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纨绔皇子:盛宠嚣张嫡女

第一百零五章

  她不懂梳古代发型,所以取了个巧,梳了两个羊脚辫,分别编了麻花,再绕个8字环用红头绳扎好,刘海和后脑勺的碎发都散着,瞧路妈妈的神色,似乎还算过得去,才悄悄松了口气。

  她这一天极温顺乖巧,路妈妈叫她干什么就干什么,也不跟外人说话,连在厨房烧水时遇上崔家姑娘,也没怎么理会对方。她偷偷打量路妈妈的神情,便知道对方很满意。

  只是过了晌午,路妈妈在院门口不知道跟人说了些什么,便捧了一碗菜回屋,放到女儿面前,笑道:“你昨晚上不是说爱吃肉么?今儿特地给你弄一碗来,吃吧。”

  淳英一看那碗里有几块猪肝,有两块肥腻腻的红烧肉,还有几块粉红色的圆柱状物体,看着有几分象猪大肠,里面还塞了些红红粉粉的东西,就猜到是昨晚所说的灌肠了。她心道“来了”,脸上挤出笑脸:“太好了!娘,您也吃吧?”

  “娘不饿,你吃吧,都归你。”路妈妈笑眯眯地递过一双筷子。淳英胆战心惊地接过,对着那碗“肉”,吞了吞口水。

  闻着那股猪大肠的味道,她强压下心头的恶心感,她讨厌猪肠,也从不吃猪肝,对肥猪肉,更是深恶痛绝。但是现在,她必须高高兴兴地把东西吃下去,就象昨晚计划好的那样。

  她先是挟起一块灌肠,勉强笑着放进嘴里,顿时有一股辣味直冲上脑门,她死命忍住,嚼了十来下,便吞下肚去。其实平心而论,这灌肠咸咸辣辣的,味道还算不错,只是天冷,东西都凉了,油结得厚厚的,吃着总有一股怪味,实在叫人喜欢不起来。她还要装出高兴的样子,对母亲咧嘴笑道:“好香,辣得真厉害!”

  路妈妈笑笑:“还有呢,快吃。”

  淳英又夹起一块肥猪肉,这回只嚼几口就吞了,满嘴都是油腻,但到了猪肝时,她怎么也下不了筷子。

  路妈妈催她:“怎么了?你不是爱吃这个么?”

  淳英心一抖,挟了块猪肝放进嘴里,嚼了两口,便哇的一声流下泪来。

  路妈妈原是一脸严肃,被她吓了一跳:“这是怎么了?!”

  “我不想吃这个……”淳英丢下筷子,抱住母亲大哭,“娘,不要把我赶走,你叫我干什么都行,叫我吃什么都可以,就算我不喜欢,也会吃下去的,你别赶我走……”

  路妈妈手忙脚乱:“胡说什么呢?我几时要赶你走了?”

  “你刚才不是去叫人吗?他们不是来带我走的?”淳英抬起头,眨了眨眼睛,“我知道我忘了以前的事,什么都不会做,您一定生我气了,可是我会好好学的。您不是我娘吗?我一醒过来,你和爹就说我是这家的人,你们既然认了我,可不能把我丢下……”

  她拼命地哭,怎么凄厉怎么来,反正就是要表明一个事实:她病好以后什么都不记得了,面对父母也心里没底,生怕父母是假的,或者会抛弃自己,所以想尽办法讨好,不管自己想法如何,父母叫做的事就照做,父母让吃的东西就照吃,即使再不愿意,也不敢说不。

  她穿来几天,都还没搞清楚状况,所以一直表现得很乖,路妈妈倒没对她的这番表白起疑心,反而心中有愧,居然没发现孩子吃往日不喜欢吃的食物,原来只是怕自己嫌她挑食,花了好大功夫,好说歹说,才劝得淳英停了哭声。

  忽然门口马婶走过来道:“观里的法事停了,趁这功夫带你闺女过去吧?”

  不等路妈妈回应,淳英便跳起来,躲到母亲身后,身上“发起了抖”。路妈妈有些奇怪:“怎么了?别怕,咱去见见大师,他会帮你祈福的。”

  “不要……”淳英小声低喃,“会生病的,会死人……”

  路妈妈脸色一变,到门口与马婶说了几句话,后者怏怏地去了,她才回转来,将女儿拉到炕边,哄了几句好话,再问:“你刚才说……会生病,会死人,是什么意思?娘怎么听不懂呢?”

