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多庆幸准备充分,以至于和李银杏对质时丝毫不落下风,如今就有多后悔,辛辛苦苦的一场完全是笑话。
苗晴目龇欲裂,可她却不敢大声叫嚷。
抄袭的事一旦嚷开,学校百分百不会姑息,她立马就会被开除。
银杏就仗着这点,冷冷的看了苗晴一眼,做人还是实际点比较好。免费的午餐再用尽心机,也吃不到嘴,反而成了烫手山芋,丢都丢不掉。
转过头对着周美珍,“刚才说到哪了?”再不理会苗晴,时间宝贵,何必浪费在不想干的人身上。
“说到那个实验结果……”
银杏和周美珍边说边往前走,只留下苗晴一个人呆呆的站在原地。
印老师一路追着苗晴,只不过腿脚没那么快,跟丢了会会,好不容易找到她,立马加快速度跑过去。
左右瞅瞅,没看到李老师。
幸好幸好,真怕苗晴跟李老师又吵起来。
“赶紧去实验室,再做一遍实验,如果结果真的有误,我们重新想点子。你放心,肯定来得及,不会耽误毕业的。”
还有一个多月,投个级别低点的,一个星期写完,半个月就会有回复。
已经打算好,亲自出手帮助苗晴。
印老师自认为愧对苗晴,如果去年就投中文论文,说不定现在已经刊登出来。就算没登,在她的指导下,以苗晴的聪明劲,第二篇小论文也已经出来,何愁会延期。
苗晴隔着泪水看印老师,模糊一片,很不真切,但是“毕业”两个字刺激到她。
天大地大,毕业最大。
擦干眼泪就往实验室跑。
印老师又跟在后面,急急忙忙的往实验室而去。
走到半路上,碰到讨论的热火朝天的银杏和周美珍,只顾得上打个招呼。
“李老师,周老师。”
“印老师,你跑这么快去哪儿啊?”银杏热心的问道。
“去趟实验室。”印老师朝前看看,苗晴已经跑没影了,收回目光侧过头,对着俩人道,“有点急事,先走一步。”
银杏和周美珍一同挥手,“拜拜。”
“印老师对苗晴真好。”周美珍感慨,现在了还想着帮她擦屁股。
银杏嘴边泛起一丝不易觉察的冷笑,“得意弟子。”
周美珍突然想到自己,低着头道歉,“李老师,对不起。”
银杏虎着脸说教,“一次能说是识人不清,可以原谅,但是不能再二。”
说来说去,这回很险。
银杏私下想想,觉得重生一回,她也有了传说中的主角光环。
苗晴听到个错误的创新,最终偷鸡不成蚀把米。可如果结果是正确的,那后果真不堪设想。
没有证据,仅凭周美珍的一面之词,谁能说苗晴不是原创。
只会有人夸她是天才,年少了不起,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到时,如果银杏大闹着讨回公道,就会被解释为容不下学生,乃教师界的耻辱。再严重点,就是没本事,要靠占学生的功劳升职加薪。总之,酒囊饭袋一个。
谣言就是这么出现的,就是这么越演越烈。
所有的努力,所有的汗水,一夜之间化为乌有,留下的只有污点和糟心。
周美珍早在发现苗晴当小偷时,就悔不当初。甚至抱着离职也要把属于李老师的东西要回来的想法,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
要不是银杏再三说没事,她绝不会放下念头。
苗晴讨不到便宜,报应已在眼前,周美珍比谁都高兴。
教训有一次已经刻苦铭心,郑重承诺道,“嗯,决不会有下一次。”
……
苗晴到办公室后,就开始东翻西翻,找论文看。
关系到毕业,她的脑袋特别清明。短短几分钟已经想好,找两篇论文,方法融合在一起,凑一篇小论文。
压根没想过要再做一次实验,错的就是错的,再做一遍,结果也一样,无法更改。
既知如此,一分一秒都不能浪费在上头。
印老师到的时候,只看到满桌狼藉。
想骂两句,又怕小姑娘承受不了,已经受到打击,不能火上浇油。
接下来几天,苗晴和印老师完全泡在实验室。
亲眼见到苗晴做实验,印老师的态度逐渐微妙起来。
心中的疑惑越来越深。
从开始坚定不移的相信苗晴,到点点怀疑,再到彻底失望。
苗晴的动手能力实在是太差,以前只见她拿出结果,从没围观过她做实验的过程,突然见一次,印象中的好学生大打折扣。
终于忍不住,有次草草吃完饭,问出口,“苗晴,你以前的那篇小论文……”
还没说完,苗晴就生硬的打断,语气很有点不好,“已经是过去式,提它干嘛。”
印老师心凉了一大截,总有个所以然吧,连为什么都不愿意追究,是心虚还是无能?
算了,不想了。
难得糊涂,李老师周老师都没有损失,就那样过去吧。给苗晴一个机会,但是下不为例。
话题无疾而终,苗晴黑着脸继续做实验。
印老师本来觉得有她在,加把劲,一个星期把论文赶出来。
万万没想到,一个星期实验还没结束。
去找院长通融,院长一口回绝。
说的义正言辞,不能徇私,不能为了一个学生破坏学校的规章制度。
印老师嘴皮子说破,院长不为所动。再去找他时,办公室的门紧锁。
大论文上交时间到,苗晴气得把之前写的大论文撕成小碎片,扔了实验室满地。
看着一地的碎片,双手捂着脸,大哭。
印老师一句话都不想说,自己都不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还指望着别人欣赏,简直是天方夜谭。
头也不回的离开实验室。
苗晴没有丝毫悬念的延期半年。
六月底,宿舍空了。室友们一个一个的离开,有的工作安排在老家,有的留在t市,但是无一例外的脸上挂满灿烂的笑容。
苗晴怨老天不公,怨李老师使坏,又怨印老师好高骛远……
沉浸在悲伤之中,无法自拔。
暑假来临之际,银杏的第二篇论文初稿完成。
接下就是反复的修改,打算开学前投递出去。
院长对她的高速度高质量喜得合不拢嘴,私下找到她,“李老师,学校缺人才,特别是教授级别的,正打算培养一批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