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般无奈下,谢闻决定单独审讯那个小官。
为人狡猾的性子,想要套话自然比较难。
谢闻在审问之前颇为头疼,却还是不得不硬着头皮进去。
“老实交代,你是不是周丞相的人。”刚落座,他准备单刀直入,直奔主题。
小官面无表情地望着他,对他的审讯仿若未闻。
谢闻知道他是一个难对付的主,抬手一挥,准备搬弄孙照的那一套。
“有些话多说无益,如果你想安然无恙地离开这,最好老实交代。否则,这小胳膊小腿,指不定就不在你身上了。”
听似风轻云淡的言语,夹杂着威胁之意。
小官冷笑,道:“你以为你这种小儿科的把戏,能套出什么话?”
谢闻瞧着他那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攥紧握在手中的烙铁,气愤不已。
“听闻你巧舌如簧,就算花费你那三寸不烂金舌,你也别想逃出我的手掌心。”谢闻本想警告对方乖乖就犯,岂料,话音刚落,那小官突然仰天大笑,头一歪,吐了一口鲜血。
“你,休想!”
怎么回事?
这一切发生的太过突然,以至于当场所有人都没有反应过来。
“赶紧看看,他还有没有气!”谢闻眼眸滑过一抹慌乱,谁能想到他的脾气竟然会这么刚。
“没气了。”那人连连摇头,眼神复杂。
谢闻几步走到跟前,大致查看一下那人死亡原因,意外发现在牙缝里,有药剂的残留物。
显而易见,小官是经过特殊训练,对于这类事件处理已经是游刃有余。
“该死!”谢闻没有料到会发生这一出,气得一拳头打在墙上。
只怪他事先没有好好检查,才会发生这样的意外。
小官自杀,这条线索不得不暂且停止。
隔天,谢闻飞鸽传书向安和帝禀报自己几日调查结果。
“云城官员因为腐败,才会导致暴动。如果不加以阻止,恐怕暴乱会越演越烈,到时候无法收场,那就得不偿失了。”
安和帝低头沉思,在纸张上龙飞凤舞地下来回应:“现在群龙无首,这段时间会加派一个知府过去坐镇。”
谢闻收到回信,暗自松了口气,总是将这件事告一段落了。
受安和帝的嘱咐,他需要扣押小官的尸体和知府,一同回京。
“真是个苦差事。”他小声吐槽,看着小官的尸体放入准备好的棺材内。
一路相安无事,谢闻一回京,谢诗筠和沈驷君便把知府跟小官的尸体接走。
“唉,你们看,这里是不适有些奇怪?”谢诗筠抓着小官的胳膊,上头乍一看有一个明显的标记。
“这个标记是什么?之前我都没有注意到。”谢闻满是惊愕,对于突如其来的发现,感到诧异。
“应该是某种特殊的标记,指不定是1周家私底下势力的标志。”
虽然这件事无从考证,但沈驷君还是大胆猜测,这件事情,十有八九与周家逃脱不了干系。
处理好小官的尸体,知府随之被秘密关押起来。
最近这段时间,谢诗筠利用沈驷君和洛秋衡在京城的势力,对周家进行全方位的调查。
终究,皇天不负有心人。让她顺理成章地抓住周家的小尾巴。
“这次真的多亏了你们。”谢诗筠看着沉甸甸的资料摆放在自己跟前,笑盈盈地向他们道谢。
周家买,官卖官的证据,一旦上报给安和帝,定会掀起朝中一番热议。
“互帮互助,应该的。”洛秋衡理所当然地拿起酒杯,两人对饮。
翌日早朝,谢诗筠破天荒地出现在朝廷。
文武百官议论纷纷,不知道骑在葫芦里卖什么药。
尤其是周丞相,隐约有什么不好的预感。
“诗筠,你怎么来了?”安和帝对谢诗筠的出现感到诧异,连忙询问缘由。
“这段时间,诗筠无意间获得了一个不得了的情报,想着今日跟父皇分享。”谢诗筠嘴角微微上扬,意味深长的眼神,有意无意地往丞相的方向飘去。
大家心照不宣,纷纷猜测定然是件能引起轩然大波的事情。
“噢,是什么。”安和帝顿时饶有兴趣,顺着她的话接下去。
“诗筠举报周家买,官卖官,目无法纪,无视朝廷。迄今为止,已经是惯犯!”
话音刚落,她从衣袖那里掏出了一叠厚厚的纸张,由太监交给安和帝。
周家买,官卖官的事情,底下的文武百官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有好几个人也深受牵连。
他们没有想到这些事情会被谢诗筠揭发,吓得额头冒冷汗,恨不得找个地洞钻下去。
“卖官买,官,此话当真?!”安和帝眉头紧皱,怒火重烧。
每一年的考试,他都十分重视。再三叮嘱底下负责人一定要细心审核,没有想到,竟然会在他的眼皮子底下钻空子。
简直就是无法无天!
他气得拍了一下桌子,凌厉的眼神落在了周丞相的脸上。
“周丞相,此事就没有给朕一个交代?”
面对质问,周丞相心尖颤了颤,急忙想好应付的对策。
“若丞相有什么疑问,可以把知府带上来,到时候可以对质。”
谢诗筠现在已经彻底掌握了话语权,把周丞相的后路封地死死的,连一点迂回的余地都没有。
面对人证物证,他哑口无言,只能把这个罪责给承担下来。
更何况,此次牵连到谢元,会有无法预估的后果。
他为了不让谢元遭到罪责,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真假话参半,道出自己的罪行。
安和帝气得满脸通红,这就是他一直信赖的好臣子!
周家被重罚,淑妃很快便得到了消息,趁着安和帝在御书房,连忙赶过去探情况。
“这是臣妾熬的银耳莲子粥,皇上不妨尝尝。”她佯装若无其事,试图讨好安和帝。
然而她打得小算盘,安和帝心知肚明,丝毫没有买她账的意思。
“你来是因为早上的事。”
淑妃面色微僵,随即跪下来乞求。
奈何,安和帝心意已决,不管淑妃再怎么哀求,都没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