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毅封文集

汉中往事 《我的老汉中情怀》

毅封文集 激昂卫乾坤 7006 2022-11-03 02:33

  说起汉中,那可是无人不晓!等等,别激动,我可是说,没有多少人知道。

  曾经有一位主考官,问一秀才:“你知道吗,汉水发源于何处?”

  结果让人捧腹,秀才脱口而对:“汗水发源于毛孔。”

  这一对话,可称之为答非所问。一则秀才误听问话!二则秀才并非是熟读历史地理之书生!此事只是轶闻,却被好事者流传了下来,这其中的问对的确让人尴尬!

  但要是提起汉族、汉人、汉字、汉的发祥地,只要是中国人,绝对可以异口同声的说:“我知道。”

  我生于此,对“汉”了解最深,有时候难免回忆起曾经的汉中旧貌。不过,这些都已经消失在岁月长河中了,我依稀也只留下一些残存记忆。

  先说说老城:四门四关、城墙、护城河、钟楼,一个都不少。老城完全可以比拟古都西安,那不是吹的,一点也不夸张。

  我就住在东大街歌舞剧团,剧团跨越三个街区,南临东大街,北依中学巷,东靠高家巷,西南角离古汉台只有几十米。剧团有着悠久的历史,是1949年从湖北郧阳城搬过来的,直至今天。剧团前身当时叫中共陕南区党委宣传工作队,为解放全陕南,随解放军到达汉中的。1964年,《红梅岭》晋京演出36天,非常成功,各界一致好评,那叫一个辉煌啊!歌剧团处于市中心,原来是道台府衙门,面积很大,环境优越。其中有两棵镇团桂树,每到阴历八月,满院飘香。等到桂花落满了小院,整个院内橙色一片,连泥土也是分外芳香的。

  古汉台离我如此之近,怎么能不去看看呢!然而,我并没有进去过。只到小学三年级,才有幸进去了一回。那可是学校集体参观古汉台,机会难得啊!再以后,上古汉台的机会越来越少,不是不想进去,而是心绪不佳。

  东关正街,这可是一条老街,比东大街更有记念意义。一条巷子老长老长的,除了正街,就数东关后街,巷子虽比不得正街,也是蛮有风格,明清格局的老房尚有许多。

  正街,清一色土墙房,门口是木板墙,花格窗,还有木楼阁。最令人称奇的是,每一条入户小道,都奇长无比。你随意走入一条小道,里面都住着好多人家,狭窄的小道,从正街一直通向远处的田野。无论你走哪一条小道,窄的一米不到,宽的顶多两三米,就这样的小道,你可以一直走到头,而没有死胡同。住户人家,往来相遇,竟然也能打开转身,似乎这样的小巷并不曾拥挤。

  我在六中上中学时,最喜欢做的是穿过每一条小巷。小巷子里有时还能见到四合院,青石板的廊檐,院子里长着麦冬,绕台一周,郁郁葱葱。

  西大街,简直不能称其为大街!顶多四米宽,两边全是民房,鳞次栉比的,这也能叫大街!

  原来的卫校,就在西大街,医院,永远是人满满的。西大街似乎也没什么值得回忆的,只一条狭窄的街道罢了!

  城市靠北边,有两个地方比较有名:陈家营,黄家塘。从东门桥到陈家营,再到黄家塘,只有一条不宽的土路,两边白杨树长的很茂盛,夏天正宜乘凉。这两个地方,以前大部分是农田,散落着农村住户。如今,农田全无,全部被纳入了城市之中。我外婆家就在黄家塘,铁路正从房后不远处穿行而过,火车站就在黄家塘。最不喜欢住在外婆家,晚上进站长鸣的火车,咔咔作响的铁轨,让人彻夜难眠!

  不喜欢住在外婆家,只是代表我受不了夜晚的火车骚扰之苦。但在天明之后,那可是我的一方乐园。早些年的黄家塘,并没有铁路涵洞,而是一段坡路,行人爬到坡上铁轨边,等待栅栏的升起。火车过去了,守护在铁轨边的工作人员,用力抬起了杆子,人群便呼啦啦从两边涌了过去。

  黄家塘,全部都是农村住户,房子紧密的互挨。从现在的天台路涵洞东边,有好多入口,这些入口蜿蜒相通,直达火车站。我会时不时的从这些入口钻进去,然后寻觅各个通道,不多时,我就对这一片了如指掌。

  穿过铁路,就是无尽田野,外婆家的农田就在那儿。插大秧的季节,我也会来帮帮忙。令人欣喜的是,小水渠里生机勃勃一派,鱼、虾、黄蟮、泥鳅、螺蛳、蚌壳……,太多了!水欢快的流淌着,青草在水流中拂动。我扔下了手里的农活,盯着小水沟里顺流而下的泥鳅,一把抓了下去,不错,一条大泥鳅到手了。然而,并没有工具装这些泥鳅,无奈只好又放生,反复抓放,乐此不疲。

  外婆终于不高兴了,对我喊了起来,我赶忙提起几捆秧苗,走到水田中,把秧苗扔到合适地点,然后弯下腰插起大秧来。

  农活真的很辛苦,也只有吃饭的时候,才可以真正休息,我盼望着天早点黑,心里万分不愿!

