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鬼谷子的局.卷八

第072章| 石牛便金骗蜀道 齐宫冷遇试苏秦

鬼谷子的局.卷八 寒川子. 33108 2022-11-04 04:15

  张仪与司马错密议伐蜀。

  在司马错眼里,摆在面前的最大障碍不是蜀人,而是蜀道。司马错寻到一份由巴蜀商贩制作的巴山蜀水图,指图道:“张兄请看,这里是八百里秦川,这里是褒汉川,也就是汉中谷地,从秦川到汉中谷地,是宽约六百里的终南山。莫说是蜀道,单是翻越终南山,就是一大难题。终南山山高谷深,峭壁林立,山人、商人虽说走出几条小道,但若用以行军打仗,运输辎重,却是不可。”

  张仪指着图中的几条蜿蜒细线,笑道:“司马兄,这几道细线可都是通往汉中的?”

  “正是。”司马错指线条一一解释,“由西向东,最西边这条是陈仓道,挨着它的是褒斜道,再过来是傥骆道,最东边的是子午道。这四条中,陈仓道最是好走,但距离也最远,长达一千多里,距离最近的是褒斜道,长约七百里,但要穿越终南山主脉太白顶,走人可以,走马难度较大。至于东边两条,道阻且长,弯道又多,除去山人,商贾大多不走。”

  “既然如此,就走陈仓道好了。”

  “陈仓道眼下落在蜀人手中。”

  “咦,不是听说汉中地已在我们手中了吗?”张仪怔了。

  “唉,说起此事,一言难尽。”司马错轻叹一声,随即讲起秦、蜀、巴围绕汉中地的数百年争夺。

  据司马错所述,由于秦人距汉中地道路不畅,精力不及,汉中地一直为巴、蜀所有。巴人强了,巴人占,蜀人强了,蜀人占。献公时秦人东败于魏后,孝公曾派锐卒出太仓道伐汉中,夺占几处要塞,但不久又被蜀人夺去。蜀人吸取教训,在陈仓道连设几道关卡,从此道进兵难度反而增加了。再说,即使夺得汉中地,南面更是险阻重重。汉中以南是连绵不绝的巴蜀大山,水脉不通,峰峦连绵,几乎无路可通。巴人、蜀人每次使秦,往返一趟也需数月。许多险关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大举出兵几无可能。

  二人讨论几个时辰,对如何征伐没有解招。司马错有些沮丧,张仪却不甘心,请司马错找到几个熟悉巴、蜀情势的商贾,闭府不出,日日听他们讲述巴、蜀见闻,不消旬日,对巴、蜀物业山川渐有所知。巴人据川东山地,盛产盐铁,好勇善斗,有蛮力,能负重,善走山路,没有文字,迷信神巫,乐天知命。巴人的最大敌人是楚人,近百年来,楚人为取得上水优势,沿江水蚕食攻击,巴人抵敌不住,实力大减,只好放弃下游江水,死守涪陵,凭有利地势与楚人抗衡。蜀人则据川西平川,盛产米粮,擅长灌溉,以农耕为生,最大的对手是巴人。蜀人对巴人的山地虽无兴趣,却对巴山之北的汉中川地垂涎不已,有心将之变作如同川西福地一般无二的鱼米之乡,以解日渐膨胀的人口危机。为达此目的,蜀人连年对巴人开战,渐渐夺占潜水上源,不但将势力渗透至汉中地,且还击败秦人,在汉中占据优势。巴人东受挫于楚,西受压于蜀,在两强相逼之下进退维谷,只好退守几大盐泉,拼死力保他们赖以生存的最后根基。

  若行征伐,巴人并不足惧,对手只有一个,就是蜀人。张仪的目光落在地图上的蜀地,用笔画了一个大圈。

  巴人喜山不喜平川,更不擅长种地,凭借手中食盐,蜀人不敢不给粮食,因而对蜀地农业不感兴趣,历来不以蜀人为敌。蜀地四周皆塞,加之人多势众,不惧巴人,因而几乎没设城防。蜀地奉行奴隶制,蜀人只分两类,一类是天生贵族,一类是天生奴隶。贵族世袭,服从蜀王。蜀王受命于天,自夏启以来,历经柏灌、蚕丛、鱼凫、杜宇、鳖灵五朝,近两千岁。蜀国最后两朝是杜宇和鳖灵。杜宇又称望帝,鳖灵是其贤臣,因治水有功,望帝让国予他,归隐山林。鳖灵自称丛帝,改国号为开明,至第十世时改帝为王,称开明尚王。尚王之子继统,称后王,后王之子即当今蜀王,名叫芦子,乃鳖灵帝第十二世孙。后王过世早,芦子继统时年纪尚幼,母后听政。母后宠爱次子,使芦子封其弟苇子为苴侯,统辖苴地。苴侯据有潜水上源及汉中川地,势力日长,暗中摩拳擦掌,有意问鼎祖地。芦子亦非等闲之辈,率先起兵伐苴。苇子抵敌不住,向巴人求救。巴人苦于楚患,亦想向西拓展,遂与苴侯合兵抗蜀。交战数年,蜀人占上风,苴人败退,但仍凭借地势和巴人支援,死命抵抗。苴侯见情势吃紧,提请议和。蜀王见不可强图,允准苴侯所请,引兵退去。

  张仪得到这些细情,心底渐渐明朗。苴、蜀、巴、楚争端纷起,正是图谋良机。就眼前而言,唯一的难关是蜀道。欲征巴蜀,必辟蜀道,难点在于如何去辟。自己开辟几乎不可能,一是劳民伤财,二是巴、蜀不会坐视。唯一的可能是,设法说服蜀人和苴人,让他们自己开辟一条通路。

  看似不可能之事,张仪却是认定了。张仪苦思数日,设计许多方案,又都被他一一否定。正自烦恼,小顺儿、小翠儿两口子带着两个孩子风尘仆仆地从张邑赶来。主仆相见,自是一番热闹。张仪问过张邑的家事,见他已安排妥当,甚是高兴,立马召集所有仆从,宣布小顺儿为家宰。小顺儿受命,即刻忙活去了。

  香女自幼练武,且练的是独门死剑,估计是伤了宫气,与张仪结婚数年,始终未见身孕。出于天性,香女喜爱孩子。两个孩子在张邑时与她混得熟了,尤其是那个大的,屁股还没坐稳,就缠住香女,定要让她讲个故事。

  香女看到张仪过来,指着他笑道:“你们要听故事,就该去找老爷。老爷肚里的故事,保证能讲三年。”

  两个孩子看看张仪,不敢过来,依旧纠缠香女。

  香女无奈,学起讲故事的老者样子,清清嗓子,拉起长腔,有声有色地讲道:“在很久很久以前,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个老爷爷,与他的老伴相依为命,靠几亩水田为生。老两口年老无子,一日凌晨,忽然听到啼哭声,出门一看,门口竟然放着一个刚刚出生的孩子。老两口喜不自禁,祭天祷地,将那孩子养大成人,成为一个美少年。美少年出外打猎,看到一个漂亮姑娘。少年一见钟情,回来后茶饭不思,老爷爷再三询问,少年原来是陷入爱河。老爷爷四处打探,得知姑娘是有钱人家的小姐。眼见少年害了相思病,老爷爷只好硬着头皮上门,代子求亲。姑娘的父亲是个贪心人,知道老人家穷,随手捡起一块石头,张口说道:‘癞蛤蟆也想吃天鹅肉呀!好吧,想娶我女儿可以,就拿这么大一块金子来!’说罢,将那石块丢给老爷爷。老爷爷家徒四壁,哪来那么大的金子,想想伤心,抱上那块石头,一路哭着回去了。”

  “后来呢?”两个孩子两眼大睁。

  张仪也听得出神了,站在那儿一动不动。

  “后来,”香女接道,“少年的相思病越来越重,眼看就要死去,他家的老犍牛突然嘶叫一声,屙出一堆金子,正好与那石块一般大小。老爷爷一看,知是天助他家,赶忙抱着金子和那石头赶到姑娘家中,如愿娶回姑娘。那个少年的病,自然也好了!”