  淳英一脸茫然地歪歪头:“不知道……就是心里觉得会这样,好象有谁,就是见了一个叫大师的人,才生病死了的。”

  路妈妈鼻子一酸,低头啜泣几声,哽咽着抱过女儿,道:“我知道了,咱不去见他。”

  淳英窝在她怀中,感受着她的轻抚,心里却仍不敢大意。

  到了晚上,路有贵回来,听妻子低声说起白天的事,便道:“早说了没问题,偏你多心!往后可别再犯了!可怜闺女病才好,就被你吓得不轻!”

  “知道了……”路妈妈有些恹恹的,“不过春儿把针线活都几乎忘光了,这可麻烦得很,明儿开始,要让她重新学起来,别的规矩也要重新教一回,不然往后……”

  淳英仍旧躲在窗台下,听到这里,她才终于松了口气,环视四周无人,便离开了原地。

  等到有机会独处的时候,她回头细想,觉得以后的日子,大概都要提起十二分精神了。现在的父母跟亲生父母再相似,到底不是她路淳英的父母。这回是因为偷听到了关键情报,下回可未必有那么好运,要是再穿帮,想过关就难了。恐怕,她从今天开始,都要全身心地将自己当成路春瑛,然后慢慢地,不引人察觉地,向本来面目转换。

  接下来几天,路有贵夫妇也察觉到,过去那个沉默呆滞的女儿似乎又回来了,曾经的活泼几乎消失不见,幸好贴心这个优点留了下来,时间长了,也觉得女儿现在更乖巧更让人省心。路妈妈再也没逼女儿吃过什么讨厌的食物了,但隔几天就会买上两块灌肠,让淳英——现在的春瑛——吃得面有菜色。

  转眼就是正月十五,街上有灯会。春瑛对古代的元宵灯市挺好奇的,只是面上不敢露出来,见父母都高高兴兴地,才稍稍表示了一点兴趣。结果路有贵大手一挥:“今晚咱一家子看灯去!把儿子也带上,不过要看好了,别让拐子抱走。”

  路妈妈笑着应了,又说:“晚上我跟几个老姐妹走百病,春儿也去,病了这么久,也该去去病气!”

  春瑛应了,有些好奇地问:“什么是走百病?”

  路妈妈正要回答,却听到院里忽然传来一阵惨叫,接着便是喧哗声。路家全家连一岁的小虎(被母亲抱着)在内,都齐齐聚到窗前探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只见一个男人衣衫不整地从东厢的崔家屋子里窜了出来,身上脸上都是水,十分狼狈。他回头对着崔家的门大骂,什么“婊子”、“小娼妇”的十分难听。崔家姑娘摔了帘子走出门外,也不说话,只拿一对黑漆漆地眼盯着他看,看得他越骂声音越小,终究没了声响。

  男人打了个冷战,强自道:“崔丫头,你这是做什么?论辈份你还要叫我一声叔呢?谁教得你这么无礼?!”

  崔家姑娘冷笑一声,将一个小包裹摔到他跟前:“那还真是谢谢您了,叔!只是这东西,我们受不起!”

  包裹外的布松开了,隐隐露出里面的东西。春瑛遥遥望去,看到是两块布、一盒脂粉、三四根银簪子,还有几块碎银。

  崔家姑娘身后的门帘一动,走出一个脸色苍白的女人来,正是她的母亲崔寡妇。

  崔寡妇年约三十来岁,皮肤白晳,眉间微蹙,带着几分忧郁与凄美。她长相颇为秀丽,可以看出十年前必是让人眼前一亮的美人,只是长年清苦,让她脸色变得青白憔悴,但眉眼间仍不减丽色。她身形瘦削,穿着一身月白衫裙,纤腰盈盈一握,跟女儿站在一起,远看就象姐妹俩似的,让人不由得生出一丝怜意。

  她眼下脸白得象一张纸,怯怯地伸手拉了拉女儿的袖子:“曼儿……”崔家姑娘却没理会,使劲儿抽回衣袖,两眼瞪着面前的男人,冷声道:“东西你拿走!我们用不着!”

