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游戏竞技 覆雨翻云之飞刀问情

第一百九十六章 转折点

  第一百九十六章转折点

  当浪翻云和庞斑的惊世一战传遍天下的时候,天下人在为之传颂的同时也纷纷猜测已是风雨欲来之势的天下大势在这个时候会朝着方向发展。

  地不分南北,无论是朱棣治下的百姓还是朱允炆治下的百姓都对战争没有一丝兴趣,但是决定这方面的却不是这真正支撑天下的百姓。

  而且,当这战火真的烧起来的时候,就是不死不休之局。

  北方的蒙古以及其他草原民族在朱棣和朱允炆交上手之后也是不断的骚扰大明的北方防线。

  连带着朱棣那百战雄师被牵制的死死的,根本就无法抽出身来注定迎击北上的朱允炆所部,只能是依托黄河天堑来布置防务。

  战火正是朱允炆,或者说白芳华主动挑起的,进攻的方向和方式却是稍稍出乎了当时李帆两人的所料。并没有“礼貌”的经过安徽,而是在朱棣没有做出反应的时候,已经迅速的用武力打通了经安徽进攻河南的路线,并且在占领的几个州县之内布下了自己人和适当驻军。只是因为朱棣在河南方向下了不少的功夫,才没有让朱允炆在第一时间占据太大的优势。

  河南几州府都是摆明了自己的政治立场,所以在抵抗的时候也是很用心,只是因为当地的驻军较之耿炳文统帅的原拱卫京师的精锐的对手,且战且退之下。在不长地时间内丢失了河南的东南几县。并且有一支偏师甚至突进到了黄河南岸。

  朱棣一方在最初的几天的失利之下,也是很迅速的调动手下的几支机动兵力,并且以安徽官员从贼的名义,用武力强行突击。

  但是,朱棣地这个度掌握的很好,几乎是和朱允炆将安徽一分为二,并且双方之间还保留了一道“安全带”。

  在留下不多地一些兵力之后。更强大的军力也是开到了河南,以图更快的稳定河南防线。确保河北大本营没有腹背受敌之忧。

  朱棣的所有精锐几乎都集中在河北,特别是顺天周边,但是却承担了拱卫大明北方防线的重任,所以朱棣在这个时候还是只能选择在尽可能保证均势的情况下,确保北方的平安。

  这也是在大局中占据优势地朱棣为还不能放开手脚来对付朱允炆的原因。

  现在在河南的战事正在处于焦灼状态,耿炳文用兵以稳重著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是他的信条。所以。朱棣一方虽然没有大将领兵,仍然稳定住了河南摇摇欲坠的局势。

  这个主战场,朱允炆一次性就投入了二十五万的兵力,最多的时候甚至达到将近四十万,并且依托江南强大的战争潜力,无论是辎重还是粮草都是十分充足;而朱棣一方,投入三支大概十八万地军力,虽说启禀有些仓促。但是却能在河南就近活的补充,所以两方各有优势。

  大战没有,小战不断。

  这是现在河南战场最主要的特征!

  朱棣目前集结在武昌附近的最精锐的一支大约十万人的部队还没有做完最后地战前准备,一旦这支集合了各藩王精锐藩军和朱棣从顺天一线咬牙调拨过来的万人精骑的精锐部队做好最后的准备,无论朱棣的兵锋指向何处,都是一个新的局面。

  时间永远在流逝中摒弃弱者。这是战场上的定论。

  ***

  “小帆,想呢?”

  一身银色铠甲的风行烈对望向前方战场的李帆说。

  李帆将目光从那燃烧了无数人生命的战场上收回,然后对风行烈说:“行烈,这是第五次冲锋了吧!”

  风行烈点点头,说:“也没有办法,前方不远处就是耿炳文原先布置地最后一道防线了,这么顽强地防守也是可以想象的到地。”

  李帆说:“耿炳文?他现在恐怕已经在应天的大牢中等死了。”

  风行烈说:“只是短短的八个月,谁能想到,这天下大势竟然有了这么大的变化啊!”

  风行烈是有感而发,因为同样是在这八个月的时间里。他也完成从一位江湖客到统兵大将的初步转变。

  这八个月。对于朱允炆一方可以说是极其具有戏剧性的,也正是双方首脑对于军务上不同的造诣决定了现在的局势。

  当初。在河南战场上不能立刻打开局面的情况下,朱棣迅速做出了作战方式,不在单一的寻求击破朱允炆一方的有生兵力,而是利用长江这条完全掌握在朱棣手上的大动脉,达到疲军,扰军的效果和更大的功效。

  这是一个局,就看朱允炆一方能不能识破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应天直接暴露在了这种作战方式之下。