  张仪心里一动,凑前一步:“夫人,你从何处听来的?”

  香女笑道:“小时候,香女闹人时,荆叔讲的。听说是越地传说,专哄孩子。”

  张仪转身离去,径至书房,静坐下来,将香女所讲与近日听闻的巴、蜀风情从头至尾细细思忖一遍,猛拍脑门:“有了!”

  张仪召来小顺儿,如此这般吩咐一番。及至天黑,小顺儿领进一个老石匠,小声禀道:“主公,小人打探过了,此人是咸阳城里最出色的石匠,专为富贵人家雕刻墓兽,小人看过他的雕刻,就跟活的一模一样。”

  张仪将石匠打量一番,问道:“能雕牛吗?”

  石匠笑道:“小人连麒麟也能雕,何况是牛?”

  “会屙屎的牛,你能雕吗?”

  “屙屎的牛?”石匠怔了下,“是真屙屎,还是假屙屎?”

  “石牛当然不会真屙屎。”张仪笑道。

  “若是假屙屎,倒也容易,小人只需在牛屁股上做个机关,将屎事先放进去,拍拍尾巴,让屎屙出来即可。”

  “好!”张仪击掌叫道,“本府要的就是这个!说吧,雕一头多少钱?”

  “这是个细活,要五石粟米。”

  张仪吩咐小顺儿到仓里取出五石粟料,指着麻袋道:“这是五石粟米。若是雕得好,本府加赏一石。”

  石匠谢过,问道:“官人要用什么石料?”

  张仪问道:“你有什么石料?”

  石匠屈指数道:“有青石,有碣石,有黑石,有彩石,有绿石,有红石,有白石⋯⋯”

  “停!”张仪问道,“何为彩石?”

  “有红有白有黑有蓝有紫,就跟日出时的云霞一样,也叫彩霞石。”

  “此石产于何处?”

  “终南山里。”

  “别处可有?”

  石匠摇头。

  “好!”张仪一掌击案,“就用此石!你马上回去雕,越快越好!记住,不可讲给任何人,若有泄密,依秦法治罪!”

  石匠应过,回去后辞别家人,带上两个儿子并三个爱徒前往终南山中,日夜赶工,不消二十日,雕出一头形象逼真的五色彩牛。

  张仪验看,轻轻一拍尾巴,只听“啪嗒”一声,牛屁股里屙出一堆牛屎。

  张仪呵呵直乐,叫小顺儿赏粟一石,吩咐石匠依样做出一公四母五头。

  看过石牛,张仪直驰国尉府,笑对司马错道:“天大喜讯,蜀道有了!”

  司马错惊问:“蜀道在哪儿?”

  “马上使人开辟。”

  “唉,”司马错苦笑一声,连连摇头,“张子甭再说笑了。辟路之事,在下考虑多次,断不可行。”

  “我们不可行,有人却行。”

  “谁?”

  “蜀人。”

  司马错先是一怔,继而扑哧笑道:“蜀人开山辟路,再让你沿路攻伐他们,这不是与虎谋皮吗?我说张子,你别是想路想得昏头了!”

  张仪亦笑一声:“司马兄若是不信,在下与你赌上百两足金,如何?”

  “哈哈哈哈,”司马错长笑数声,“若是此说,在下愿赌千两。”

  “百两足矣。”张仪笑道,“多了你是拿不出的。不过,此事若成,还得司马兄助力。”

  “在下如何助力?”

  “听司马兄说,你与蜀国苴侯的通国太子过往甚密,可否邀他来咸阳一趟。”

  “不用设法,此人已经到了。”

  “哦?”张仪瞪起眼珠子,“几时来的?”

  “就在昨日,”司马错应道,“苴侯派太子通国问候君上,带来不少贡品呢!”

  “真乃天助我也。”张仪喜道,“太子现在何处?”

  “在驿馆里。在下打算冷他几日,再引他觐见君上。怎么,张子寻他有事?”

  “呵呵呵呵,”张仪乐不可支,“司马兄,你这一百两金子,在下赢定了!”说着凑前一步,在司马错耳边嘀咕几句,要他如此这般。

  司马错听得云里雾里,半信半疑,点头允诺。

  从司马错府中出来,张仪急至宫中,将石牛之事细细禀报惠文公。

  “哈哈哈哈,好一场儿戏!”惠文公大笑起来,“爱卿如若成功,当为千古奇谈了!”又转头吩咐内臣调拨专人听命于张仪,全力以赴地应对苴国太子。

  张仪叫来乐坊令和库房令,吩咐他们如此这般,二人应过,分头准备去了。

  三日过后,司马错引领通国太子上朝觐见。通国献上贡品,惠文公回赠金饼一千镒,另赐美女两名,旨令右庶长张仪全权负责太子在秦事宜。

  张仪引领通国赶赴乐坊挑选美女。乐坊分为内坊和外坊,内坊的歌女、乐手宫中自用,内臣监管,外坊的全部赠送列国,由黑雕台负责培训,公子华监管。

  通国随从张仪前往外坊。

  外坊紧挨宫城,四面封闭,从各地选招的少女约数百名,从十二岁到十六岁不等,皆在此处教习,或舞乐,或对弈,或作画,或骑射,或唱歌,有动有静,甚是齐整。着装也不一样,花花绿绿,耀人眼目。

  张仪他们一到,乐坊令迎上来。张仪要通国太子自己挑选。蜀地不缺美女,但蜀女不化,不似此处美女个个知书达理,多才多艺。太子看花了眼,秦公却只许他挑选两名,他只好走游一圈,选出两个养眼的,乐坊令使人引领她们沐浴更衣去了。

  张仪见通国的目光仍在其他女孩子身上扫瞄,笑道:“太子,该去金库了。”

  听到金库,通国一下子想到秦王赏的千镒黄金,顿时两眼放光,急扯张仪去看。在通国眼里,千镒黄金是天大的数字,比他苴国国库的所有金子都多。

  金库在宫城外面,是几排砖房,并无任何戒严,看上去甚至有点儿破旧,只有两个懒洋洋的中年男人守在一处小房子里,显然是掌管钥匙的。

  通国看到,惊道:“你们的金库,怎么如此破旧,也无人看守?”

