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九世情劫录

第三世 木兰辞 第六章 马革裹尸

九世情劫录 万里谁能驯 7074 2022-11-05 02:27

  第六章番书

  这一日,玄宗皇帝和贵妃娘娘在梨园内和乐工排练新曲目

  玄宗亲自指挥演奏,贵妃亲口吹箫

  众乐工更是使出全身解术,将新曲目演奏的甚是悠扬动听

  虽是隆冬时节,梨园内却是一片欢腾

  此时,有侍者上报:启禀陛下,杨相爷求见

  玄宗:让他进来

  丞相杨国忠进得梨园三拜九叩:启禀圣上,有化外小邦渤海国前来下国书,按惯例,圣上当于三日后当朝接见。

  玄宗玩的正高兴,挥挥手:爱卿按惯例办就是

  杨国忠刚要走,又不经意问了一句:这番邦国书,是否也按惯例、在朝会时由翰林供奉李白当场宣读?

  玄宗正忙着排练新的曲目,有些不耐烦:按惯例就是,还问什么

  杨国忠跪下谢恩:遵旨

  杨国忠站起后离开梨园,嘴边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

  原来在之前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沉香亭观赏牡丹花,伶人们正准备表演歌舞以助兴。唐玄宗却说:“赏名花,对妃子,岂可用旧日乐词。”急召李白进宫写新乐章。李白当时在宫外饮酒饮的酩酊大醉,奉诏进宫时尚未酒醒,醉中命杨国忠给自己研墨、高力士给自己脱靴。玄宗皇帝爱其才华,也知他性情素来狂放不羁,不以为忤,但杨国忠和高力士却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此次渤海国进国书,杨国忠和高力士嗅到了报复的机会。

  当夜,杨国忠派了个饱学之士,佯称对李白倾慕已久,邀请李白作长夜之饮,李白性格豪爽,又是个好酒之人,此人胸中倒也有几分才学,更兼口舌便给,哄的李白心花怒放,于是痛快答应了邀约,于是连续几夜与此人饮酒...

  三日后,玄宗皇帝在大明宫召开朝会,宣召渤海国使者。

  虽然渤海国只是化外小邦,但大唐皇帝胸襟开阔,依然给与了足够的尊重。大开丹凤门,派有司将渤海国使者由丹凤门接入大明宫的主殿含元殿。

  使者在主管外交礼仪官员的指引下,穿过宽达176米的丹凤门大街后,来至丹凤门。

  丹凤门是唐大明宫中轴线上的正南门,共有五个门道,其长度、质量、规格为大唐城门之最,千般尊严、万般气象、一派皇家气派。

  丹凤门北面正对含元殿,两者之间为长600余米的御道。

  含元殿是大明宫的正殿,位于丹凤门以北,是举行重大庆典和朝会之所。主殿面阔十一间,加上副阶为十三间,进深四间,加上副阶为六间。在主殿的东南和西南方向分别有三出阙翔鸾阁和栖凤阁,各以曲尺形廊庑与主殿相连,整组建筑呈"凹"字形。主殿前是以阶梯和斜坡相间的龙尾道,表面铺设花砖。在龙尾道的前方还有一座宫门,左右各有横贯东西的隔墙。

  含元殿居高临下,威严壮观,视野开阔,可俯瞰整座长安城,有诗云:"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渤海国使者哪里见过如此壮丽的景观,从丹凤门走到含元殿,一路走来不禁看的痴了。