  好在,我只是两天放假,我星期一还要上学,因此星期天下午得以早点收工。下午六点多,坐在小沟边,洗净了脚,脚在裤腿上擦了擦,然后就这么穿上鞋。我飞快的离开水田,朝远处走去,头也不回!

  一年之中有两季,我照例都要过来帮忙干农活,这些农活的细节,至今难忘。

  我的老家则在南郑县,我爸小时候两千选二,万幸考上了汉中师范,后来转了户口。我和母亲仍然是农村户口,因此有近三亩地要种。农忙时,就要回到农村老家。

  回家之路,全凭两条腿。走到南门,下面就是两公里的低洼菜地。那时候道路并没有硬化,人踩的多了,自然而然的就踩出一条大路。路两边,全是菜园,里面的豇豆、西红柿、茄子,丰盛极了!口渴了,趁菜园主人不在,快速摘两个西红柿,或者黄瓜,然后在衣服上一擦,立马吃了起来。偷来的果蔬显然比菜摊上卖的要好吃,一如阿发家的罗汉豆,那晚最是甘美!

  穿过菜地,就到了河坎边,河堤很高,十米左右,待我爬了上去,汉江河也出现在我眼前。

  一条宽宽的排污渠从市中心流向汉江,河边摆满了树苗,这是汉中唯一的树集。桃、李、杏、桂、杨,等等树苗,应有尽有。来买树的人,在此讨价还价,最后达成交易,双方皆大欢喜。城里人买树的也不少,因为少有楼房,平房四周空地很多,果树当然是第一选择。

  江上本来是没有桥的,以前是渡口,后来临时搭建木板桥,再后来修建了一座水泥桥。这座水泥桥承载了河两岸的运输通行,被人称呼为一号桥,而现在又修建了三座大桥,可能对于一号桥的印象太深,人们把现在的三座桥分别叫二号、三号、四号桥,而这三座大桥的真名,人们似乎也忘记了!

  说起一号桥,我的印象极深。1981年,汉中连下二十几天暴雨,河水猛涨,城区南门外都被淹没了,站在南门口,眼前一片洪浪,就如同海洋一般。我当时一人在河对岸,顺着倒灌入沟渠的洪水,我走到汉江边。滔滔洪水,夹带着巨浪,一泄千里。洪水就差一点淹没桥面,走在桥面上,手伸下去就摸着洪水了。很诧异,当时为什么自己就压根没有害怕过!

  洪水终于退去,一号桥的一根桥柱整个裂开了,不过不用担心,这桥很坚固。直到三十年后,才终于完成自己的使命,被二号桥替代。每当想起一号桥,人们记忆犹新,那必竟是汉江上的第一座桥啊!

  汉中最负盛名的,毫无疑问是古汉台,当年汉王刘邦的行宫。青色琉璃瓦,汉代风格的楼阁,从刘邦手中一直保留至今。望江楼上望江流,站在望江楼上,的确是可以看见汉江的!古汉台历史久远,就连上面的那棵皂角树,也是古朴苍苍,枝繁叶茂,皂角坠满了枝头。汉魏石门十三品,那是修建石门水库,淹没了摩崖石刻,后来切割山体搬迁至古汉台的,这是镇台之宝。古汉台里面幽静无比,山水园林,碑文石刻,充满了雅致之气,时常让人留恋忘返。

  古城墙本来是我引以为豪的,奈何被短识的领导班子推倒平复了,我深深痛惜!那曾经厚厚的墙土,就这么被一点点蚕食,直至全线崩溃,永远留在记忆中。虽然,后来又象征性的在民主街口恢复了一段青砖城墙,但那并不是我所爱的。而相伴城墙的护城河,则成了污水沟!

  我的老城墙啊,哎!

  老城里的地名,也很有寓意,比如:中学巷,那可是一条以学校闻名的街道。从西往东,分别有一中、师范、汉师附小、三中、二中、党校,这的确如街名一样,名符其实;东大街,有京剧团、歌剧团、实验剧团、汉剧团,延伸至东关正街又有秦剧团,以前的文艺演出,大部分都由歌剧团或京剧团包办,实验剧团后来改成了电影院,功能尽失。山西会馆、河南会馆,这些都是以外省命名的巷子,有其特定含意。

  说起南门外,就不得不提起幺二拐,因为那里有一家浆水面馆,香飘万里。从四面八方经过的路人,走过这家面馆,总会被吸引而入:“老板,来碗浆水面。”

  “好勒,客官,你请坐,马上就好。”

  “老板,再来一碗。”

  伙计答应一声,不多时,一碗碗浆水面端了上来。接下来,就听的吱溜溜的吸面条和咕噜噜的喝汤声,是那么的让人不俊!

