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整治吴秀英
因为配方有在果酱里面加入药材,所以他们找了个生产大队提供药材,红太阳公社的药材也多了起来,张红这几天也和春花嫂子打听了,天天给晶晶炖补脑子的天麻炖乳鸽,莲子猪心,桂圆芡实……
把杨晶晶生生的补出了鼻血,不过她很庆幸,她妈做的都是能够进口的食物,要是她妈给她炖猪脑子的话,她是真没有办法下口。
就这么补了一段时间之后,终于到考初中的时候了,全家人都特别紧张的送杨晶晶去考,考完了之后也听取了红太阳小学老师的意见,不问晶晶的成绩。
在没出成绩的这一段时间内,他们有关于成绩的话都不敢说到,就怕乌鸦嘴说坏了,晶晶没考上好初中咋办?
能咋办?只能送点礼物,托点关系,把晶晶塞进去呗!还能让她不读初中不成?
不过老杨家人这么小心翼翼的态度,着实让杨晶晶吃惊了,这让她感觉又经历了一遍高考一样。
发放成绩的这一个多月里,杨晶晶简直被老杨家人当做皇帝养伺候,啥都不用她干,啥都不在她面前多说,她开始几天有点不习惯,后来觉得这样的日子还挺舒服的。
很快,成绩就下来了,杨建正成绩一如既往的稳定,考上了市一中,这根本是没有悬念的事。
至于杨晶晶?
当然也是考上了!
作为一个拥有成年人灵魂的小孩子,连考个初中都考不起?存在吗?
市一中是临西市最好的学校,初中部暂且不说,他们的高中部那可是顶呱呱的,还包分配工作呢!这么好的学校大家都抢破了头要进去读。
虽然现在没有大学可以考了,除了以前的大学生,高中就成了最高学历,高中生找的工作都是在工厂里面做办公室的,贼拉舒服。
当然,杨晶晶的目的不是高中,而是奔着考大学去的,她掐指一算,恢复高考的时间刚好是她19岁,七七年的九月,刚好是她读完高三后一年,她那一年可以再好好的巩固一下,考一个大学。
现在的小学是五年制的,六年级属于初中,所以她和杨建正去市一中,还是读六年级。
这次她没有打算跳级,因为就算挑再多的级,高考估摸着也不会提前恢复,那她跳级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虽然这样可以早些离开学校,时间宽裕了,可是离开学校学习氛围就没有了,对比起宽裕的时间,她觉得一个优秀的学历更加重要。
红日工厂建立也已经半年多了,订单蒸蒸日上,现在工人已经稳定在250人以上,大家有了明确的分工,每天的酸白菜和辣白菜的供应量都能跟上,果酱也有专门的人负责做。
一切都井然有序,就算接到了大订单,也可以及时协调安排内部人员,大家不会手忙脚乱,大大的提高了效率。
红日工厂的各项制度也逐渐完善,比如说迟到早退的惩罚,又比如说劳模的奖励,奖惩制度极大激励了大家的上进心,虽然进红日工厂的工人就没有偷懒的。
红太阳公社的知青也老老实实的,包括蒋文燕和潘向东在内,他们两个不是没有出过幺蛾子,但是都被村里人给治住了,现在他们连屁都不敢放一个,老实的一批。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他们背后的靠山倒了,所以他们不敢像以前那么嚣张,再犯点什么事,根本没有人会给他们兜底的。
杨晶晶她外婆家也来闹过,想要把张红娘家人都安排进来,胡搅蛮缠那真的是一绝,偏偏她又仗着自己的辈分,压的老杨家一众小辈不能反抗,杨宝银和张红更是有苦难言。
但是李翠萍同志完美的解决了这件事,看以前作为一个寡妇拉扯大她那几个孩子,可是村里扛把子的存在,现在只不过孩子都长大了,可以独挡一面了,她才慢慢的退了下来。
要在她面前闹?吴秀英还不够格!他们家那一群兔崽子都不够格!
李翠萍先是指着吴秀英臭骂了一顿,把他们骂得灰溜溜的回了大道沟,这还不算完,为了以绝后患,第二天她把事情都交给了杨进理的媳妇王秀娥。
她自己收拾收拾,干净利落的去了大道沟,把这件事情和他们生产公社的社长,书记,大队长等等等等领导都反映过了,说吴秀英是破坏国营工厂的制度,欺负他们苦大仇深的工人阶级!
说的口干了,她还特别自然的让东方红公社里的人给她去打水,就这么说了一天,说的那些领导都怕了,毕恭毕敬的把她送了出去,和她保证,绝对不让他们生产公司的人再去红太阳公社找麻烦。
得到这个保证,李翠萍才满意的走了,东方红公社门口杨建国早早的就等在了那里,他是骑着自行车来接她奶的。
他特别不喜欢她舅舅一家,外公外婆他都不先说什么了,毕竟是他的长辈,可他舅舅舅妈真不是什么好相处的,每次他妈带他们回去的时候,都得被他舅妈挤兑,次次都得受气,他看了早就不爽了。
他那舅舅也是,每次回去都生怕他妈占他们家便宜一样,还要问一句他们有没有带口粮来。
先别说他们每次去都会带口粮和东西了,就算没带口粮怎么了?他妈作为出嫁女,回娘家吃口饭不可以吗?偏偏还次次都要问有没有带口粮?怀着什么心思嘛!
还有他那个大舅妈,真以为人人都羡慕她大儿子在城里面当工人?
切,他才不羡慕呢!他大姐大姐夫不也在厂里面当工人?他妈炫耀了吗?他炫耀了吗?
有些人,就是眼皮子浅。
这次他奶把他舅舅一家教训了一顿,杨建国别说心里多爽快了,所以一听晶晶说他奶去她外婆生产大队那边讨公道之后,他赶紧骑着自行车就来接他奶了。
走的时候,刚好他外婆生产大队的大队长把他舅还有他舅妈喊到公社去批评,杨建国哼了一声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