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苏醒,原本是好事。
太后吃一堑长一智,为了防止兰陵王能再次趁皇帝病危,又拿出什么圣旨作为皇太弟监国掌权,威胁自己的机会,太后决定让皇帝早日生下皇子,作为继承人。
至于皇后,或者是嫡子。太后就不指望了。
皇后进宫半年连面都见不到皇帝,而且愚钝,烂泥扶不上墙。
哪里知道啊!太后这边打算为皇帝纳妃子,那边都有消息说,兰王妃拿着皇帝的圣旨,把下狱的兰陵王带回去了?!
太后死死的盯着内侍“你说兰王妃把兰陵王带走了?”
内侍战战兢兢的回话“是兰王妃拿着陛下的圣旨才......”
太后一把掀翻手边的小桌子。“可恶!”
“太后恕罪,恕罪!”
太后看都没看内侍一眼“杖毙。”
太后忍下了公仪公衍的逼迫,虚以为蛇,不仅仅是为了公仪家的底蕴和经营多年的势力。更是因为法不责众,公仪带领的是辰国大半个朝堂!太后一个也不能动,不能杀。否则,鱼死网破,就是彻底造反。太后只能忍。
可是兰陵王,太后恨不能千刀万剐,以泄心头之恨。
太后暴怒,砸了整个长乐宫。
好容易气顺了些,才整理妆容,狠狠的说“这个不孝子,一醒过来就给哀家找事,想气死哀家!”
“摆驾,去只太极宫。”
太后去太极宫是兴师问罪,完全没有探望关心皇帝病情的意思。
太后到太极宫的时候,太极宫宫门紧闭。
太后冷笑“知道哀家要来兴师问罪,皇帝这是懒得搭理哀家了,准备给哀家闭门羹吃?”
“去!给哀家开门。”
太后的内侍,快步要去推门,手还没有碰到门,门自己打开了。
长寿出来拜见“恭迎太后,太后长乐无极!”
太后抬脚要进去。
长寿跪下道“请太后留步,陛下已经休息了。”
“皇帝有空见兰王妃,哀家来皇帝就休息了?”太后不信长寿的话,冷冷的下令说“让开!”
长寿不让,跪在太后前面,挡住太后的去路。
“陛下刚才苏醒,身体没有复原,不能...”
太后没有耐心等长寿的废话说完“滚!”
指使左右内侍“把这个奴隶拉下去。”
太后身边的内侍一拥而上,七手八脚的按住长寿,长寿不能反抗太后。只能被按倒在冰冷的玉砖上,连带着对太后能对皇帝发一发慈母之情的希望也凉透了。
太后趾高气扬的走进太极宫,带进来一片外面的寒风冰冷。
沉睡中的皇帝,迷迷糊糊的咳嗽起来。长福竭力安抚,希望皇帝能舒服下来。
太后不知道见过皇帝从小到大,多少次病重,早已经麻木,看到皇帝难受也没有一点动容。
她径直走到皇帝的身边,看着因为突然的冷气皇帝咳嗽的越发厉害,渐渐醒过来。
太后居高临下的看着皇帝,冷硬的说“皇儿醒了?”
皇帝一看到太后,眼里是惊喜的,等看清楚太后的神色,皇帝知道,太后是来问罪的。
皇帝让长福扶起自己坐起来,不死心的问“母后是来看望儿臣了吗?”
“哀家是想知道皇帝是病糊涂了没。”太后面对皇帝的明知故问没有丝毫温情“皇儿应该清楚自己做了什么?哀家为什么来的。”
皇帝垂眸,把手藏进被子里,平静的说“朕知道。”
皇帝低着头,长福看不见他的神色,语气还是一如往常的平静,可是长福知道,皇帝心里必然是一片哀绝。
“你知道?你知道什么?你知道哀家为了保住你的皇位,浪费多少心思?忍受多少委屈?你呢?你是怎么回报哀家的。啊?”太后愤怒的指着皇帝“你放过要致哀家于死地的敌人!”
太后越想越气,那道圣旨,那些臣子,不由自主的情绪失控,一巴掌就往皇帝脸上招呼,长福眼疾手快,起身为皇帝挡下了太后的巴掌。
这一巴掌没有落在皇帝的脸上,皇帝看着被打出血的长福,呆住了。
他从来没有想到,太后会下这样的狠手。
太后不解气,但是一巴掌打下去好歹恢复了一点理智“你是不是想杀了哀家!?”
“皇帝!你不会不知道,兰陵王登基,哀家只能一死,可是你却留下册封兰陵王为皇太弟的圣旨!”
面对太后的质问,皇帝没有承认“朕只有兰陵王一个兄弟。”
皇帝的解释让太后笑了,嘲笑“你说只有一个兄弟,但是你可以有很多儿子”
太后冷酷的宣布“哀家不指望你能喜欢皇后,所以哀家为了你纳妃子,容貌,出身都超过皇后,比你心心念念的兰王妃也没有逊色的。”
“哀家不会再放任你胡闹了,你就尽快给哀家留下子嗣吧。”
太后留下命令,转身就走,一眼也不愿意再看看皇帝。
。。。
太后走了,皇帝垂头沉默了许久。
“太后的之前来看过朕吗?”
