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缘故
御书房之中一片寂静,绕是馨成公主也不敢开口,只沉默的立在正中。她看着眉头紧皱的霍瑾承,几次三番都没能吐出一句话。
“叶大人到!”
一直到门外小太监的高唱声响起来之后,这御书房中的氛围才松缓些许。不仅徐子谦,便是馨成公主,看向御书房门外之时也带上了些许希冀。
“微臣见过皇上,见过馨成公主。”叶雨卿入内之后便对着御书房中的人挨个儿行礼,到了徐子谦之后,虽不是行礼,但也十分客气,“右相大人。”
“不必多礼。”
霍瑾承扫了叶雨卿一眼,因着她的到来脸色肉眼可见的缓和不少。但下一刻,又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就再度一沉。
叶雨卿注意到霍瑾承面色的变化,心下也暗自发苦。
她知道,是昨夜自己和霍瑾承的对话,让霍瑾承到现在还记恨了。和叶雨卿没觉着自己何处做错了,她说的,也只是内心所想的而已。
霍瑾承要的东西,叶雨卿不敢给。
或者说,给不起。
“所以你们的看法是什么。”霍瑾承那话说完之后就不再看叶雨卿,转而继续方才和徐子谦及霍馨的谈话,“苏党摆明要苏韵儿为后,你们可有法子?”
听得这话,叶雨卿便是不知道是什么情况,也猜得出个七七八八。只是苏韵儿他们到底做了什么竟然霍瑾承连早朝都不上,叶雨卿却猜不到。
总归,不会是什么好事便是。
“苏党将立后之事与天灾联系,居心叵测,臣——”徐子谦说着一顿,面上露出惭愧之色,“臣暂且不知如何应对。”
听得这话,叶雨卿就大抵知晓是什么缘故了。
苏韵儿的箭头被刻上了凤凰图样要的就是成为大魏皇后,而霍瑾承迟迟没有表态,甚至于连验证真假的举动都没有,就差将‘忽视’态度直接告诉苏韵儿。
这对于着急登上后位的苏韵儿来说,无疑会让让她按捺不住。前些时候苏党人的沉寂,也只是在等一个机会。
如今徐子谦提及的‘天灾’出现,徐青璃入宫的时间也越来越近,苏韵儿,当然按捺不住,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只是到底是什么天灾,叶雨卿没有头绪。
“已过了大雨滂沱的季节竟再度出现洪水,这件事情实在诡异。”霍馨轻声开口,眉头也微微蹙起,“下游的田地和房屋毁了大半,虽人员伤亡不多,但有苏党人的煽风点火,也难以平息。”
霍馨的意思再明显不过,无非是苏韵儿借着这个机会大肆宣扬她是大魏注定的皇后,若她不能登上后位,大魏必定天灾不断。
叶雨卿认真的想了想,大魏史上确实有那么一两次洪水,只是具体时间她不记得。只知晓每一次洪水之后都出现了瘟疫,让处于下游的百姓经受万般苦难。
这件事情,就算苏韵儿成了大魏皇后,也无法改变。
就连大魏史书上,也只字未提苏韵儿做了什么。
仔细想想,大魏第一次洪水的时候,似乎真的很靠近在苏韵儿成为皇后那段时间。也就是说,苏韵儿确实借着这个由头登上了后位。
毕竟此事,确确实实不大好解决。虽然叶雨卿不记得大魏史中有提到苏韵儿肩头刻有‘凤凰’一类的言辞,但苏韵儿确确实实是大魏的最后一位皇后。
如今看来,也是苏党借着这个机会造的势。
“如果皇上与公主信得过臣,臣……倒是话想说。”叶雨卿思量片刻,左右史书上记的东西不会有错,她说了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说。”
霍瑾承虽然依旧恼着昨夜叶雨卿的态度,但也不会驳了她的话。
“臣昨夜夜观天象,发觉洪水之事,并不简单。”叶雨卿斟酌着用词,尽可能的让此话显得不那么突兀,“洪水之后,必还有灾祸。”
叶雨卿的话神神道道的明显,让徐子谦和霍馨的面色都沉了些许。
他们虽然不至于不敬畏那些,可也并不完全相信。本以为叶雨卿能够说出些有意义的建议,却不想——
“雨卿,此事不可玩笑。”
徐子谦想了想,到底开口说着。他的神色凝重,摆明不愿让叶雨卿继续说下去。霍馨微微点头,站在徐子谦这边。
相比之下,霍瑾承的态度,就让人捉摸不透的。
他没有开口,只目光沉沉的看着叶雨卿。旁人或许不知道,可霍瑾承知道的清楚,叶雨卿昨夜看那些史书看到了大半夜,他离开的时候就更晚。
叶雨卿夜观天象……
霍瑾承更相信叶雨卿在他离开之后如蒙大赦,大头就睡,一觉天明。否则的话,怎会眼底一点青黑之色都没有?
纵使是霍瑾承自己,眼底也有些青黑的。这也让本来就心情不好的霍瑾承瞧着越发阴郁,让人不敢轻易接话。
“什么灾祸。”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久到徐子谦和霍馨都觉着霍瑾承因为叶雨卿毫无根据的话而动怒的时候,霍瑾承才终于开口。
虽说语气不大和善,但也没有问罪的意思。
这让徐子谦和霍馨有些意外,苏党的事情霍瑾承从来不会马虎,遑论这么一句‘夜观天象’的神棍话语。
霍馨眉头皱的越发厉害,倒是徐子谦,忽然了悟一般。
“可以制止的灾祸。”叶雨卿依旧没有说清楚,更没有说明白,反而让霍馨觉着越发荒谬,“更是可以利用的灾祸。”
“叶大人。”霍馨在听见这句话之后终于忍无可忍,“慎言。”
她的态度无可厚非,霍馨是大魏的馨成公主,自然不会容忍旁人说大魏会有什么影子都没见着的天灾人祸。
就算霍馨和叶雨卿相处融洽,对叶雨卿这个人的评价也不错,知道她是自家皇兄信任和有几分意思的人,也不妨碍她因为叶雨卿的‘胡言乱语’而不悦。
“公主息怒,微臣所言,句句属实。”叶雨卿不退不惧,史书记载的事情当然不会有错,只是她记不清源头是什么罢了,“此事,绝不会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