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了陈氏前后的变化,陈继堂虽然觉得陈氏这个“路过讨水喝的大婶”看他的眼神有些过于热切了,但还是依足了礼节,将陈氏送出了门,自己则继续喂猪。
他觉得自己要抓紧时间了。
前前后后算起来,村里这条路已经铺了两个多月了,就在这几天就要完工了。这么重要的时刻,他可不能错过。
陈氏背好背篓,出来便拉着在大树后偷看、现在有些脸红的李三斤,大步往前走去。
等走出一段距离,陈氏这才捂着胸口说了声“阿弥陀佛,菩萨保佑”,又拉着李三斤激动地说道:“想必刚刚你也瞧见了,这人长得虽然不出众,但全须全尾,实在是利索的人。你是没看见他养得那些猪,一头头的油光水滑,估摸着年前就能出栏。就这品相,绝对能卖个好价钱。”
说着喘了口气,这才继续说道:“以后啊,等你嫁过去,你们就自己盖一处住的。也学着这样,养上十头猪,一年的生计也就不用愁了。”
说着,不管脸更红了的李三斤,继续道:“要说这孩子对人也特别有礼,决计不是那混账货。真的是菩萨保佑啊,你有了好的归宿,娘就算是立刻死了,也是放心了。”
闻言,李三斤赶紧道:“娘快别说什么死不死的,我再过一段时间就要出门子了,到时候你又要受累了。只是,千万看好弟弟妹妹,不要让爹又起了那些心思。家里有二十两银,想来是够他折腾几年了。再说了,反正咱们两处离得不远,这个人家里据说也就两亩地。等我们闲的时候,叫他过来帮忙,想必他也愿意的。”
一边走一边聊,母女两个一阵欢喜地回了家。
不得不说,李跛子虽然作孽,这一次倒是歪打正着,为李三斤寻摸到了一门好亲事。不过,像这种套路,简直是不可复制的。
也难怪陈氏要一直说菩萨保佑。
喂完猪,陈继堂便锁好门,一把抱起在山上挖的杏树,朝村口走去。要说这样的日子才算是真正的日子啊。累的确是累,但是有奔头。
就在前几日,依着嫁娶规矩,他和李家走完了所有的程序,也知道了李家姑娘,即他那未过门的妻子现在可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现在,她就是他的婆娘了。
想到这里,便加快了脚步,他想栽完树便去割上几斤肉给李家送去。虽然这些肉李三斤未必能吃上多少,但总归是他的一片心意。
望着平坦宽敞的石板路,樊氏一边喝水一边对大牛妈说道:“要不怎么说人得向前看呢。你说再倒退几年,我是无论如何都想不到咱们陈家村会有今天的。就这日子,也算得上城里才有了。”
大牛妈带领鸭鸭乡厨的人热火朝天地做着饭菜。
当然,旁边单独支了一口锅,一大早就在锅里放了几根大棒子骨,等熬好汤后,又丢了几片切碎的白菜进去,下面吊着火。
谁要是渴了,自己拿碗盛着喝就是了。
这汤味纯正,又有油荤,大牛妈只放了一点毛毛盐,因此既解渴又美味,很受欢迎。
村民们也是知恩图报的,知道鸭鸭乡厨的人不容易,于是都自发地带着一家人的碗,打了记号放在一旁。吃了饭后,也是自己清洗,极大地减轻了他们的负担。
闻言,大牛妈便附和着说:“是啊,人只要不懒,总不会饿死的。等村里的商铺一修好,那才叫好呢。”
说起来,这已经很给樊氏面子了。
自从石桌事件后,大牛妈几个略微思索便发现了樊氏的虚伪。只是,大家终究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不好就此撕破了脸。
加上樊氏这人严格说起来并不讨厌,只是心机深重罢了。只要防着一点,交往起来其实还是很省心的。至少不像查五婶和黄氏,简直无法交流,只能打入黑名单。
反正大伙又不和她一个锅里吃饭,平时注意些就是了。
午饭后,陈继堂吃完饭,趁着大伙都在休息,他便拿着银子匆匆赶往城里买肉去了。
到了大牛妈说的地方,报上姓名,那屠夫果然道:“嗯,都是熟人,你放心,我保管给你割上一些上好的。”
说着便拿刀一划,一块肥瘦相间、肥肉更多的肉条便切了下来。一过秤,竟然刚好四斤。
这手可真够准的。
陈继堂付了银子,又去卖烧饼的铺子买了几斤便宜的高粱糖,想来李家的孩子不会嫌弃。又整理了一番,这才匆匆地往回赶。
大伙心疼他马上就要成亲了,却没有个住处,于是都同意他不再参与栽种杏树,而是自己出银子请工匠盖房子。
那地是村里给他特批的,就挨着陈继兴家猪圈不远。由于陈继堂舍得给银子,工匠们早就将砖石陆续运了过来,就等今天下午开工了。
说起来也怪,陈五妹分个银子有些人便有意见,但陈继堂得了这些实惠,却没有人出言反对。叶枫百思不得其解,倒是陈千山为他解了疑惑。
说千道万,还不是嫌弃陈五妹弃妇的身份。
也难怪那么多女子哪怕过得再不如意,宁愿死熬,也不愿意被休弃。这个时空说到底,还是对女子不公正了些。
陈继堂脚下生风,当他走到李家村口的时候,便有些拘束。又想着自己这样明目张胆地找上门的话,万一对方不乐意就糟糕了。
想了想,便从其中一包高粱糖里拿出四五块来,找了一个流着鼻涕的半大孩子道:“来,叔叔给你糖吃,不过你也要帮叔叔做一件事,好不好?”