长福不敢回答。
皇帝低低一笑“太后在不知道有圣旨之前,来过吗。”皇帝的声音带着细微的祈求。
长福犹豫了半响。
皇帝却没有给长福再说话的机会,沉默的缩回被子里,闷闷的传出声音来“长福,你去找太医治伤去吧!”
长福并不放心,迟迟不动。
“去吧!朕想单独待一会儿,让长寿和你一块儿去。”
宫门开了,又关紧。
被子传出越来越急促的咳嗽,上气不接下气,沉闷中带着浓浓的血腥气。
“母后...”
“太后。”
太后是齐国的公主,当年先皇与齐国公主联姻,得到皇位。
之后废黜皇后为妃子,迎娶兰陵王的母后为皇后。为此,齐国与辰国关系开始不好。
渐渐交恶。
太后嫁来辰国第十九年,齐国派兵攻打辰国西面边境,辰国以全国兵力抵抗。
与此同时,楚国趁火打劫,联合东边六个小国攻打辰国,辰国内部空虚,差点灭国。
如果不是有太以太甲横空出世。
齐国是大国,太后是齐国的公主。
皇帝还有一道圣旨,是交给长寿保管的。
如果新皇登基,长寿与长福就拿着这道圣旨,护卫太后去齐国。
皇帝在齐国与辰国的边境为太后分封了五座城池。
看在城池的分上,齐国必定会护住太后半生无忧。因为圣旨上说,太后安享晚年后,城池由太后做主决定归属。
身为帝王,这道圣旨足够让皇帝死后无颜面对列祖列宗。
太后不是一个发了脾气就善罢甘休的女人。她能忍,能狠,手段毒辣,要杀兰陵王,就会千方百计的不择手段。
当年被褫夺皇后之位,堂堂一国公主贬为小小妃子,她能忍,甚至因为知道先皇心意已决,还主动让出皇后之位,对于夺走她皇后的兰陵王的母亲也恭敬有加,先皇很信任她。
现在,她要杀死兰陵王的决心也不能动摇,谁阻止她,碍事挡路,谁就是她的敌人,那怕是亲生的儿子。
她忍下这口气,隐忍了十八年,她决心不再忍下去。
太后还没有回到长乐宫,在路上就对身边的内侍下召“去,去请太甲大人进宫。”
太后知道,如果朝堂上还有谁与自己一样,希望兰陵王尽快的去死。那也只有是在这次宫变中,生擒兰陵王,彻底得罪兰陵王的太甲了。
太后现在对太甲很放心,太甲是绝对没有可能再倒戈去兰陵王那一边的。太甲只能与自己站在一起去对付兰陵王,没有第二条路。
太甲来到长乐宫里,太后不复以往的热情迎接。
太后端坐在凤座上,态度随意的说“太甲大人请坐。”
太甲得了太后的话,才直起腰来,坐在下首“不知太后召见太甲有何事?”
太后可没有什么笑脸“哀家找太甲大人确实有事,大事。”
太甲恭敬的问“还请太后示下。”
太后也没客气直白的说“太甲大人相必早知道兰陵王安然无恙的从牢狱出去了。”
太甲谨慎的说“确有耳闻。”
太后不满太甲完全没有反应的样子,挑明了说“太甲大人,你可是在这次亲手坏了兰陵王的大事,兰陵王本来看你就是眼中钉,还没有成事之前就先派人去烧你全家,现在兰陵王出来了,可不会恨你入骨,除之而后快?”
太甲马上站起来道“太甲惶恐!”
太后缓和了神色说“哀家与太甲大人你是亲家,自然是不希望太甲大人置身危难中。”
太甲知道太后想把自己当成刀子,对付兰陵王,只是现在太甲已经没有选择了。
“太甲恳请太后指点。”
太后轻轻笑了“这还用哀家告诉你吗?当然是斩草除根,永除后患!”
太甲为难“可是陛下已经发了圣旨,赦免了兰陵王私自带兵回京的大罪,就算要追究也动不了兰陵王。”
太后早有对策,说“兰陵王私自回京的罪是赦免了,但是刺杀皇帝的罪名,兰陵王绝对逃不了,太甲也不会不清楚,冬狩行刺,是兰王府的阴谋。”
太甲实事求是的说回禀太后“太甲已经查明,冬狩行刺不仅仅是兰王府,还有公仪家。”
“公仪家?好一个公仪家!”太后拍桌而起,满面怒容。忽然想到什么,慢慢坐回去,对太甲吩咐“公仪家现在还不能动,太甲卿,冬狩行刺这件事,还请太甲卿不要将公仪家牵连进来,只对付兰陵王即可”
太甲不知道太后为什么要为公仪家脱罪,但是他知道太后一定不会告诉他的,所以没有问。
“太甲谨遵太后懿旨。”
太后对太甲的听话很满意“太甲大人回去准备兰陵王行刺皇帝的证据吧!记住一定要让兰陵王在无翻身的机会,不然太甲大人你就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