  那男人嘴里不知嘟囔着什么,弯腰将小包裹的东西拾起揣好,又偷瞟了崔寡妇一眼,满脸都是不甘心:“又不是第一回了,知道你得了府里的差事,不过是一个小丫头,用得着这般端架子么?等你进去了,还不知道会便宜谁呢!”

  崔家姑娘脸涨得通红,伸手拎过门边的扫帚,就要往那男人身上招呼,崔寡妇低呼一声,想要上前拦,脚下顿了顿,却又转头用手帕捂着脸低声哭起来。

  路有贵在屋里看见,忙转身去开门,却被妻子拉住:“别人的事你管什么管?!当心被人说闲话!”路妈妈将儿子往他手上一塞,随手甩上门,又催女儿:“别看了别看了,要烂眼睛的!”

  春瑛被她赶离了窗边,但还是掩不住好奇心,趁着她转身收拾东西,便挪到炕边,把窗子撑起一点缝隙,偷偷往外瞧。

  院子里,那男人已挨了好几下,恼了:“下作的小娼妇,跟你娘一样的货色!收了我那么多东西,一攀上高枝,说翻脸就翻脸!赶明儿有事,再求到我跟前,可别想我再理你!”

  崔家姑娘听了,越发下死力打人,北屋的刘管事瞧着不像,打开门奔出来抢过她手里的扫帚,劝道:“够了!他吃了酒来发疯,你跟他一般见识做什么?!”又回头骂那男人:“还不快走?!当心你爹知道!”

  那男人本不服气想要再骂,听他提起“爹”这个字,立时矮了一截,偷偷打量到周围人都在看他,不由得又恨又悔,只得朝崔家母女甩下一句狠话:“给我等着!”便匆匆走了。

  刘管事丢下扫帚,回头看看崔寡妇,见她哭得喘不过气来,不禁心生怜意,欲言又止,终究叹息一声,转头对崔家姑娘道:“曼姐,好歹给你娘留点脸面。不然等你进了府,叫她怎么办?”

  崔家姑娘脸一白,眼圈都红了,含泪看着刘管事,挤出一句:“刘叔……”

  刘管事又叹了口气,正想对她说什么,却听到身后传来妻子的声音:“当家的,时候不早了,咱也该出门了。”他回头一看,妻子带着儿女正站在后头,眼睛来回瞄着崔家母女,神色都有些不善。他自心虚了,随口安抚崔家姑娘两句,便带着家人离开。

  崔家姑娘抹掉脸上的泪痕,抬起头来,正对上春瑛的眼,春瑛忙缩回脑袋合上窗子,过了一会儿,便听到崔家母女关门的声音,再撑起窗子去瞧,院中一片安静。

  春瑛回过头,若有所思。看来那位心思不明的崔家小姑娘,处境也不太妙啊。

  那边厢,路妈妈已经对着丈夫数落开了:“瞧见没有?我往日说的话,你总不信,如今人家都找上门来了,可见我没说谎,休要再说我是嫉恨别人长得好!”

  路有贵有些讪讪地,只是强自嘴硬:“不过是个二混子喝醉了闹事。”见妻子一脸怒色,才低声道:“算了,她寡妇失业的,也不容易。”

  “那是她自找的!”路妈妈瞪他一眼,“守不住再嫁就是了,谁也没拦着她。崔大死的时候,他家丫头不过四五岁大,王总管还亲自来问,要不要给她安排个人,也好帮衬,是她自己回绝了的。如今反而跟王家侄子不清不楚地,还整日端着个良家妇人的架子,呸,谁不知道她是什么货色?!你休要再把家里的东西送过去,不然我跟你没完!”

  路有贵不情不愿地道:“她也是放不下女儿,才不肯自己过好日子去的。当日崔大与我们几个处得不错,就当照看他女儿罢。”

  “还照看?”路妈妈冷笑,“如今我自家的女儿都快保不住了,咱照看不起!”见丈夫脸色不好看,才勉强道:“崔家丫头如今也有正经差事了,往后用不着我们多事,你就别管了吧。我知道你跟崔大处得来,可他媳妇名声不好,当心别人把你也编排上,那时候叫我和几个孩子怎么见人?!”

