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宋疆

1354 质问

宋疆 青叶7 6700 2022-11-07 10:32

  韩彦嘉虽然也一直是中正清廉、为国为民,加上其皇亲国戚的身份,也就使得他不管在朝堂之事上,还是在个人的私人事情上,往往都能够把握好分寸。

  但因为谢深甫的交情,以及谢深甫对于朝廷都城北迁的忧虑,于他而言也是颇有感触,所以使得他虽然心忧朝廷,但在对于朝廷的危机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时,一向稳重的韩彦嘉并不打算在心里做出这种结论来。

  更何况,对于燕王叶青这个人,韩彦嘉心中倒是佩服多过担忧。毕竟,不管是自己在朝堂之上能够有今时今日的威望,在除了自己乃是皇亲国戚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便是燕王也对他颇有好感。

  当年韩瑛能够被圣上赵扩娶到宫中,并被册立为大宋朝的皇后,据说也离不开叶青当时的从中牵线,虽然谢深甫的孙女谢道清,才是真正的做媒牵线之人,但据皇后韩瑛所说,叶青当时在其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所以不于公于私,韩彦嘉在对待燕王一事儿的立场上,与谢深甫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

  而今日在来朝堂的路上,他就已经在心中打定了主意,不管谢深甫如何怂恿自己,他今日都不打算在赵扩面前开口说话,更不会为谢深甫而去捕风捉影的攻讦燕王叶青。

  大宋朝能够有今时今日的局面,只要眼睛不瞎,只要心里还有杆秤,那么就必然清楚,大宋朝如今开疆扩土、再次走向强盛,甚至超越当年鼎盛时期的大宋的原因,几乎都是因为叶青一人。

  徐谊、贺詹、李壁、杨忠辅等人,之所以愿意跟随谢深甫进宫面见赵扩,而后表达出对朝堂以及燕王的担忧来,在韩彦嘉看来,无非就是为了自己的仕途在着想。

  如今大宋朝可谓是一片祥和,无论是地方上的官吏,还是各路大军中的将领,在燕王北伐的尾声若想要再在仕途上有所升迁,可谓是难上加难。

  何况,随着朝廷把都城由临安迁至燕京,也就意味着朝廷的重心与注意力也在渐渐北移,如此一来,受朝廷重视的官员,除了都城内的众多官员外,南边的地方官吏必然是越来越不受重视,原本如同后娘养的北地各地官吏,在朝廷都城北迁之后,自然就成了香饽饽。

  毕竟,朝廷都城北迁,那么也就意味着,不管燕王在北地如何只手遮天,终究还是要顾及朝廷的脸面才是,在一些地方官吏的任免、升迁上,虽然燕王依旧拥有极大的话语权,但都城北迁至燕京之后,终究还是要有一部分的权利必须过度给朝廷才是。

  而且……虽然如今圣上没有明说,燕王府也没有公告天下,但如今在官场之上,已经有风声传出来,那就是前些时日燕王叶青亲自给圣上赵扩写了一封密信,密信中的详细内容,除了燕王与圣上之外无人知晓,但还是有一部分的内容流传了出来,那就是在北地官吏的任免、升迁、调用一事儿上,燕王允诺了圣上可以随意行事。

  这个消息如同一道惊雷瞬间瞬间在官场上炸开了锅,尤其是北地的各地官吏,不得不暗地里开始权衡着他们的仕途与立场。而南地的官员,在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瞬间就把目光瞄向了北地有数的几个大的州府的差遣上,而一些原本在南边小州府担任差遣的官员,同样也开始因为朝廷将要北迁都城的消息,开始为了仕途而把目光放到了北地的其他州府上,或者是直接就把目光放在都城燕京。

  总之,朝廷迁都一事儿,加上无风不起浪、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官场信条,使得南北两地的官员,私下里都不由自主的开始给自己谋划着后路,权衡着立场。

  但因为叶青在北地的威望以及权势,加上北地几乎都是叶青一手收复的,各地的官员也都几乎是经同叶青的手而任命,所以相比起南边官场的震荡来,北地的余波自然是要小了很多。

  何况,叶青这些你年来,无论是率兵征战沙场,还是在朝堂之上与人斗,最后的结果都是取得了最终的胜利,甚至就连皇家都在叶青跟前吃了不小的亏,但唯独有一人,却是因为反对叶青而得到了升迁,得到了朝廷的重视。

  这个人自然就是如今对着赵扩侃侃而谈的谢深甫,而徐谊、贺詹、杨忠辅等人,之所以从南边早早来到燕京,除了因为同在谢深甫门下认过差遣以外,自然也是希望在朝廷把都城北迁,重心开始北移之时,他们的仕途还能够像以前那般一路畅通。

