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建文天下

第一百三十四章 应昌军议

建文天下 孤独的远方 6804 2022-11-04 14:48

  朱允炆从白府出来之后,心中舒畅,仰望满天的繁星,不由得发出一声长啸,沿着西长安街一路狂奔,一直跑到贵宾楼前,才停下来。朱允炆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扶着街边的栏杆剧烈的咳嗽起来,傅让一直跟着他,为他轻轻拍打着后背。

  朱允炆咳嗽了几声,摆摆手,拉住傅让,道:“退之,谢谢你,不过你力气太大了,孤有点受不了,咳咳。”说着又咳嗽起来。

  傅让不善言辞,“嗯”了一声,退了下去。这时刘振才跌跌撞撞的跑过来,气喘吁吁的道:“殿下,别跑了,小的快不行了,要是出了身事情,娘娘可要扒了我的皮啊。”

  朱允炆看着刘振满头大汗,不由得笑了起来:“刘振,看来你需要好好锻炼身体才行啊,要不然怎么保护孤啊。”

  刘振夸张的张开双臂,手舞足蹈道:“殿下乃是真龙,我这个凡夫俗子怎们能追的上啊,所以殿下要等等我才行啊。”

  朱允炆被刘振逗得哈哈大笑,傅让、元贞、元静也微微一笑。

  待回到端本宫之后,朱允炆令人给马慧送了信,说自己回来了,免得她担心。刘振回来说,太孙妃没有睡,正在写字,听说殿下不过去了,应了一声,就让他回来了。

  朱允炆叹了口气,他实在是不会处理这种感情的事情,前世是自然而然的感情,今生身份不同,一举一动都有人盯着,也许现在母亲、皇爷爷都已经知道了自己今天去干什么了。不过不管怎么说,自己都不会放弃了,当听到蕤儿吐血的消息,自己才明白自己的真心,自己不可能放弃她,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

  吕氏得到奏报,揉了揉紧蹙的眉头,轻轻叹息一声,为白芳蕤增加了更多的守卫。

  乾清宫。

  朱元璋详细听了元贞、元静的汇报,沉思了一会儿,没有说话,元贞、元静也默然不语。过了一会儿,朱元璋笑了起来,道:“元贞,元静,上次朕去拜见张真人的时候,你们两个还不到十岁,那时候你们一个调皮,一个活泼,还缠着朕要好吃、好玩的东西呢。这次朕求张真人派几个人来保卫允炆的安全,没想到你们两个来了,朕还挺欢喜的,不过你们两个怎么和朕这么生分啊。”

  元贞、元静对望一眼,元贞上前一步道:“皇上,当年是我们二人小,不懂礼数,如今我们受师傅之命,护卫皇太孙,自当恪尽职守,不敢妄言。”

  “不用拘礼,你们两个过来,到朕身边坐下。”

  朱元璋仔细的看了看元静,道:“元静怎么不说话。”

  元静低头道:“师傅责罚元静,别人不发问,不许说话。”

  朱元璋哈哈笑道:“这个老家伙,竟然这样责罚你这样一个小孩子,下次见面一定要说说他。”

  元静赧然道:“皇上,元静曾闯下大祸,都在这张嘴上,所以师傅的责罚,元静没有怨言,元贞师兄可以作证。”

  “是的,此次下山,也是师傅责罚的一部分,师傅还命我,监督元静,不许触犯戒律,不过元静师弟表现的很好,没有犯戒。”

  朱元璋疑惑道:“到底元静犯了什么过错?张真人要如此重的责罚你?”

  “这个......”元贞顿了顿,道:“请皇上恕罪,我们不能说。”

  朱元璋罕见的挠了挠头,苦笑道:“好吧,朕虽贵为天子,对张真人却没有什么办法,他还是经常云游吗?”

  “是的,皇上派人上山那次,师傅正好在山上,他老人家看了之后,就命我们下山,现在估计早已不在山上了吧。”

  朱元璋拉着二人聊了一会儿天,才说道:“你们觉得允炆怎么样?”

  元贞、元静互相看了一眼,元贞道:“皇上,我们只是护卫,不敢妄加评论皇太孙。”

  “朕和张真人是至交,所以你们如同朕的子侄一般,有什么话你们就说吧。”

  元贞想了想道:“殿下天性仁慈,待人真诚,只是不喜欢言语,不知为何,在他身上能感觉到师父的那种孤独、疏离感。”

  “嗯,还有这事?”朱元璋楞了一下,转向元静,道:“元静呢?”