  张仪笑笑,没有理他,吩咐开门。

  一个守门人走过来,打开大门,张仪引通国走进。

  一进库门,通国大睁两眼,看得呆了。偌大一个库房,黄澄澄的尽是黄金。旁边还有一堆金子,形状古怪,像是刚刚拉出来的牛屎。

  通国惊叹道:“天哪,这么多的金子!”

  “太子说笑了。”张仪淡淡一笑,“这算什么呀,类似这样的库房,在我们秦国有几十个呢。”

  通国悟道:“难怪你们不贵重金子!”

  “哈哈哈哈,”张仪长笑几声,“金子贵重?在我们这里,贵重的只有一样,粟米!没有一人喜欢金子,因为金子是粪土。君上之所以收集这些粪土,是因为有人喜欢它们,我们可以拿它们去换粮食。”

  “天哪,”通国怔道,“在我们那儿,粮食是粪土,金子才是宝贝。”说着扫一眼旁边如牛屎一般的金块,联想起张仪方才所说的粪土,甚是不解,“请问右庶长,你们的金子为何这般形状?”

  “哦,这个嘛,”张仪应道,“太子若有兴趣,在下可以带你去看个宝贝。见到它,你就明白了。”又指下库中金子,“君上所赐的一千镒金子,太子是这辰光就领呢,还是⋯⋯”顿住话头,盯住通国。

  通国应道:“不急不急,先去看那宝贝。”

  太子通国喊上随来的吏员,张仪也叫上司马错,众人分乘几辆驷马大车,径出咸阳,沿沣水南行,驰有小半天,来到终南山与黑雕台相邻的一条山沟里。

  众人弃车登山,走有许久,行至一处山坳。

  草木萋萋,一头彩牛立在草丛里,旁边坐着一个少儿,显然是个牧童。

  太子大奇,近前视之,竟是一头石牛,五色斑斓,通体如霞,若不细看,竟与正在吃草的活牛一般无二。

  张仪笑道:“这就是宝贝了,是我们君上祈请上天赐予的。”

  “神牛啊!”太子不曾见过这般彩石,赞叹一声,上下左右抚摸一时,抬头问道,“此牛可与金子相关?”

  “正是。”张仪指着牛屁股,“此牛夜间吸纳天地灵气,白日便金。太子所见的库中金子,全是由它们屙出来的。”

  太子不信,问张仪道:“能便一金吗?”

  张仪扭头问旁边的牧童:“今日之金便否?”

  牧童应道:“回禀大人,尚未便出。”

  “几时可便?”张仪问道。

  牧童仰头看天,点头:“嗯,看时辰,是该便金了。”

  张仪对通国笑道:“太子算是有福气,此牛刚好到便金的时辰了。”又转对牧童,“既然时辰到了,就让它便一金吧。”

  牧童应一声,走至牛头处,呢呢喃喃地与神牛耳语几句,似是安抚神牛,又似是说咒语,然后走到牛尾处,轻拍尾巴。初时轻拍,越拍越重,拍到最后一声,只听“啪嗒”一响,一块金饼从牛屁股里应声而落。

  太子及随行苴人大奇,捡起金饼,细细一看,湿漉漉的,拿手一摸,竟然有些温热。

  苴人皆奇。

  太子也学牧童的样子走到牛头处,低语一阵,又走至牛尾,轻拍几下,却不见屙金。

  太子怔道:“它为何不屙?”

  牧童应道:“大人有所不知,神牛一日方便一次,若是下雨,两日或三日才能方便。今日已经方便过了,是以不能便出。”

  太子甚是懊丧。

  张仪笑道:“太子若想亲自验看,明日此时复来如何?”

  通国点头允了。

  翌日是好天,在后晌的同一时辰,张仪偕同太子一行再来山坳,通国亲拍牛尾,神牛果然又便一金。

  太子使属下验看,是足金。

  太子大服,不无感叹道:“唉,在我们巴蜀,炼金不知遭受多少辛苦,是以金贵。贵国有此神牛,无须劳苦,一日就可便出许多,真是宝贝呀!敢问庶长,贵国就此一牛吗?”

  张仪笑而不言。

  太子转向司马错。

  司马错将他拉到一侧,悄声道:“此为秘密,太子不可多问。”

  想到库中那么多的黄金,太子认定秦国断然不会只有一头神牛。

  心中有数了,太子也不多话,回至驿馆,备上厚礼,夜至司马错府。司马错这才告诉他,秦国共有神牛一百头,全都散养在终南山里,归右庶长监管。

  太子恳请石牛,司马错做出无奈的样子,要他去求右庶长。

  太子再备厚礼,邀司马错一道去求张仪。

  “殿下,”张仪连连摇头,摊开双手,“不是在下不肯帮忙,是此事重大,在下做不了这个主啊。”略顿一下,压低声音,“不瞒殿下,此牛是君请神授,专以用来为秦国换粮食的,君上严旨不得外泄。因殿下是司马兄挚友,在下与司马兄情如兄弟,这才引太子一开眼界。太子能够目睹,已是大幸,还望太子回去之后不可轻泄此事,万一为贼人所知,皆来抢夺神牛,秦国就会失去粮源,秦人就得挨饿。”

  通国长叹一声,目露失望之色。

  司马错见状,拱手求情:“庶长大人,太子此来,诚意睦邻,实在难得。太子既已开口,就不能空口收回,还望庶长大人成全。再说,太子仅求一牛,我们有那么多,在下以为,纵使少个一头两头,也无伤根本。”

  “是啊,是啊,”通国急道,“在下只求一牛。”

  张仪低头沉思,有顷,抬头道:“单是一头是不会屙金子的。牛分雄雌,只有雌牛会屙金,但没有雄牛,雌牛也屙不出金子。若是送牛,至少得两头,雄雌各一才是。”

  “好好好!”太子大喜,拱手急道,“能有两头,这是再好不过的事。”

  张仪苦笑一声:“一头已难,太子若求两头,在下更是做不得主了。不过,诚如司马兄所言,太子既已开口,就不能空口收回。在下出个主意,明日上朝,太子可以觐见君上,向君上索求。只要君上应允,莫说是一头两头,即使十头八头,亦非难事。”

  通国应允。

  翌日晨起,张仪、司马错带通国上朝,恳求石牛,张仪、司马错皆为通国说情。

  惠文公沉思许久,抬头问道:“通国太子,你需要几头?”

  因有张仪透露的底线,通国顺口说道:“请赏十头,一头公牛,九头母牛。”

  见他张口就是十头,众人皆笑起来。

  “十头不行!”惠文公眉头紧皱,断然拒绝,“至多五头,一头雄牛,四头雌牛。”

  通国拱手谢恩。

  “不过,”惠文公倾身说道,“我们这牛是屙金子的,金子是换粮食的。我这把牛给你们了,金子就屙少了,粮食就不够吃了。通国太子,听说你们蜀国粮食甚多,尤其是稻米,能不能也给我们送些粮食?”

  “成成成!”通国迭声应道,“敢问君上要多少粮食?”

  “这个嘛,”惠文公看向张仪,“右庶长,我们这五头牛要换多少粮食?”