  路有贵被她一番话说得浑身僵硬,勉勉强强点了头。路妈妈便满脸是笑地转身去翻衣箱,找出两件半旧白绫子袄儿来,把其中一件小点儿的丢给春瑛:“收好了,今晚出门时换上。”

  春瑛手忙脚乱地接住,心里有些奇怪。大过年的穿白衣服,难道不忌讳吗?不过衣服料子和做工都很不错,领口处还有非常淡雅精致的梅花刺绣,袖口和腋下有几个小地方能看出修改过的痕迹。她问:“娘,这是你做的?”

  “这是姑太太从前没穿过的衣裳,出嫁前赏我了,你那件我改小了的。过来,试几朵绢花。”路妈妈一边心不在焉地回答着女儿的问题,一边从衣箱底挖出一个小木匣,放到桌上打开,里面一边摆着十来支鲜艳精致的绢花或堆纱花,一边摆着金银首饰。春瑛好奇地凑过去瞧,数了足有十来支银簪,其中四五支是镶了玉石或珊瑚的,还有几支金的,四对金银镯子,五六双耳坠子,其中有一对,是小指甲大小的珍珠,散发着温润柔和的光,镶嵌在金丝扭成的底座上。

  春瑛暗暗吃惊,这个家不是很穷吗?老妈怎么有这么多首饰?!

  路妈妈拿起那双珍珠坠子,看了又看,叹了口气,还是放下了。路有贵见了,便问:“是姑太太赏的那对?怎么不戴上?”

  “算了,要是在路上掉了,我可要心疼死。”路妈妈拿了几支金银簪子和一付金镯,却略过了镶有玉石珊瑚的那些,又换了一对耳环。她把自己的头发重新梳了一遍,插上那几支簪子,添了两朵大红堆纱花,左看右看,仍有些不满意:“可惜都是鎏金的,若是真金的该有多好?”边说边瞥了丈夫一眼,路有贵不知是不是没听到,卖力地哄儿子去了。

  春瑛还在盯着那些首饰,心想就算不是真金的,这也值不少了吧?忽地从旁边横出一支粉色绢花来:“带上试试。”

  她接过绢花,对着镜子看了看,插在发环中间扎红头绳的位置,总觉得有些怪异。她问母亲:“咱们这是在干什么?是打扮好了去看灯吗?”

  路妈妈含笑斜了她一眼:“傻子,当然是走百病啊!”

  经过母亲的一番解说,春瑛总算弄明白,这“走百病”其实就是一帮女人手拉手去散步过桥的意思,已婚的妇女还会去摸城门上的铜钉,好祈求生男。元宵前后,从初八开始,一直到十七八日,都有人去走的。侯府的家生子们凡是没有正经差事或不当班的,府中主人们赐下来的元宵和赏钱都轮不上,便在十五那晚出去逛。

  天刚黑,路妈妈就急不可待地催促春瑛穿戴好了,又挑剔地给她换了一朵春桃式样的粉色纱花,一家子齐齐出了门。经过崔家屋子前时,春瑛隐约听到里面有女人哭声,脚下一慢,老娘已经瞪了一眼过来,只好快步跟上。

  这是春瑛穿越后第一次走出院门,感觉很是新鲜。门外是条一丈来宽的路,两边都有许多院门,从门中透出灯光来。右边黑呼呼地看不清楚是什么地方,左边却灯火通明。路家夫妻说说笑笑地往左边走,春瑛跟在后面,小心地探问着这条街的情况。

  原来这里是庆国侯府后街,街上有一半院子住的是侯府的仆从,另半条住的也不是外人,正是侯府主子们的本家族人,只是他们人员众多,贫富不齐,有些人过得还不如仆役,只能靠到侯府里打打秋风,勉强度日,有时为了求见府中主人,甚至还要对有体面的家仆丫环陪笑讨好。

  又及,这李家本是书香世家,世代子孙都讲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有几个子弟家门败落,又拉不下脸去讨好侯府主人,更不想看侯府奴仆脸色,便只好自寻出路,运气好的寻个教馆或做账房先生,不好的自己下海做买卖,也不乏其人。

  春瑛听了,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又有了新的认识,正想着这些情报对自己有什么用时,忽然听到母亲欣喜地高声喊:“紫鱼?是紫鱼吗?!”