  朱允炆一方只能是在这股军队不时的骚扰中疲于奔命,在应天附近不停的弥补随时可能展现出的防守破绽。

  因为谁也不能保证,哪一次会真的在应天周围投放朱棣真正的攻击部队。

  在朱允炆方新组建的水军出师不利,所有迎战的战舰几乎全军覆没之后,这股由怒蛟帮主导的舰队对于这样的作战方式更是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

  白芳华也明白现在他们那边除了耿炳文之外,没有一个有能力统兵的将领,所以白芳华将最精锐的兵力全部交给了耿炳文,寄希望于耿炳文能够在河南打开局面。

  白芳华现在囤积在应天的那十多万兵力,是几乎抽空了江南各省驻军下所达成地。甚至在一些地方已经开始了强制征兵。

  但是,自古南方的兵源质量一直就是个问题,特别是江南算是比较富裕,又还没有外力,比如贼寇的推动,所以百姓对于当兵更是没有任何兴趣。即使是被强迫当兵,也是抱着混日子的念头。就算是在血淋淋的屠刀下,这种态势也没有得到更好的改善。

  现在。当朱允炆以及其他人发现,应天也已经直接暴露在朱棣的兵锋之下地时候,强大的危机感让他们不断地发出让耿炳文尽快打开局面的言论。

  一次两次的,白芳华还能将这股声音压制下去,到后来,这股风气几乎吹遍了整个小朝廷,白芳华也只能将这个意思传达到了耿炳文那里。

  而且。在白芳华的计算中,经过自己不断的往耿炳文那边增兵,耿炳文帐下的兵力总是保持在三十万以上,而朱棣一方投在河南的兵力却也只有二十万上下,所以这番对比下,耿炳文是占据一定优势地。

  但是,耿炳文给朝廷的回信上总是在强调兵力的多寡并不是决定战场胜负的关键,所以并没有贸然向朱棣控制的一线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只是为了应付朝廷排下的钦差。在局部上做出了一种进攻的态势。

  这种局面地产生,更是让处在武昌的朱棣欣喜若狂,这是当初翟雨时和他制定这种作战方式时,预想达到的比较好的效果了。

  当主战场处在焦灼状态的时候,翟雨时就给朱棣献计,他对朱棣说:“这不是一场开国之战。谋图的也不再是一城一地地得失,只要朱允炆完蛋了,那么陛下您就可以说打胜了这一场战争。但是在目前的这种局面下,如果强攻应天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只有将朱允炆一方更精锐的部队,拖在远离应天的战场,才能为将来的应天战略创造更好的条件。”

  正是在这样的作战意图的指引下,朱棣一方并没有将过多的兵力投放到河南,而是始终保持朱允炆一方地优势,并且在一点点地增兵的同时。迫使应天往河南投放更多地部队。

  而在这个战略布局基本上实现了之后。以怒蛟帮主导的这场起到推动作用的作战方式也开始了。

  为的就是给应天方向造成恐慌,逼迫这些不通军务的人直接干预河南前线军事安排。

  就算不能迫使耿炳文使出昏招。也要给应天方向造成一种耿炳文违抗圣命的假象。

  为了推动应天对耿炳文的猜疑,朱棣更是直接命令在河南的军队主动的让出了几个不重要的地方,以几场败仗表明耿炳文目前军力的强大。

  而这一切,都看在了应天派来的秘谍的眼中,一份份决定耿炳文命运的密报不断的传递到了应天。

  在耿炳文以各种理由拒不执行决战指令,并且还多次所要援兵和粮饷之后,应天就秘密派遣了一些秘谍,为的就是将河南战局的“真相”探个清楚。

  但是这些秘谍传递过来的消息,却让应天恍然大悟的同时产生了更大的恐慌。

  一个念头,不由自主的产生在他们的脑中,那就是耿炳文已经拥兵自重,不再听从朝廷的号令。

  这些人都知道,耿炳文手下的才是自己这方最精锐的军队,而如果这支军队不能听从他们的指挥,这是他们万万不能容许的。

  朱允炆虽然被培养成了一个色鬼,但是在不断的有人向他灌输耿炳文已经不能在信任的时候,他自然也是同意解除耿炳文的兵权,不过在他下达了这样的旨意之后,还是不由自主的看了看身旁的白芳华。

  也就是说最后的决断权已经到了白芳华的手中。

  在这个时候,白芳华的冷静完全不能压制耳边不停传来的嗡嗡声。

  她看着最为活跃的李景隆,明白这个大草包是想当一会大将军。她也知道这个曹国公不过是个掩饰的身份,其真实身份是“邪佛”钟仲游。也是现在魔教几宗中仅剩地高手之一了。

  虽然白芳华总觉得换掉耿炳文有些不妥。但是也明白现在的耿炳文确实值得怀疑,还有就是她也不能容许有这些人所说的那种情况产生。

  所以,在犹豫中白芳华艰难的点了点头。

  得到白芳华许可的李景隆自然是如同拿到了尚方宝剑,在领过了圣旨、兵符之后,带着三千禁卫军和一批精锐教众,连夜离开了应天。

  几天之后,在李景隆以钦差身份来到河南之后。利用宣读圣旨的机会,将耿炳文连同其心腹手下就地一同拿下。并且以欺君的罪名,将这些人押往应天候审。

  至此,李景隆也就是钟仲游以曹国公地身份正式接过了三十多万大军的军权。朱棣和翟雨时地意图也得到了最关键的一步胜利。

  而这一步,尽尽花费了半年的时间!