  “五万石!”张仪应道。

  “五万石如何?”惠文公盯住通国。

  “这⋯⋯”通国迟疑了,“五万石⋯⋯”

  “君上,”张仪拱手,“臣以为,君上既为赏赐,按价折算是不是⋯⋯”

  “对对对,”通国连声应道,“我们苴国粮食本来就不多,每年要向蜀国购买,五万石稻米着实⋯⋯”

  “好好好,”惠文公大手一挥,“赐就赐吧。”又转对张仪,“右庶长,你给通国太子点齐五头神牛,一雄四雌!”

  “臣领旨!”

  通国跪下:“谢秦公厚谊!通国回去之后,一定禀明君父,为君上回赠一万石稻米!”

  “好!”惠文公大拳一振,略略一想,倾身,“慢!”

  通国以为他反悔了,急道:“君上?”

  “通国太子,”惠文公一脸狐疑地盯住他,“寡人纵使愿意相赠,可这些神牛皆重千钧,从终南山到你们苴国皆是高山险川,怎么运回去呢?”

  所有人显然未曾想过这个问题,个个抬头望向通国。

  通国抓耳挠腮,不知如何应对。

  “君上,”张仪抱拳应道,“臣有一计,在终南山里开山辟路,险要处修出栈桥,可将神牛运抵南郑,我们在南郑交付太子。”

  “此法倒是不错。”惠文公微微点头,“不过,终南山是秦国地界,我们可以修路。过去南郑则是蜀国地界,我们不能修呀!”

  众人皆将目光移向太子,司马错暗向太子递眼神。

  太子受到启发,似也有了主意,拱手接道:“君上放心,通国回去后就禀报君父,沿潜水开山辟路,搭栈桥直通南郑,接回神牛。”

  “嗯,”惠文公点头,仍现忧虑,“若是此说,倒是可行,只是,据寡人所知,巴山蜀山,处处皆险,连绵数百里杳无人烟,此路若要开通,要到何年何月呀?”

  “君上放心,”通国笑道,“我们蜀人惯走山路,也有气力,若是多征人丁,分段修筑,想必不出三年就可开通。”

  “不出三年?”惠文公先是一怔,继而“哈哈哈”长笑数声,转对张仪、司马错道,“你们可都听见了,通国太子说,不出三年,他就能修通蜀道。看来蜀人善于说大话呀!”

  通国满脸涨红,指天誓道:“上天做证,若是三年之内不通蜀道,通国誓不为人。”

  “好!”惠文公朗声应道,“太子回去尚需数月,今年就不说了。”转对内臣,“记上,自明年一月起始,计数三年。满三年后,寡人亲去试走蜀道,恭送金牛!”

  “臣遵旨!”

  惠文公转对通国:“你可转禀苴侯并开明王,就说蜀国若是能在三年之内打通蜀道,除五头神牛之外,寡人另赠秦川美女二百名,永世睦邻!”

  通国拱手谢道:“通国一定转禀。”

  通国拜辞秦公,因山路不便,连秦公赠送的一千镒足金也不要了,于翌日晨起,仅带几饼神牛屙出的金子和两名美女,匆匆赶回苴国。

  数月之后,苴侯再派使臣至秦,报说已征三万人丁开辟蜀道,迎接神牛。

  秦公大喜,以美女、美酒盛情款待,张仪、司马错亲领使臣视察金库和神牛。看到五头神牛活灵活现,四头牝牛皆能便金,苴国使臣毫无疑虑,满意而归。

  蜀使前脚刚走,秦公即征一万丁役赶赴终南山,全力开拓褒斜道。

  秦国大造声势征伐宜阳,韩国陷入恐慌,昭侯使人紧急向苏秦求救。

  苏秦问清细情,断知秦人又是故技重演,如前番伐赵一样虚张声势,当即坚定主意,回韩侯一封密函,大胆声称,三晋纵亲已成,只要秦兵入侵宜阳,魏、赵就会同时发兵,从函谷、西河、晋阳三处攻击秦国。

  韩侯吃了定心丸,底气十足地调兵遣将,布置宜阳防御,全力迎战秦人。

  与此同时,苏秦辞别魏王,再使楼缓打前站,自己紧随其后,策动四国合纵车马,浩浩荡荡地朝齐都临淄进发。

  就在此时,齐都临淄发生一件大事:稷下学宫祭酒彭蒙病逝。

  稷下学宫是齐国先君齐桓公田午(有别于姜氏桓公小白)一手倡导起来的。当时,田氏初代姜齐,政权不稳,田午效法姜氏小白尊士的做法,在稷下设立别宫,纳贤养士。

  田因齐初继位时,淳于髡、邹忌、彭蒙诸人均寄住稷下,被尊为稷下先生。当时威公耽于酒色,不理朝政,邹忌以琴艺觐见,淳于髡则以隐语点拨。威公大梦初醒,起用邹忌为相,整顿吏治,兴农重商,齐国随之大治。邹忌从政后,淳于髡为齐使赵,离开稷下。在邹忌的建议下,威公扩建稷下,重金纳士,天下贤才接踵而至。威公使稷下先生彭蒙为学宫祭酒,待以卿礼,奉以重禄,主持稷下的日常事务;使上大夫田婴为稷宫令,沟通稷下与齐宫。到威公称王时,稷宫的规模已空前发展,士子逾千,稷下先生超过十人,各自门下皆有一串弟子,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彭蒙病逝,威王甚是哀伤。楼缓上朝时,威王正在宫里与几位重臣商议发丧事宜,气氛甚是压抑。楼缓叩毕,大体说明来意,称四国特使苏秦三日之内将至临淄,朝见齐王,同时呈交四国约书和合纵檄文。

  威王接过约书、檄文,略扫一眼,缓缓说道:“楼子远来辛苦,且回驿馆暂歇数日,寡人择日请教。”

  楼缓再拜后退出。

  见楼缓走远,威王目光转向田婴:“爱卿,还说方才之事吧。稷宫是先君所立,百策之源;士子是国之瑰宝,兴齐之本。稷宫之事,乃国家之事。稷宫兴,则国兴;稷宫衰,则国败。彭祭酒仙去,非但是稷宫之失,亦当是国家之失。彭祭酒的丧事,要大办,按上卿之礼厚葬。寡人要让天下人皆知,凡在稷下著书立说者,生有厚养,死有礼葬。”

  威王出此承诺,众臣莫不感动,尽皆折服。即使一向对稷下抱有成见的上将军田忌,也若有所悟,频频点头。

  “臣遵旨!”田婴拱手应道。

  “稷下不可没有祭酒。关于此事,爱卿可有考虑?”

  “臣以为,”田婴奏道,“稷下藏龙卧虎,云集天下英才,祭酒一职,非德高望重者莫能为之。眼下稷宫有稷下先生十一人,如慎到、尹文子、邹衍、许行、田骈、接子、环渊、公孙龙等,皆有才具,但资望皆不足以服众。臣想到一人,或可服众。”

  “谁?”

  “淳于髡。”

  “嗯,就是他了!”威王拍板,转向邹忌,油然叹道,“唉,寡人当年嗜酒如命,得亏淳于子巧谏,方才戒除长夜之饮哪。”

  “哦,”邹忌问道,“此事倒是新鲜,臣从未听陛下说起过。”

  “都是旧事了。”威王苦笑一声,不无感叹,“不过,寡人早晚想起来,如在昨日啊。”

  辟疆大感兴趣,央求道:“父王,可否将此旧事讲来听听?”