  “殿下文才不错,只是做事情有些婆婆妈妈,不够爽利。”

  朱元璋呵呵的笑了起来:“元静还是老样子啊,不错,真不错。”

  ......

  达里诺尔湖畔,元应昌城外。大明本在此设置了应昌卫,但已经放弃。

  宁王正在大帐中召开军事会议,列席的有曹国公李景隆、总兵官武定侯郭英、大宁都指挥使卜万、都督佥事陈亨、都督刘真、安陆侯吴杰等人。

  朱元璋诏命是让郭英总领全军,但宁王却更喜欢李景隆,因为李景隆意气风发,想要横扫大漠,与宁王一拍即合。郭英则有些老成持重,这让宁王有些不喜。此时郭英正在发言:“宁王殿下,如今我军已经出开平十五日了,已经达到了皇上的扫平开平周围的目标,是时候班师了。”

  宁王一皱眉,不由得目光转向了李景隆,李景隆会意,立刻站了起来,道:“郭老将军,我军虽然扫荡了开平外围,但是斩获不多,而且敌军就在眼前,我五万铁骑正应该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荡平蒙古人。另外从之前的战斗来看,蒙古人几乎没有铁甲,装备很差,对我军没什么威胁。”

  郭英已年过六旬,但仍然声音洪亮,雄风不减,昂声道:“这正是本将疑惑的地方,时值隆冬,蒙古人这时候应该在营帐里烤火,怎么会突然骚扰开平、大宁,恐怕有诈。”

  “有诈?本公不这么认为,”说到这里,李景隆一拱手道:“宁王殿下带领大宁、广宁军往开平挺进时,顺道击败了孛林帖木儿等人,其残兵逃至开平,与哈拉兀会和,我开平军和宁王内外夹击,蒙古军大败,斩首两千余级,孛林帖木儿和哈拉兀北上逃窜,我军一路追赶,到达应昌。蒙古人缺少给养,正是我军一举荡平此辈的大好时机。”

  “嗯,曹国公所言甚是,对了,卜万,你做为前锋,最有发言权,说说你的意见吧。”宁王满面笑容,转向自己最倚重的大将,大宁都指挥使卜万。

  卜万今年四十多岁,身材高大,是个标准的山东大汉,他拱手道:“殿下,末将帅五千骑兵,从开平一路追赶哈拉兀到应昌,敌人有些奇怪,从开平逃跑时有些慌乱,到了应昌却突然坚决起来,集中全部骑兵反冲锋,前锋一千人悍不畏死,给我军造成了很大伤亡,等末将击败他们,到达应昌后,发现敌人已经撤走了。这说明......”卜万迟疑了一下,道:“殿下,末将觉得应昌附近可能有比较尊贵的蒙古贵族。”

  “那你的建议呢?”宁王探身道。

  卜万迟疑了一下,道:“末将觉得敌情不明,不易冒进,末将愿帅精兵为前锋,大军应该保持戒备,防止敌人有诡计。”

  宁王没想到得力部下也这么持重,皱了皱眉,道:“其他人呢?都是什么意见?”

  陈亨已经年过六旬,早已不复昔日风采,他本为元朝扬州万户,后归降明朝,虽作战勇敢,但为人谨小慎微,此时,他想了想道:“殿下,现在已经是洪武二十九年正月了,天气寒冷,将士在寒冬中作战,恐怕不是很合适,而且我们已经完成了皇上的诏令,末将以为还是班师为好。”

  “你们呢?刘将军,吴将军呢?”

  刘真、吴杰都是谨小慎微之辈,同声道:“愿遵殿下军令。”

  李景隆却道:“本公认为我军应该继续北上,消灭孛林帖木儿和哈拉兀,彻底肃清他们对开平的威胁。否则我军一旦撤退,敌人卷土重来,重新骚扰开平、大宁,到时候皇上震怒,我们谁来承担后果?”

  “自我大明开国以来,每次出塞都有斩获,没有无功而返的时候。如今我军尚在应昌,就逡巡不敢进,如何对得起皇上隆恩。洪武二十一年,在捕鱼儿海,如果不是定远侯极力坚持,大军一旦回转,怎么会有捕鱼儿海大捷?洪武二十三年,如果不是燕王坚持冒雪进军,如何能够降服元丞相咬住、元太尉乃里不花?”