  抬头望去,只见前面不远处,几名聚在一起说笑的媳妇子中,有一个三十多岁穿紫的转过脸来,也是一脸惊喜:“红鲤!哎呀,真是好久不见了!”

  路妈妈丢下丈夫儿女,就往对方跟前跑,那位名叫“紫鱼”的媳妇子也很是激动地拉住她的手:“离上回见面,已经有四五年了,你过得可好?”

  “好,我很好。”路妈妈抹了抹泪,“多早晚回来的?怎么也没送个信来?”

  “昨天刚到,我男人送庄里孝敬的节礼来,顺道给长辈们磕个头,今天刚见了亲戚,还没得空找你呢。”紫鱼上上下下打量路妈妈一番,眼中也带了泪意,“怎么瘦了许多?”

  旁边有媳妇子好奇地问:“卢嫂子,你跟路嫂子是熟人?”

  “当然是熟人。”紫鱼笑道,“小时候咱们在一处当差来着,只是后来都嫁了人,才分开的。”她看看路妈妈身后:“那是你二闺女吧?你又生了个小子?夏哥儿呢?”

  “没了,是我跟他没缘份。”路妈妈勉强笑笑,“你家小子呢?怎么没带来?”

  紫鱼红了眼圈:“在庄上呢。夏哥儿怎么会……”路妈妈更是忍不住想哭。

  路有贵离她足有十步远,见状忙道:“哭什么呢?大节下的,仔细被管家娘子瞧见!”

  路妈妈这才收了泪,命春瑛过来见礼,又抱儿子过来给旧时好友看,然后问:“你既回来了,自然是你领头了?”

  “我都快认不了路了,是于嫂子领的头。”紫鱼回头对方才那媳妇子笑了笑,“咱们跟着她走就是了。”

  那媳妇子于家的脸上堆了笑:“就交给我吧!我知道哪里的灯最好,还知道又好吃又便宜的元宵摊子,走,咱们先看灯去!”

  她一招手,周围呼啦一声便聚上来一大群人,足有二三十个,吓了春瑛一跳。这些人有老有小,有男有女,都熙熙攘攘地跟在于家的后头,往西边走。春瑛跟在人群中,听他们议论,说今天要去的是东安门外迤北大街的灯市。走在她身边的一个少年之前就已经去过了,说起灯市上别致的花灯式样,什么玉兔灯、龙凤灯、百花灯、蜜蜂蝴蝶灯、虎头灯、走马灯……说得口沫四溅,唬得周围的孩子一愣一愣的。春瑛小心地避开他口水外喷的范围,不知不觉地到了队伍边缘。

  忽然有一架推车冲了过来,车主人还在嚷:“让开让开!”眼看就要撞上,春瑛慌忙避开,等推车过去了,队伍却已离开她十多米远了。她远远看到父亲正抱着弟弟听那少年说花灯,母亲则拉着紫鱼的手聊个不停,都没注意到自己,叹了口气,正要追上去,却从路边的酒楼里冲出来一个满身酒气的人,撞在她身上。

  她往旁边一跳,看到那人是个年轻男子,喝得醉醺醺的,晃晃悠悠地眯眼瞧她,笑嘻嘻地道:“小丫头,给爷再倒杯酒来……”手还朝她身上摸,春瑛慌忙避开。

  酒楼里再冲出两个男子,将那人死命拉了回去,其中一个长着两撇胡子的青年朝春瑛拱拱手:“小姑娘,你没事吧?我朋友一时喝多了,希望没吓着你。”

  春瑛借着酒楼透出的灯光,看到那男子长相清秀,只是两撇八字胡显得他十分老成。但她心里还是忍不住嘀咕,这人看上去至少也有二三十岁了,怎么皮肤那么白晳水嫩,简直跟崔家小姑娘有得比?

  那男子见眼前的小丫头只是盯着他的脸看,并不回答,以为她是被吓着了,便把语气再放缓三分,道:“别怕,我们不是坏人。我朋友只是喝醉了说胡话,并没有坏心。”语气十分温柔可亲,却让人觉得是在哄小孩子。

  春瑛清醒过来,微笑道:“没关系,我没事的,你去照顾你朋友吧。”

  那男子脸上闪过一丝诧异,正好在这时听到友人在楼内大喊自己,当中杂夹着醉者的胡言乱语,只得再拱拱手,匆匆回到楼中。

  春瑛压根儿没发现自己说的话以及语气跟现在的年纪不太相衬,权当这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小插曲,就快步追上队伍去了,隐隐还能听到身后传来那男子与友人商量着要把喝醉的朋友送回家的声音。

  路有贵正抱着小虎四处张望,一见女儿跑过来,忙道:“刚才跑哪儿去了?叫人担心!”

