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郡王赵羽,一战杀万人,二战杀五万多人,其杀性之大,早就震惊了朝野,敢跟他作对的人,明着的也就只有雁门关守将卢俊了,就连卢俊手下那几百亲兵也不敢对武安军呲牙咧嘴。
看着不敢反抗反而畏缩成一堆的两万多守军,赵羽不禁冷笑,大宋的关门给这群废物守,能守住才真正见鬼了呢。怪不得历史上,自家的皇帝都能被人家抓走。
接管了雁门关之后,武安军的军威已经呈现出不可阻挡之势,十万虎狼之士飘渺雄关内外,没一个人敢提出任何反对意见,因为至太原府以北的地区已经全部是赵羽的势力范围了。
对于关内的土地,赵羽不准备下手,牵扯的利益面太广,勾心斗角的从那些人手中强取豪夺,还不如自己去辽国那里抢地盘呢。
以前嚣张跋扈的辽国大军现在都龟缩入了大同城内了。西京道的最高指挥官耶律淳在历史上是这几年就在西京称帝的,可是经此巨变之后,西京道称帝的心思也没有了,就连以前强盛的场景也不见了。损失了这么多的军队之后,辽国大军对于草原的控制力也大幅度的减弱。
刚开始他们不仅仅要抵抗南边打过来的宋军骑兵,甚至还要应对草原上不断跳出来的叛乱者。没办法,本来就松散的统治在强壮的时候还能起到很好的威慑作用,但是一旦整个辽国虚弱了,那些跳梁小丑们都纷纷跳出来捣乱了。
与此同时,大宋境内却爆发了两起意外的内乱,宣和元年九月,梁山群匪打出替天行道的大旗,呼啸周边十余个州县。
看着运河边的梁山对于京师的威胁相当严重,宣和二年一月,天策大将军童贯带三万大军去围剿梁山匪类,结果因地形不熟大败而归,损兵折将达一万多人。
按说虽然大宋的禁军战斗力差了点,可是对付一群土匪,还是很容易的,可是因为情报不准确,杀到梁山附近的大军发现,梁山泊的的土匪老巢竟然在水泊之中。
要知道,自十几年前黄河改道之后,现今的山东西南以及河南东部地区可都是黄泛区,现在是平原的很多地方,那时候可到处都是湿地和湖泊。梁山扯旗造反的时候可是号称八百里梁山水泊,那是一点都不夸张的,甚至仔细算下来千里都有了。而那时候的梁山水泊是连接着京唐运河的,运往开封的粮草可都是经过他们的地盘,不断发生的劫掠事件已经挑战了整个大宋的稳定。
也怪不得刚刚扯旗几个月,就有朝廷大军跑过来剿匪了。
等赵羽在朔州草原上站稳脚跟的时候,第二次围剿梁山泊的童贯又大败而归,这次更惨,五万淮军几乎死了大半,一下子让江南水军差不多名存实亡了。当然,这锅也不能全让童贯背,擅长打硬仗的童贯本身就是步军出身,偶尔的打个骑兵作战还能应对,可是让他带着几万水军在八百里梁山泊里跟土匪们打游击,那真叫一个难为他了。搞不定啊。
而这个时候的赵羽却在组织武安军司的水军部队,没办法,不算宽阔的桑干河挡住了武安军的扩张脚步。
跟其他的草原河流不同,桑干河是朔州草原上的一条主要河流,它不仅仅是一条河,还是一片湿地的发源地,南阴山和西太行山上的融雪积水在此汇合,导致这里形成了一大片的湿地,跟黑水泽差不多,这里也被践踏成了一片沼泽。不过跟黑水泽那大面积的沼泽又不同,这里的沼泽没那么宽广,不过在水深上却比黑水泽深了很多,反正这时候的沼泽就那样,到处都能跑船,但是想在上面跑马,不等冬天冻结实了是别想,要不然春天水少的时候还能凑合过一部分军队。
倒不是没地方能过河,不过过河比较干爽的地面几乎都已经被辽军占领了,一群群的骑兵挤在不大的区域等着你过河呢,只要你敢过来,他们就敢跟你玩反冲锋。
如果强行过河,刚刚组建不久的武安骑军将会死伤惨重,这并不是赵羽希望看到的。
话说现在的武安骑军厉害了啊,五个骑兵大队,足足两万五千多人。
最精锐的当然是身披重甲的重骑兵,因为他们这些重骑兵全都穿着覆盖全身的重甲,就连脸上都带着比厚牛皮还厚的铁面具,所以他们被大家戏称为铁面军团,后来赵羽为了让他们更加具有威慑力,将所有的铁面具打造成了魔鬼的脸庞,于是乎,鬼面军团的称呼就在整个武安军中叫响了,闹得最后,就连赵羽也懒得称他们铁面军团了,直接就给他们叫鬼面军团。
别看鬼面军团挺吓人的,可是所有的武安军都想入鬼面军团呢,因为他们的福利待遇实在是太好了。
当然了选拔标准也变态的让人发指,首先是身高体重,低于五尺八寸者无特殊才能不收,轻于一石者不收。也就是说,一米八以下没有特殊才能的不收,轻于一百六十斤的不收。选拔的外在条件就是又高又壮。
至于骑术,那就更别说了,重骑兵么,骑术差了趁早就别混了,因为一旦从马上掉下来,自身的重量加上重甲的重量,不用敌人杀,自己都能摔死。
鬼面军团最令人羡慕的是他们的坐骑配置,一人五马。一匹主战坐骑,一匹骑乘坐骑,一匹驼甲坐骑,以及两名辅兵的坐骑。辅兵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给主人穿甲胄帮上马,他们还要拿上武器跟在主人后面捡漏的。
别的不说,就那匹主战坐骑就是千挑万选的精锐战马,再经过半年多的催生,本就根骨极佳的战马被赵羽调教成了超级战马。
什么叫超级战马?
首先培养方式上就让所有看过赵羽养马的人大呼吃不消。
首先圈养出三万匹上好的战马,每匹战马吃饱喝足之后驮着二百多斤的战士冲锋,来回三次冲锋,只取前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