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离开
杨修文是怕这小孩因为在他们家的那几年,每天陪他最多的就是这个年龄相访的妹妹,他把这个小孩因为依赖而产生感情。
这跟爱情是不一样的,而且这么小的小孩他真的分得清楚爱情和亲情吗?杨修文表示很怀疑。
虽说古代的小孩都挺早熟的吧,可是十岁就开窍了,是不是有点早了?这家伙十四岁就想着要娶老婆了,就让人很无语了。
「才不会,二哥,你不要乱说,我就是喜欢晴晴,不是哥哥妹妹之间的喜欢,就是想把她娶回来做媳妇的那种喜欢。二哥,等你遇到喜欢的人,就会知道那种感觉了。」骆思羽一听到杨修文质疑他对杨玉晴的感情,立马就像一只炸毛的小猫。
这要是别人说的,最起码就得一顿打,可是这是他二哥,哪怕他现在已经能打赢了,他也不敢。
「臭小子,我现在还不想要娶媳妇,谁跟你一样?早早就想往坟墓里爬。」杨修文白了他一眼,这小孩就是欠收拾了。
刚刚还哭的那么凄惨,早知道就不安慰他了,省的让他在这里惹自己生气。
五天的时间,他们把清单列好之后,把物品也准备好了,十辆马车浩浩荡荡的从北昭国的都城出发,一路南下往大秦国边境而去。
他们在做都城这边准备的东西并不多,一路南下城池还有很多,所以筹备货物的事情并不急于一时,而且有些东西不奈烦,还是得到了男方那边再披发过来。
又是两个月的马车,这一趟因为有骆思羽保驾护航,所以一路走的特别顺利,当然,在遇到一些大清国没有的东西时,他们也会采买一些到时候试试看能不能卖?
骆思羽最想要的还是大秦国的粮食,毕竟他们已经种了好几年高产作物了,有了这些高产作物,那些老百姓就不会饿肚子了。
当初要回来也是他没想到这个问题,所以带过来的种子并不多,实验过后,大家也都看到了结果,这才有了这一次的松口,毕竟如果没到人家的地方,哪里能够买到人家的种子?那不是异想天开吗?
而且经过之前的水灾,虽然已经恢复生产几年了,但是因为土地土质的问题,粮食产量一直提不上去,哪怕是把静王府的,粮仓都掏空了,也补不上这个缺粮的窟窿。
能够知道大秦国有这么高产量的作物,还是因为杨修文这个大秦国国民的科普。
其实她也不是浪费口水去跟那些人争辩,而是从自己妹妹的空间里面弄了一些已经晒干了的玉米,棒子,稻谷和小麦一起拿到朝堂上,让皇帝亲自看看。
刚开始大家在听到杨修文说出来的产量时,一个个的都嗤之以鼻,毕竟从来没有出过那么高的产量的,哪怕是再怎么换种子?也不可能分那么多倍,肯定是这个新上任的杨大人在胡说八道。
其实胡说不胡说那些懂得种植的官员一看就知道了,那玉米虽然是晒干的,可是那颗粒饱满的样子,只看那苞米棒子就能够感觉得到了他的产量肯定低不了。
那个时候甚至还有人质疑杨修文是大秦国派过来的女干细,不然他拿上来的这些东西是从哪里来的?他又为什么会知道这东西的产量的?
杨修文并不需要多做解释,只丢下了一句无意中得到的,就不再多管了,整个大殿除了皇帝还有皇帝身边的太监总管,跟太子骆思羽知道这件事以外,其他人纷纷猜测这些东西到底是以什么渠道进入到北昭国的。
最后他们也没有得出什么结论,而是由皇帝,带他们去看了,之前在皇家庄园里面实验的的一亩地玉米和一亩水稻,不是他们不多重一些,而是杨修文拿出来的种子就只有这么多而已。
杨修文想到是两国能够互通商贸这样子,来回才比较简单一些,而且他想要为自
己的妹妹留一条后路,如果小妹真的跟骆思羽这大尾巴狼好上了,那么,两个国家之间有互动才能够维持关系,才没人反对自己妹妹嫁给骆思羽。
在试验田收割的前几天,朝中的大臣们,一个个都跑来守着稻田,朝都不上了。
知道收割下来的稻谷打下鼓励之后上称,那个数字所有人都,仔细的看了两三遍才真正相信了一亩地的稻谷,竟然能翻三四倍!
那些玉米更不得了,玉米棒子打下来之后,有几个官员拿了一根生的玉米棒,掰成好几段,都想尝尝这东西,黄登登的到底是个什么味道?
刚刚咬下去一口清甜软糯,的口感瞬间征服了所有吃过的人。
杨修文还跟他们说过这东西,如果在植株上等到最成熟之后,拔下来晒干磨成粉,那吃法跟面粉是一样的,不过,这种玉米粉里面多了一些玉米的清甜会更好吃一点。
这才有了那些人动摇想去大秦国买种子的想法,毕竟就算没有像做实验田这么费心照顾,精心伺候的田地,应该产量也少不到哪里去?毕竟高产最重要的关键还是在于种子,就是不知道到底能不能换到种子回来。
然后从骆思羽带队离开之后,朝廷上的大臣们也不再讨论其他的了,一个个都伸长着脖子等着太子殿下,能够把他们需要的种子换回来。
在他们得到同意的时候同时,杨修文在北昭国的都城让暗卫给端木乔送了一封信,大致就是说明了他们想要通商的想法,而且这一次还是骆思羽带着队伍。
端木乔当然也同意了,不说这想法,是他二哥提出来的,就说想要百姓更加富足,总是困在这一个方寸的之地也是不行的。
端木乔写好了圣旨之后就派人快马加鞭送到边关这边来,边关的百姓在听到北昭国的人要过来这边换东西的时候,都很是抗拒。
其实就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抗拒什么,端木乔知道了情况之后立马就派大舅哥杨谨文过来处理这件事情,他比较有经验。
杨谨文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感觉自己就像搞传销的一样,来到边关之后,就开始给边关的民众洗脑。
当然也想到了一些计策就是,开放市场的时候,会有士兵在市场周围保护。
有了这些士兵,那些做生意的百姓心里会更安稳一些。
大秦国内一些商人也嗅到了商机,在得知道北昭国大致需要什么东西之后,快马加鞭的先派人到边关这边来买铺子或院子。
这样货物运过来之后才有地方可以存放,而且自己在路上还得花钱雇人保护货物的安全,进入边城之后,才让人放松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