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时代 第八十六章 三个选择
袁耀听到刘勋说此时正是进军江东之机,也是兴奋的直点头道:“这也正是我这么焦急召集你们的原因,就是想问问你们,我们能否马上组织一场进攻,现在确实是最好的机会,否则日后待刘表军反应过来,恐怕再想过江又将是一番麻烦。”
鲁肃皱起眉头解答道:“若要强攻的话,我们可以尽快组织一场两万人的登陆战,但是前提必须要解决一个麻烦,那就是俘虏!属下大致估测了一下,我们这一仗俘虏二刘的士兵总数差不多近3万人,跟我们本来的士兵人数差不多,不解决这件事情,我们是无法有任何行动的。”
袁耀也皱起眉头点头道:“我也是在担心此事,我们有什么办法尽快搞定这些俘虏?收编的话需要用多久?”
鲁肃答道:“若只是收编的话,那几天便可。但如不训练,只不过是一群乌和之众,而且因为是降军,士气可想而知。”
袁耀连忙问道:“那如果要恢复战力需要多久?”
鲁肃道:“若想恢复到之前的战力,恐怕……需要一个月。”
“一个月?”袁耀吓了一跳,“为什么要这么长时间?荆州水可未必会给我们这么长时间准备!”
鲁肃答道:“因为荆州降兵的家人还都在荆州,并不在我方治下,为主公效命对他们而言没有任何好处,无法免役,也无法减赋,万一要是战死,家人甚至连抚恤都拿不到,所以想收服他们的心是件很难的事情,只能用高压手段强迫他们为我方所用,这就是需要高强度训练,直到将他们练麻木为止,所以很耗时间。属下说一个月,已经是保守的估计了。”
袁耀闻言不甘心的道:“没想到这么麻烦,还有没有别的办法,要不就把他们都放了吧,反正我们左将军府不缺这点兵马。”
鲁肃接道:“属下听子扬说过,主公曾经提过一句话叫:‘贼过如梳,兵过如篦。’想必主公应该知道兵灾的危害了。若是把这三万多人放出去,那卢江的百姓就会面临家破人亡的危险。除非我们派大兵押解出境,但来来回回浪费的时间至少需要十日左右,这样恐怕也错过了最佳进攻时间……”
鲁肃说到此处,见袁耀脸色已经阴沉下来,便话锋一转,继续道:“想要马上解决俘虏的麻烦,办法还是有一个的……”
袁耀闻言眼睛一亮,连忙问道:“快说,到底什么办法?”
袁耀对过江这件事情已经急不可耐了,恨不得马上飞过去不可,若有办法马上解决俘虏的事,那明天就可以组织一场过江之战,而且胜率很高,所以听到鲁肃说有办法自然是兴奋不已,连忙追问。
鲁肃虽然见到袁耀十分急切的表情,但还是犹豫了半天,直到袁耀马上要再次张口询问,他才面色无奈的道:“想马上解决俘虏麻烦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坑杀!”
“!!!”
“什么???”
“坑杀???”
坑杀这两个字,瞬间让袁耀浑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愣了半天才呐呐的道:“你说的坑杀……难道是……活埋……这三万人?”
“正是。”鲁肃以十分确定的口气回答后,便低头闭目不语,静等袁耀决断。
其余人各自对视一眼,表情都慢慢阴沉下来,也都将头低下,不再吭声。
整个议事厅突然安静下来,心跳可闻。
……
“杀一人为罪,屠万者为雄。秦国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国降兵,结果落下个杀神的名号;黄埔嵩坑杀十数万黄巾降卒,最后还不是官拜三公!我们今日虽杀三万降卒,但若能换来登陆江东,下官觉得还是值得的。况且仅凭庐江一地的产粮根本养不起这么多兵马,还是杀了为妙!”
待众人一阵寂静后,刘勋见袁耀没有马上下令的意思,便忍不住出言怂恿道。
要说在场最希望打过江东的人,除了袁耀本人以外,可能就是面前这位刘勋刘太守了,因为那样他就可以马上从袁耀那里拿回庐江的太守大权了,所以他便显得有些急不可耐。
鲁肃见状道:“粮草之事,府君若觉为难,下官可以私人的身份想办法解决几万斛。”
刘勋闻言,脸上露出不悦之色,却没有吭声。
这时,老将张勋出声言道:“今日一战,我军死残减员者,怕是要超过五千之数,轻伤无算。就算是报仇,杀了这三万多降兵也不无不可。况且还能震慑周边宵小,免得总以为我们左将军府好欺负。”
刘晔插言道:“既然损失这么多兵马,不正是应该拿降兵进来补充么!”