  威王点头,缓缓说道:“当年寡人初立,不思进取,耽于淫乐。自邹卿琴喻之后,寡人虽然矢志于国事,却无法戒除酒乐。一日,寡人召淳于子作长夜欢饮,笑问他道:‘先生饮多少可醉?’淳于子应道:‘臣饮一斗亦醉,饮一石亦醉。’寡人奇道:‘先生饮一斗即醉,为何又能饮一石,能说说原因吗?’淳于子应道:‘若是君上赐酒,旁有执法,后有御史,髡恐惧俯伏而饮,一斗必醉;若是贵客到访,父母在侧,髡为晚辈,挽袖躬身侍酒,饮不过二斗;若是好友重逢,互诉衷肠,可饮五六斗;若是乡党聚会,男女杂坐,畅所欲饮,呼朋引伴,握手言欢,游戏不绝,眉目传情,耳鬓厮磨,饮者无不欢欣,髡饮八斗无妨;若是日暮月黑,美女盛邀,促膝而坐,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送客而留髡,轻解罗裳,体香袭鼻,髡心最软,可饮一石。’寡人细细一想,知他是在喻谏,油然叹道:‘先生是说,酒极则乱,乐极则悲?’淳于子笑道:‘君上,髡以为,万事皆然,至极而衰。’寡人感慨万千,自此痛改前非,弃绝长夜之饮。”略顿一下,赞叹有加,“别的什么也不去说,单此一谏,淳于子就足以任祭酒了。”

  众臣皆是叹服:“王上圣断!”

  齐威王抬头转向田婴,凝眉问道:“爱卿,淳于子逍遥在外,不知哪儿去了,如何请他来做祭酒?”

  “我王放心,”田婴禀道,“眼下淳于子寄住邯郸,彭祭酒病重时,臣紧急使人前去相请,淳于子闻知彭祭酒贵体欠安,必会驱车前来。若是不出差错,淳于子当于后日午时赶至。”

  “如此甚好!”威王搁下此事,从几案上拿起约书,示意内臣递给众臣,“诸位爱卿,苏秦合纵一事,闹得天下沸沸扬扬。今有约书来了,你们这也看看。”

  殿下田辟疆接过,细读有顷,传予邹忌,邹忌传予田婴,田婴传予田忌。

  诸臣皆看一遍,内臣收回来,复置于威王几上。

  威王扫视众臣一眼:“你们尽皆看过了,可有评议?”

  田忌跨前一步:“王上,合纵一事,万万不可!”

  “有何不可?”

  “臣以为,六国合纵,旨在制秦。秦虽暴戾,却与我相隔甚远。即使成祸,也与我毫不相干。秦之敌是三晋,不是我大齐。”

  辟疆跨前一步,接道:“儿臣赞同将军所言。”

  “你为何赞同?”威王直盯他问。

  “儿臣以为,”辟疆说道,“秦之大敌是三晋,我之大敌亦是三晋,此其一也。我东临大海,西是三晋,均不可图,可图者,唯有燕地与泗下诸国。若是参与纵亲,北不可图燕,南不可图泗下,西不可图三晋,东是大海,合纵大不利于我。”

  “邹爱卿,”威王转向邹忌,“你意下如何?”

  邹忌拱手奏道:“殿下所虑,臣甚以为是。苏秦抗秦是假,制约齐、楚才是其心。初倡纵亲时,苏秦仅提三晋与燕国,并无齐、楚。此番邀我入纵,六国纵亲,共抗一秦,意甚虚假。再说,合六国去抗一秦,此事根本经不起琢磨。以秦眼下之力,莫说是六国合一,单是一魏,亦足够秦人支应了。”

  看到田婴不吱一声,威王问道:“爱卿,你怎么不说?”

  田婴拱手道:“王上已有定论,臣何必多言?”

  威王一怔,凝视田婴,有顷,对众臣摆手:“散朝。”

  见众臣告退,威王又道:“田婴留步。”

  田婴顿住步子。

  威王笑道:“走,陪寡人走走。”

  君臣二人从正殿偏门走出,沿小径走向后花园。走有一时,威王顿住步子,歪头问道:“你且说说,寡人是何定论?”

  田婴一口说道:“合纵。”

  “哦?”威王似是一惊,“寡人倒想知道,你不是寡人,如何忖知寡人是此定论?”

  “合纵于我利大于弊,以王上之明,定有此断。”

  “合纵于我何利何弊,你且说说。”

  “臣先说弊。依方才殿下、相国、田忌将军所说,合纵大体可有四弊,一是与秦构怨,二是不可图燕,三是不可图三晋,四是不可图泗下。臣再加一弊,合纵不可争楚。”

  “争楚?”威王眼睛大睁,直盯田婴。

  “王上,”田婴缓缓说道,“与秦相比,楚才是我劲敌。我东是大海,不可图;燕地偏远而贫瘠,图之无益;三晋强悍,争之不易;秦被三晋锁死于关中,是亲是仇皆无大碍;我唯有南图。泗下诸国是鱼米之乡,与我一向亲善;琅琊诸地,春秋时本是我土,后为勾践所占,今又被楚人夺去。这且不说,眼下楚已得越,昭阳为令尹,熟知泗下,垂涎宋、鲁,蓄势已久,必与我争。我若入纵,必与楚和,泗下、越地皆不可争矣!”

  “嗯,爱卿所言甚是,”威王点头,又朝前走去,边走边问,“这是五弊。利呢?”

  田婴依旧站在原地,声音稍稍加大:“臣以为,合纵于我,有五弊,仅有一利。”

  “哦,”威王再次顿住步子,扭过头来,“是何利?”

  “弱魏,雪黄池之辱!”田婴一字一顿。

  “是的,”威王陷入深思,有顷,缓缓点头,“与此利相比,所谓五弊,皆不足道矣。黄池之辱,田忌虽有过错,大错却在寡人。河西战后,寡人以为可图魏矣,不料杀出一个庞涓,让寡人梦断黄池。眼下魏罃贤臣盈朝,国力复盛,寡人复仇之事,也只有捂在心底了。六国若是合纵,魏罃必不以我为戒,竭其国力西图,光复河西。秦、魏再争,以虎狼战熊罴,无论谁负谁胜,于我皆是大利。只是⋯⋯寡人仍有一虑。”

  “王上何虑?”

  “寡人身边,短缺一个能敌庞涓之人。河西之战后,魏室已如僵死之蚕,更有四国谋之,庞涓却能力挽狂澜,以三万疲卒,五日两胜,实让寡人胆寒。听闻庞涓治兵甚是严整,大魏武卒复现,寡人更是寝食难安哪!”

  “王上,天道求衡。出庞涓,亦必出制涓之人。只要王上孜孜以求,此人必现。”

  “是啊!寡人寄厚望于稷宫,这件大事,就有劳爱卿了!”

  “臣遵旨!”