见有糖吃,那孩子早就将一切的戒备心放心,急忙点头。这年头,能不饿死就不错了,有糖吃,自然是好事。
陈继堂便问道:“这个村里是不是有个姑娘叫李三斤?”
那孩子拿着糖便往嘴里塞,一边吃一边说:“有的有的。那,就在前面,就是那个屋子。”
陈继堂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一看,不远处的确有一座茅草,看来自己倒是没走错路。为了不送错人,陈继堂多了个心眼,继续问道:“那这李姑娘的爹叫什么?”
“她爹啊,叫李跛子啰。”
陈继堂见信息都对的上,这才将肉往他手上一放道:“你现在就去将这些肉和糖给他们送过去,就说是陈家村的陈继堂送的。那,这几块糖都归你了。”
说着,又从其中一包高粱糖里拿出了几大块来。
那孩子喜的跟什么似的,抱着肉和糖就往李家跑去。
到了李跛子家,李跛子正坐在屋檐下的竹椅上晒太阳呢。最近地里的活做完了,加之得了二十两聘礼银子,他心里美着呢。
见李二狗家的儿子李勇抱着一大块肉和三包纸包着的东西进了院子,李跛子一下子便站了起来,问道:“勇娃,这是谁让你送来的?”
这礼可不轻啊。
但是,左思右想,他家并无这样慷慨的亲戚。别是送错了地方吧?
李二狗家也是穷得叮当响,绝对不可能这么好心给他家送吃的。那块肉那么长,瞧着至少有三四斤的样子,可值不少钱。
闻言,李勇便道:“刚刚有个叔叔给了我几块糖,叫我把这些给你们送过来。”
陈氏正在厨房洗碗,一听有人送东西,赶忙出来接着,一边接过肉和糖,一边问道:“勇娃,告诉婶子,这是谁让你送来的?”
“他说他是陈家村的,叫陈继堂。”李勇老实地回答道。
“陈,陈继堂?呀,这,这不是咱未来姑爷么。”陈氏惊到,赶紧出了院子一瞧,却哪里还有陈继堂的影子,只好抱着肉往厨房里走。
倒是李跛子得意地笑道:“算这小子有良心,知道孝敬我们。老二,快出来,有糖吃。”
不一会儿,李家的几个孩子全都出来了,儿子们都还过得去,至少穿得暖和。女儿们则有些弱不禁风的样子,且衣服都是补丁累补丁的。
看见又是糖又是肉的,一家人都很开心。他们是有多久没见着这么大一块肉了。
哪怕是过年,也不过是意思意思。到底是要敬神的,没有肉可不行。但也决计多不了。就这些肉,够他们美餐几顿的了。
李家四妹一边吃糖一边道:“娘,等我长大了,我也要嫁到陈家村去。”一席话逗得李跛子和陈氏一阵大笑,李跛子更是夸她有志向。
不过,她竟是一语成谶。后来经过李三斤的介绍,她的确嫁到了陈家村,和姐姐成了邻居。
晚上,陈氏大胆做了一回主,将陈继堂送来的四斤肉切了一半下来。当然是肥的多,瘦的少,切成大块大块的。又从泡菜坛子里捞了些泡芹菜和泡姜泡椒起来。
李三斤又去屋后取了一颗大白菜,加上一把红薯粉条,足足炖了一大锅。
一家人围着桌子,吃着肉和粉条,觉得幸福极了。
李三斤更是一边吃一边悄悄地落泪,她李三斤这十多年过得苦日子,这几年受尽白眼,也算是苦尽甘来了。
另一边,陈继堂也没闲着,回到家赶指挥着工人们开工了。由于时间太紧,他便对工匠们说道:“我一粗人,也不求什么好看不好看的。除了外观要按照隔壁这屋子这样建以外,屋里都按实惠的来就行。”
虽然叶氏得知他定亲后预先支付了银子,但那二十两现在已经进了李跛子的腰包,也就是说,他的积蓄只有四十两。想了想,陈继堂便决定先建个二层小楼,一层三间屋子,外加一个大大的院子。
由于是砖瓦结构,陈继堂只要求结实耐用,因此倒也不复杂。加之工匠们知道他着急娶亲,又看他是个老实人,便都一心一意地开始赶工。
要说陈家村最近的工程有很多,他们也不敢马虎。若是质量不行,传出了不好的名声,陈家村以后是肯定不会再请他们了。他们可是听说了,明年陈家村还要在大湖边盖许多房子。
陈继堂心里清楚,自己这屋子也就是为成亲撑撑场面,其实他并不想这样匆促地建房。但是那媒婆和许多邻居大婶都说,女人好面子。不管再贤惠的女人,也是不愿意一结婚就住猪圈的。
