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悬疑灵异 我看见了我在那儿

第六章:奇妙世界﹙下﹚:三十一、七色鸟事件

  这时,我已经赶到,我伸手抓住那杰握刀的手,说,“千万不要冲动,有什么事咱们可以好好说。”

  那杰看见是我,松开了握刀的手,从小肖身上站了起来。

  小肖此时从鬼门关走了出来,脸色煞白。但他仍是两眼茫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那杰放开小肖后,跪在草地上,双手捧着那只硕大的鸟,大颗大颗的泪水滴落在鸟身上。

  考察组所有的人都围了上来。大家看到那只硕大的鸟羽毛色彩艳丽,头上顶着几个红得透亮的冠珠。这鸟既不是野雉,也不是山鸡。竟然所有人都不认识这是什么鸟。

  皇甫说,“看这鸟的形象,莫非就是传说中的凤凰?”

  罗教授摇摇头,说,“这不是凤凰。据《尔雅释鸟》郭璞注,凤凰外形特征是:鸡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说文解字》载:凤之象也,麟前鹿后,蛇头鱼尾,龙文龟背,燕颌鸡喙,五色备举。《山海经图赞》载,凤凰身负五种像字纹: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腹文曰信,膺文曰仁。《抱朴子》对此解释:夫木行为仁,为青。凤头上青,故曰戴仁也。金行为义,为白。凤颈白,故曰缨义也。火行为礼,为赤。凤嘴赤,故曰负礼也。水行为智,为黑,凤胸黑,故曰尚知也。土行为信,为黄。凤足下黄,故曰蹈信也。

  南宋地理学家周去非编纂的地理名著《岭外代答》,对凤凰所做的记述非常详细:凤凰生于南方的丹穴,在邕州(今广西南宁)人迹不至的高崖之上才会筑巢。凤凰身披五彩羽毛,大如孔雀,百鸟遇之必然围绕站立。头顶上的羽冠常盛水,雌雄轮流进食,从不接近人间。由此可见这鸟并不是凤凰。”

  老灰小声地在我耳边嘀咕,说,“这人这么伤心,这鸟是他家里养的吗?”

  那杰终于将手中的鸟放在了地上。那杰说,“这是我们部落的吉祥鸟,因为它与天上的彩虹有着一样的颜色,所以我们就叫它七色鸟。七色鸟生活在森林深处,决不会无缘无故外出。我们部落一直有一个传说,只要看到七色鸟栖息在枝头,就必然会有喜事或者祥瑞降临。因而七色鸟才会是我们部落的吉祥鸟。但如果看到死去的七色鸟,则必定有祸事发生。”

  罗教授说,“传说毕竟是传说,不用太过计较。”

  那杰表情凝重,“传说不仅是传说,因为每一次七色鸟的出现,都很灵验。七色鸟出现,是要通告整个部落的。你们也不用多说了,这事我得告知大法师,如何处理,得由大法师决定。”

  那杰说完,捧着七色鸟大踏步地走进了森林。

  大家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看到刚才如果不是我及时制止,小肖已经命丧当场。大家这时终于看到了这个部落的人的另一面。小肖和小余知道自己闯下了大祸,已经有些茫然失措,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事已至此,若雨只好临时招开了考察组全体人员的紧急会议,让大家共商对策。

  多余的话也不用讲,事情的原委大家都已经知道,现在考察组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老炮和黑子认为,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可以考虑让小余和小肖提前撤出,先行离开这个地方。这样,既可以减去人家敌对的因素,也可以让考察组的工作继续下去。

  罗教授和皇甫认为这样不妥,既然是同在考察组,在人家眼里大家就是一伙的,小余和小肖要是走了,人家肯定会认为考察组别有用心。这样反而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李礼理也说这不是一个好主意。先不说小余和小肖能不能走。有一点可以肯定,就算他们离开考察组,也决不可能回到出发地。只要他们一走,肯定就是两个死人了。

  老灰也说小余和小肖应该和大家在一起,就算是最后谈不拢,人家也不可能将大家伙全都宰了吧?

  罗教授说考察组到达目的地之后,可以先派代表与大法师沟通,听听对方有什么要求,只要不是要人命,考察组可以尽量都给予满足。

  若雨把目光投向我,希望我说说解决的办法。我装作没有看见,把头转向了阿妹。从事情一开始,阿妹就说,“被你不幸言中,果然出了乱子。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我说,“现在我也不知道,先看看再说吧。”阿妹说,“现在看来,若雨让你辞去领队一职,是犯了一个多大的错误?!”

  若雨见我不接她的磋,就直接点了我的名。我说,“我也没有想到什么合适的办法。但有一点,我认为小余和小肖不能先行离开。本来他们只是无意中冒犯了人家,如果一走了之,就会让人觉得是成心的了。我觉得罗教授说得对,考察组可以先派人去和对方交涉一下,听一听人家的意见。不管最后是惩罚还是补偿,考察组接着就是。”

  大家觉得也只有这样了。接下来就是讨论派谁代表考察组去交涉。大家几乎一致认为我是最合适的人选。我在心里笑了,现在这个时候,他们倒是出奇的一致。但我可不想让他们推到枪口上。我说,“我非常感谢在这个时候大家对我的信任,但我认为我并不是合适的人选。首先,我不是考察组的负责人,我只是一个打酱油的。派一个打酱油的人去和对方的头领和大法师去谈判,你们觉得合适吗?就算你们不介意,但对方会怎么想?最起码也会认为考察组是在敷衍他们,完全没有诚意吧?”

  大家也觉得我的话在理,都不再言语。

  我说,“我觉得有二个人倒是比较合适去谈判。一个是罗教授,他既是考察组的负责人之一,又是考察组里年龄最大,最德高望重的人。他要出马,肯定事半功倍。另一个是李礼理,这一次考察组去神庙,是他出面联系安排的,现在出现问题,他当然也应该出面协调的。”

  我这一番话冠冕堂皇,让大家都觉得这二人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