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忍辱
夏承郢为了先皇,一忍再忍,直到被皇帝打发到了这西关之地。此刻的夏承郢才认清楚事实,这个皇帝冷酷不仁、治国无道,已经不值得自己拥戴,皇帝的所作所为在夏承郢心里汇聚成的只有一句话,“欺人太甚!”
但是多年来在战场上养成的沉着冷静、审时度势让夏承郢很快放开了心怀,他很明白,本朝开始以来,西关一带的战乱就没有停止过,西关边界各个部落频繁对本朝进行挑衅,意图侵犯领土。所以,不管是谁坐上皇位,西关问题一日不解决,皇位就一日坐不安宁,包括他夏承郢。
最明智之举便是,解决了西关之事,才有闲情去考虑别的事情。一来是遵照先皇的意思为国效力,二来,他夏承郢心中的一团不愉快也需要在战场之上发泄出来。他敢说,这西关除了他夏承郢,天下没有第二个人能够担任重责。
尽管如此,可在皇帝眼里,还是什么都不如,居然把一个有着乱臣余孽罪名的女人赐婚给他,想到此处,夏承郢就不知不觉心头紧蹙。
虽然他明白冯尚书的为人,不至于做下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其中必定有什么隐情跟蹊跷,但是,皇帝的险恶用心未免太明显了一些。想到此处,夏承郢浮起一丝不易觉察的冷意。
那日,冯尚书出事的消息传到千里之外的西关大漠,夏承郢跟一众将士都非常震惊。
这些人来西关不过三四年的时间,先前都跟冯尚书同朝为官,不少人还得到过冯尚书的提携跟关照,冯尚书为人不止礼贤下士,还谦虚正派、忠贞耿直,因此很得人心,却料不到会有如此凄惨的下场。
夏承郢那时候坐在帐中,一言不发,但脸色已经变了,他觉得冯尚书的死多少跟自己有关系。他知道,冯尚书之前一直保举自己坐上皇位,自然会引来朝中对头的不满跟居心不良,这也是夏承郢离开皇城。远赴西关之前暗暗担忧的事情。
为此,他还曾经面对面劝过冯尚书要多加小心,却想不到那是他们的最后一面。
那时,冯尚书已经不将自己的生死放在心上,他语重心长,对夏承郢说道,“多谢三皇子挂心,老臣此命不足惜。为朝廷效忠者若只顾自保、而不能尽臣子之心,与害人误国何异?三皇子,你任重道远,老臣斗胆直言,大皇子非天下主,不出五年,朝廷必乱,放眼当今能够力挽狂澜者,非三皇子莫属,三皇子应当韬光养晦、静候佳期,见机成事才对。”
想起冯尚书这一番话,夏承郢心中就涌起一股莫名的难受、如鲠在喉。不出五年,朝廷必乱,如今,他来西关已经第四个年头,西关未平,朝廷又不断生出波澜,奸臣得道,忠良枉死,难道真的应了冯尚书的预言?
他从怀中拿出一方丝绣帕子,淡杏色素雅的底子,右角上画了一轮红日,青白水莲,莲花上有蜻蜓落脚,下有藕节连根,生动非常。夏承郢紧紧盯着丝帕上头写着的几个娟秀清雅小字,瞬间变得眼神深刻,神思迷离。
朝蜓欲横飞,争图西景媚,良人不须归,且待莲心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