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婶听完柳文妆的讲述,气愤的骂道:“我就知道她那坏心眼是改不了的,明日婶子陪着你们去县衙,没有爹娘管,还有我这个二婶给你们撑腰。”
假寐的柳文碧听到二婶的话,眼泪控制不住的从眼角流下。
第二日柳文碧等人见到柳婆子的时候,没有想到不过是一晚上的时间,就让这个平日精神抖擞的人,此时如乞丐般模样。
看到柳文碧,柳婆子十分激动,张口就骂道:“柳文碧,你这个贱蹄子,竟然将你亲奶奶关进牢狱之中,你也不怕得报应。”
“要是以此换来你的安分守己,就算我下地狱也值得。”柳文碧这一次绝对不会放过柳婆子。
老柳和张兰芳也来到县衙,本着帮柳婆子的名义而来。
老柳是全副心思的想救自己的母亲,可张兰芳不是,她可是看着老柳的面子上才来这县衙的。
说实话,柳婆子有什么意外,张兰芳反而高兴。整日里什么活计都不干,而且还总是指手画脚的干预老柳跟自己过日子的事,真是烦人透顶。
县令看着柳婆子和柳文碧,拍了一下惊堂木,她们还真是不把自己放在眼里。
“柳婆子,你的孙女柳文碧状告你私自卖了老五柳文依给别人家做苦工?”
面对县令的问题,柳婆子打算否定的,可县令周身散发的威严让她将想说的话憋得不声了。
县令见柳婆子一直低着头,面对自己提出的问题,一直在回避,这让县令很是恼火。
柳文碧将自己的状纸呈给县令,希望看在柳婆子这么多十恶不赦的事情上面,不要手下留情的放过他。
柳婆子哪里有见过这样的阵仗,衙门的威严让她一时之间消耗不了,再看到柳文碧准备的这么充分,一气之下,人晕了过去。
为了让柳婆子不要再发生什么意外,县令还是找了最好的郎中给她诊治,所以柳文碧不得不又要回家等衙门来通知。
老柳在柳文碧要上马车的时候,伸手拦住了柳文碧的去路。
“阿碧,就算爹求求你,不要告你奶奶,她这个年纪已经经不起折腾了。”老柳发现自己不知道从什么开始,觉得眼前的柳文碧跟从前不一样。
从前柳文碧面对柳婆子的毒打都不吭声,可现在却敢将她告到衙门里来。
“爹,你就这么想让她出来?她坐牢狱有什么不好,这样就再也没有人干预你的事情了。”听到柳文碧的话,张兰芳拉了拉老柳的衣袖,表示自己赞同,可是老柳却甩开了她的手。
“阿碧,你要是再这样执迷不悟,可就别怪我不念及我们之间的父女之情了。”
柳文碧觉得自己听到最好笑的话语,这个时候老柳竟然也学会了威胁。
“想让我放过柳婆子也不是不可以,她需要答应我的要求,我也是可以考虑的。”老柳听到柳文碧终于有些松口,喜上眉梢的笑:“阿碧,你这样做才是好孩子。那么现在就说说你有什么要求吧。”
“将依依的卖身契赎回来,从此不再叨扰我们姐弟妹的生活,更不许来我们家里。还有对她之前的所作所为向我们道歉。”
柳文碧说完,老柳就不断的点头,表示一定按照柳文碧说的这样办,这还是他第一次替母亲做主。
柳婆子休息了一个时辰,这身体也慢慢的恢复,在县令询问之前,老柳跟柳婆子讲了柳文碧的要求,柳婆子听完就将老柳劈头盖脸的一顿骂。
“我的蠢儿子,你怎么能相信阿碧那个贱丫头?我宁可坐牢,也不愿意看到柳文碧得意。”柳婆子在牢中度过了一夜,虽然这一夜让她彻夜难眠,可是跟向柳文碧几个丫头道歉要好受了很多。
老柳看着一意孤行的母亲,然后说:“娘,难道你要在牢狱中等待着孙子的出生吗?”
柳婆子满脸不可置信的看着老柳,握着他的手激动的说:“儿啊,是不是张兰芳有了身孕?”
见到老柳点头,柳婆子觉得自己的生活一下子又看到了希望。
“真好、真是太好了!”
柳婆子觉得自己的身体都身轻如燕感觉,想起张兰芳又给柳家延续了香火,柳婆子就笑的合不拢嘴。
老柳见柳婆子高兴,趁机说道:“娘,在现在这个节骨眼上,兰芳和孩子都需要你的照顾,所以看在你未出生的孙子面子,我们就先服个软。”
柳婆子不情愿的点头,然后说:“就这一次,我可是看在我未出生的大孙子面子。”
老柳向县令说明他们双方准备达成和解的时候,县令还反复询问了柳文碧,生怕她是被逼无奈才同意和解的。
县令虽然不耻柳婆子的做法,可是这柳文碧毕竟跟柳婆子是一家人,她们要是能和解,那就是最好不过了。
柳文碧见到柳婆子答应的这么快,心中也有些好奇,只是她没想到的是张兰芳有了身孕。
回村的路上,柳文妆一直在诉说这么做太便宜柳婆子了,可柳文碧安慰她道:“拿回妹妹的卖身契,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柳文碧给柳婆子两天的时间,两天后她要是不能将柳文依的卖身契拿回来,那么她还向衙门去告她。
柳婆子的心思都在张兰芳的肚子上,这张兰芳的确厉害,这才几个月的时间,她就有了身孕。
赎回柳文依的卖身契需要银子,当时卖柳文依的银子柳婆子早就给了张兰芳当聘礼,如今想让张兰芳拿出来的可能性就有些堪忧。
“娘,这银子虽然你给了我,可这一家的吃喝,就那么点银子够干什么啊!更何况我现在可是有了你们柳家的骨肉,就算是有银子不也应该紧着我来吗?既然是柳文碧非要这卖身契,那么这银子理应她来出。”
张兰芳不想拿银钱,柳婆子看的出来,可是她说的对,这钱得柳文碧出,她可是赚了不少钱的人。
只是这次柳婆子学聪明了,她让老柳拄着拐杖去柳文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