“用降兵补充,不还是要重新训练!这不是浪费时间,错过的时机了么?”刘勋辩道。
“我们若是损失如此惨重,若不休整便马上开启战端,是能否打得过刘繇军?”
“那刘繇军不是比我们损伤更重?况且我们将军不是有办法说服张英作为内应吗?这样打过长江自然没有问题!”
“刘繇乃是善用权术之人,在张英跟主公联合打败荆州水军之后,你认为那刘繇还会信任张英?刘府君未免把敌人想的太简单了点。”
“那不正好加紧进攻,趁了刘繇还没反应过来之前,赶紧利用张英拿下当利口,否则悔之晚矣。”
“荒唐,你以为策反一人这么简单,你这边说起兵就起兵,他那边说反就反?”
“不试试怎么知道!”
“可你这一试就是三万条人命!”
“我说刘令君,你是否因为跟刘繇同为汉室宗亲,不想我们征东将军打过长江,所以才找这么多借口啊?”
“你,简直无理取闹!”
“哼哼,我看……”
“好了,不要吵了!”刘勋还要再言,结果被袁耀打断。
前面刘勋和刘晔争论的还算言之有物,现在就是存粹的吵架了,再让他们说下去也没意义了。
不过袁耀也算明白了,他现在正面临着三个选择——
一:坑杀俘虏,马上率领全部刚打完胜仗,士气正旺的老兵进攻江东。若抛开感性和道德来讲,此策时机最佳,可为上策;
二:收编俘虏,然后几天后率领五万多乌合之众进攻江东。此策错过了最佳时机,但却换来了众多炮灰,也是可行之策,所以可为中策。
三:训练俘虏,一个月后率领五万多可战之兵进攻江东。此策最为稳妥,但太过被动,有被荆州水军趁机而入的危险,所以可为下策。
袁耀低头仔细思索一番,然后深深喘了口气,最终下定决心的对众人道:“我觉坑杀降兵之事不妥,不是都说杀俘不祥么,还是先行收编,然后马上视机进攻。荆州水军号称十万众,就算被我们俘虏两三万还有一大半,我不认为他们会给我们磨蹭的时间,所以,过江需尽快!”
袁耀在下令不杀俘之后,顿时觉得心情一松,眼前也清亮了不少。
他不知道在这乱世之中,自己几年之后会是个什么样的人,会不会像白起那样杀人不咋眼,视人命如刍狗,但至少现在让他下令坑杀几万人,弄个万人坑什么的,是绝对办不到的,所以袁耀最后还是决定放弃这一次绝好的进攻时机。
在人命和机会之间,袁耀最终还是选择了前者。
“若是主公知道公子为了几万降军,放弃一次打入江东的机会的话,恐怕会怪罪公子妇人之仁的。”
老将张勋突然不闲不淡的说道,甚至连袁耀的称呼都故意从将军变成公子了,很明显是对袁耀的决定很不满。
袁耀闻言眉头一皱,脱口而出道:“都是中国人,内斗还杀的那么狠干什么!”
即便没读过《左传》里的“华夏为中国也”,汉朝人对中国这两个字也是能理解的,但对于把诸侯之争比作内斗就未必认可了,因为在他们眼里没什么中外之分。
后世有人说华人是“内斗内行,外斗外行”。
袁耀觉得“外斗外行”这个评语或许有些草率,最多是个外斗新手而已,因为中国古代地理环境太封闭了,没什么机会跟老外打,经验不足。
不过“内斗内行”袁耀觉得确实是实打实的,这世上屠杀汉人最多的就是汉人自己。
不过跟汉朝人讨论这个话题有点早了,袁耀决定等以后有机会带他们干老外的时候再说吧,至于现在,只能强制执行。
“……”
袁耀起身,庄重而又斩钉截铁的下令道:“不光是俘虏,以后凡是汉人、华夏人、中国人,皆不可随意屠杀!这是军令,不得有违!”
“……”
众人一开始没有反应过来汉人、华夏人和中国人的区别,搞不懂这条军令的意义,但马上就意识到袁耀是认真的了,那么不管有什么意义,他们也只能应诺。
鲁肃突然站起身来到袁耀面前,郑重的对其行了个大礼道:“属下先代这数万荆扬生灵,谢过主公仁慈!”
坑杀之策虽然是鲁肃提出来的,但那是他作为属臣应尽的责任,不代表他想这么做。
“主公(将军)仁慈!”
所有人都得跟着鲁肃一起恭维道,不管他们心理同不同意袁耀的决定,这是礼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