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铁血魏晋南北朝

第一百六十三章 提督的决断(二)

铁血魏晋南北朝 胡马啸西风 4022 2022-11-04 11:48

  上回我们说到元英把马头城的辎重粮草打包北运,做出全面撤兵的假象。根据史书记载,这一策略确实收到一定效果,南梁帝国朝野人们都在议论:“索虏运米北归,估计不会再继续南下了。”

  消息传到皇帝萧衍处,萧衍却持反对意见:“不对,这一定是他们还想进兵,而特意作此伪诈之计。”于是命令边防军加紧修筑边境各个城堡,并命令昌义之作好守卫钟离城的准备。

  孙子说,兵者,诡道也。战争往往就是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而国际上的政治经济的角力也是如此。就像最近吸引全球眼球的“金特会”,我之前看网上有不少人说中国之前倡导的“六方会谈”彻底解体,朝鲜已经抛开中国独自和美国“媾和”了云云。其实这些观点就只是看到事件的表面现象而已,随着时间的推移,朝鲜和美国的直接对话,我们其实可以看到中国在“半岛问题”上越来越收放自如了。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有个简单的逻辑就是中国近20年来综合国力军力大幅度提高,中国的传统盟友朝鲜稳步变成“拥核国家”,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又怎能放弃家门口的核心地缘政治利益呢?东北亚的政治天平又怎会向着不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呢?目前的东北亚形势就好比中国和美国两个“大哥”在喝酒撸串谈生意,旁边带着朝鲜、韩国、日本等“剥蒜老妹儿”,席间中国借口家中有事(“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和另外一个老大俄罗斯勾兑,“半岛问题”让自己的“剥蒜老妹儿”朝鲜继续跟美国谈,谈的好当然好(朝鲜出面还可以说出中国想说但可能还会失掉大国间面子的立场),谈不好中国还可以出面“和和稀泥”,朝鲜作为一个谈判的缓冲地带对我们又有何不利呢?试问这个形势如果倒过来,美国的“剥蒜老妹儿”韩国或者日本有这个资格代表美国和中国谈判吗?美国放心让他的“剥蒜老妹儿”跟中俄媾和吗?这一切其实都是实力此消彼长而导致的必然啊!

  又扯远了,说回我们的故事,单看史书记载,感觉萧衍绝对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不过话又说回来,史书也很有可能是“事后诸葛亮”似的为尊者贴金。按我在上文书的分析,其实北魏在秋末冬初时节发动战争在天时上并不占优,而当时北魏最高决策层关于是否南下攻击也在两可之间,萧衍又怎会如此确定的说魏军一定南下攻击钟离呢。

  果然,当北魏帝国皇帝元恪按照中山王元英的建议,把“命令东线集团军群和中线集团军群合兵一处攻打钟离”的诏书下达到东线指挥官邢峦处时,邢峦却对元英的建议持了反对意见。邢峦上表皇帝元恪,主要陈述以下几个不能出兵的因素:

  一、南征军兵从春季到秋季已经连续作战快一年了,士卒疲惫,难以再用。另外我东线野战军士兵绝大部分是从六州紧急征调上来的,并未准备冬装,难以进行冬季作战。

  二、钟离城地处天险,易守难攻,如果城内有策应,我们兴许还能得手,如果没有这个条件,像中山王所说的在春季到来前的八十天内强攻拿下钟离城,实在是我闻所未闻的大牛皮。

  三、我军先前只是准备了反击作战的粮草,如果现在要扩大战役规模进攻钟离,必须有充足的后勤保障。但现实情况是,目前淮南并没有充足粮草的储备,在这种情况下就算南蛮放弃钟离城让我们占领,到明年的春夏季我们都不一定能守得住,更不要说现在要用上万战士的鲜血来强行夺取了。

  而此时皇帝元恪经过朝中鸽派鹰派的多方讨论和权衡,已经决定发起钟离攻势,所以当收到邢峦的上书后立即回信道:“东线兵团渡过淮河,与元英形成夹攻钟离之势,是业已决定的策略,不许你犹豫徘徊,再作请求!请阁下立即进军!”

  元恪的回信已经相当严厉,但是邢峦却是一根筋,再次上表,说道:“现在中山王要进军钟离,实在不知其道理。如果一定要南下征战,长途奔袭广陵(扬州),也许能达到战役突然性,或许能攻下来。我多次率兵出征,深知事情是否可行,我宁可现在承担怯懦不敢前进的责任,也不愿意未来领受丧师辱国的罪名。如果陛下相信微臣的话,那么希望恩赐我停止前进;如果认为微臣害怕此行而要求返回,那么乞求把我所率领的军队全部交付给中山王,听任他指挥部署,而我只以士兵的身份随他东西奔走。微臣我既然认为此行难成,陛下何必还要强迫遣派呢?”

