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红楼之我命由我不由天

第二百六十五章 二更

  “虽然这考题出自《论语》,可是未免也太冷僻了些。”宝玉皱了皱眉。“那有什么办法,老学究们就是这个脾性!”水漪翻了翻白眼。“将来等我有资格随父皇上朝,我定要想想办法,好好地纠一纠翰林院的酸腐之气!”水泽斩钉截铁地道。“也只有等到那一天了,那些老头子,动不动就把太皇搬出来镇压父皇。父皇也是无可奈何,虽说他是一国之君,可是终究也不敢被人加上这么一个不孝的罪名!”水漪一本正经地笑道。

  眼见得水泽水漪谈到翰林院的那些老学究,宝玉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父亲,毕竟贾政的酸腐是自己亲自证实了的。老太太一共就生了这么三个子女,贾赦是长子,是自己的大伯父。这位大伯父就像老太太说得那样,一大把年纪了,不知道好好保养自己不说,官也不好好做,整日里左一个小老婆,右一个小老婆的放在屋子里。这些还别说,而且他还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勾结贪官,罔顾人命,夺人钱财!而自己的父亲呢?

  虽说他并没有大伯父那些恶习,可是却太过于呆板迂腐。当初他明知道母亲以他的名义,写信给贾雨村,要他帮薛蟠周全。可是他在知道此事之后,竟然只是骂了薛蟠一句“孽障”,之后,就一概放手不管了。他就没有仔细想想,当初的默许与纵容,才使得母亲更加的胆大妄为,之后更有许多不可告人的事,也都是那样造成的。他那样一味地纵容,别说是现在林姑父还在京里,老太太也还健在,元春现如今在宫里的日子还尚可。

  若是等到将来,林姑父辞朝归隐,老太太也不在府里,元春的恩宠也不再的话,这整个贾府岂不是整日都处在风雨飘摇,大厦将倾之中?到时候,她又该如何处理?常听人说,富不及三代!贾家到了自己这一代,却正好是第四代,可是现如今整个府里,实际上却是一直都在走下坡路。林姑父与老太太一样,罩得住一时,罩不住一世。元春现在虽然贵为贤妃,可是常言道:伴君如伴虎!都说君恩如流水。

  将来若是等到这一切都不复存在,整个府里的这些人又该如何生存?至于这一次的参加大考,自己当然是知道母亲的意思,也知道父亲心里打的什么主意。母亲之所以没有再坚持反对自己与林妹妹在一起,只不过啊碍于她现如今的身份,以及林姑父在朝里的官位。依着母亲的性子,她又岂会就此甘心作罢?

  等到将来大局已定,林妹妹进门之后,她怕是会继续想出些什么主意,蓄意破坏这难得的平和来。她凭借的,还不是元春在宫里的地位!可是她就压根没有想过,林妹妹在皇家是怎样的地位。还是林妹妹聪慧,看得长远,先想法子将三妹妹和四妹妹接出府去,然后再慢慢地想办法避开是非的灾祸。

  等到大考结束没多久,边境那边只怕立即就有消息传来,到时候怕是得说离开,就得立即准备动身了。听说,皇上已经将护身金牌送给林妹妹了,这意味着,只要林妹妹愿意,随时都可以离开京城。只不过现在大考还没有结束,自己也还没有拿到赐婚的旨意,所以她才会一直等着。“这第二场考试,若是老师出题,可能就不会这样伤神了!”水漪抬起头,望向窗外的天空。“你觉得,依着老师的学问,难道还及不上翰林院的那些老学究们!?”这一次,轮到水泽翻白眼了。

  “那些老学究算什么,老师的学问别说是我们,就是父皇与皇叔他们,也是极其赞赏的。我的意思是,若是老师亲自出题,也许就不至于考题太过于冷僻了!”“那是自然。”水泽赞同地点了点头。当初如海第一次入宫的时候,他心里就为此好奇过,父皇登基数十年来,何曾对一个臣子如此地郑重隆重过。这袭爵的旨意暂且不说,他竟然还特意下了旨意,令工部派出宫里最豪华的官船,又让礼部的官员选出特使,乘着官船,特意去扬州,将老师热热闹闹都给接到京城里来!放眼整个天朝,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有哪一位大臣有过如此的荣宠?

  这样的排场与恩荣,只怕唯有外公才享受过吧?外公本身就是皇亲国戚,而且又有功于国,辈分上也是与太皇太后并肩的,所以他每次出征回来,父皇都会率领文武百官,在城门口迎接。而林太傅,虽然父皇并没有像迎接外公那样郑重,可是却是特意令礼部派出特使,将他从扬州林府接了过来的,这岂非是比在城门口迎接外公都还要隆重?对于父皇来说,林太傅既是他的恩人,又是他的老师。他们之间可以是师生,也可以是故交,却唯独在这君臣的区分上十分的淡泊。

  因为父皇心里清楚得很,若是他太看重他与老师之间的君臣之分的话,也许老师早就带着林姑姑离开京城,归隐田园去了。林家上上下下,没有一个人把功名利禄看在眼里。对于老师来说,没有什么比家人团聚更重要的了。而这一次老师之所以会破例入朝,并且还袭了林家的爵位,一则,不过是为了林姑姑在京的日子好过一些;二则,他是看在父皇是他学生的份上。所以说他虽然进京了,也入朝了,可是他却只不过是在帮助自己的学生而已。

  而自打老师入朝之后,一共不过就是做了两件事而已,一件是教导自己与水漪的学业。再有就是上次在宫里彻查倭国的奸细。这两件事不管是对于皇家,还是对整个天朝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关乎着整个皇室,以及整个天朝的安危。

  在当时,自己对父皇的良苦用心还不是能完全地体会,因为在此之前,自己从未见过他如此地重视,重用哪一位朝中大臣,当然,除了自己的外公之外。外公也说过,放眼整个朝堂,也就是老师的棋艺与学识,才能够让他心服口服。那次在宫宴上的对弈,使得老师的名字犹如春雷般,在整个朝堂,以及整个京城,基本上是传了个家喻户晓。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