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人的认识中,让一个人低头不容易,总是会死鸭子嘴硬,要让一个权贵低头更难,所以英雄末路更容易触动人心。当曹操,一个名义上的汉朝打丞相,实际上掌控一半天下的男人在自己面前欠身之时,关羽亦愣了一下。
“将军别来无恙!”
曾经的香火情依然未散,关羽亦欠身回道:“关某奉军师将令,等候丞相多时。”
曹操道:“我兵败势危,到此无路,望将军以昔日之情为重,放我一条生路。”
关羽叹了口气道:“昔日某虽蒙丞相厚恩,然已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以报丞相厚恩矣。今日之事,怎敢以私废公?”
曹操道:“过五关斩六将之事,还记得否?大丈夫以信义为重。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
这是春秋上记录的事情。当年郑国派子濯孺子侵犯卫国,被击败,卫国派庾公之斯追击他。子濯孺子说:“今天我的病发作了,不能拿弓,我是必死无疑的了。”问他的车夫:“追我的人是谁?”驾车回答说:“是庾公之斯。”子濯孺子大喜:“我能活了!”驾车不解问:“庾公之斯是卫国善于射箭的人,您反而说‘我能活了’,为什么这样说呢?”
子濯孺子说:“庾公之斯是跟尹公之他学的射箭,尹公之他是跟我学的射箭。尹公之他是正派人,他看中的朋友一定也是正派的。”于是坐等对方追上来,庾公之斯追到跟前,问:“先生为什么不拿弓?”子濯孺子说:“今天我的病发作了,无法拿弓。”庾公之斯说:“我向尹公之他学射箭,尹公之他是向您学射箭,我不忍心用您传授的技术反过来伤害您。虽然这么说,可是今天这事,是国君交付的事,我不敢不办。”说完便抽出箭来,在车轮上敲,敲掉箭头,射了四箭之后返身回去了。
关羽是个义重如山之人,想起当处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心中如何能不触动。又见曹军惶惶不安,皆欲垂泪,一向傲上而不忍下的关羽心中越发不忍。于是把马头勒回,对众军下令道:“四散摆开。”
这个分明是放曹操的意思。曹见云长回马,便和众将一齐冲将过去。关羽回身时,曹操已与众将过去了。自古忠义两难全,关羽心中悲苦,仰天大喝,众军皆下马,哭拜于地。
关羽愈加不忍,正犹豫间,张辽纵马而至。关羽见了,又动故旧之情,长叹一声,并皆放去。
曹操既脱华容之难。行至谷口,回顾所随军兵,止有二十七骑。此时天色已晚,已近南郡,火把齐明,一簇人马拦路。
曹操大惊道:“吾命休矣!”彻底放弃了抵抗,他们身心俱疲,已经没有丝毫力气、士气作战了。
只见一群哨马冲到,方认得是曹仁军马,曹操方才心安。
曹仁接应了曹操,连忙请罪道:“虽知主公兵败,不敢远离,只得在附近迎接。”
曹操依然心有余悸:“几乎再也见不到你了!”
于是曹仁引众入南郡安歇。随后张辽也到,说关羽之德。曹操点将校,中伤者极多,曹操让一众将校休息,曹仁置酒设宴给曹操接风洗尘,众谋士俱在座。
这是一场大败,一路又被撵的如同丧家之犬,气压之低沉可想而知,此时曹操忽仰天恸哭。
众谋士又是一脸懵逼:“丞相于虎窟中逃难之时,全无惧怯,今到城中,人已得食,马已得料,正须整顿军马复仇,为何反而痛哭?”
曹操道:“我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我有此大失也!”遂捶胸大哭道:“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众谋士皆默然自惭,无人敢发声,宴会就在这不欢的氛围中解散。
次日,曹操唤曹仁道:“我今暂回许都,收拾军马,必来报仇。你可留下保全南郡。我有一计,密留在此,不是紧急情况不要打开,知道情况紧急再打开。依计而行,使东吴不敢正视南郡。”
曹仁问道:“合淝、襄阳,谁可保守?”
曹操道:“荆州托你管领,襄阳吾已拨夏侯惇守把,合淝最为紧要之地,我令张辽为主将,乐进、李典为副将,保守此地。但有缓急军情,飞报将来。”
曹操安排好了一切,就上马带着残兵败将奔回许昌。荆州原降文武各官,依旧带回许昌调用。曹仁则派遣曹洪据守彝陵、南郡,以防周瑜。
曹操这边按下不表,话说刘景心中的野望如同春天之杂草滋生蔓延,无可阻挡,于是听从了紫衣上人的建议,一方面派人快马加鞭传信给智弦,告知自己的计划,一方面以三万本部兵马为核心,聚拢溃兵,收集粮草辎重,和孙刘联军正面对抗。双方以极快的速度就交锋了一回合,吃战双方都没有占到便宜。
此战未败,给了聚拢的溃军信心,刘景这才调兵遣将,押着辎重物资徐徐后退,暂避孙刘联军锋芒。
只是一次交锋,刘景就意识到,此战能打,甚至胜率还很大,就在他积极筹备着战事的时候,万万没想到,当天晚上,他就接到了智弦的密信。以这里和青州之间的距离,很显然,这封信是智弦好几天前就写好的。信的内容非常的简单,就是让刘景撤回青州。
刘景于是召集众将及谋士,拿出了智弦的信件,传阅众人。刘景并不想撤,如今局面大好,天下唾手可得,他不想就这样撤退。他想要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继续执行自己的计划。不过这件事情光他牵头还不行,还需要一众将士的同意,毕竟,如今的青州牧是智弦而不是他,虽然智弦已经在一点点放权,但是改变不了目前的掌权者依然是智弦的事实。
“此乃天赐良机,我认为我们应该顺势而为,众位认为如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