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他们吃的汤饼都是擀好了面皮和面片下进汤里,呼噜呼噜便吃了。像这样切成细长条的“鸡蛋面”还是二娘子教的。二娘子还说了许多汤饼、面条的做法,有汤面、炒面、拌面、红烧牛肉面、葱爆羊肉面、肥肠面、热干面、肉酱面、葱油面、打卤面、阳春面、川渝那边的小面......还有刀削面、拉面、龙须面、biangbiang面、猫耳朵面......哦,二娘子说过,猫耳朵就类似常吃的汤饼,擀好的面片用手指一按,便是一个小小的猫耳朵便做成了,又简单又精致好看。
二娘子很喜欢吃自家做的面食,只是麦粉要磨得细细的,不能有麸子才好,不然自家小娘子、小小郎年纪这般小,嗓子眼也细,定是吞不下去的。除了这些汤饼“面条”,还有元宝扁食和各色蒸饼、点心……二娘子自家不太会做,但每次都有好多的好主意、好点子,指点着自家做起来,却是非常美味好吃呢!
关键是,这宣城大大小小的食肆里,这些口味的面食都是独一份呢!
如果,如果,真的开一间食肆卖各种的汤饼“面条”和扁食、蒸饼,会不会有生意呢?
王娘子掸着面的手缓下来,不由得有点点的畅想,但马上就摇摇头把这个妄想甩在脑后,自嘲地叹着气,一个奴仆,又在乱想着些什么?不好好服侍主家,难不成异想天开地要让主家给自己开食肆?
她偷眼看了看杨大郎,生怕这点小心思被夫郎看出来又发了怒。
但也不知为了什么,杨大郎还在那里一边揉面,一边翻着眼睛想着什么,根本没有注意到自家娘子在干什么,连月娘拎了满桶的水泼泼洒洒地走来,喊着“阿耶,阿耶”让他帮忙把水桶里的水倒进缸里,杨大郎都不曾听见。
王娘子轻轻叹了一口气,赶紧在围裙上擦了擦手,去帮着月娘拎了桶,将水倒进了缸里。
“帮娘亲把菘菜洗好,掐下内芯里最嫩的那几片嫩叶子,给二娘子、三娘子做个‘上汤娃娃菜’。”王娘子推着女儿说着。
月娘嘟着嘴、扭着身子还想撒娇,却又胆怯地看了两眼阿耶,闭了嘴,赶紧拿了菜盆舀了一瓢水跑到一边,依着阿娘的话洗菘菜。
杨大郎回了神,看着娘子和女儿都小心翼翼的,倒是没再说什么。他把手里揉了半天的面团用簸箕盖起来醒着,坐到了一边。
“大郎,可又在想什么?”王娘子一边做着活,一边又带着稍稍的胆怯关切地问道。
“倒是没什么。”杨大郎警觉地瞟了一眼厨房虚掩着的门,随口敷衍道。
胡管家说过了,要管住自家的嘴,无论是送两位娘子和小小郎去长安还是伊州,都不得跟女眷透露,主要是怕二娘子那般的聪慧,一下子猜到了,生出各种罅隙来。
小郎将自家一家和门房柳三、小厮王小五留下来,便是要好好保护两位小娘子和小小郎,一直到沿途安全了,再前往长安府邸。但刚刚接到阿郎的密令--有着阿郎印鉴的密令,却是让他们尽快将两位小娘子和小小郎送往伊州北庭都护府。
现在这个局势,前有突厥后有土蕃,战事乱成一团,这般的危险,谁都能知道若真尊了阿郎的令一行人去往伊州,那十有八九是送了小命。
阿郎到底是为了什么要下这样的令呢?
二娘子救了小郎的命,阿郎这不是要送了二娘子的命吗?可若真的是要二娘子她们的小命,派几个暗卫来做一番手脚不就行了?一屋子都是幼儿,哪里会抵抗得了?
百思不得其解。
杨大郎平生第一次对自家阿郎的命令产生了怀疑和动摇。
当然,他们三个私下里也都在嘀咕,这个令很有可能是跟在阿郎身边的九郎,假托了阿郎的手,拿了阿郎的印鉴偷偷传的令,就是为了乱小郎的心神。
可这个话谁都不敢说出来,也不敢去问小郎是否知道这个消息。
他们都是陇西秦氏从很早很早便暗暗在各地扶植的力量,宣城内外他们这类人很多,但小郎只挑了他们几个来保护自家的救命恩人,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小郎是非常非常看重和信任他们,将三个幼小无助的救命恩人的身家性命都托付给了他们来保卫和照顾。
但现在的问题是,胡管家到底是要遵守这个危险的命令冒险将人送走,还是等到小郎得知此事之后再说?
他们都琢磨不出来胡庆胡二郎这个狡猾的人的意思,也因为级别不同,不敢去琢磨他的意思。
正愁着呢,忽然,月娘刚才的话如霹雳一般,咔嚓地劈了杨大郎浑沌的脑子一下。
对啊,我们的身契已经不是秦家的了,我们的身契已经在二娘子手中,我们已经是程家的人了啊!
谁都能看得出小郎对二娘子的重视和感恩,若选择站在二娘子这一边,那其实也就是站在小郎这一边,这不算背叛小郎、不算背叛秦氏吧?
杨大郎心里忽然明朗起来。
之后的几天,杨大郎时时刻刻都在暗暗观察胡管家的动静。他不知柳三和王小五的想法,不敢跟他们串联,又怕早早告诉了二娘子,二娘子小孩家家的,再聪慧也难免沉不住气,露了馅儿让胡管家觉察出来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