  兵力占优,粮草辎重又无比充实,李景隆自然不会放过立功的机会,动辄就是几万人。十几万人的大行动。

  面对朱棣一方主动的退让之下,李景隆更是产生了“朱棣不过如此!”的念头,

  于是,他将耿炳文制定地作战计划完全否定,不再冲击朱棣在黄河南岸布置的防线,而是追着朱棣的“主力”不放,以图全歼这股敌人。

  河南的地域虽然不广,但是却也足够几十万人的折腾。当李景隆将朱棣的“主力”围困在一处孤城之内的时候,李景隆才发现现在自己身边的大军其实也只有七八万人了。

  并不是被朱棣在运动中消耗掉,而是李景隆在占据一地之后,总是想着将这些胜果彻底保留。

  就这样在不断地分流下,又加上各部行军速度的不同,导致了李景隆现在的处境。

  李景隆就是在白痴。也明白现在情况的不妙,主动的往另外一股正在赶来的部下地方向靠近。

  但是为时已晚,集中优势兵力的朱棣一方,以三万铁骑的箭头攻击下,瞬间就突破了李景隆的疲惫之师。

  李景隆只是率领残部,在逃亡中不断的收拢溃兵。

  而当李景隆终于可以歇歇,喘口气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又退回到了原来耿炳文布置的防线之内了,而且出击时率领的二十多万军队,回来的不到五万。连同原先留下的守备部队。也只是堪堪十万出头。

  而士气大振地朱棣军,在和武昌拨来地五万援军会合之后。全军的兵力,在除掉留守所需地部队之后还有二十万之众,而且已经正式开始反击。

  而风行烈所统帅的这支五千人的纯骑兵,也在这场长达两个月的战争中充分的得到了磨砺,已经渐渐有些精锐的雏形。

  而李帆同样在这八个月里有了很大的转变,尤其是亲身上阵对他的磨炼更是出奇的大。

  李帆不是没有杀过人,但是只有在战场上才让明白了虚若无说的那句话:“如果看不透生死,那么就看惯了生死吧!”

  而当李景隆退缩在防线之内以后,更是成为了李帆一个人的表演。

  李景隆虽然是少有的高手,而且也是杀人如麻,但是当他面对死地的时候,尤其是感觉到自己的末日将要来临的时候,他第一个念头还是逃。

  但是,他明白在这种重重的包围下,自己的武功再高也没有用,只有在大军的拱卫下才能有一丝的安全感。

  于是,他不断的派人突围,以图往应天求援。

  但是每次他派出的人都被李帆劫杀,飞刀之名再次在天命教教众中响亮起来。

  因为,李帆杀的都是李景隆派出的随军高手,而一些普通军士,则另有他人处理。至于是不是故意放走了一些,李帆就管不着了。

  在吃过亏之后,这些人更是有一次,不仅派出了一两为高手,而且还另有三位身着普通军士的衣甲,并且在李帆与那两人的交战中突然袭击。

  这一战,更是让李帆几乎吃了大亏,身上添上了十多道的伤痕。

  也正是在这样的艰苦的战斗中,让李帆对战斗时面对突发意外时的应变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

  并且出刀的时候,也渐渐做到了心手合一,那些先前只是灵光闪现的心境,越来越真实的出现在对敌之时。

  李帆明白,这是自己的一次质的飞跃。

  不过,李帆也清楚这还是一条漫漫之路,自己还需要更为强大的对手。

  否则,四个月之后的居庸关之战,自己是断然不会是里赤媚的对手的。

  这个人,李帆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那再也没有逃生可能的,而且是恨自己入骨的化身为李景隆的“邪佛”钟仲游了。

  “破了!”

  风行烈的一生轻叹,打断了李帆的回忆,转望战场,朱棣的大军已经在这道防线上杀出了一个两里多宽的缺口,而更多的军队也在各级军官的调动下源源不断的跟进。

  李帆对风行烈说:“走吧!”

  风行烈点点头,然后将手中长枪一挥,大吼一声:“矢之阵,冲锋!”

  说完,他和李帆纵马率领全军冲向了那个越来越大的缺口!

  这是决定天下大势的一战,也是一场转折之战,至此之后,朱允炆一方只能苟延残喘,再也没有反击的能力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