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临水村
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消息之后,薛柔转身又去了农庄。
农庄整个上空都飘荡着一股浓浓的豆油味儿。
莫桑在一边打着小算盘,“东家,我们可以先弄一些油出来低价卖出去,然后再买些黄豆回来继续。”
这样一来一回都不用再继续朝里面投入本钱了。
油被装进了竹筒里,竹筒是山上砍的不要钱。
薛柔一边把玩着古朴自然的竹筒,一边摇了摇头:“不行,这油虽然香,但是里面的豆味也很明显,其他人一吃就尝出来了。”
到时候其他人也拿豆子去榨油,岂不是她们就没有优势了?
最正确的做法就是在其他人还不知道之后多买些屯在那里,赚一大波钱!
莫桑干巴巴的笑了笑:“东家多虑了,咱们杂货铺可是连陛下都夸奖过的,借那些人一百个胆子,他们也不敢效仿我们!”语气里满满的自豪。
等等,陛下什么时候夸奖杂货铺了,明明夸奖的只有她一个好吗?
薛柔一边不满的在心里嘀咕,一边暗自叹息,她都忘了这是个君权神授的封建社会了,直到现在被突然点醒。
是的,就算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豆油是豆子榨出来的,也没有人敢效仿,没有人愿意为了这件事得罪她这个被陛下夸奖过,被官差们称兄道弟的杂货铺东家!
这就是权势的力量吗?薛柔砸吧砸吧嘴,觉得有些上瘾。
若不是她是跟正苗红的21世纪守法好公民,熟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她都要被这些特权俘虏了。
以前,薛柔这个被陛下赞叹过的东家的称号仿佛让她身上蒙了层神圣的光,走到哪里都会有人不自觉的偷看她。
然而今天,薛柔晃荡到现在,所有的人都聚精会神地看着一滴一滴,不断朝下滴油的石槽,根本没有空搭理她。
哪怕已经经历了一个下午和一个晚上,哪怕做出来的油已经装了好几个竹筒,但是她们还是对黄豆榨油充满了好奇。
榨油的地方是在农庄的西南角,因为石块又大又重,所以昨天临时只搭建了一个石磨,上午薛柔过来看的时候,石磨已经添加到了五六个。
能出大力气的女汉子们不多,那些力气较小的夫郎便几个人分成一组,一起使劲拉动那沉重的石磨,咔嚓咔嚓,黄豆被碾碎的声音不绝于耳。
明明是干着重活,这些人的脸上却笑出花来,火辣的天气,让他们脸上漫着不自然的潮红。
薛柔过来晃荡一圈,然后被吓了一跳,赶紧叫来莫桑,“去找人将这里安个棚子,弄得凉快点。在这之前,店里的冰水每天上午最热的时候和下午最热的时候各送过来一次。”
“还有中午的时候把他们赶回去休息,谁要是一天到晚不停的干活,就把人撵回去!”
高温作业最是要不得,21世纪有多少人是因为高温劳作中暑死亡,她只是想赚钱,可不想要别人的命!
哪家的工人能有这样的待遇?一天两次冰水,哪怕是一些小地主都没有这个待遇!
而且别人雇佣工人,那是恨不得让他们喝水撒出来的尿都放在自己家地里堆肥,哪像自家东家,中午的时候还不允许工人干活!
莫桑张了张嘴,想要劝说,但看到薛柔一脸坚定的神情,最后还是闭上了嘴巴。
算了,她们东家也不是一天两天这么大方,心善了,自己适应适应就好!
心累的莫桑,趁着薛柔一走,立马板起一张脸,语气是那么的高高在上,“各位听到了吗?咱们东家心善,一天送两次水过来。”
“中午也不用干活,放你们一个时辰休息,这可是顶顶好的待遇了。”
“然而咱们东家心善,也不是你们偷工减料的借口,只要让我看到你们偷懒一次,立刻撵回去!”
“都听明白了吗?”说到最后,莫桑冷冷的扫视一圈。
“听明白了!”被招聘过来的30多个人又惊又喜,拍着胸脯保证,“莫管家,您放心,我们绝对好好干!”
她们不是第一次做工了,这些警告的话,她们都已经背熟了,甚至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反正她们是老实本分,靠力气吃饭的人,也从来没有想过偷懒。
然而这一天两次冰水的待遇真叫所有人惊喜万分。冰水啊,她们从来没有喝到过的东西!据说都是达官贵人,一天才能喝上几口!
一些会算账的夫郎,甚至有些恍惚,他们只是来做个工,一天40个铜板就已经很多了,然后一天还两次冰水,这这这,杂货铺的东家真的不是神仙下凡吗!
简直就是给她们送钱呀!
当然,如果能够直接把冰块的钱换成铜板给她们就更好了,一些抠门扣到家的夫郎腹诽。
若是让薛柔知道这些要钱不要命的人的想法,心里可能想骂娘,所幸,薛柔早已经离开,根本不知道后来发生的事。
当然,就算不知道这些事,薛柔也想口吐芬芳,被热的。
大周这边的天气真的是说热就热,热的让她毫无防备。
上一次来这里的时候,虽然有些热,但还在忍受的范围之内,再加上薛柔在现代的时候进出都有空调,都忘记带个风扇过来了!
现在坐在临时租借的牛车上,薛柔整个人热的都快虚脱了,豆大的汗水不断地从脸上涌现出来,再牢固的防晒都抵不住炎炎的热日啊!
“还有多久能到啊?”薛柔擦了把带着防晒霜香气的汗,不耐烦的询问。
前面驾车的人也是同样的满脸汗水,转过身子,强打起精神安慰薛柔,“这位客官别急,就快了快了。”
快了快了,你倒是说个具体时间啊,半个小时之前你就说快了。
不知道过了多久,就在薛柔觉得自己要迎来有史以来第一次中暑的时候,终于视线里出现了一个看起来就比较荒凉的村子。
几户人家稀稀拉拉的伫立在道路一边的黄泥路上,进村的道路格外的崎岖,村口竖着一块快要看不清字体的木牌上面写着,临水村三个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