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事,距她把药品给杜钊已经过了三个月。
究竟能不能批量生产,相信杜钊已经做过实验。
迫不及待来找她,说明已经有结果了。
依旧是相同的位置,店小二笑脸相迎,忙得脚不沾地,怪不得味淳园生意这么好。
零二八号被请进包厢,杜钊放下一张报纸:“迎春姑娘可真有本事,唐老板现在已经翻不起风浪了。”
零二八号并不震惊,她出现的时间和迎春消失的时间只差了一天,这不算什么,可要是都和唐老板有关系,又是一样的身高,一样的鞋码呢?
“既然杜老板知道,那你想怎么办?”
零二八号拿起报纸,这些天她都在学习,没有管外界的是非。因此只知道唐老板名声是一定要臭了,但是没想到只隔了一天时间,民众的反响就这么热烈。
唐老板被送进大牢,作为典型被政府批判,民众对唐家的印象也坏透了,唐老板家的生意遭到了灭绝性的打击。报纸上还有几张唐老板店铺被人扔臭鸡蛋泼粪的照片。
“我不理解迎春姑娘和唐老板究竟有什么深仇大恨,竟然这样整他。”杜钊说。
“什么深仇大恨?我以为杜老板知道。我是从妓院出来,唐老板确实惹到我了。只是若不是唐老板自身就是个人渣,我也没办法打击他呀。不过这不重要,我只想知道杜老板叫我来是想干什么?”
杜钊看着眼前黑瘦的少年,不得不说装扮的不错,差点儿连他都骗过去了。
唐老板为了她一夜甩了三千大洋,杜钊有些好奇,不知道眼前人究竟是什么天姿国色。
不过正事要紧。
“我是来和你谈神药批量生产的事情。”
“呵呵,我以为杜老板已经请人把神药研究透了。依杜老板的能耐,请个外国留学的博士也不是问题,怎么又找我?”
“迎春姑娘,我是诚心和你谈合作的。什么条件你说。”
“杜老板就是爽块,我只有一个要求,我要把这条生产线掌握在手里。利润我们对半分。如果杜老板不同意,我宁愿让神药蒙尘。”
“四六,我帮你收拾卖你的人贩子和兰雅班的老鸨,还会给你个新身份,让你和家人团聚。听说你还有个娃娃亲对象……”
“不用了杜老板,这些我自己会解决。我只有上述条件,如果谈不拢,只能说你我没缘分。”
“你就不怕我让你走不出味淳园?”
“怕是不怕的,我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我和你合作只是因为……听说杜老板反感执政挡作风。”
杜钊瞳孔微缩,随即哈哈大笑:“迎春姑娘是从哪儿听来的假消息。我一个混江湖的,我哪儿敢。帮派再大也不敢公然和国家作对啊,我又不是想造反……”
“杜老板,如果您说的是真的,您第一反应应该是问我一个妓院出身的姑娘,为什么会关心这些。走狗屎运得了个神药方子,赚钱才应该是我最大的追求。这才是一个妓院出身没多大见识的姑娘,应该考虑的事,不是吗?”
杜钊坐直了身体,目光中透着怀疑。
“杜老板不需要怀疑,我的身份不妨碍咱们的合作关系。您是干还是不干?”
“干!”
谁也不会嫌钱少,唯一的怀疑是眼前的人是不是暗中加入某个党派。
罢了,难得糊涂。
零二八号回到家发现有给她的信。
打开一看是眼镜小哥送的信,说佩服她不畏强权,两人可以交朋友什么的。
零二八号立刻写了一封信送过去。
这位眼镜小哥有个妹妹,就是几年后会被文人拐走私奔的那个。
她和眼睛小哥早早认识,也许可以避免另一个姑娘的悲剧。
她向许校长请了假,要忙生产线的事。
一套制药设备从国外运到国内,最少三十万大洋打底。
杜钊决定亲自找洋买办商量生意,零二八号也想涨见识,她说在妓院老鸨特别看好她,还找老师教她英文,她可以做个翻译。
杜钊也就同意了。
其实杜钊私心是想看零二八号女装。
名噪一时的迎春姑娘他无缘得见,太遗憾了。
迎春身上有太多疑点,比如她怎么装扮成唐老板的样子,不被人发现。
他是从哪里知道神药的秘方,又是从哪里知道远隔重洋的英国数十年前发表的医学周刊的内容。
杜钊喜欢解谜,想着相处时间久了,迎春的狐狸尾巴总会露出来。
这是一笔数额巨大的买卖,洋买办难得放下尊严对着杜钊低声下气。
三十万大洋的生意,如果做成,佣金足够他干两年。
零二八号手里没什么钱,依旧穿着长衫,杜钊大失所望。
零二八号一点不关心他怎么想,只是听着洋买办的话,想着怎么把价格降下来。
三十万大洋的数额,她只提供思路,总觉得亏心,五成是说不出口了。杜钊能给她三成都算杜钊仁慈。
零二八号为了钱斤斤计较,最后和买办达成协议二十五万成交。
回去路上她很得意,省了五万大洋,一个大洋相当于二十一世界一百一十块钱。那么五万大洋就是……
算了,不想了,一想到要投入那么多钱零二八号就心口疼。
*
董先生看她近来不写文章以为她被唐老板的事吓住了,请她去家里决定开导开导她。
“最近报纸上出了许多文章,只是都不如你的犀利。读起来不甚爽快,什么时候你重新动笔呀?”董先生笑着调侃。
“我还没有思路。董先生最近有什么大作?”
两眼发送崇拜波光。
董先生果然很满意:“看了你之前写的文章很受启发,我对待女性的态度确实有偏颇。最近想着写一个底层女性的故事,写她自小生存环境恶劣,周围都是麻目庸碌的人,一日日的重复相同的命运。
女主人公偶然看了场电影,受到启发,决心不能再走老路,像同样家境的姑娘那样最后沦落风尘。就跟家里大吵一架,说要读书。”
零二八号叹息:“连饭都吃不饱,姑娘家里哪有钱供她读书。”
董先生点了根烟:“是啊,她没钱读书,就想了一个招。姑娘生活的地方,流行在孩子年幼时给孩子找大七八岁的媳妇。她想应征成为家境好小孩儿的新媳妇,那样就有钱读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