  春瑛笑道:“人太多,一时冲散了。我这不是追上来了吗?”

  路有贵仔细打量女儿一番,见她没事,才示意她快跟来:“走吧,大家都在等你呢。”

  一行人走了不到半个时辰,便来到了灯市。春瑛一路观察下来,判断这个“京城”应该就是北京,不但气候相似,连街道也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不过差异也不小。想想这有可能是几百年前的北京,她就不觉得奇怪了,能穿到比较熟悉的地方,她也能稍稍安心些。

  方才一路行来,已经见了不少花灯,但都是行人或路边的住户零散挂出来的,一进灯市,却又截然不同,真真是火树银花、缤纷璀璨。春瑛只觉得满眼都是光,红的黄的绿的蓝的,又有无数的花样,让人目不暇接。

  这里的花灯多是用细篾扎成,糊上各色彩纸或薄纱做的,手工十分精巧,有些表面上还画了精细的图样,更难得的是还有许多种机关夹杂在里头。走马灯已算是简单的,有些会扇翅膀的蜂蝶或鸟儿,会舞动双螯的螃蟹,摇头摆尾的老虎和麒麟,举手作揖的金童玉女,以及咧着嘴笑呵呵地点头的福禄寿三星……春瑛在现代也见过很多融合了最新科技的元宵花灯,但还是看得目不转睛。

  起初她还十分惊讶,心想古人怎么能做出这些来,直到发现那些机关其实都是简单的人工操纵后,才恍然大悟。

  灯市上除了花灯,还有别的玩意儿。有小贩支了摊子摆卖各种应节物品的,有占了地儿舞刀弄枪卖艺、或是耍杂耍玩喷火的,也有人用小车推了大铁锅出来卖热腾腾的元宵。穿越女必备食物之首的冰糖葫芦,也有小贩扛了挤在人群中高声叫卖。春瑛没被这些零食吸引住,只是纯粹看热闹,倒是同来的几个大小孩子,已经忍不住围在小贩们身边,眼直盯着那些食物,任自家父母长辈怎么喊,都不肯挪动半步。后来还是大人们勉强花了几十个钱,买了几串冰糖葫芦,才把他们拖走了。

  春瑛的安静乖巧让大人们赞叹不已,在路家夫妻面前夸了又夸,当中以卢家嫂子紫鱼夸得最多。路妈妈谦虚地贬了女儿几句,偶尔得意地瞄瞄其他咶噪的孩子,回身买了一支冰糖葫芦塞给女儿:“吃吧,当心别弄脏了衣裳。”

  春瑛望着手里的红果果,有些无语,左右瞧瞧,咬了一口,酸酸甜甜的,倒也罢了,就是糖太黏,果肉也有些涩。扭头看见同院的马小东、马小西两兄弟正盯着自己,一脸渴望,她咬掉头一个果子,便把东西丢给了马家兄弟,看着他们欢天喜地地分去了。

  一只温暖的大手盖住她的脑袋,春瑛抬头一看,原来是父亲路有贵。后者微笑着摸了摸她的头,听到儿子咿咿呀呀地朝另一个方向叫,原来是看到一盏漂亮的灯,忙抱着他挤过去。

  人人都在看灯看热闹,说说笑笑的十分开心,春瑛站在原地,不知为何,有些落寞。

  她想起了去年的元宵节,她拉着老爸老妈去文化公园看灯,当时还有烟火表演,场面比现在还要热闹。她当时买了一盏花灯提着,又吃了许多小吃,什么新疆烤羊肉串啦,天津馃子啦,萨其玛啦,姜酥排叉啦……记得老妈当时也买了一串冰糖葫芦,说是想重温一下儿时记忆,却只吃了一个就塞给了她,因为糖太硬太甜,果子却太酸。可今天想起来,却觉得那一串比今天这串好吃多了……

