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灯初上,长锦街还是人流如织。店铺林立,客来客往,摊贩叫卖,殷勤热情。对面的知府衙门透出来的还是一片亮堂,人们已恢复了他们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
三人团上了少年的马车。碧丝与葡萄被丢到了谭家自家的马车上跟在后面。
马车之宽大,令之坐了少年、沈容之,加上三人团还是绰绰有余。而舒适,看看车壁上一连排的抽屉、车中固定的矮桌、上面的棋盘古籍茶水点心、充当车帘的挡风毛皮便知一二,再摸摸臀下的柔软靠垫,便能感受到靠座自内而外散发的暖意,想来那下面应是正燃着碳。
夸张。
车里静得很,能清晰地听到车外传来的人声与车轱辘滚过地面的声音。
沈容之对三人团笑了笑,主动起了个话头:“明年开春该上学去了吧?”
“嗯。”谭净好看了他一眼。他连仨人的年龄都知道。
他又问:“你们仨都是去青州书院吧?”
“是。”
“选修课都选好了吗?”
“选好了。”
“上学用具都备好了吗?”
“备好了。”
“……”沈容之看着她,挑了挑眉。
谭净好觉得,他应当是在奇怪,她怎得又从“说话痛快”模式切换到了“说话不痛快”模式。
她……也很无奈啊。她旁边坐着一尊……错了,一个。一个忽然说要送他们仨回家、现在却又一言不发装哑巴、不动如山还宝相庄严的……玉雕少年。
她有点儿虚。
她想了想,还是克服了一下主动问他:“你明年还去书院吗?”
大唐学子需在九岁之时入学,至十六岁止,共八年。沈容之年十五,今年已经是陇西文举魁首,不知他还去不去读完那最后一年。
“不去了。”他道。
不去读书……“那你是已经授官了吗?”
“授了。”
“……哦。恭喜。”
“谢谢。”
……这是要回敬她还是咋地,多说两句会死啊。谭净好撇过头去,就在沈容之能看到的角度故意翻了个白眼。她回首时,便见到沈容之望着她失笑。
正在这时,玉雕少年忽然开口:“青州吏司正七品典吏。”
谭净好被身旁这突然响起的声音吓了一跳,才反应过来,方才少年说的应该便是沈容之所授的官职。
陇西府自于九年前被先帝划为愉亲王属地,便被同时授予自主科举之权。
三年一科文举,从童生试到乡试,从乡试到会试,能进入王府参加最后一项府试的贡士不过百余人,而这百余贡士在府试之后,要么下放县乡,要么派遣别州,能最终留在青州府城的,又有几呢?
何况是直接从正七品做起,免了从正九品开始苦苦煎熬的过程。
吏司掌一城官员选调罢黜及各城官员互通有无之事,乃是权势变动的核心。谭二爷便是吏司同知,沈容之这是要在二伯手下做事了。
如今先在吏司历练历练,有沈家做后盾,自身又才华横溢,前途真是无可限量。他可算得上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粗大腿。
想到这里,谭净好就更是心平气和了许多。便又相当真诚地对他道了一句:“恭喜沈大哥。”
沈容之笑着再次应了:“谢谢。”
“兼——愉王府幕吏。”玉雕少年便在这时忽的又开口添了一句。
……这说话大喘气的!可真是让谭净好大吃一惊了。她已经觉得沈容之很是了不起,接着就又收到一个更不得了的讯息。
所谓幕吏,特殊官署中协助官员出谋划策之人才。
要说许多文臣武将王侯在府中私养幕僚属官为其仕途权势谋划出力,并不罕见。但这类幕僚徒有其名却无品阶,没有官家俸禄,没有官印文凭,是不能算在朝廷官职当中的。
在这偌大的陇西府,能设有幕吏这一官职之处只有二:一为总督府,一为愉王府。只这两处的幕僚能称作幕吏,乃是堂堂正正的正五品文职。
汤大人身为青州府城的知府也就是正四品,而谭二爷等各司同知也就是正五品,常策等各营守尉也都是正五品。这下便就与他们同样品阶了。
何况,据她所知,愉王府幕吏这八年来不过只有承平二年的府元、贺旷贺大人一个罢了。
如今沈容之成了第二个。
说白了,愉亲王就是这陇西府的土皇帝,还是先帝特意恩准的。先帝允了陇西自主科举,等于允了愉亲王名正言顺地招敛人才为己所用。沈容之做了愉王府的亲信,便是一步登天。
不过,看这几日沈容之与少年之间的关系,也许他应当算是少年的亲信吧。
谭净好平复了下心情,抬眼望去,却见沈容之此刻却是一脸讶异的模样去看方才放出这个重磅消息的少年。
是了,此事众人还不知情呢。授官应该是刚刚下达,否则赏梅宴上那些夫人们早便将此事拿出来大夸特夸了。那么,他们仨此刻便知晓了可算是有幸得很。
但这事无论迟早不都得公之于众吗?沈容之讶异什么?
