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荆楚帝国

第四十七章 明岁

荆楚帝国 贰零肆柒 4749 2022-11-04 16:10

  百余支燎火照亮着太庙,火焰不时爆发出朵朵火花,闪耀出更明亮的光芒。燎火之下,昏暗混着松脂灰烬气息的太庙大廷上,太卜观曳一边低声祈祷,一边对着之火盆里灼烧的龟甲不断伏拜。赵妃、赢南、宋玉、昭黍、蓝奢、屈遂、廉舆、魏间忧……,这些人都跪在他身后,不敢语言。

  占卜在列国早已式微,可在楚国仍是事关社稷的大事。熊荆最先一封鸽讯是要太卜占卜。此时郢都已知秦人舟师南下,两军将战于天池大泽。也不顾什么吉日不吉日,当晚观曳就在太庙祭拜祖先神灵,占卜凶吉。

  长长的祈祷终于完毕,观曳取出被灼烧得啪啪作响的龟甲细看。诸人皆注视着他,盯着他紧绷着的嘴唇。好一会,嘴唇张开,他判决式的说道:“不吉!”

  “不、不吉?!”不是吉就是凶。注视着观曳的诸人很希望是他说错了,可惜观曳没说错。他翻过龟甲,兆纹全在‘我军将败’这一面,另一面‘我军将胜’虽然也有兆纹,可甲面清晰可见。这样的兆纹没有任何一个判读的贞人会说是吉。

  “这、这……”赵妃看着看着就软倒了下去,身侧的赢南连忙扶住着。

  换在平时赵妃肯定要推开赢南,可现在她心神剧颤,根本不在乎是谁扶住了自己,也不在乎自己是跪是卧。她只喊道:“司马尚、司马尚……,司马尚啊!”

  十万赵军襄阳之战损失两万余,最后可调动的五万人全在天池大泽。如果连这点兵力也损失了,赵国就真要亡国了。

  赵妃软倒,魏间忧也汗如雨下。为了表示魏国的存在,即便魏国已无可战之卒,大王还是决定派出一万五千精锐魏卒,由公孙卯率领攻入关中,没想到魏军未入关中便败在大泽之上。

  昭黍、屈遂、宋玉、蓝奢、子莫等人稍微镇定一些,诸氏师旅全在襄阳,宋地师旅多半在穆陵关,损失的并不是自己的子弟兵。细究起来诸氏应该高兴才是,毕竟大泽上全是老公族的师旅,他们的师旅全军覆没,正朝上的话语权必然削弱。

  然而,这几人心里也是冰凉冰凉,都有一种大祸临头的预感。若敖氏四师、老公族诸师,还有越人诸师,这些师旅如果真的尽覆,仅靠郢师和项师能抵挡住秦人?肯定挡不住!

  且秦军也有了大翼战舟,以秦国的秉性,一旦有了战舟必然会大肆建造。楚军三十七个半正师,十二个新编师,一卒一舟的话每师只有十六艘卒翼战舟,即便有些师旅用的不是卒翼而是大翼,战舟数量也没有超过千艘。

  秦国如果建造战舟,肯定不是以千艘计,而是以万艘计,楚国又哪里能造万艘战舟?战舟之外还有士卒。秦国隶臣十数万、数十万,赶他们上战舟划桨,死了也就死了;楚国舟师战舟上全是甲士,任何一名甲士战死都要层层上报,一直报到大王的正寝。记名、抚恤、入葬、祭祀……,最近又说准备每师配属一名白狄画匠,战死者画下遗容,以供后人瞻仰。

  陆战楚军能以一当十,每战皆胜;水战如果是秦人也有战舟,楚国这水泽之乡,那还怎么打?以一敌二也必输无疑。

  昭黍、宋玉、屈遂、蓝奢、子莫几人四目相对,各人的想法心知肚明。都是持重的老人,他们没有在太庙大廷商议言说,只等送走了太后王后、赵魏使臣,这才在明堂里说话。

  “若我军大败,”昭黍忍不住叹息一声。“全军皆覆,便只剩武关道八师十二旅,方城八师,还有穆陵关十师。”

  “魏军尚有两万,赵军也尚有两万。”子莫说起了楚国的几个盟友。“且齐军还有十万!”

