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殷手上,其实还举着那个奏疏在烧。
还没烧干净呢。
不过高殷的注意力,却全然不在手上的这个奏疏之上了。
他心中所想之事,和这首童谣全然无关。
高殷被杨愔勾起了刚才自己一直苦恼之事。
他现在满脑子,都是太极殿上,高宝德和李祖娥等人对他的话。
他们都想要让高洋离开邺城。
当然不是让他大摇大摆的走,也不是让高洋出去玩乐一番再回来。
而是高殷清楚得知道,高洋这一去,恐怕就不会再回到邺城了。
这和生离死别没有什么区别。
就是因为高洋的头脑不清醒了。
就不能再继续做这个天子了。
他若是继续治国掌权,处理政务,只怕群臣先要崩溃了。
不过话又回来,高殷知道,其实还是让高洋离开比较好。
就是因为心智的原因,高洋不管是退位还是直接对朝臣道出原因,都会让群臣惶恐。
本来外面就有豺狼虎豹死死地盯着。
君不见如今的邺都比平日里要拥挤一些嘛
就是因为来刺探消息之人多了起来。
他们可能并非专业的军中斥候,他们来自周边各个国家,或是北边的突厥,或是西边的周国,再或是南朝,当然也有叛军的人。
不过这么多势力齐聚于此,虽然效命的国家可能都不相同,但他们最终的目的可都只有一个。
就是抓紧时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将高洋的状况打探清楚,然后送回自己的国家去。
给自己的主子。
毕竟,高洋早些年英雄天子的称谓可不是白来的。
他既然能够被周边各个国家的主君都视之为劲敌,那当然是因为高洋最初是真的有雄主枭雄的模样。
他们忌惮曾经的高洋。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私言不谬。
高洋雄阔威武的形象,周边各国都清楚的很。
他们各自和齐国接壤的边郡,不定都遇到过高洋。
高洋最初可是很喜欢亲自马上出征的。
高洋文韬武略,尽是不凡。
正是因为高洋能征善战,才给他自己添上了一抹威严的色彩。
如今虽然众人都听到道消息,高洋病重。
可是真是假先不论,就算是高洋真的病重,那也是一头病虎。
老虎总归是老虎,就算病了,你也不能把他当作病猫。
因为老虎会发威,猫儿不会。
周边各国的心态,如今还是比较谨慎的。
在还没有刺探清楚高洋的身子骨到底是什么情况,想来周边这几个国家都不会轻举妄动。
因为他们都不傻。
相反之下,他们精明得很。
他们既然能将高洋当作劲敌,那就明他们心中至少是有自知之明的。
不至于眼高手低,盲目自大。
高齐占据山东诸州,国土也算不,虽这些年奢靡之风盛行,但高齐的实力,还是有些不容觑的。
不是周边哪一个国家,就能轻而易举地出兵亡其国。
如今北边的局面,其实和三国有些相似。
单论中原及其以北的地方,高齐占据山东,像是旧吴之东南。
宇文氏割据关中,乃是三国之蜀汉。
而势力范围最为辽远的突厥,则和曹魏别无二致。
当然,细的话,差别也是有的。
但是万事都不必看的太过于仔细了。
求同存异,这才有意思。
不过,话再回来,若是只论北边的中原之地,那有些过于瞧不起人家南朝了。
如今南朝梁陈并立,他们自己还没有抉择出来南边的归属,这样来看,倒也可以先将南边的情况放一放。
反正南边不管怎么,也不论中原如何混战消磨自己的实力,如今来看,南朝绝对没有同中原决斗的实力。
南朝就算大一统,也得数十年乃至百年的发展才能达到和中原相匹及的程度。
更别提,如今南朝他们自己还混乱一团。
现在论起天下形势,当然不是高殷和杨愔煮酒论英雄和天下大势,而这些姑且只能算作是二人心照不宣的事情了。
毕竟,在高殷眼中,这些现在来看都不太重要。
重要的是,这些会不会影响到高洋离邺。
不管高洋是去周国还是南朝,高殷都觉得邺都这些细作,可真是碍眼得很。
高殷担心一旦高洋出宫,就会被细作给盯上。
那就是人间惨案了。
不高洋之后的境况如何,单单是他高殷,日后必然会被知晓高洋藏身之处的国家制约。
若是那个国家对高洋和高殷仁慈些,顶多两国就是这半百年互不侵扰,相安无事。
可若是那个国家的君臣,有进取之意,单反利用一下高洋,高殷就只能束手就擒。
他只知道自己若是处在这种境地,只会选择去保住高洋的性命。
毕竟,他终归到底,是个仁孝纯良之人。
做不出因国丧父之事。
这是他的私心,高殷垂眸,他方才张了张嘴,但却没有同杨愔讲出来。
至于高洋如今的状况,高殷既然有私心,那就更是半句没提。
因为,一旦他出来,自己的阿耶,如今大齐的天子高洋的心智如同五岁稚子,只怕杨愔第一个就要劝他登基了。
高殷面上没有显露丝毫。
杨愔虽然聪慧,但也并非神人。
只是偷偷看了一眼高殷的神色,但却没有看出分毫高殷内心的纠结。
高殷感觉,自己之前面上的那些犹豫不决,到底是让杨愔看出来自己心中有事。
便有些懊恼。
早知道应该更谨慎一些的。
但多思无用,高殷微微清了清嗓子,开口道:“只是在担忧陛下的身子”
也确实如此,但也并非全然如此。
高殷打马虎眼,只担心高洋的病情。
但却丝毫不去提及高洋如今真实的病况。
“陛下还是那样”
其实杨愔这话问的,就有些冒犯了。
冒犯了高洋,也冒犯了高殷。
其实就是冒犯了自己的君主。
君即是君,臣即是臣。
君臣之间,自古以来都是有隔阂的。
纵使高殷信赖尚书令杨愔,将他看作自己的肱骨重臣,但杨愔打探自己主君的身子,多少就有些不太合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