  “话虽如此,”威王话锋微转,“合纵之事仍需慎重。”

  “王上?”田婴一怔。

  “寡人反复琢磨苏秦的合纵理念,什么‘五通’‘三同’‘六国制秦’,多是迂腐之见。听闻苏秦出身寒微,十分健谈。果如此说,在我稷宫,如他这般夸夸其谈之徒数以千计。然而,似此人才,居然连克燕、赵、韩、魏四宫,连魏罃那只老狐狸也为他所服,倒是大出寡人意料。想是他一路招摇,以势压人之故。今日此人乘连胜之势东下,寡人若是不问青红皂白,一味盲从,万一有所闪失,岂不就跟四国之君一样贻笑后世吗?”

  “王上所虑甚是。臣有一计,可防此险。”

  “爱卿何计?”威王急问。

  “先冷落他,卸去他的势;再使他前往稷宫,与稷下诸先生论战。此人若能度过稷下一关,必是旷世奇才,我王尽可合纵。此人若是夸夸其谈,腹无实货,必在稷下翻船。堂堂四国特使在我稷下丢丑,在列国也是美谈!”

  “好好好,此计甚好!”威王连连点头,“方才听爱卿讲,淳于子将于后日午时到,苏秦他们呢?”

  “听楼缓说,也在后日,至于几时能到,臣也吃不准。”

  “呵呵呵,凑到一起了!”威王笑出数声,“也好,你安排去吧,这几日休朝,所有朝臣只做两件事:一、迎接淳于子;二、礼送彭祭酒!”

  “臣遵旨!”

  “不过,苏秦既为四国特使,还有燕、韩、魏三国公子、公孙光临,也不可过于冷落,总得有人支应才是。”

  “臣使犬子恭迎特使,王上以为如何?”田婴略略一想,轻声荐道。

  “可是爱卿世子田文?”威王问道。

  “正是。”田婴接道,“犬子近年有所长进,颇能应酬,且以交友为乐—”

  “嗯,”威王微微点头,截住田婴话头,“是该历练一下了。”

  两日之后,在临淄之西三十里处由邯郸而来的一条驿道上,一辆装饰豪华的驷马篷车由西北而东南,车轮吱吱呀呀,辚辚而行,扬起的尘埃随微风飘飞。

  前面数里处就是通往临淄的主官道,显然,这辆轺车欲拐入主官道,驶向临淄。

  驭手正在悠然自得地埋头驾车,突然听到远处传来嘈杂的喧嚣声,抬头一看,主官道上现出大队车马,旌旗招展,尘土飞扬,远远望去,见首不见尾,不知有多少里长。

  驭手忖估距离,回头大叫:“主人,主人⋯⋯”

  车上之人是淳于髡。此时,他正两眼迷离地坐在篷车里,一把白胡子随着轺车的上下颠簸而左右飘飞。

  听到叫声,淳于髡两眼惺忪,探头问道:“何事?”

  “前面有车马。”

  “有就有呗,咋呼个啥?”

  “主人,”驭手急道,“你睁眼看看,那队车马不知有多少,若是让他们赶前了,不知要候几时?”

  淳于髡打眼一看,知是苏秦的合纵车马,复闭眼道:“那你还愣着干什么?赶前去。”

  驭手得令,扬鞭催马,四骏撒开蹄子,篷车如飞般驶向官道,刚巧赶在大队车马的前面。驭手看看淳于髡,见他又睡去,哂然一笑,再次扬鞭。

  官道既宽且平,骏马见到如此好路,分外欢喜,扬首奋蹄,不一会儿,就将大队车马甩出二里多地。

  赶有十几里,可以望见临淄西门的城楼了。

  驭手看到迎头驰来一队车马,回头急叫:“主人!主人⋯⋯”

  淳于髡头也不抬:“又咋呼个啥哩?”

  “前面又有车马!”

  “再超过去就是!”

  “小人超不过,那些车马是迎面过来的,官道全被堵上了!”

  “哦?”淳于髡睁开眼睛,朝前一望,果见一队车马辚辚而来,正自思忖,驭手惊叫:“主公快看,有王旗!还有王辇!”

  淳于髡抬头,这也看到了王旗和王辇,知是齐威王驾临,凝眉有顷,缓缓说道:“王辇算什么?走你的路就是。”

  驭手应过,催马又走,边走边唠叨:“主人,齐王必是迎接那队车马的,小人方才看到旗号,好像是苏相国,啧啧啧,苏相国可真了不起,是四国特使,这来齐国了,连齐王都要郊迎!啧啧啧,啧啧啧⋯⋯”

  淳于髡眼睛闭合,没有睬他。

  双方相向而行,不一会儿就碰到一起。距百余步远时,驭手停下,回头看向淳于髡:“主人,别睡了,就要照面了。”

  淳于髡头也不抬:“让在道旁。”

  驭手将车辆赶至官道一侧,跳下车,在车旁跪下。

  距五十步远时,前面车马也停下来,齐威王步下王辇,缓缓走来。后面跟着殿下、邹忌、田婴、田忌等百官朝臣,再后面是七八个稷下先生。

  驭手眼角瞥到,赶忙揉揉眼睛,见此情景,急叫:“主公,主公⋯⋯”

  淳于髡责道:“又叫唤啥哩?”

  驭手小声说道:“是齐王,朝咱走来了!”

  淳于髡睁眼一看,见齐王已经快到跟前,吃一惊,跳下车子,迎前几步,当道跪下,叩首于地:“草民淳于髡唐突至此,不知王上驾临,冒犯王驾,请王上治罪!”

  威王急上前几步,双手扶起淳于髡:“先生,是寡人迎迟了。”

  淳于髡一怔,不相信地望着他:“王上此来,是迎草民?”

  “当然是迎夫子喽!”威王笑道,“在这世上,值得寡人郊迎的,舍夫子其谁?”

  淳于髡连连拱手:“草民何德何能,敢劳王上屈尊迎接?”

  “唉,”威王拱手回礼,叹道,“夫子一别就是数年,只图自己快活,将寡人和稷下忘个一干二净。此番若非彭先生仙去,寡人想见夫子一面,怕也是难。听闻夫子来了,寡人一夜未曾睡好,本欲郊迎十里,不想还是迎得迟了!”

  淳于髡再次拱手,声音哽咽:“王上⋯⋯”

  官道上,二里开外,尘土飞扬,合纵车马不急不乱,辚辚东来。

  “呵呵呵,”威王跨前携住淳于髡之手,“此地风寒,请夫子随寡人宫里叙话。”

  因手被挽着,淳于髡不好揖礼,只好朝众臣及稷下诸子扫一眼,两眼笑成一条缝,频频点着大光头,算是招呼了。

  威王携淳于髡之手走向王辇。

  大队人马掉过车头,原路返回。

  合纵人马全看傻了,纷纷停住车子。包括苏秦在内,众人无不以为齐国君臣是来迎接他们的,不想齐王竟在众目睽睽之下拨马而回。

  “前面车上的是何路大仙,有谁看到了?”公子卬大声咋呼。

  从冷宫出来之后,公子卬虽然爵为安国侯,职位却是参将。此番被诏命为合纵副使,公子卬初时不明白,颇为叫屈,憋闷数日,进宫诉予母妃。母妃诉诸惠王,经惠王一骂,公子卬始知此任竟是重用,便乐不可支地甘当副使了。

  公子章摇头应道:“车上有篷,看不清呀!”