  我只知道,北街口有一家黄牛娃粉皮店,生意特好。筋道的粉皮,豆芽垫底,大勺的辣椒油,酸酸的口味,真的是人间美味!

  至于其它美食,中山街的梆梆面:虾皮紫菜、榨菜粒,葱花高汤,宽宽的面条,薄厚均匀,吃出了海鲜味。文化街口的甜食店,曾经的桶子饼,让人久久怀念……!

  拜将坛的风光不再,一周环绕的菜地也把古迹差点湮没了。靠近南边,有两个市场。一个猪集,一个狗集。有名的夜影神碑,就立在猪集市场门口,任人损坏,简直让人笑话!你无法忍受猪们的哼哼唧唧,也无法忍受臭气熏天,更无法想象旁边狗集卖狗时悲悲凄凄的景象。这就是拜将坛,恐怕刘邦看了,也会勃然大怒,必定下一圣旨,罚办汉中郡守!

  老家收了麦子和谷子,晾晒干透之后,就要交公粮,西后城的粮库在等着交公粮的车队。见到验收的人,我有些害怕。他们通常人人手拿一把空心的长刺,二话不说就戳进蛇皮口袋,随后从手柄中倒出验收的公粮,然后看看颗粒饱满吗,晒的透不透,里面处理的干净吗,等等等等,有时还放入口中,咬一咬,辨识一下。做完等级评定,随手就将手中的粮食扔在地上,拿起一个等级公章,盖在袋子上。

  我很生气,本来好好的袋子,每一个都被捅了一个大洞,粮食簌簌的漏了出来。我赶紧将袋子翻过身,破洞朝上,或赶忙用手捂住,或塞进东西堵上。晒的响干的粮食,最终还是被盖上了与之不相符的低一等级。因此,辛勤劳动却换来了不对称的收入,我那时并没有学过《多收了三五斗》这篇课文,否则我真的要哭出声来。

  西后城,让我心痛,无数辆架子车,排着长队,拉着公粮,等着待沽定价。那些扔掉的粮食,已经无法回收,即便你小心的用扫帚扫拢,然后拾起,那里面的石子灰尘,也让你恸惜!

  还是说点心情愉快的事吧!

  三年级时,我从农村转学到饮马池小学,开启了人生全新一页。鉴于学校围墙外就是饮马池,我每天都要去池边转转,主要是去看人家钓鱼。一天,我忍不住了,就自己制作了一个简易捕鱼器。说来好简单,你也可以一试。找一个大号玻璃罐头瓶,口大口小无所谓,用绳子拴在瓶口,只要能够提起即可,捕鱼器就做好了。

  “什么,这就是你的捕鱼器!”同学张宁睁大了眼睛,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是啊!就是这么简单,来来来,看我如何捕鱼。”我知道,张宁一万个不相信。

  那么,我就来演示一下,这个捕鱼器的效果。

  我先把瓶子放入饮马池中,提着绳子猛的一荡,水灌满了瓶子。然后,又把瓶子提了上来,把准备好的干面条渣,浸泡在瓶子里,重新把瓶子沉入水中,我顺手把绳子绑在砖沿上。

  “走喽,上学去。”

  “什么?”张宁愕然。

  “难道你想旷课!”

  “不,不是捕鱼吗?”

  “鱼儿哪有这么快就能捕到的,快,快走,要打上课铃了。”我转身向学校走去,张宁瞅了瞅水面,随即也跟了上来。

  终于等到放学了,张宁急不可待的跟着我到了饮马池边,我解开绑绳,将瓶子小心提出水面。

  “有鱼,真的有鱼!”张宁大叫着。

  的确,瓶子里满满的小鱼,我收获了。张宁兴奋,我也怡然。

  诸如钟楼,我是没有印象的,只听父母说起过:“汉中有个钟鼓楼,半截入到天里头。”言下之意是说钟楼很高,真的有那么高吗?然而钟楼早就毁掉了,毁掉的不止钟楼,还有城墙,饮马池边的三台阁。这些都是令人扼腕叹息的,它们并没有毁在战火里,反而在和平年代坏掉了!

  汉中的往昔,实际上也是全国各地城市发展变迁的缩影。有灿烂、曾辉煌,叹损毁、伤永远!

  往事,依旧是往事;只是,有些时侯浮现记忆中。

  G_罩杯女星偶像首拍A_V勇夺冠军在线观看!请关注微信公众号!:meinvlu123(长按三秒复制)!!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