他这才起了建房的念头。
不过也是,到时候摆喜酒总不至于摆在猪圈里吧。
就这样,村民们自发地铺路,陈继堂请工匠建房,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直到这日,路还差几米就要接上官道了,正在烧火的叶二妹突然觉得肚子痛的不行,一抽一抽的,便叫了出来。
“我,我肚子痛……”
正在炒菜的大牛妈一听,赶忙放下锅铲,将手在围裙上擦了擦,走到叶二妹跟前检查了一番,颇有经验地说:“呀,这是要生了!不过不要紧,估计还有一段时间呢,先回去歇着吧。”
扶着叶二妹躺在柴火上,大牛妈一嗓子吼道:“陈千山,陈千山,快过来,把你家的马车推过来,你婆娘要生娃了,赶快啊。”
叶氏正在那边带着几个孩子玩耍,由于之前千语丢过,因此,她现在带着儿子的时候格外小心。
村民了见叶氏带孩子非常精细,且时不时便有点心吃,便都把自己的孩子送了过去托叶氏看着。
叶氏看自己帮不上忙,便一口答应了。
一听自家妹子要生了,赶忙叫了还在认真铺路的陈千山。
陈千山原本想一路抱着叶二妹回家的,但叶氏不肯,只说怕摔着胎儿。闻言,陈千山不敢大意,便将叶二妹放上马车往回赶。
至于他娘刘氏,早就一溜烟跑着请稳婆去了。到底是她的第一个孙辈。
而叶二妹的两个嫂子,心里则有些不是滋味。要说人家怎么就有这运气呢,典型的迟来先上岸。
躺在褥子上的叶二妹一边掐着陈千山的手一边说道:“姐姐,我好痛啊。这里,像要裂开了一样。娘怎么还不回来,啊,痛死我了,啊……”
听着叶二妹叫痛,陈千山满头大汗,却又不知所措。叶氏见状便将他推了出去,让他准备着烧水,顺便煮几个鸡蛋给叶二妹吃。
这边叶二妹刚吃了鸡蛋,那边稳婆便来了,可见刘氏的速度有多快。想了想,竟是早就准备好了的。
她清洗了手,然后径直走了进去,颇有经验地看了看叶二妹的肚子,又摸了几下,笑着对刘氏道:“放心,你媳妇这怀相好得很。嗯,这孩子的头是朝下的,除了有点大,其余倒没什么。就这怀相,一看就是个小子。”
这话直把刘氏给喜的,脸都笑烂了,笑着说道:“哎哟,那就借你吉言了,一会儿还要麻烦你多费心,末了我给你封个大封。”
倒是叶氏听了心里非常不安。
稳婆的话很明显是说这个孩子过大,待会儿生产起来怕是不易。想着自家妹子要遭罪,叶氏的眼眶便红了。
想想叶氏,叶二妹怀孕期间胃口出奇地好,什么都吃,一吃就停不下来。为此,叶氏还曾打趣过她,是不是要将以前没吃的全部补回来。
早知道这样,她当初就拦着她一些了,到底少受些罪。
果然,等到发作了,叶二妹费了很大的劲都没有能把孩子生下来,那叫声听得陈千山吓得脚软。第一次,他感觉到生孩子是这样的不容易。
陈继勤更是紧张到把手掐到出血印子。要说这是他媳妇生产,又不是他婆娘生,根本用不着这样紧张。但是,一想到这是他的第一个孙子,他又来回不停走动。
好在叶二妹平时就是个闲不住的,孕期也经常劳作。就拿今天来说,她还在帮着烧火做饭呢。因此,她的体力还是很不错的。
加上刚刚稳婆说的她怀的是儿子,因此她便十分的清醒。
每痛一次,她便想到她娘林氏,又想到自己的大姐,为了生儿子所付出的艰辛。现在好了,她头一胎便是儿子,也就是说以后几乎没什么压力了。
但愿天从人愿。
想到这里,叶二妹便顺从地配合着稳婆调整呼吸,又想想未来的生活,想想宝宝的可爱。就这样折腾了大半天,在傍晚十分,晚霞满天的时候。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她终于成功了。
也许是太累了,叶二妹生完便沉沉地睡了过去。稳婆和叶氏又帮着一顿清理,直至晚间方歇。
做完这些,刘氏这才越俎代庖,自己抱着清洗好了的孙子出去给等在外面几乎要崩溃的两个男人看。