  公子哙接道:“能让齐王郊迎,断非寻常之人!”

  “管他是谁,待会儿撞见,看不扭断他的脖子!”公子卬怒道。

  众人皆笑起来,纷纷将目光投向苏秦。

  苏秦亦笑几声,回视他们:“你们看我干什么?还不赶路,打算在这儿过夜吗?”

  公子章跳上车马,头前走去,合纵车马再次蠕动。

  行至齐王停车处,一车恭候在侧,一个模样英俊的白衣青年躬身立于车前。

  合纵车马再次停下。

  公子章认出是田婴之子田文,跳下车子,迎上前去。

  田文揖道:“在下田文见过特使!”

  公子章回揖道:“韩章见过田公子!”略顿,“田公子缘何候于此处?”

  田文再揖:“在下奉家父之命,特此恭迎合纵使臣!”

  公子章遂引田文走到苏秦车前。

  苏秦闻报,跳下车子,迎上揖道:“在下苏秦见过田公子!”

  田文回揖:“田文见过苏子。文奉家父之命,恭迎苏子及诸位特使!”

  “有劳公子了!”苏秦躬身谢道。

  “令尊何在?”公子卬亦赶过来,并不见礼,直问他道。

  “回上将军的话,”田文朝他拱手,“家父本欲亲迎,将行之时,接到我王口谕,陪王郊迎稷下先生淳于子。家父不敢抗旨,又分身乏术,只好托在下代为恭迎,不到之处,请苏子并诸位公子宽谅!”

  “嗬,我道是哪路大仙呢,却是那个亮光头。”公子卬揶揄一声。

  众人笑也不妥,责也不妥,面面相觑,谁也不好作声。倒是田文洒脱,呵呵笑出几声,朝他又是一揖:“听闻上将军言语幽默,今日信了!”

  公子卬不好再说什么,亦笑一声,拱手揖道:“见笑了。”

  田文转对苏秦揖道:“家父未能躬迎,甚是抱歉,特嘱在下妥善安排苏子及诸位特使。临淄狭小,容不下诸多人马,只得委屈他们暂住郭外。至于诸位特使及随员,在下已经安置在驿馆。不便之处,还请诸位见谅。”

  苏秦亦拱手道:“安置甚当,谢公子了。”

  田文朝苏秦及众人拱手揖道:“苏子、诸位特使,请。”说罢转过身去,缓缓走至自己车前,吩咐驭手头前驰去。

  大队车马跟在后面,辚辚驰向临淄。

  是夜,四国使臣在列国驿馆住下。从大梁到临淄,众人拖拖拉拉走有十多日,皆是劳顿,早早安歇了。

  苏秦召来楼缓谋议。

  楼缓将稷宫之变略述一遍,苏秦方知原委,轻叹一声:“前年在稷下时,在下曾听过彭先生教诲,受益匪浅。此番复来,在下原还打算再向先生讨教,不想他竟先一步去了!唉,天地悠悠,生命却是短暂,时不我待啊!”

  楼缓也是唏嘘。二人又议一时,楼缓见苏秦太累,辞别去了。

  翌日晨起,田文复至。

  苏秦提及上朝面君之事,田文应道:“彭祭酒仙逝,王上感伤,特别诏命,近日不朝。至于何时上朝,需候王上旨意。”

  苏秦拱手:“既是如此,在下向田兄打探一事。”

  “苏子请讲。”

  “仲尼至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请问田兄,可知仲尼昔日闻《韶》之处?”

  田文点头:“知道,就离此处不远,原是太师高昭子的府宅,高氏落败,此宅转手三家,眼下被一个古怪的乐师买下,改作乐坊了。”

  “太好了,”苏秦喜道,“烦请田兄引在下前去,一来缅怀仲尼,二来也顺便欣赏齐国雅乐。”

  “在下愿效微劳。”田文笑应道。

  苏秦脱去官服,换上一身干净素雅的士子衣冠穿上,刚要走出厅堂,正在附近溜达的公子哙看到,急走过来:“二位欲去何处?”

  “仲尼闻《韶》处。”苏秦顿住步子。

  “哦!”公子哙大喜,“可否捎带在下?”

  “公子既爱《韶》音,就一同去吧!”

  公子哙回房换了一身素衣,三人有说有笑地走出驿馆。

  高昭子府宅不过数百步远,谈笑间已是到了。

  田文报过家门,门人禀报,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迎出,见是田文,脸色微沉,略一拱手:“老朽见过大人。”

  田文回过礼,指苏秦、公子哙道:“老先生,晚生引见两位贵客。这位是四国特使苏秦,这位是燕国公孙姬哙,听闻此处是仲尼闻《韶》处,特来祭拜。”

  老乐师扫二人一眼,略一拱手:“二位稀客,请。”不及苏秦、公子哙回礼,顾自转身,前头走了。

  二人皆怔,好在田文前有介绍,也就见怪不怪了。

  老乐师引领三人径直来到孔子闻《韶》处,指着前面破旧的乐坛:“两位稀客,这就是仲尼闻《韶》处,你们祭拜吧!”

  苏秦近前,朝乐坛缓缓跪下,行三拜九叩大礼。

  公子哙见了,亦过去跪拜。

  二人礼毕,苏秦转对老乐师,深揖一礼:“晚生苏秦敢问前辈,此处既为仲尼闻《韶》处,可有《韶》音?”

  老乐师陡然间二目如炬,将他凝视片刻,收回目光,缓缓说道:“既为仲尼闻《韶》处,自有《韶》音。”

  苏秦再揖:“晚生不才,可得一听乎?”

  老乐师迟疑有顷,抬头问道:“老朽敢问苏子,缘何要听?”

  “晚生听说,仲尼至齐,闻此曲三月不知肉味。晚生既来齐地,若是错过如此好曲,岂不引为终身之憾?”

  老乐师拱手揖道:“此曲陈朽,早不时兴了。自仲尼之后,鲜有人听。苏子既然有此雅兴,可随我来。”

  老乐师头前走去,苏秦三人跟后,不一时,来到一个庞大乐厅。老乐师指指观赏席位,苏秦三人见过礼,席地坐了。

  乐厅呈穹形,地上铺着红毯,乐坛上摆着编钟、鼓、琴、瑟、磬、箫、方响、埙、竽、筝、骨笛、笙等十余种乐器,氛围甚是典雅。

  更奇特的是,老乐师只是轻轻击掌,厅中即起回鸣。旁侧转出十余乐手,各就各位。老乐师走到众乐师中央,拿起一管洞箫,微微启唇,厅中立时余音缭绕。老乐师又出一声,众乐师一齐跟进,一场规模宏大的交响乐《韶》正式起奏。刹那间,金、石、土、木、竹、丝、匏、革八乐齐鸣,余音回荡。

  苏秦三人全被此曲所挟带的巨大声势震撼了。

  苏秦紧闭双目,全身心地沉浸于《韶》里,整个身体随着音乐的节奏而起伏有致。

  《韶》为舜时所作,也叫《大韶》,共分九奏,也叫九歌或九章,主要包括祭天、竽舞、射猎、会同、祈雨、祭火、关雎、缶韵、中和等,凤凰来仪是其**。每章均以洞箫起奏,分别展现前古先王,尤其是帝尧的丰功伟绩。

  九曲奏毕,在乐声戛然而止时,苏秦竟无一丝察觉。

  “苏子!苏子!”公子哙见老乐师已经挥退众乐手,缓步朝他们走来,轻声叫道。

  苏秦仍无知觉,依旧微闭眼睛,摇动身子,似是那优美的乐音已经汇入他的体液,与他的灵魂融为一体。

  公子哙急了,伸手就要推他,老乐师止住,在他对面坐下。

  苏秦从恍惚中醒来,睁眼一看,乐音早毕,老乐师坐在自己对面,急拱手道:“前辈雅乐,晚生受教了!”

