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八章 悲喜不相通
太后不在,且似乎也无心参与二人的婚事,跪先帝的神位之后,今日里最为繁琐的事情便也圆满结束。
金銮殿外,群臣静候,随着那一声‘皇上皇后驾到!’,齐刷刷在外面跪下。
“参见皇上!参见皇后娘娘!”
声音震天!
帝后执手,在对视一眼后各伸出了一只手来:“平身!”
常福站在一旁,再宣读封后圣旨,随后郑重将圣旨交到了沈芙玉的手中。
整个过程,从未按照老祖宗指定的规矩走,却无一人敢反对,实至名归的沈芙玉,她有资格做任何事情,不需要看任何人的脸色,更没有他们任何人反驳的机会!
从此处更换马车,帝后并肩而坐,渐向宫门而去,沿着街道,绕着京城,沿途百姓无数,被禁军隔开在街道两侧,共御驾通过。
一声一声的喊着,都是百姓发自肺腑最为真诚的话语,跪拜在街道两旁,又自发的追着马车一路簇拥,沈芙玉笑眯眯的伸出手跟他们打招呼,开口道:“不要摔倒了。”
这样热闹的声音,一直能传到大牢里去,隔着牢门,沈书承双手按在上面,听着外面的动静,百姓追着御驾,这样欢庆的声音在沈书承听来显得和其讽刺,他双手紧紧的握紧铁栏杆,脑袋挤在两根栏杆中间,似乎在用力发狠,对面牢房的人被他这副样子吓了一跳,可沈书承始终不为所动,直到那热闹的声音越来越小,他仍然保持着这个姿势。
沈芙玉终于成了高高在上的皇后,与皇帝一起出巡,接受百姓的爱戴与叩拜,她跟沈家完全了断了!
沈书承如今的样子,近乎接近一个无能狂怒的模样,为沈家家主的那一份骄傲,似乎在此刻化为乌有,他在心中认定了这一切都是被沈芙玉毁掉的,那点因为多年忽视而产生的愧疚,终究是在他心中比不过利益。
沈璘昱在他隔壁牢房看着这一切默不作声。
这大约太可笑了,可笑的沈璘昱坐在牢里反而觉得心头一松。
昔日沈棠玉,如今沈芙玉,或许她们曾都是沈书承当作宝贝的女儿,但终究女儿不过是女儿,当舍弃的时候也一样被舍弃,反倒显得沈书承从前的嘴脸与做派是如此的可笑。
感情实在虚假。
沈书承爱的到底只有沈家的利益,只有能为沈家带来利益的女儿,才是他的好女儿罢。
巡游京城的御驾走过大街小巷,也势必会路过沈家门前。
顾氏不顾禁军的阻拦,疯了似的扑在根本不会被打开的大门前道:“芙儿,娘的芙儿!”
“放肆!还不退下!”禁军呵斥道!
可顾氏不管,她扑在门上哭着喊道:“我是皇后的娘啊!今天是我女儿的封后大典!”
她在门前拍打,大声的喊着,口中几乎重复着类似的话,消瘦的模样,痛苦的神情,相较沈书承,顾氏的确更在乎自己的孩子,自认回沈芙玉开始,她一直有些神经失常一般,不是发脾气,就是以泪洗面。
可无论是什么样的作为,都不会让沈芙玉有所动摇,仍然是跟沈家保持着原样的关系。
顾氏苦不堪言,可做什么都无济于事,每每哭过一次,只会让她难受更加一分,她如今不再是沈家撑起门楣的大夫人,只余下了那个希望得到孩子回应的母亲,没了端庄,也没了体面,而明眼人也明白,她将失去所有,更没有可能挽回沈芙玉。
就如同她哭喊拍打大门的声音再大,外面人声鼎沸,百姓沿途称赞,她的那点动静混入其中,根本不会被路过的御驾听到。
马车徐徐从沈家门前行过,根本没有片刻停顿。
车上帝后二人朝着百姓招手,笑容满面。
人的悲喜本就是不相通的。
巡游过半,眼前百姓的热情却不见丝毫减少,大伙儿激动的朝着道路中间挤过来,一个孩子忽地从两个禁军臂下被人挤进了道路之中,直接跌在了马车前,霎时人群中尽是惊呼,而马蹄难停,孩童瞬间愣在了原地,就听他的母亲瞬间尖叫起来!
瞬间身动!沈芙玉一跃从马车上跳了下去,秦致逸稍慢她一步,从愣住的车夫手中一把抓过了缰绳勒马!
马儿扬蹄,倩影从蹄下掠过,片刻不见孩童跟沈芙玉的踪影,众人惊呼声还未停下,就见马车被死死拽停,而沈芙玉抱着孩子在离马车不远处落地。
“儿啊!”
那母亲才退开禁军冲了进来,慌慌张张的抱住了孩子,那孩子吓得小脸煞白,当即就嚎啕大哭起来!
“没事了。”沈芙玉站在一旁笑了笑,变戏法似的从空间里拿了块糖出来,“不怕了哦。”
孩子懵懵懂懂,虽然哭的一个大鼻涕泡,但闻着甜甜的味道多少有些忍不住诱惑,伸手从沈芙玉手中拿过了糖来。
“多谢娘娘!多谢娘娘!”孩子的母亲在确定孩子安全无恙之后,庆幸的大哭着带着孩子要磕头道谢。
沈芙玉没由着他们真的跪下,而是扶了一把:“一点小事,孩子还小,还是拉在手里更好。”
“是,多谢娘娘!多谢娘娘!”孩子母亲满口答应点着头,感激的带着孩子回去。
而另一头,几个禁军跪在地上,秦致逸松开缰绳,有些神情不悦:“回去后自己领罚。”
百姓的热情是一方面原因,禁军的疏忽也是一方面原因,险些让一个孩子死在马蹄之下,不罚是不可能的。
“是。”
私下安静了不少,秦致逸也从马背上下来,被勒的通红的手被他攥紧。
沈芙玉则站在一旁笑眯眯道:“本宫与皇上得各位父老乡亲敬重,本已是荣幸,但也请各位父老乡亲主意自己的安危,若你们出了事情,岂不是让本宫与皇上多年来所作付之东流?”
这些年来,虽说只是初具雏形,但日子的确是往着好方向去得,沈芙玉的一席话说的精简干练,也说进了百姓心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子爱民,百姓才爱戴天子,这份重视是相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