啊……是少年的身份。他既说了“愉王府幕吏”,等同于承认了他的身份——是愉亲王世子。
之前几次见面,少年沉默寡言,沈容之又未介绍,三人团一直装作不知道从未行过礼来着。如今这样……是要请安吗?
谭净好目光慢慢挪到了少年面上。少年十分敏锐,立刻抬眸望了过来,静静看了她片刻后平淡地道:“不用了。”
……这情景似曾相识啊。她回忆了下,上次在对面酒楼的芒种雅间,少年逆光推门而入,在她犹豫是否就“送葡萄”一事道个谢时,少年便是这般看她片刻,而后便说了“不用谢”三个字。
——读心术有毒。
这话要是那些装模作样的人说的,她铁定先捧一番“真是平易近人平和可亲宽和慈悲”,然后再请个安,做足姿态皆大欢喜。但她看着少年漆黑的眼睛,却觉得他说的“不用”……好像是真的不用。
他不在乎。
她再看沈容之时,沈容之已经又是那副气定神闲的模样了。她又要道:“恭喜——”
“哎哎,”沈容之抬手截了住,同样道,“谢谢,不用了。”
两两相望,谭净好想到她连续道了三次“恭喜”,沈容之亦连应了三次“谢谢”,两人都忍不住笑出了声。
气氛一下便前所未有的轻松明朗起来。
她感觉理智又回来了。
算起来,沈容之已经对他们仨透露了许多本不应他们知道的事。比如前日带他们观审,今日分析他们抓捕奸细的情形,还告知了飞云关外的胡军状况……以上种种,怎么看都不像是对待同僚家孩子的正常行为。何况以沈大爷的官位,说与谭郭两家是同僚,不过是个谦辞罢了。
但即便如此,少年挑明了他的身份时,沈容之仍然很诧异,说明这应当不是他们事先商量好的。也即是说,沈容之并没打算告诉仨人他成了王府幕吏。
那少年……不,世子。世子这样做,意欲何为呢?
看世子的行事,着实比沈容之干脆许多。她若直接问他,他又会不会答呢?
这样想着,谭净好便朝世子投去了视线。用眼神问他。
世子十分配合地用眼神回视。
然而谭净好盯着看了半天,只觉得那双墨黑如玉的眼珠漂亮死了,却愣是没看到一丁点儿预示性的回答。
而后,她眼睁睁瞧着那薄唇一点点一点点地扬了起来,弯了一个小小的弧度,似天边弦月。
这似乎是她第一次看到他笑。
……不对,这不是重点。她再往上看那双眼,这会儿她觉得,那双眼眸明明一左一右清楚写着两个大字:天、真。
……!
她从旁敲侧击到故意激将到言谈挖坑到直接询问——都没用。看来他们是打定主意不会说了。
谭净好垂下眼皮沉吟。
其实他们的行为说是示好自然不对,引诱……也算不太上,严格来说,当是——不着痕迹的引导、半真半假的提示、与若有似无的试探才对。引导他们看着这件事一步一步地发展变化,从旁提示一些他们不可能得知的事,最终……都是为了让他们靠自个儿的脑袋思考出事情的前因后果与来龙去脉。
这很像是训练,也像是试探,更像是考验。
这时,她忽然想到沈容之带他们去第一次堂审之时,他问的话。他问三人团“精彩吗”,“害怕吗”,当时她故意答了个“怕”,他便道:第一次见,怕是正常的。以后见得多了,自然也就不怕了。
他们仨以后为什么会见得多,凭什么要见得多。
想着这所有,谭净好心中,渐渐浮现了一个十分相当极其荒谬的想法。
<更新更快就在笔趣网www.biqu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