  谢深甫是如今朝堂之上唯一得罪叶青,还落得好下场的一个官员,这在徐谊等人眼里看来,那就便是别有一番滋味。也像是给他们提了一个醒,给他们指明了一条有机会靠反对叶

  青而得以仕途升迁的捷径。

  不得不说,这些人包括谢深甫的小算盘,都被韩彦嘉一一看在眼里,只是因为交情与颜面的原因,使得他无法把这些问题都挑明开来。

  何况,这也与他的行事处事风格不符,这些年来,韩彦嘉倒是能够十分清楚的摆正自己的位置,也很清楚,他如今之所以能够受到朝廷的信任与重用,其实与他的皇后女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赵扩的表情带着一丝意味难明,耳边则一直是谢深甫为首的等人的声音,结党营私、权势遮天、假公济私、功高震主、横征暴敛、鱼肉百姓等等有着明显谋反的词汇,都一一的向赵扩的耳朵涌来。

  赵扩连续清了好几声嗓子,直到声音在大殿的角角落落都能够听见时,谢深甫等人这才渐渐安静了下来,因为韩瑛的请求,所以赵扩的目光扫过韩彦嘉身上时也并未做多停留,更没有把今日这个敏感的话题拿出来问韩彦嘉的意见。

  在大殿上几人的目光都注视向赵扩时,赵扩这才缓缓开口道:“谢大人以及诸位大人所言之事,可有确凿证据?燕京城的百姓真的是如此议论燕王?北地各地官吏,包括济南府、太原府等等,真的如各位所言那般,早已经对燕王不满了吗?”

  谢深甫的表情微微愣了一下,随即硬着头皮道:“回圣上,臣等所言句句属实,这些都是臣在燕京亲眼所见、亲耳所听,而徐谊徐、李壁、杨忠辅三位,这一路从临安北上燕京,走的乃是陆路,特别是进入北地之后,每到一处听到的……都可以证明,燕王在北地结党营私、独断专权之实。至于横征暴敛,圣上想必也应该有耳闻才是,当年不管是史弥远史大人还在时,还是韩侂胄在时,都曾极力反对叶青对于北地官员升迁、调任的专权,而在各地州府的赋税事宜上,朝廷更是插不上手、说不上话,都是由燕王一人独断,如此一来,在少了朝廷的节制之后,燕王又怎么可能放过如此大好的敛财机会?那些被燕王亲手提拔的官吏,更是与燕王沆瀣一气,为了讨好燕王的欢心与重用,在地方更是大肆搜寻诸多奇珍异宝……。”

  不等谢深甫说完,赵扩已经是有些听不下去了,坐在龙椅上揉着太阳穴无奈的笑了笑,道:“这些罪证……朕怎么听着耳熟呢?朕记得史弥远的罪状之中,韩侂胄的罪状之中,好像也都是这些罪证吧?所以谢大人的意思,燕王是犯了跟史弥远、韩侂胄一样的谋逆罪?”

  “圣上,历朝历代能够在朝堂之上只手遮天之人,哪个不是被权利与欲望冲昏了头脑,从而做出了大逆不道之事儿?不可否认,燕王有功我大宋朝廷,但朝廷也给了燕王权利与威望,而这些恐怕便是燕王被冲昏头脑的原因。臣等与燕王无冤无仇,本不该如此攻讦燕王,但臣等食朝廷俸禄,忠皇家之事,在此紧要关头,就算是得罪燕王,也要向圣上禀明眼下我大宋之严峻形势才是。如今燕王在北地权利与威望并举、无人可及,若朝廷再不及时节制,恐也将致燕王步史弥远、韩侂胄之后尘。而圣上若是在这个时刻节制燕王,岂不也是为燕王好?让燕王悬崖勒马?”徐谊一幅大义凛然、忧国忧民道。

  赵扩却是听得想笑,这些人,不管他们是为了什么,但如此颠倒黑白、毫无证据的捕风捉影,甚至是可以视为栽赃陷害的行径,他们是怎么说的如此正义凛然、脸不红心不跳的呢?

  “若是没有确凿证据,朕随意节制、打压燕王,那岂不是会使得我们二人君臣不和?如此难道对朝廷就有利了?”赵扩依旧是微笑着问道。

  “正所谓不破不立,燕王南征北战多年,臣等以为……也是到该安享晚年的时候了。何况圣上您如今正是风华正茂、年轻有为之时,若是燕王一日不放北地权利,圣上又如何在朝堂之上一展文韬武略?”看似长得跟谢深甫一般中正样子的李壁,此时开口说道。

  “君臣不和,可是会引起朝廷动荡的啊。”一直没有开口的韩彦嘉,此时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不等赵扩再开口质问其他几人,便叹着气继续说道:“如今我大宋朝好不容易在燕王戎马半辈子之后,有了眼下这幅强盛局面,我们又怎么能够就轻易的把如此强盛机会断送掉呢?难道各位,还想要再重温一边当年金国带给我大宋朝的耻辱不成?”

