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苏轼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来临,木棉想到的不是灯会什么的,那是才子才女才想的情节,像我们木棉这种耿直的理科生头脑里只想到鸡肉、鸭肉、猪肉。。。没错,都是吃的,各种好吃的!
木棉家今年打算跟大伯和三叔家一起过,中秋前两日三家便约好在木棉大伯家办。
这不一大早,木棉和冬青跟着张杏花陈大树提着一只鸡和一块猪肉,还有一包自己家做的月饼上大伯家去。
木棉四个小孩还特地穿上了以前做的那套新衣服,一家子喜气十足。至于安平和安福一早便与大伯家的两个堂弟安东、安满和三叔家的堂弟安山、安峰跑出去玩了。
木棉来到大伯家的院子门口时大伯母柳月如便热情地迎了了上来,
“二弟,二弟妹,来啦。你大哥适才出去买些东西了,来,进屋坐。”
自从上次流产后,养了大半个月,现在脸色倒是好了不少。
也知道救命的人参是老二家的,柳月如心情是相当的复杂。往日她是看着老二家左右都不是顺眼的,找着机会就要膈应一下。
“大嫂,我们来帮忙的,可不是来添乱的。晌午时,两位安平姑姑怕是要到了,咱们可不能失了礼数,呵呵”
张杏花向前几步,拉住柳月如的手,拍了拍。对木棉招了招手,木棉拿着东西赶紧跟了上去,几人一起进厨房忙活今日的午饭了。
陈大树带着冬青先进屋给爷爷奶奶问好,木棉将东西放下跟着张杏花也进堂屋给爷爷奶奶问好。如今旱情得到了缓解,又是全家团圆之日,两位老人家甚是高兴。
“木棉冬青也长高了许多,呵呵,奶奶想起以前你们刚生下那会,小小的一团,如今转眼间也这么高了,杏花,你说是吧?”
木棉奶奶奶奶梁芳娘笑呵呵地看着木棉和冬青对着张杏花道,她是个不喜多生事端的,所以就算大儿媳妇是个不怎么好相处的,但是梁芳娘也能住一块,她是个比较随和的,也不偏心哪个。
“是啊,娘。转眼间孩子都这么大了,咱家是越过越好了,您与爹可等着享清福咯。”
张杏花感概了一句,摸了摸两个孩子的头,笑了笑道。对于梁芳娘这个婆婆,张杏花是觉得比较满意的。
首先,她也不像别家的婆婆那般刁钻,进门后也没有特意为难新媳妇。其次,她在什么事情上也不会特别偏向哪个儿子。
最后,婆婆性格比较随和,不会太过于计较,当初张杏花娘家答应这门亲事,除了陈大树这人是值得托付的,还有就是家里公公婆婆都是个明事理的。
“娘,我回来了,今个儿是咱家团圆之日。您二老该高高兴兴的,大姐四妹估摸一个时辰后到家,咱家该是三代同堂呐!”
门外的大伯、三叔和木棉爹一起走起来,陈大田朗声说道。
今年三十六岁的陈大田因为常年劳作,背部有些弯曲。他身材较为高大,木棉目测一米八左右,留着些胡须,看起来颇为壮硕。
“可不是吗?大哥说得好。”
三叔将手里的东西交给三叔婶亦是说道。木棉三叔则是比大伯较为清瘦,加之其生得较为清秀,所以木棉每次都觉得三叔应该是那花前月下吟诗诵词的文人学士,颇为几分遗憾之意。
“大田、大树、大山,爹今日甚是高兴,看着你们三兄弟这般亲近,我与你娘也不怕了。
哎,今个儿是高兴的日子,我怎的说这些。。。你们去忙吧,等会桂花与荷花便要回来了,你们三兄弟等会与我去祠堂祭祖,几个泼猴也带上吧,总归是要让祖宗认认脸的。”
坐在首位的陈富贵老脸笑得分外灿烂,拍了拍旁边梁芳娘的手对堂屋里的三个儿子道。
“得咧,爹!”
三人同声道,互相看了看,便出去准备祭祖的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