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阴谋
目光星星点点盈在她眼中,似含着三江春水、不起涟漪。红烛照耀之下,她的双颊胭脂蜜色,如同遥望中的一片杏林芳菲,却不知为何,潋滟光芒在她眼中一寸一寸暗淡下去,满堂华彩似乎成了灰白。
王妃,义王妃,多么荣耀尊贵的称呼,多么显赫非凡的地位,命运多么大的讽刺。
其时距离本朝开国不过才百余载,高祖率众推翻旧朝自立,先皇晚期关于大皇子跟三皇子的继位之争从未消停。大皇子资质平庸、乏善可陈,三皇子却是出将入相、文武兼备。
尽管朝中不少人拥立三皇子,但是最后关头为江山社稷之长远着想,先皇驾崩前还是忍痛立了嫡长子为新君。
今上登位之后,一改做皇子时候的懦弱作风,变得暴虐骄纵、敏感多疑,又疏懒朝政,全依赖着当初拥立自己登上宝座的司空丞相处理国事。
为永绝三皇子这个眼中钉、肉中刺一般的心腹后患,皇上到底是寻了个借口,先是数落三皇子欺君不敬之罪,最后命三皇子远镇西关领兵作战,驱除边患。
皇帝还赐予了三皇子义亲王并镇西大将军的封号,命人在西关建造了诸侯之邑,意在让三皇子与朝堂断绝牵扯,永无谋反之势。
因驻守西北,这位义亲王也被世人称呼为陇西王,镇国侯爷。
冯绾心头一凉,脑海忽然略过这位未来夫君的名讳,夏承郢。
这位世人皆称羡不已的少年英雄、翩翩郎君,简直像是神仙下凡一般的人物。先皇治时,他年仅十四岁就披甲上阵,冲锋陷阵,一马当先。十六岁已独自率兵远征,战功赫赫,至二十岁时已经封王赐帅,威名震慑八方,敌寇闻风丧胆。
此次,西关大军对抗乞颜部落,逼退敌军残部几百里,捷报奏凯,皇帝大悦,传旨意召义亲王回朝听封受赏,奉旨成婚。
“丰姿俊仪,工书善画,晓音通史,谋见广远,骑射之术精骁,百丈开外可命落敌首。其性克己擅隐,城府高深而锋芒不显示,为当朝时异。”
这些,就是世人对三皇子的评价。冯绾心中略过一种坠坠难安,除了从未谋面的三皇子给她带来的陌生跟未知,还有常人难以想象的辛酸悲痛。因为冯家的不幸、她的不幸,全都要从这位神秘莫测的三皇子说起。
原来大皇子登位之后,朝中各方势力仍然不稳,加上大皇子为人自大无能、治国无方,不断激起了曾经誓死拥立三皇子的大臣们的抗议,暗中准备做最后一搏。但皇帝提前得到了风声,将这一干人等全部斩立决,家眷全部关入死牢。
而冯绾作为当朝尚书的父亲则是三皇子一党的党首,自然更加不能幸免。但冯绾却奇迹般地从死牢之中活着走出来,她是这次变乱之中唯一一个存活下来的人。
因为司空桓跪在他父亲司空丞相面前一天一夜水米不进,不惜自刺为冯绾求情。
人生果真是无常,这司空丞相乃是拥立大皇子、也就是当今皇帝的第一人,和拥立三皇子的冯尚书表面平静,实则早已经对立得水火不容,大有相互不齿、恨之入骨、你死我活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