当晚,刘氏没有回家,直接住在了叶二妹家,美其名曰帮忙,其实是为了看孙子。她前两个媳肚子不争气,到现在都还没有动静。
倒是叶二妹后来居上,不但第一个怀孕,现在还生了个儿子。抱着孩子,刘氏只觉得怎么都看不够,她现在也有了孙子了,以后和大伙也有了聊天的资本。
陈继勤和陈千山更是喜得一直傻笑,连稳婆的钱都是叶氏给的。这一家子的注意力,全部都在孩子身上。
看到这里,叶氏心里便有些不满。到了现在,还没有人过问一下产妇怎么样了。
叶二妹坐月子期间,陈家村的路便彻底完工了。
原本早就铺完了,但在叶枫的提议下,他们又找了几个经验好的老匠人,对路面进行了打磨和维护,对那些有瑕疵又容易先破碎的地方进行了加固。
这下好了,现在整个陈家村清一色的石板路,饶是两边的杏树还未长成,却已经是一道风景。
期间,陈继堂的新房也如期修建好了,漂亮的二层小楼,有着和村里新修房屋一样的外观,一样是白墙黛瓦,看上去十分的漂亮。
陈继堂又赶忙去城里买了床、桌子、椅子和锅碗瓢盆,其余的便没有再买。村民知道他的积蓄花的差不多了,也就没有笑话她。
成亲的头一天,按照风俗,李三斤的娘家人过来相看。经过介绍,来的原来是李三斤的大姨和大堂哥。大牛妈可怜陈继堂家里没有亲人,便充当陈继堂的大姐帮忙接待。
李三斤的大姨和堂哥走在新铺好的石板路上时就已经非常惊讶了,直到看到陈继堂新建的二层小楼,心里更是惊得说不出来话来。
李三斤的大姨还好,她那堂哥心里便有些拈酸吃醋,觉得李三斤这死丫头不过是个老姑娘,根本配不上陈继堂,要是他妹子嫁过来就好了。
第二日,便是陈继堂成亲的大日子,但是,陈继发却想出了一个替陈继堂省钱的法子,那便是村里也在这一日办流水席庆祝村里修建了祠堂和学堂,又铺好了路。
最后,叶二妹一家也同意将满月酒办在这一天。
考虑到陈继堂家没有场地,于是,叶枫提议道:“既然是流水席,那咱们就在这石板路上办,既宽敞又好看。就这路,坐多少人都是坐得下的。”
众人一想,也是这个理,且要办喜事的恰好都住在一起,于是,每个每户都派了人帮忙,将自家的桌椅板凳全部搬了出来,一一摆好。
鸭鸭乡厨的人更是忙得脚不沾地,忙着做好吃的好喝的。因为这次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在大牛妈的建议下,鸭鸭乡厨的人自动分散了,每隔几十米便搭一个灶台,主要由各家各户的小媳妇帮忙,鸭鸭乡厨的人只是做技术指导。特别是有些大菜,最终还是由他们来做。
由于路修好了,驾着牛车去城里采买简直太方便了,不但缩短了时间,还不颠簸了。因此采买也没花多少时间
全村的人都来了,足足坐了一里路那么长,远远看着,倒像是一条流动的长龙。
看着这美好的景象,叶枫便对陈继发道:“村长,你看这样不是挺好的吗?等我们彻底准备好的时候,等来游玩的人多的时候,我们可以做一次这样的席面,邀请游客尝尝,当然,每个人都需要交一定的银子。我们事先算好,绝对只有赚没有亏的。”
陈继发一听,眼睛都亮了。
这次铺路其实根本没有花多少银子,要说开销,那就是吃喝以及石板花钱。其余的,都是村民自发帮忙,没有开销。他已经迫不及待想赶紧到来年,春暖花开,好在湖边建房子。
李跛子家派来的代表也是彻底被这景象迷住了,同时也觉得太不可思议了。说起来,这陈家村和他们差不多,也就多了一个大湖,一座大山。
前几年也没听说有什么不一样,怎么一下子就这样富贵了呢。
就这流水席,吃的他们满嘴是油,味道比城里的酒楼也差不多了。还有一个什么流云轩的王老板,中途派人来送了几道菜几道点心,他们虽没尝着,却是听见了一个令他们兴奋不已的消息。
原来,城里卖的那样金贵的长生果,居然就产自陈家村!
现在,他们和陈家村做了亲家,是不是意味着也有机会拿到种子?
想到这里,李三斤的堂哥心里开始激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