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节气一过,晒场上就变得缤纷起来。
两个长条凳分放两边,在凳子上把棚笺(用稻草和竹竿编起来的)摊开,然后把衣柜里的、箱子底的衣物排放在棚笺上,接受阳光的抚摸,同时也接受人们的检阅。
晒衣物其实就是晒家底,那时穷,一家人家的财产从门口走过都能望得见。唯一望不见的就是那些压在衣橱和箱底的衣物了。这些衣物平时舍不得穿,过了一个黄梅天,唯恐发霉,赶紧拿出来晒一晒。晒的大多是衣服,也有一些衣料,大多是呢料,是姑娘们为自己准备的嫁妆,还有帽子、鞋子之类。
晒的虽然是别家的衣物,但看的人却是很兴奋,从这一家看到那一家,又从那一家看到第三家,结结实实过了一把眼瘾。
衣服中最值钱的是呢大衣,我们那边称为毛货大衣,捏一捏,嗯,很厚;撸一撸,嗯,真挺括,心中是无比的羡慕,想象着自己穿上这件衣服的神气样。
老底子的一些衣服最能吸引大家的眼球。那一件件对襟袄、大襟袄像古董似的,躺在阳光下,向我们诉说着曾经的辉煌。那些长袢纽真好玩,我一直在好奇那些葡萄结是怎么打出来的。
那些衣料经年晒着,去年晒,今年也晒,终不见做成衣服,大概是要嫁入夫家之后再做成衣服吧。
鞋子竟然有绣花的,而且是红色的!这在当时那个蓝灰时代是多么地让人震惊!我甚至觉得这样的鞋只能是用来展览的,穿在脚上行走在地上简直有点暴殄天物。
太阳要落山了,我们目送着那些衣物重新归入箱柜中,看着晒场又归于灰黄,觉得刚才的色彩仿佛是一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