  我们说邢峦的建议和担心是否有道理呢?粗一看,邢峦所说有理有据,皇帝逼迫其出兵确实有“霸王硬上弓”之感。但是仔细想想,历史上的战役,哪一场不是有得有失,有利有弊,在品味历史上的战役发生前说绝对的对与错都是不负责任的,是“事后诸葛亮”的行为。

  就像是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我们现在总是津津乐道胜利者的指挥若定,用兵如神。但在当时,像林彪迟迟不敢南下锦州的犹豫,像粟裕摸不到杜律明的突围方向而苦恼,才是一个指挥官在前线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状态。战役中任何一个偏差,都有可能导致全面崩盘;而敌人在战役中任何一个漏洞,却可以演变成我方最终胜利的机会。战争其实就是拿人命在赌博,双方的指挥官无时不在理智和情感的煎熬中等待对手崩溃的拐点。

  所以,战争在还没有最终结束之前,任何情况都可能发生,历史也因此向着各种可能性去发展,就像“薛定谔的猫”一样,处在一种“不死不活”的状态中。因此,我们在看这段历史时,就不能武断的说元英错、邢峦对、皇帝傻,等等,而要用一种更加公正的态度去品味当年发生的一桩桩一件件历史事件。

  就拿邢峦顶住皇帝压力,坚持提反对意见来说,站在皇帝角度,邢峦的动机就不是那么的单纯了。我们知道邢峦是年初才从益州前线紧急调任到东线担任东线反击战指挥官的,而邢峦本来的计划是要让帝国支持其扩大益州战事的成果,成就其扫平蜀地的大功一件(参见“得陇望蜀”),但是事与愿违,皇帝停止了帝国在益州的进攻步伐,转而在淮河流域和南梁展开激战。于是邢峦也就从益州战事的“总指挥”这个角色,变成了淮河反击战“副总指挥”,成了元英的副手,就算将来协助元英攻下钟离,邢峦也是元英的配角。不用讲,此时邢峦心中必然憋着一口气,作为心高气傲的邢峦来讲,如何能接受的了。其实,无论哪只军队,“山头”现象,“挣功”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像当年尉元取徐州,而慕容白曜托病不去增援(参见“青徐之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所以,有这样一个大背景,我想当皇帝元恪看到邢峦几次三番的反对出击钟离,心中必然对邢峦的动机产生不好的想法。还有,邢峦为了拒绝前往钟离和元英合兵,还抛出一个“奇袭广陵”的预案,坦白讲,这个建议更是匪夷所思,邢峦自己所说的所有南下钟离的困难同样适用于广陵,而广陵位于更加南面的长江北岸,其所面临的攻击难度甚至还要大于钟离,而且广陵地处南梁腹地,不要讲打广陵胜算几何,就算打下广陵,如果不先解决钟离问题,广陵又怎能守得住。这样草率儿戏的提议交到皇帝面前,又怎能不让皇帝加深疑虑呢。

  果然,邢峦的再次上表让皇帝元恪心中不爽了。皇帝不爽,朝中自然有人给邢峦垫砖。史载侍中卢昶向来跟邢峦不和,于是就乘机与侍中右卫将军元晖一道在皇帝面前中伤邢峦,并让御史中尉崔亮弹劾邢峦在汉中曾经抢掠当地人为奴婢。(邢峦在《魏书》的描写中已经是个很有节操的将领了,连邢峦都抢掠平民为奴,可见此时魏军军纪也不怎么样)

  不过邢峦毕竟当过京官,深谙为官之道,见有人给自己“穿小鞋”,邢峦立即顺水推舟,用在汉中所得的美女贿赂元晖。元晖见色起意,来者不拒,立即就对皇帝建言说:“邢峦在益州战场和最近的反击战中立了大功,而且陛下刚刚大赦天下,所以不应当用以前的一件小事来追查他啊。”史载元恪见元晖出面求情,也就不再追问邢峦的事情了。

  此时的北魏帝国虽然家大业大,但是就像我们之前曾经介绍的,奢靡腐败、卖官鬻爵、行贿受贿成风,朝堂之上一片乌烟瘴气。上文所说的元晖与卢昶都跟我们之前介绍的高肇一样得宠于北魏宣武帝,而他俩依仗皇帝的喜爱就更加贪纵,所以在坊间还得了“饿虎将军”和“饥鹰侍中”的绰号。

  北魏帝国朝堂的不正之风终将给帝国带来万劫不复的影响,但这我们以后再表。让我们把目光再次返回淮河前线。既然邢峦执意不愿领兵南下,皇帝元恪又怎能放心让他再去征战,所以最终还是诏令邢峦返回京师述职,另外命令镇东将军萧宝寅接替邢峦职务,率领东线兵团南下与元英一同围攻钟离。

  北魏帝国南下的野战军在元英的领导下,已经箭在弦上,一场火星撞地球的大决战即将如约上演,就要拉开其狰狞的大幕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