  今天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吃元宵的日子,在现代的爸爸妈妈,不知道怎么样了……

  “是冰灯!那边是冰灯!”身边人的高声叫喊拉回了春瑛的思绪,感到眼角有些凉,伸手一摸,居然是湿的。在这人人欢声笑语的时刻流眼泪,实在太显眼了,她连忙用袖子抹了,装作好奇的样子,融入几个年纪相近的同伴中,往街角方向行进。

  直到那闪烁着莹莹白光的大型冰雕宫灯出现在她眼前,她才真真正正地了解到,刚才听到的是什么话。明朝居然有冰灯?!她隐约记得看过的一本穿越清朝的小说里,曾经提到女主做冰灯,掀起了一阵风潮。咦?难道那本书写错了?

  她身旁正好是那名早就来过的少年,眼下正得意洋洋地道:“这几日天暖和了些,冰灯也少了,前几日还要多几个花样呢!这盏宫灯只能算是下品,那日我亲眼见的,有一座冰美人,只怕比当年太宗皇帝建的玉人馆里的美人像都不差呢!”

  旁边有人呸了他一口:“又胡说了!皇宫里的东西,小老百姓的怎么能比?!”

  “我才没胡说呢!”那少年不服气地道,“大少爷也知道的,雕这冰美人的工匠,正是当年太宗皇帝亲赐‘天下第一神匠’的韦老师傅的徒弟的后人!这手艺可是亲传的!”

  听到他这么说,那人不吭声了,旁边就有孩子问少年:“小伍哥,听说太宗皇帝的什么美人馆,里头的美人都天仙似的,是不是真的?”

  春瑛有些好奇,这太宗皇帝到底是哪一位?来个人说说年号庙号什么的吧。

  可惜小伍哥听不见她内心的话,只是笑道:“你当玉人馆里头的美人都是真的么?傻子,那都是冰美人!因此才会一到春天就化了。别人都说那些美人是仙子,是回天上去了,可大少爷说了,那就是冰雕的,雕的是太宗皇帝封的十二位后宫娘娘,因此外人都不能见。那韦师傅手艺可了不得,连根头发丝都雕得清清楚楚呢!”

  那孩子又问:“为什么太宗皇帝要用冰雕呢?太阳一出来,就都化了。要换了是我,一定会用白玉,那才能长长久久地留下来。我娘有个白玉的花簪子,说是我外祖父家里传下来的,足有一二百年呢!一点儿都没磕着。”

  小伍哥左右看了一眼,拍了那孩子一记:“少说两句吧,这种事也是能浑说的?”

  那孩子往后一躲:“你还没回答我呢,为什么呀?”

  小伍哥吱唔两句,拉下脸道:“我哪知道是为什么?太宗皇帝的想法,是我们能知道的吗?!你还要不要看灯了?!”

  其他孩子被他唬着了,便老老实实去看别的灯。春瑛想要问太宗皇帝是谁,但她跟小伍不熟,踌躇了好一会儿,才打算开口,却听到他高喊一声:“那里有猜灯谜的!”呼啦一声招回一大帮孩子,浩浩荡荡地往前冲,她只好跟了上去。

  他们去的是一个大花灯摊子,摊子的主人用竹竿扎了一个大棚,足足挂了上百盏花灯,几乎没有重样儿的。每盏灯上都有一个谜语,凡是猜出谜底的人,灯就白送给他,但如果没猜出来,又想要那盏灯,那就要花十倍的价钱去买。因他家花灯比别人的精巧漂亮,有无数的人挤在此处,打算挣一两盏回去。

  小伍带着一大帮孩子,自然是高高兴兴地四处转去了。他是府中大少爷的小厮,平日里也识得几个字,此刻又有心卖弄,便一个一个地将灯上头的谜语读出来,小孩子们哪里猜得到,不过胡猜罢了,倒是羡慕佩服小伍的才学,越发捧得他得意洋洋,但有人问他猜出了哪一个,他却又把话扯开去。

  春瑛没有跟着他们转,这里人多,附近不远处就是自家父母和一众家生子们,因此并不害怕。她静静地看着一盏鲤鱼灯,觉得它跟去年在文化公园买的那盏十分相象,而且她记得,现在的母亲闺名似乎就叫“红鲤”,不如……把这盏灯弄回去吧?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