  “齐卒皆不愿战,且投秦者多也。”昭黍还是叹息。“据闻王翦麾下凭空多出十万齐卒,皆因秦人免其子母钱,重分田亩,斩首还可升爵,齐人多贫者,趋之若鹜。”

  昭黍又一次叹息,宋玉、屈遂等人则是频频苦笑。表面上有一个齐国,这个齐国亮丽光鲜、货行天下,诸子云集、百家争鸣。可这个齐国之下还有另一个不为人知的齐国,这个齐国衣衫褴褛,颠倒日夜,钱轻钱重,朝富夕贫。

  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若人人身上都背着一份乃至数份子母钱,需要劳作不止、日夜不休来偿还,秦军来了又怎么样?秦军来了反而是件好事。

  “若是各县邑再召士卒,或可有十数万人。”屈遂说道。屈氏素与齐国为善,对齐国的了解远胜他人。正因了解,所以屈遂还是把主意放在本国身上。

  “十数万士卒?!”宋玉一阵苦笑。“无有也。”

  “无有?”屈遂惊讶。“今我楚国治下六百万众不止。五尺至六十,当有百余万众。今又有东洲之谷,一年两收,粟米也无忧。秦人虽有战舟,但未有火炮、钜铁……”

  “五尺至六十?”宋玉瞪看着屈遂,最熟悉的军务的昭黍叹道:“先王薨时也曾发五尺之卒,然仅三十余万。与秦人鏖战至今,死者十数万,何来百余万众?!”

  “昔年是昔年,昔年我仅有东地,而今我有旧郢、方城、巴蜀、汉中……”屈遂争辩道。他的话让诸人无语,连宋玉也不再看他。

  “早知如此,当初就该先救赵。”沉默半响,蓝奢想起了项燕。

  “救赵又能缓几年?”宋玉并不同意蓝奢的说法。“赵国之败,败在邯郸代地相争,非在我之不救。李牧为将,赵国之亡将在数年之后。楚军处处攻秦之要害,每战皆胜,然秦国未亡、秦王不死,岂非天命邪?”

  天命玄而又玄,周人多言天命,楚人仅言鬼神。然而事实摆在面前,从楚军攻入关中、拔下咸阳起,秦人就好像有天命庇佑一般。只要秦人运气稍差一些,秦王就被俘虏杀死了;只要秦人运气稍差一些,王翦大军就被歼灭了;只要秦人运气稍差一些,李信去年就走脱不了了……

  楚军确实每战皆胜,但没有哪一次是真正致命。

  明堂内又响起沉重的叹息。这是发自肺腑的叹息,诸人有知兵事的,也有不知兵事的,可无一例外都知道攻守即将易势。攻守易势可怕,比攻守易势更可怕的是秦人‘毋独攻其地而攻其人’的传统。以前白起拔郢还念着旧情,咸阳又有芈太后、魏冉等故楚人,攻战之外少有屠戮。现在不同了,前年李信入方城便已是寿幼无遗。

  “若大泽之战果败……”沉默中宋玉最先说话,“当速造海舟。”

  “海舟?”众人想起十年前那次燕朝朝议。大王曾言公族出海,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宋玉对此最为赞同。现在他再提起旧事,又打起了避迁海外的主意。

  “楚国数百万众,海舟可载几人?”屈遂摇头。“避之海上,又何以为食?”

  “与秦人鏖战数年,死十数万人,今却要避之海上,天下笑也。”昭黍衣袖拂动,语带气愤。

  “既如此,当年昭氏为何也避之东地?”宋玉反驳道。

  “你!”昭黍再度拂袖。打人不打脸,宋玉这话就是打脸。五十多年前东迁,昭氏也在其中。五十多年前东迁避秦,而今出海避秦,并没有什么逻辑上的错误。

  “当年先君襄王使庄蹻率军循江而上,略西入滇,国中本就卒少。鄢城一战,可战之卒尽死,各氏男子亦多死,东地乃我楚地,为存社稷而东迁,天下何以笑?”屈遂不同意避之海上,却赞同当年东迁。“昔年若不东迁,今日如何复郢?”

  “今日不避海上,他日如何复国?”宋玉反问。“东地吴越之卒可战,旧郢方城之卒皆不可战。大泽若败,全国仅余二十一师,可战之卒不过十三、四万,如何能战?”

  “二十一师?!岂是二十一师?当有二十六师十二旅,二十万之众,”屈遂伸出两根指头。“各县邑若能再召士卒,或有四十万。”

  “鲁宋之师弱,”宋玉不得不细说一回。“吴师尚可。诸氏五师仅比新编师旅略强。方城、旧郢师旅皆不能战,你召之何益?赵魏虽有四万士卒,然大梁魏地何守?穆陵关虽有十师,然齐地穆陵关何守?能战之卒,不及十师。秦人今有战舟,这十师能杀秦人几何?!”

  宋玉驳得屈遂无言以对。可战之卒不等于与战之卒,穆陵关守军不能调动,大梁魏地的四万大军不能调动,南郑、商於、巴蜀防守又要占用兵力,实际上与战之师已不足十个。

  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十年来不是楚军一直保持对秦攻势、占据战略主动,就是秦国因为灭赵,无暇于楚。如果进攻没有足够的兵力,那防守就更没有。势弱的一方一旦不能保持攻势、占据战略主动,离败亡就不远了。

  “晚矣!不在今年,便在明岁。”宋玉声音有些悲凉,他史书读得多,明白这个规律。“今年不造舟,明年此时便不必再造了。”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