  此时殿内传来宣召之声:宣渤海国使者上殿

  使者不敢怠慢,整一整衣服,走进含元殿

  进得含元殿,只见文武百官肃立两旁,虽人数众多,但却鸦雀无声,正中的宝座上端坐一人,龙眉凤目、器宇不凡,正是大唐玄宗皇帝。

  渤海国使者来大唐之前,国主曾交代过他一来要处处彰显本国威仪,莫要让唐人小觑;二来也是探探大唐的虚实,看看究竟真的是天朝上国还只是虚有其表。

  这使者一路走来对大唐已是仰慕不已,心想本国哪有如此风物?此时见到宫中威仪,更是战战兢兢、不敢仰视。

  有司宣召:着渤海国使者进呈国书

  使者小心翼翼的按礼仪将国书交给大唐礼部官员。

  按惯例,此时该由翰林供奉李白宣读国书,却迟迟不见李白现身。

  玄宗皇帝有些诧异,但不动声色,目视两旁,不见李白身影。

  高力士过来低声道:圣上,朝会之前我已派人去找太白学士,太白学士昨夜做长夜之饮,至今未醒...我知他性情狂放不羁,但邦交大事岂能儿戏!

  玄宗皇帝脸色沉了下来

  高力士和杨国忠心中暗暗得意

  玄宗皇帝心中怒气渐生,但渤海国使者在侧,不好发作。于是令高力士安排翰林院中其他学士宣读国书。不料却无一人识得番邦文字...

  玄宗怒视众学士,心道:国家养士多年,今日却无一个饱学之土与联分忧。此书识不得,将何回答发落番使,煌煌大唐,今日却被番邦笑耻...若今日无人识此番书,翰林院诸人一概问罪。别选贤良,并扶社稷。

  那渤海国使者本是战战兢兢不敢抬头,但却半天不见有人宣读国书,抬头望去,只见御阶之下,众学士一个个双眼如盲、面有难色...

  渤海国使者不禁有些得意起来,刚才的畏缩拘谨一扫而空,朗声道:臣奉我渤海国主之命,特来下国书,请大唐皇帝陛下下令宣读国书。

  众学士闻言一脸尴尬,玄宗皇帝更是面色不虞

  渤海国使者更是得意:我主这次派我来大唐,一方面是呈送国书,另一方面也是想让我见识见识天朝俊杰。难道诺大一个天朝,竟然无一人能读懂我一个小小渤海国的文字么?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一片哗然,玄宗大怒却是无可奈何

  此时传来一个清脆的声音:小小渤海文字何足道哉,本朝怎会无人识得,适才无人应答,只是天朝想给渤海国留点颜面而已。

  语音方落,一个侍奉茶水的侍女越众而出,跪倒在玄宗面前:圣上,杀鸡焉用牛刀,这小小番书哪里用得着劳烦诸位翰林学士。敢请圣上恩准,让奴婢代为读这小小番书,也教渤海国使者见识见识,在天朝别说须眉男子,就是女流之辈也识得这小小番书。

  这名侍女正是黎欢。李白传授诗书文章之余也教过她诸国文字,黎欢性本聪慧,过目不忘,一段时日下来竟然也有小成,此时见到渤海国使者出言无礼,遂挺身而出为玄宗解围。

  玄宗大奇,心中虽有疑虑,但也好过无人识得渤海文字。就算读错,也能拖延一刻,也许另有转机也未可知,于是温言道:也好,你读吧。你年纪方幼,若有读错之处,也正好请使者指点一二。

