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仙在大明

第365章、故意的

仙在大明 力福海 4248 2022-10-31 14:39

  “没了,没了,真的没了!”

  黄子澄自问自己已经很努力地做个“正人君子”了,哪怕明明知道对方是王爷,他也怼了,但是他反而错了。

  受了那么大的苦,差点儿连命都赔上,却因为一句话,而重为“凡人”。这样的打击真的是太大了。

  黄子澄已经生无可恋。

  “老十三,你看你是不是可是原谅他,恢复他的浩然正气。”

  看到黄子澄一下子便废了,朱标忍不住向朱桂求情。这是儿子的人,也是自己的人。当老大的,自然是希望保一下的。

  在这件事上,讲的并不是“情”,而是“利益”。

  大明阴廷正缺人。朱标并不想放弃黄子澄。

  当然,如果人人都有浩然正气,朱标不一定会开这个口。

  所以,这事不是人情,是利益。

  “大哥。我可没有怪他,但是恢复什么浩然正气,可不容易。也不是臣弟说恢复就可以恢复的。”朱桂为难道。

  “我知道,你可不可以再给一枚丹?”朱标建议道。

  他知道炼丹从来都不容易,历史上多少君王都求之不得,但他还是开口了。

  “大哥,是药三分毒。不管是什么药,吃的多了,都会死人的。你忘了他第一次服药之后,可是躺了好几天。”

  这事朱桂得解释清楚。要是黄子澄吃药吃死了,可不能怪他。

  是的。朱桂本身是愿意帮这个忙的。

  吃药就得了一个能力,这本身便很有研究的价值。

  现在他失去了能力,如果再来一丸,能力不管是不是恢复,都有着极大的研究价值。

  能恢复,可以研究为什么?以及他是个例,还是普适性。

  如果恢复不了,同样可以研究一下是否是个例。

  总之,研究透了黄子澄。今后将决定朱桂拥有的是批量制造修士的能力,还是制造超凡药的能力。

  药效在,有能力。药效没了,能力是否还在。都很有价值的。

  为了收获这价值,不要说再来一丸了,就是十丸八丸,朱桂也舍得。

  至于他与黄子澄的矛盾。面对一个主动配合做小白鼠的,越是“敌人”越好吧!

  “殿下,臣不怕。”

  见朱标帮自己说情,黄子澄立即振奋起来。

  有力量的感觉。有过一次,便不会有人在愿意放弃。

  黄子澄都不怕死了,朱标看向朱桂。

  这事儿本就是你情我愿,半推半就的。不过朱桂并不介意为自己捞点儿好处。

  只见他取出一个瓷瓶,交与黄子澄道:“中国人教人向善,讲“善有善报”。教育人要感恩,讲“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方面的经典例子莫过于“衔环结草”的典故。

  那故事是怎么说的?对了。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魏颗的父亲魏武子有个非常宠爱的小妾。魏武子临死前,要魏颗把那个小妾给他殉葬。魏武子死后,魏颗却把父亲宠爱的那个小妾嫁给了别人。

  后来,秦将杜回领兵攻打晋国,晋王命魏颗率兵抵抗。两军正在激战之时,战场上突然出现了一位老人,他把地上的草打成了许多结把杜回绊倒,魏颗因此活捉了杜回,秦军大败。当天夜里,魏颗做了一个梦,梦见白天的那个老人对他说:“我是你所嫁的那个妇人的父亲,特来战场上结草报恩。””

  “黄大人,如果你没有报恩的心,我不介意你服它。服了它,受了罪。不知感恩回报,你还是会失去浩然正气的。”

  朱桂很坏。故意举了春秋战国的例子。这分明是一丸药,要收黄子澄一大家子的命。不对,不仅仅是命,分明是死了也要报恩。

  仅仅是自己,黄子澄觉得自己还是做的到的。

  政治人物吗?与敌人合作,有什么难的?就是骗自己,这对自己好,也没什么难的。因为这是事实。但是要加上一大家子,黄子澄迟疑了。

  这药到底是接,还是不接。

  “大哥,你看,不是我不给。是他自己不敢接。”朱桂好笑对朱标道。

  “黄大人,你不想接吗?”

  朱标没有任何生气的表情,但是他连“子澄”都不叫了,而是叫“黄大人”,可见其疏远。

  这事儿不在于黄子澄的迟疑,而在他朱标开了口,搭进去了人情,黄子澄反而退缩了。

  身为一名上位者,他们可以允许恃才傲物,可以接受有才无德,但是他们绝对接受不了自己的命令,自己手下不听。

  再出色的人才,如果连这点都办不到,那么他的一切便没有任何的意义。

  哪怕是朱标,一直对他们很好,也不会接收这样的“人才”。

  一声“黄大人”,让黄子澄从迟疑中清醒过来。

  今天这药,他接也得接,不接也得接。

  如果不接,那么他将不再是太子的人。太孙也不会待见他。

  但是接了,自己岂不是成了十三皇子的人了?

  然而他已经没有时间细细思量了,只能先把药接过来,同时对朱桂说:“楚王大恩,我黄家上下必结草相报!”

  这话也是在说给朱标听的。毕竟接过这药后,他就不可以再对付朱桂了。

  对此,朱标没想那么多,朱标从来没有想过对付朱桂。

  他朱标生下来便是太子,死后又成了城隍。他没有理由,也没有利益大到非要除去自己弟弟的地步。

  其实从头到尾要除老朱其他儿子的,都只不过是这帮大青巾们罢了。

  皇帝永远只有一个。又有多少人有那自信自己就一定是皇帝?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但问题是诸王哪一个没有鞋子穿?都有。

  其所拥有的先天便决定了他们造反的机率并不大,也不可能人人都是野心家。

  相反,大青巾们就不同了。只要挑动皇帝削藩,最后不管是皇帝赢了,还是诸王赢了,必然有一方出局。而每有一人出局,这上下的官位有多少,利益又有多大。是足够许多人吃的脑满肠肥的。

  更重要的是他们一直都是站在胜利一方的,因为不管哪个做皇帝,管理者都会是他们,也只能是他们。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