫得令离去,但是没有过半个时辰又匆匆回返,通报的事情与之前相同。
“肖小之人,莫要理会。”
安颉还没有发话,司马氏先开口。
“此人相貌如何?”
安颉不再像之前那样轻信,心中疑虑再起。看了司马氏一眼后,问向下方通报守卫。
“天色已暗,城外又起了雾气,看不十分清楚。但那人与末将交谈的时候,末将曾刻意探出火把查看过,与他有几分相似。”守卫听后回应,回应的同时抬头向司马氏看去。
“这…”
安颉听后觉察到异常,也看向司马氏。见他闭目不语,转头又看向守卫,接着问道。
“那人可有能证明身份的信物?”
“有一封书信,那人请求末将交到将军手中。”守卫听后回应,从怀中将书信取出。又快走几步上前,将文书呈递上去。
安颉接过查阅,刚刚看到书信,眉头一皱。随即恢复如常,快速将信中话语看完。
“将此人带来。”看完以后,他直开口吩咐。
司马氏带来文书中,魏王题写的名字没有差错。守卫带来的文书中,通篇是常山王拓跋素笔记,也没有差错。
有人再次去内城通报的时候,城门上守军不再射出箭弩。其余甲士见状,也陆续走到司马问之身旁。
这次比上次耗时稍长,刚刚过去半个时辰,通报守卫回返,一面告知主将安颉军令,一面遣人打开城门,将几人迎入。
即便已有主将军令,打开城门的时候,守军仍旧小心。察觉没有异常后将几人放进来,再匆忙将城门关闭。
“大人可有双生兄弟?”
去见安颉路上,守卫几次欲言又止。眼见前方火光渐亮时候,他忍不住问道。
“将军是什么意思?”司马问之没有答复,反问回去。
“无事,无事。前方就是安将军设立宴席的地方,请大人随末将进去。”守卫言语搪塞,不愿说明。
虽将几人全都迎入,但是只有司马问之一人可以进入殿中。刚刚进去,他明白守卫刚刚问话是什么缘由。
宴席之间,除了安颉坐在上首,还有一人也在上首。此人与司马问之神貌没有两样,见他走进后向他打量,脸上带着玩味与笑意。
只是神貌相似,衣物迥然不同。
司马问之因为连日行进,穿的是紧身衣物。上首那人宽袍大袖,是上清宗祖庭道袍。
“这…”
安颉也发现二人长相酷似,不知如何招呼。
“没有想到,世间还有假扮小子之人。既然道长是上清祖庭道人,不知能否为小子演示一番术法?”
司马问之见状,首先发难。开口的同时在内心快速思索,什么办法可以揭穿此人面目。
“司马道长之前已经演练过几番术法。”安颉听后,将他的请求挡回去。
安颉并非有意替司马氏开脱,之前术法演练一事确有发生,他急于知晓二人孰真孰假,提醒司马问之是否还有其他方法。
司马问之还没有想好,听到安颉话语后虽然会意,却无法回应。情急之下想到之前的遭遇,将刚刚想好的话语讲出。
“临来此处时,常山王曾有口信传与常侍大人,道友可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