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运粮难?
本始四年,史载:“天下郡国四十九地震”。
重生前的那一世,冯媛只是从家人处听说了这场大地震。
家人们常说本始三年天下大旱,旱情绵延东西数千里,本始四年天下又地震。不过,好在潞县有太行山遮挡,地震对潞县没有什么影响。不过,别的地方就惨了,听说死亡六千多人。
四月底五月初,冯家忙于收麦种粟。直到粟种被耧车播入田地里后,这场发生在夏四月壬寅(二十九)日的地震才传到了上党郡潞县来。
这是一场同时涉及了四十九个郡、国的大地震。这场地震发生在河南以东的四十九个郡国,主要是在齐鲁之地的诸城昌乐一带。
地震导致了有的地方发生山崩、水出,不少城郭、房屋被损毁,死亡六千余人。北海、琅玡两郡的太-—祖庙和太-—宗庙也被震坏。
地震发生后,宣帝下诏,命从丞相到中二千石的各级官员们向民间征询救灾事宜。又命三辅地区、太常、内郡国等举荐贤良、方正之士。因地震破坏严重的,免收租赋。大赦天下。
上党郡潞县距离震区远,再加上交通不便利,地震的消息传到潞县时,已经过去差不多一旬了。
年初,正月的时候,远在长安的天子曾经下诏:“丞相以下至都官令、丞上书入谷,输长安仓,助贷贫民。”旨意要求丞相以下至中央各署官员都要上报捐助谷物的数字,输入长安仓,以帮助朝廷赈贷贫民。
原本,这道旨意与冯家的关联不大。本始四年,在长安的冯家人只有小冯媛的父亲冯奉世在做着郎官。不属于被要求捐谷的人员范围之内。倒是立新皇后霍成君的时候,冯奉世领到了金钱绢帛。“三月乙卯,立皇后霍氏。赐丞相以下至郎吏从官金、钱、帛各有差。赦天下。”
地震的消息传来后,冯家宿麦大丰收的喜悦被冲淡了些。冯遂与几个儿孙商议再三,决定向朝廷输谷。
自从民间纳谷不再被授予爵位之后,民间纳谷的热情就不高了。
文帝时期,民间纳谷会按照所捐给朝廷的谷物数量被授予民爵。
捐谷少的,爵位低一些;捐谷多的,爵位高一些。最高的可以被授予十八级爵位,仅比列侯和关内侯的爵位低,当然了,捐给朝廷的谷物也不少就是了,像十八级的大庶长就需要输谷一万二千石。
武帝时期,征战频繁,不少人不是在服“正卒之役”的路上,就是在服“屯戌之役”的路上。
民间为了免服徭役,往往会纳谷买爵位至五大夫、千夫等。五大夫是沿袭秦制的民爵的旧爵位,千夫是武帝新颁布的武功爵位中的第七级。五大夫和千夫爵位可以免除徭役,如果犯了罪,还可以减二等量刑。
自汉克匈奴之后,爵位就不再有人买了,因为,无论是沿袭秦制的旧爵位还是武帝新颁布的武功爵位都已经没有优惠可言了。
冯家给朝廷输谷,没有了以前纳粟授爵的好处。粮食捐给朝廷,没有了实际的益处,有的只不过是名声上好听些。冯家的名声已经很好了,决定输谷入朝廷,只是想让朝廷用以赈济灾民。
秦汉时期的上党郡位于今天山西省的东南部。
上党郡是由群山包围起来的一块高地,【释名】解释其名字来源:“党,所也,在山上其所最高,故曰上党也”。
上党郡的东部、东南部是太行山脉,与今天的河北、河南二省分界;西南部为王屋山与中条山,与今天河南省分界;西面是太岳山脉;北部为五云山等山地。“地极高,与天为党,故曰上党”。
从上党郡的潞县去长安有两条路可以走。
一条道路是向西,取道乌岭关,至河东郡的平阳、安邑。乌岭山脉南北绵亘数百里。
另一条是向南,沿着浊漳水谷地至泫氏,然后,循泫水谷地至高都,这两县都在上党郡内。到高都后,进入丹水谷地,向南,经天井关到达河内郡,再南行经河阳至雒阳(洛阳)。这条路途中要经过“太行八陉”之一的丹陉,途中多是险峻崇山,水流湍急,道路宽度仅有三步(四米),绵延四十里,盘旋如羊肠。
粮食运抵雒阳后,可以通过漕运转向关中。
自汉初定都长安后,每年都需要从关东运输大量的谷物到长安,以满足关中地区贵族、官吏和军队的需求。
漕运关中地区,漕船要经过黄河三门峡。三门峡处的黄河河面狭窄,多奇石浅滩,水势湍急,还有著名的砥柱之险。后人所著的【水经注—河水四】里曾经说到这一段黄河的航运条件的险恶:“激石云洄,澴波怒溢,合有一十九滩,水流迅急,势同三峡,破害舟船,自古所患。”
