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很快就结束,时大力有心想问问时姜成绩怎么样?
可是,想想要是不理想,那不是在孙女的心口上撒盐么!
所以,就硬是憋着,没有开口询问。
反而是跟苗翠花一起,做各种好吃的,喂饱在家里的三只馋猫的嘴。
如今的时天佐时天佑小朋友们,早就不满足泡的奶粉了。
特别是喜欢吃鱼肉和水果,那鱼肉都是苗翠红仔细的挑了鱼刺,再反复用勺子碾压成泥,保证没有小刺,才一点点的喂给两个小朋友吃。
至于水果,自然是时姜偷偷的从空间拿出来的。
像她拿出来的这种蛇果,果肉粉粉的,甜度又高,非常适合给小朋友们添加维生素。
再加上时姜时不时的掺和一些灵药给他们喝,从出生到现在,他们就没有生过病。
为此,时大力和苗翠花表示非常的自豪。
他们觉得,孩子能被养的这般好,全靠他们的功劳。
时姜笑而不语,深藏功与名!
因为想给爷奶两位挣脸面,所以,这次考试,时姜并没有留手。
当县今页导和市今页导找到村子里来送录取通知书时,不光是赵钢山惊呆了,全村人更是惊呆了!
没想到,时家的那个小胖妞,居然这般大的本事,考了文科和理科的县状元和市状元。
只差几分的差距,便能成为省状元,实在是太可惜了!
可即便是这样,对于村子里来讲,那也是大喜事啊。
村子里的人先是惊讶,然后看到今页导们居然还给时家的小胖妞送奖金,虽然不多,只有十块和二十块,可现在这工人一个月的工资才二十几块钱。
而时姜居然考个试,就能拿这么多奖金,让人眼红不已。
眼红完后,他们才想起来,时姜这么好的成绩,那不是要去读大学了?
时家出了个大学生呀?
在这普遍文盲,遍地大多不识字的睁眼瞎里,居然出了一个大学生,简直是山窝里飞出了一只金凤凰啊!
赵钢山直接带人去买了红条横幅,挂在村子的入口处。
甚至还找了敲锣打鼓的人,在时家门口敲了老半天。
把原本高兴的时大力和苗翠花给吓的,连忙捂住两个小朋友的耳朵。
却没想到,这两个小子,听到这么吵闹的声响,居然半点不怕,还身子朝着那些敲锣打鼓的手上歪过去,想抢过来自己敲。
时姜拿了钱出来,请赵钢山帮忙整几桌子酒席,邀请了村里的一些干部,还有跟爷奶相好的人家过来,一起吃个饭,算是庆祝一下。
等人散席终之后,时姜便跟二老说了她的打算。
她要带着他们,还有两个小朋友一同去京城。
时大力和苗翠花第一反应便是想拒绝,可是,孙女去京城读书,至少得四年才毕业。
这四年里,京城离村子那么远,来回一趟也不容易。
可总不能让两个孩子,四年都不见妈妈吧?
更别提,让他们二老四年不见孙女,想想都忍不住摇头把这个念头给甩出脑海。
“我和你奶要是去京城,怕是会成为你的拖累啊!”
他们两个老的,除了会种地,根本不会干其他的事。
“爷奶,你们怎么会是我的拖累,两个臭小子现在正是闹人的时候。
你们要是不去,我读书怎么有心思?
照顾他们两个,恐怕都照顾不过来!
而且,去了京城那边,一样也可以种地啊。”
听到时姜这么说,时大力愣了愣,有些不敢相信的问道。
“京城那边也可以种地?”
时姜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回道。
“是啊,有那种四合院,院子里就可以种各种菜。
京城那边,人多,自然缺的东西也多。
要是爷奶去了,种出好吃的菜拿去卖,少不得能卖出一个好价格来。”
听到时姜这般说,时大力和苗翠花顿时笑出声来。
“那菜能卖出啥价格来啊,再金贵,那也只是菜而已啊!”
事实证明,京城这边的消费确实比他们村子那边的消费要高上不知道多少倍。
在他们县城那边只要几分钱的蔬菜,在这里,起码得几毛才行。
时姜带着二老和孩子们去了京城后,直接就住进了一间并不算很大的四合院,不过胜在清静。
离她考的那所京华大学又近,从后门出去走十几米转弯,就能从京华大学的后门进去。
这座四合院,是在初三暑假期间,她让刘庆帮忙给找的。
直接一口价,六千五,她的小金库一下少了一大半。
当然,二老根本不知道这房子是时姜买的,以为是她租的。
并且在他们出去打听这里租房的价格后,就把两个人的棺材本一共两千块钱都拿出来,全塞给时姜,免得她没钱又想去找她那同学了!
为了让二老宽心,时姜只能收下他们给的钱。
得知外面的菜价那么贵,苗翠花心疼之余,便把四合院里种的花全给拔了,然后开始种菜。
时大力也帮着一起翻地,浇水。
空了,就带着两个小朋友在房子四周转转。
毕竟两个臭小子虽然走路跌跌撞撞,却时不时的想出去蹓跶溜达。
有他们两个陪着,闹腾着,时大力和苗翠花倒没什么时间去思乡。
时姜到学校报到后,除了上课,便看不到她的踪迹。
而且,她办的是走读,更加不会跟班里的同学有交集。
对于时姜来讲,她只是来大学拿个文凭的,又不是来大学跟人交朋友的。
所以,一切无关紧要的活动,她几乎都不参与。
为此,她还在她那系里得了个姜公主的称号。
意思她就跟那公主一般骄傲,轻易不与人交往。
有一次正巧时姜路过,就听到了有人说她这般清高,注定没朋友这种话,时姜也只是笑笑,没有说过去打脸什么的。
在学校里不专心学习,有心思说这些的,等出了校门,社会会教她们做事。
她也不是她们的父母长辈,轮不到她来替她们操这份闲心。
时姜把心思除了学习之外,全放在二老和孩子的身上。
毕竟二老的年纪越来越大,她能多陪陪,就多陪陪,免得让他们两个背井离乡到这京都来,觉得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