  李景隆的一席话让诸人无言以对,因为李景隆说的句句在理,敌军确实应该剿灭,不进取就没有收获,可是,总感觉有什么地方不对呢?

  看到大家不说话,宁王喜道:“既然大家没有意见,孤决定了,继续帅军北进,追剿元军残余,不消灭孛林帖木儿、哈拉兀,绝不班师。”

  “另外,”宁王指了指地图道:“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孤已经令兀良哈卫的脱儿火察调集三万蒙古骑兵,向捕鱼儿海集结,等候本王的命令,到时候我军共计八万骑兵,足以碾碎一切蒙古人的反抗。”

  众人大惊,原来宁王早就决议远征。老将郭英道:“殿下,这违反了皇上诏命,请殿下三思。”

  “怎么会?”宁王毫不在意的道:“皇上令我总揽军务,扫荡开平之敌,如今开平之敌尚未灭除,本王怎能回师?而调集兀良哈三部也在本王的权限范围之内。”

  众人无言,宁王意气风发的下令:“传本王军令,卜万为前锋,为大军前驱,任务是追击前方之敌,但是要小心谨慎,不得轻敌冒进。曹国公、武定侯、刘真与本王为中军;陈亨为左军;吴杰为右军。”

  众人领命而去。

  宁王招呼了一下李景隆,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今天多亏了九江你啊,如果不是你言辞犀利,说的这些老将哑口无言,本王还不知道如何才能说服大军北上呢。”

  李景隆和宁王很熟,所以也不拘谨,道:“宁王殿下,九江只是就事论事,而且大军北上也不会有什么危险,这正是树立权威的好机会啊。而且,”说到这里,李景隆压低了声音,道:“如今燕王病重,在京养病,听说身体大坏,再也无法再领兵出征,这是王爷立功、立威的大好机会啊。”

  宁王看着李景隆,不由得哈哈大笑。

  郭英走出了营帐,听到宁王和李景隆的笑声,不由得暗自叹息。

  安陆侯吴杰看四周无人,轻声道:“总兵大人,所谓骄兵必败,王爷、曹国公如此轻敌,末将有些担心。”

  郭英长叹一声道:“本侯也有些担心,不过好在我军实力雄厚,蒙古军无力撼动。等过几天,再好好劝劝王爷吧。”

  应昌城又称鲁王城,本是元朝圣皇后孛儿帖所在的弘吉剌部的领地。忽必烈时期,弘吉剌部在达里诺尔湖畔建起了应昌城,达里诺尔湖南边是曼陀山,北岸是平顶山,东边是大兴安岭余脉,地理位置非常优越。

  曼陀山不是很高,但东侧有一个天然山洞,山洞旁有一座小寺庙,叫龙兴寺,山洞也起了很美的名字,净梵天水云洞,洞高五米、宽六米、深六米,洞内有洞,仅容一人通过,深不可测。人站在洞口,有时候会听到一些风声、水声。此时,水云洞旁站着一个人,已经在洞口站了好久,身披羊毛大氅,头戴貂皮帽子,看着像是蒙古人,却比旁边的卫士穿的要多的多。他侧耳听了听洞里的风声,开口道:“多门,明军还驻扎在应昌城边?”

  旁边的侍卫多门,往远处看了一眼,道:“大人,刚才山顶的哨探禀告过,明军已经驻扎一天了,恐怕是为了休息,恢复体力。汉人的体力真差,才出长城300里,就成这样子了。”忽然想起来了什么,赧然道:“大人,我不是在说您。”

  大人沉默了一会儿,叹道:“我已经不能算汉人了,蒙大首领收留,当粉身报答;而且朱元璋杀我全家,我一定要报复,感谢大首领给我了这个机会。”

  多门摸了摸脑袋,笑道:“呵呵,这我不懂,我只知道大首领对大人很器重,少首领也命令我们必须保护好大人。”

  大人正要说话,后面冲上来一个蒙古人,想过来,却被卫士拦住了。多门走过去,问了几声,赶紧跑了回来,道:“大人,明军拔营了,看样子是北上了。”

  大人不由得握紧了拳头,想大喊一声,但张了张嘴,又闭上了,然后咳嗽了起来,可以看出忍得很辛苦。过了一会儿,他回头看了一下多门,道:“我们走吧,去朵颜卫。”

  蒙古人收拾营帐非常迅速,大人被扶上马车,多门等人在旁边护卫。一行人下了曼陀山,往塔尔河(今洮河)上游的朵颜卫营地赶去。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