黄河三门峡段水运艰险,粮食损耗很大。
从山东向关中地区漕运,费用浩大,需要的时间很长,且运输过程中需要的人员也很多。
为了改善漕运的状况,武帝时期,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大农郑当时提议开凿漕渠,用时三年,沿着秦岭北麓开凿了与渭河平行的人工运河漕渠,使得潼关到长安的运输时间和路程大大缩短。另一方面,沿渠的民田也得到了灌溉之利。
从潞县去长安,如果不想经过黄河的砥柱之险的话,那就是选择西行,越过乌岭,行至晋国古都新田。然后,或是选择继续走陆路,从新田沿着涑水河河床一路向西南,抵达临晋关(武帝时期改名为蒲津关),西渡河(黄河),至河曲,继续西行,沿着渭河床一路陆路抵达长安。
另外一个选择是从晋国古都新田开始乘船,沿着汾水向西至汾阴,然后,向南沿河至河曲,之后,顺渭至漕渠抵达长安。
朝廷正月的诏令是号召民间输谷入长安仓,用以赈济贫民。四月末的地震是发生在东部四十九郡、国。如果是要给朝廷捐谷赈济地震灾民的话,那么,输谷入长安就不合适了。赈济灾民的话,输谷入敖仓是近便的选择。
敖仓是先秦时期设置,在河南郡荥阳东北的敖山,其北部是滔滔黄河天险。敖仓是漕运的中转站,从黄河而来的山东等地的漕粮先运抵敖仓,然后,经陆路转运雒阳和长安。
冯家年前种植的近三十顷的菽收获了五六千斛,今年收获的宿麦有十多万斛,算下来,可以向朝廷的官仓输谷:宿麦上万斛,菽三千斛。粮食是有,可是,以当时的运输能力而言,没有那么多的人力和牛车来运粮食。
西汉时期,远距离的运输主要靠人拉车来完成。一辆车,基本上六个人来拉,两边各三人,一车装二十五斛,约合后世的三百五十到三百七十公斤,一天走不了一百汉里。牛车呢,能拉七十到八十斛,一天倒是可以走百余汉里。且,牛车也不需要那么多的人来挽车。
牛车很好,可是,冯家暂时没有那么多的牛和牛拉的车。
冯家通过和各家联谊以及自家购买的牛加起来不过二百余头。
夏天暑热,一天走不到百里。南下,过太行陉,多是河谷山道,道路狭窄而且不便牛车行进。
对冯家来说,当然是选择向西,走上党道,过乌岭,走一段陆路,抵达晋国古都新田后转水路,通过船运粮食入长安仓。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省牛力,不耽误冯家自家的农田生产。另一方面,雇佣的僦也不需要很多。
上党道是大道,当年秦始皇出行时曾经走过这条道。
从晋国古都新田开始的水路运输,一路顺水势而下,除了几个河□□汇的地方,其余之处基本上是不需要人力拉纤挽船的。再者说了,船的装载量可比牛车大的多,一条船可装五百斛谷物。
开年春正月天子的诏令中提到:“民以车船载谷入关者,得毋用传”。冯家输谷入长安仓,数量少的话,可以按照诏令中所说的,不用去县寺开“传”。可是,冯家准备输入长安仓的谷物数量庞大,达上万斛,谨慎起见,还是开个“传”出行的好。
冯家准备捐给朝廷的谷物中计:宿麦一万二千斛,菽三千斛,共计一万五千斛。
朝廷在河水和渭水相交之地设置的有船司空县,可以先行派人去那里,安排好船只,等谷物从陆路运到后就装上船,运往长安。谷物的数量大,县寺也会派人随行。
冯家的人手紧张,为了输谷,除了自家准备的牛车之外,又从市上专门雇佣了一些僦,即是那些以自己的车辆出雇于人、替人担任运输的劳动者。行情按照官府雇人运粮时,“一车载二十五斛,与僦一里一钱”。
潞县的僦本也不多,冯家又额外雇用了一些人,推着辘车,也就是独轮车,一同运载谷物。长途运输过程中可选择途中的河东郡仓垣仓来中转。
商议之后,冯媛的大父冯遂决定派出家中排行第三、第五、第七至第十五的孙儿冯信、冯武、冯恽等兄弟十一人带着僮仆五十余人,带领着牛车、辘车和人力挽车的大队准备出发向长安输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