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泉入门不久大家又把男女分了一下次序--女的大师姐刘灵,二师姐柳如月,三师姐徐阳阳;男的一边大师哥王贵,二师哥****,三师哥曾福荣,张清泉成了四师弟。虽然这样排序,但大家都是从农村来学艺的,并没有贬低和排斥张清泉的意思,相反,除了口头称呼张清泉为小师弟外,在心里还是把张清泉当成大哥哥。毕竟张清泉的年龄和人生阅历要比所有的学徒多些,接人待物和在日常处理一些事情中也表现得比其他人成熟。更主要的是张清泉多才多艺,不仅会吹口琴、弹吉他、拉二胡,画的素描也不错。也许以前我们只知道张清泉会吹口琴,而他的那口琴在离家的时候就送给了心爱的杨洪会了。张清泉吹口琴、弹三弦琴、画画都是自学的,只有拉二胡是他的已经去世的爷爷张天雷教的。张清泉本来就天资聪明,要不是他家穷,子妹又多和“交白卷光荣”的年月的影响,他一定会通过读书走出一条好的路子。
张清泉在苏师傅的缝纫铺学了半个多月左右就基本上适应了环境,熟悉了缝纫的基本知识和实际操作,深得苏师傅的欣赏和师哥师姐的羡慕。当然,张清泉最大的愿望是要尽快破解一些更难更关键的东西,以优异的成绩争取留在苏师傅的缝纫铺拿工资吃饭或者推荐到哪个国营的缝纫社或服装厂去……为了这些心愿和梦想,学习就比别人还要认真刻苦,热情接待顾客,经常帮师兄师姐个人办点私事跑跑路,做事比别人更勤快、所以在缝纫铺人缘好,在送布料来的顾客中口碑也不错。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张清泉从家里带来的那点少得可怜的十六元钱交了十元的学费后,也只够一个月的生活费。从第二个月的学费和生活费就是他晚上出去挣的。
张清泉是从没有乱花一分钱的,他带的二十斤大米只够交一个月的伙食粮。如果多有几块钱的话,他一定会紧紧抓住进县城的机会,好好的到县城大街小巷逛一逛,特别是到那装有高大透明的玻璃门的冬阳县百货大楼去开开眼界。
可是,张清泉不能,开始,他一般晚上就躺在楼上的地铺上用铅笔在牛皮纸或者废报纸画画。实在想家的时候就从北街,穿过狭窄的武斗巷,一个人坐在柔波轻荡的平安河边的沙滩上,静静地听着平安河的水在夜里发出诱人呓语,看着冬阳县城那些分散在平安河两岸的灯光在水中晃荡,与天上的星星融为一体……那时,他就想起家里人,想起心爱的杨洪会……直想得脸上有阵阵清凉流溢而出,夜深了才回到缝纫铺。
其实,张清泉完全可以回家去拿第二个月的学费、生活费和大米,他的爹妈也会给的,但是张清泉想既然出来了,就要自己过日子,如果连自己的基本生活都滚不起走,那还是什么男子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