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带着房子穿古代

第89章 宋家的收入体系 [月票加更]

带着房子穿古代 妙龄童ann 3693 2022-11-04 17:05

  沈氏随口一说,倒引得宋筠也跟着发愁了,收入水平,可是直接关系到她的生活质量啊。

  尤其是家里有三个要走科举路线的人,笔墨纸砚、拜师交友,最重要的是,还得去府城科考,一来一回,怎么也得准备个几十两银子吧。

  从男人们身上克扣不下来,首当其冲地就要缩减家中女眷的消费了,宋老太太是长辈,克扣谁也克扣不了她,那到最后还是自己和沈氏这娘俩成为可怜兮兮的小白菜。

  这么想着,宋筠决定争取一把,好不容易有书读、有仆人伺候,能吃到肉蛋奶,她可不想一朝回到解放前。

  她凑到沈氏面前,低声问:

  “娘,我们家的钱都是怎么来的啊?开铺子?还是地租?我们能做其他生意吗?说不定能多挣些钱。”

  沈氏诧异地看了眼女儿,哪怕是宋策,在五六岁的年龄也从来不为家里的钱财发愁,更没想过要开铺子赚钱,没想到这个女儿倒是伶俐得很。

  不过,这也是好事,小娘子精明些,才能把嫁妆攥住了。她也不瞒着宋筠,把家里的情况细细地讲来:

  “你祖母手里呢,有咱们宋家的老底子和她的嫁妆,拢共是一间家俱铺子,一间杂货铺子。家俱铺子这几年生意不算好,杂货铺子更是一般,勉强维持着吧,也挣不来多少钱,两家铺子一年也就入账个五十两。”

  “你祖母那里还有三百亩城郊的地,这个地是佃农在种着,四六分成,因着免税,倒是收益不错,一年能挣个一百两左右。此外还有五十亩在田家村,这是你祖母的嫁妆田,多数出息都拿来供咱们家吃用了,每年还会分出一部分粮食,存在地窖里,以防碰到天灾人祸。”

  宋筠点点头,表示自己听懂了,这安排还挺合理的,古代小农经济,几场暴雨,都可能引发粮食歉收,又没法进口,哪怕地窖里存粮会浪费一部分,那也得存着。

  沈氏又开始对宋筠介绍她手里的产业:

  “我手里是间药铺子,这是你外祖父留给我的,收入不算多,一年二十两出头,好在比较稳定。此外,我在府城附近还有个三十亩左右的小庄子,平素是你大舅帮着管理,多是种些蔬菜,还有好打理的药材,这些在府城更容易卖得上价,就是产量低了一些,一年能挣个四十两左右。”

  宋筠算了算,这么看来,自家一年的收入都有三百两左右了。

  她其实对三百两能买什么东西没什么概念。但她知道,自家吃的米是十几文一斤的,白糖是一百五十文一斤的,盐是九十文一斤的。她常穿的细棉布里衣,一件要用到的布料是三百文左右。

  这么算来,三百两左右的收入,一年攒一百多两,剩下的一百两,作为一家人还有仆人们的日常花销,是尽够的。但家里有三个人要科考,再加个自己也要读书,就显得收入水平一般了。

  宋筠忍不住感慨:

  “科考可真费钱啊,怪不得很多人家都只挑一两个孩子培养呢,要是全家都读书,那的确养不起。”

  沈氏点点宋筠的鼻子,笑道:

  “这么精明,也不晓得是随了谁了。不过,你这想法呢,说对也对,说不对也不对,看你怎么算了。”

  宋筠好奇地问:

  “为什么这么说?”

  沈氏解释道:

  “我先说对的地方。就拿你爹来讲吧,前些年你爹考举人的时候,每次都得去府城,住倒是不必花钱,但是来回的路费、买笔墨的花销以及他和其他考生的人情往来,每次我们都得给他准备五六十两银子带上,虽说不是每次都能花光,却也所剩无几了。”

  “这还是因着你王家伯父和外祖父都在府城有宅子,像那些没地方住的考生,租间小院或住客栈,一住多半个月,还得日日买饭,怎么也得多花十两银子。”

  宋筠补充道:

  “给先生束脩也是很贵的,而且隔段时间还得买书买纸买墨。我在府城的时候逛书铺,除了那些手抄的话本子因为用纸不太讲究,几百文就能买下来,科考的书都得一二两银子呢。”

  沈氏赞同地点头,然后压低声音对女儿说:

  “你祖母当年替你爹向我家求亲的时候,因为觉得聘礼不够拿得出手,还对你外祖母说过‘我家家底的确是差一些,但那是因为供我儿子读书花了钱。可如今他已经考上秀才了,您家女儿嫁过来的日子肯定就好过了。‘”

  宋筠震惊脸,这么直接的吗?

  沈氏读懂了她的眼神,默默点头,继续说:

  “不过你祖母这话不假,这也是为什么我说家里有人科考,并不仅仅是花钱的。像你祖母手里那些地,有三百亩是自你爹考上举人后才免税的。”

  “这税可是大头,如果家里没这个资格,那些地一年连三十两都不见得能挣回来,再分给佃户一些,我们就更不挣钱了。此外你爹常在县令身边,也有些收入,隔三差五能拿回些钱来。而且人家看我们家有举人,也不敢轻易对付咱们家的铺子,各种杂七杂八的费用也少了一些。”

  宋筠虽然知道古代各项税收很有猫腻,却没想到对农业的征税能这么离谱,怪不得古代的隐户隐田多呢。

  给地主种地,还能分个四五成,而且仁善些的地主还会给佃户娶媳妇,并且提拔他们的子女。给国家种地,却只能分三成,还得自带干粮服劳役,就说惨不惨。

  不过,宋筠也明白了为什么科举这么费钱,很多人家还要举全家之力去供养一个读书人了,除了科举是家族上升的唯一通道,更因为一个士人的名头,能带来无数隐性的好处。

  可是,要科举,生活质量也得保证吧,宋筠去拉沈氏的手,旧话重提:

  “既然这样,那我们更应该多挣些钱嘛,这样才能让爹和哥哥们心无旁骛地读书。”

  ------题外话------

  感谢coloryan1976的推荐票,(????

  ???)

  我刚看到某艺人偷税的新闻,说实话还挺期待《夜旅人》呢,看来也看不上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