  “非老朽雅乐,苏子言大了。”老乐师缓缓说道。

  见出口即失言,苏秦苦笑一声,不无抱歉地抱拳说道:“谢前辈教诲!是晚生听得傻了,竟是连话也说不齐整。”

  “呵呵呵,”老乐师颜色大懈,笑出几声,“看得出来,苏子知音了。”

  “知音不敢,晚生只是听进去而已。”

  “苏子既听进去,敢问此曲如何?”

  “仲尼曾说,君子为学,‘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晚生今日悟矣!”

  老乐师拱手:“苏子能出此语,堪为知音矣!老朽聊备薄茶一壶,欲请苏子品啜,不知苏子能赏光否?”

  苏秦拱手揖道:“能饮前辈香茗,晚生幸莫大焉!”

  老乐师眉开眼笑,起身携了苏秦之手,置田文、公子哙于不顾,径朝后院走去。

  田文、公子哙大窘。

  尴尬有顷,田文耸耸肩道:“看来,香茗是喝不上了,我们还是走吧。”

  公子哙长叹一声,望着老乐师和苏秦远去的方向,缓缓起身,与田文一道,不无遗憾地走出乐坊。

  齐宫书房里,上大夫田婴将苏秦几日来的动静扼要禀过。

  “哦!”齐威王朝前倾倾身子,“爱卿是说,苏子日日去那乐坊,与人谈乐?”

  “是的,”田婴点头,“一连三日,每日都去。”

  “是何乐坊?”

  “是私家乐坊。原是高昭子旧宅,昔日仲尼闻《韶》处,本已败落不堪,三年前,忽然被一个老乐师买下。老乐师颇有钱财,从列国聘来许多乐师,在府中演《韶》。”

  “哦?”威王大怔,“有此大师,寡人竟是不知!”

  田婴应道:“据犬子所说,乐师来路不明,起初在雍门,浪迹街头,鼓琴为生,人称雍门周。后来,雍门周不知何故得到一笔横财,买下那处宅子,开设乐坊。雍门周为人古怪,虽然开设乐坊,却从不奏他曲,只演《韶》乐,且每三日才演一次,一次只演三刻钟。此曲陈朽,早已过时,齐人无人爱听,因而他的乐坊门可罗雀,整个临淄,除去邻人,几乎无人知他。若不是此番苏秦前去听《韶》,臣亦不知。”

  “唉,”威王长叹一声,“羞煞寡人矣!能演《韶》者,方为大师。寡人自幼好乐,恨不与伯牙同世,常梦大乐师光顾,后得邹子演琴,即引为知己,用以为相。今有大师光临数载,寡人却是一丝不知,堪比楚地那个好龙的叶公了!”唏嘘再三,连连摇头。

  田婴赶忙起身,跪地叩道:“此事罪在臣,请王上降罪。”

  “起来吧!”威王再叹一声,“这事儿怎能怪你呢?今日临淄,靡靡之音不绝于耳,即使伯牙再世,亦足以湮没矣!”略略一顿,“不说其他,单此一点,苏子就不一般哪!”

  田婴迟疑一下:“臣可否知会苏子,让他入宫觐见?”

  “不不不,”威王摆手,“他还没有去过稷下呢!稷宫何时为彭子送殡?”

  “后日。”

  “就后日吧!在稷宫为彭子举办一场送别论坛,祭送彭蒙,可邀苏子同祭。”

  “臣领旨!”

  翌日傍黑,苏秦从雍门周处听乐归来,感觉馆中异样,厅中灯火辉煌,众人皆是正襟危坐,似有重要客人到访。

  公子章眼尖,最先望到苏秦,笑道:“看,苏子回来了!”

  众人起身迎候,走在前面的是田文和田婴。

  田婴急走几步,朝苏秦鞠一大躬,拱手:“在下来迟了,请苏子恕罪!”

  “呵呵呵,”苏秦亦回一礼,“上大夫客气了!在下此来,一切都是上大夫安置的,在下谢犹不及,何能怪罪?上大夫,请!”

  二人携手同至厅里,按宾主之位坐了。

  田婴长叹一声,摇头道:“唉,苏子想必也都知道了,这几日稷宫里大事不断,先是彭祭酒仙去,后是淳于子光临,在下身兼稷宫令,里外是忙,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

  “上大夫可得当心贵体。”苏秦笑道,“上大夫若是累倒了,在下再来临淄,别是连个落脚之处也寻不到了。”

  田婴尴尬一笑,朝众人拱手致歉:“苏子及诸位公子光临,在下有所怠慢,还望苏子及诸位公子多多担待!”

  “呵呵呵呵,”苏秦回揖,“上大夫一心要请罪,看来在下连个玩笑也开不得喽!好好好,我们不说这个。请问上大夫,稷宫的事怎么样了?仲尼闻《韶》不知肉味,在下不及仲尼,闻《韶》数日,嗅到肉味仍是香的,不过,外面诸事倒是一概不知了。”

  众人皆笑起来。

  “谢苏子念记!”田婴敛笑,“彭祭酒明日入殓,王上颁旨,明日申时为彭祭酒举办一场特别的送行仪式,在下刚刚安排妥当,急赶过来看望诸位。”

  “请问上大夫,是何特别仪式?”公子卬问道。

  “回公子的话,”田婴应道,“彭祭酒一生治学,倡导学术争鸣,开辟一代新风,为今日的昌盛稷下立下盖世奇功。王上恩旨以上卿之礼安葬彭先生,同时在稷宫举办一场空前规模的学术论坛,以天下学子的真知灼见为彭祭酒送行。”

  田婴扫视众人,目光落在苏秦身上。

  苏秦忖知其意,慨然叹喟:“以此方式送别彭先生,可谓是前无古人了。齐王惜才如此,真乃贤君矣!在下虽说学识浅薄,却有感彭先生教化之功,有心前去为先生送行,不知上大夫能恩准否?”

  “恭迎,恭迎!”田婴连连拱手,“听闻苏子学识渊博,口若悬河,若能光临稷宫,非但稷下生辉,众学子得益,九泉之下,彭先生的英灵,亦必宽慰。”

  “上大夫美言了。”苏秦拱手还礼。

  田婴朝在场诸位拱手一圈,转对苏秦:“诸位,苏子,此事就这么定下,在下告辞,明日申时,稷宫见!”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