  黎欢拿起番书,在御座前用唐音将番书逐字译出,语音清脆,宣读如流。使者大惊,连忙向玄宗皇帝谢过适才失言罪。玄宗龙心大悦。

  但那使者终是意难平,又对玄宗皇帝言道:我国离天朝路途遥远,为免耽搁时日,我主让我见过天子之后请即刻讨了回书回国复命。

  使者见黎欢年幼,心想也许只是识得文字却未必会写,所以才故意将了一军。

  玄宗皇帝如何不知他的心意,但若推辞岂不显得大唐示弱?于是望向黎欢

  黎欢也知皇帝心意,自己识得渤海文字不假,要说到写,简单的语句确实没问题,但国书要写的文辞华美引经据典,这确实有些为难...火烧眉毛先顾眼前吧

  黎欢:请陛下恩准,奴婢来写回书

  玄宗甚为喜悦:准了

  黎欢写了几句,渐感为难,暗自着急

  渤海国使者见状有些得意,心想终于扳回一局

  玄宗见此也皱起了眉头

  此时殿外跑进一人,来到宝座前跪下:臣李白蒙得圣宠进入翰林院,至今未建尺寸之功,实在有负陛下天恩,请陛下恩准李白写此回书,以报圣恩。

  原来李白虽是昨夜大醉,但心中却不曾忘了此事。早起虽因宿醉未醒没能按时上朝,但酒醒后即刻赶入宫中,倒也没错过这紧要关头。

  玄宗见是李白,顿时转怒为喜,心想此人虽是放旷,但却还是识得大体。有他在,小小渤海国的回书又有何忧?

  玄宗:爱卿忠心为国、朕心甚慰。这渤海国的回书就由你写吧。

  李白谢恩后,展开笔墨,下笔千言、一挥而就,回书顷刻写好。那渤海国使者看了,只见李白所书正是渤海文字,字画齐整并无丝毫差错,使者大惊。

  天子命李白诵之,李白就在殿上将回书朗诵一遍,回书写的花团锦簇、内容恩威并施,处处彰显天朝威仪,颂得更是音韵铿锵,那使者听的面如土色、不敢作声。

  李白颂完,使者接了回书,跪倒在地:今日得见陛下天威、天朝俊杰,中土人物果非我撮尔小邦可比,此去回报我主,愿与天朝永结盟好,年年进贡、岁岁来朝。

  玄宗龙颜大悦。

  使者走后玄宗重赏李白,并于当夜宫中赐宴。李白趁机告知玄宗,今日宣读国书的黎欢是自己小徒,才学过人,还望陛下加以照拂。

  玄宗本就对黎欢留了心,只是碍于贵妃,想私下召见黎欢,此时听李白推介,于是第二天下朝后召见了黎欢。

  玄宗考较黎欢诗词歌赋,黎欢对答如流,玄宗暗暗称奇,不料操杂役的宫女中竟然有如此人才,又见黎欢生的相貌不俗,玄宗心中暗暗做了决定。

  三日后,黎欢正在宫中劳作,却见女官进来,将她带到一个单独的小院。

  黎欢莫名其妙:大人,这是哪儿?为什么带我来这里?

  女官:这就是你以后住的地方

  女官说完,一脸喜气洋洋的令其他宫女给黎欢梳洗打扮。

  须臾间,黎欢被打扮的荣妆靓饰

  黎欢出生官宦之家,再加饱读诗书,本就气度高华,此时更是光彩照人

  黎欢:大人,这是何故?

  女官笑道:别叫我大人啦,以后你多照顾照顾姐姐就好

  说着女官带人离开

  黎欢更是莫名其妙,正要出门问个明白,却见高力士带着数人匆匆走来。

  高力士是当朝红人,就连太子见了都称之为兄,黎欢急忙跪下,不料高力士赶忙上前扶起黎欢:娘娘切莫如此,折杀老奴了...

  黎欢瞪大眼睛:娘娘...

  高力士招呼手下摆开香案,拿出圣旨:黎欢接旨

  黎欢赶忙跪下

  高力士:...黎欢才学过人、性行淑均,现封黎欢为贤妃...

  黎欢抬头:公公...

  高力士笑嘻嘻的:娘娘,还不接旨谢恩?

  黎欢:公公,请转告圣上,奴婢父母于半年前亡故,现在正是守孝之期,不可言终身之事...

  高力士一怔

  黎欢:公公,忠孝乃是大节所在,本朝更是以孝治天下。若只图自身富贵现在就受封为妃,那黎欢岂非成了不忠不孝之辈,陛下要一个不忠不孝之人又有何用?

  高力士正色道:娘娘所言甚是,忠孝乃立身之本,我这就禀报皇上,皇上胸襟博大,定能体谅娘娘的一片忠孝之心。

  黎欢当晚就收到信息,玄宗果然大度,表示等黎欢守孝期满再行册封,册封之前就住在这个小院,并有专人服侍,不必再操贱役。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