  “如今已经是四海升平,何来威胁可言?更何况,圣上年少有为,文韬武略俱佳,若非圣上支持燕王,燕王又怎么能够在金国势如破竹、连战连捷?而且圣上征大理、罗甸、自杞时,也已经证明圣上一人便可威震四海。韩大人既然知道如今适逢我大宋再次强盛之际,那么自然也

  应该清楚,权臣对于朝廷的影响丝毫不亚于千军万马才是。”谢深甫有不满的冷声哼道。

  韩彦嘉没理会谢深甫怒视过来的目光,依旧是望着眼前的几阶登上龙椅的台阶,声音很平静的道:“谢大人所言的四海升平,恕下官眼拙看不到,不过下官倒是知道,即便是金国随同着夏国、辽国都被燕王所亡,可……如今在我们的正北边,还有一个号称大蒙古国的草原王国,谢大人难道就不怕,朝廷这边刚刚打压了燕王,草原那边就会立刻驱兵南下吗?到时候,一旦燕王与圣上君臣不和,试问,谁来抵抗草原狼的侵袭?谢大人您,还是说徐谊、李壁、杨忠辅等诸位大人?”

  “一个小小的草原之国,自号大蒙古国,难道以我大宋这些年来的南征北战的骁勇将士还抵御不了?我们不去招惹他们,恐怕他们心里已经暗呼侥幸了。”谢深甫再次冷哼一声道。

  韩彦嘉终于是不屑的笑出了声,此时缓缓回头正视着怒视他的谢深甫,针锋相对道:“谢大人可去过草原?可见过来无影去无踪的蒙古人是如何劫掠我边境百姓的景象吗?谢大人可知道,那北边的草原有多大?可知道数万大军一入草原,如同一叶孤舟航行于海上,可知在茫茫大海中寻找一叶孤舟有多难?”

  面对韩彦嘉的质问,谢深甫动了动嘴唇并未说话,而胸口已经积聚了浓浓不满的韩彦嘉,此时则是得理不饶人,扫视了一圈徐谊等人,便继续说道:“谢大人可知道,如今就在距离儒州关隘不过百十里地的长岭,我朝廷大军就在与蒙古人僵持不下?谢大人可知道,如今燕京已经是寒意入骨,而草原上更是寒风如刀、雪花如鹅毛一般的恶劣景象?”

  “坐在温暖的书房观天下、论朝局自是无可厚非,但若是把自己臆想的猜测当做事实来判断,可就是当着天下人的面贻笑大方了。谢大人显然不明白,当草原上的蒙古人,在寒冬没有一口粮食果腹,没有御寒的衣物取暖,不得不跟牛羊马同住在臭烘烘的牛羊圈里时,他们的心志在寒冬之下会变得有多坚硬,更不会知道,为了一口吃的,他们是真的……会杀人的,为了一头羊、一头牛,亲兄弟都可以刀枪相向,如此一个野蛮的牧族百姓,谢大人恐怕不知道,他们一旦上了马背之后,其强悍要远远超过我大宋的兵士。所以下官不得不提醒谢大人,若是因为你们的污蔑陷害燕王,而导致圣上与燕王君臣不和的话,那么对于在严寒之中求生存的蒙古人来说,可是一个绝佳的侵袭机会,到时候、谢大人,这个后果你承担不起,你非但会成为我大宋朝的罪人,同样,你也会成为我华夏民族的罪人!”

  “韩彦嘉你……。”谢深甫乌黑的脸庞涨的通红,望着韩彦嘉毫无惧sè的脸庞,伸出的手臂在空中剧烈的颤抖着,但又不知道该如何反驳韩彦嘉。

  毕竟,韩彦嘉所言正是他的软肋,自燕京入秋之后天气渐凉,谢深甫等人别说走出燕京城体察民情了,就连走出自己的府邸都有些不愿意,所以几乎每日所做的,便是在温暖的书房内讨论、猜测天下大势,而并不是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去亲自体会天下大势。

  唯有进宫之时,在这些时日里来,才是谢深甫等人愿意走出温暖的书房的时候,而即便是如此,就在他们的马车上,同样也放置着暖炉,就怕北地的寒意沾染到了他们的衣衫上。

  “圣上,金国虽亡,可眼下还绝不是我们放松、庆祝之时,更不是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之际。燕王已经有几年没有回燕京了?谢深甫大人,又有多久没有出燕京了?燕王在北地度过了多少个寒冬,谢大人又在北地,真真正正的体会过一个寒冬时节旷野上的西北风,是怎么把人跟马一同吹的连连后退吗?谢大人可曾见过,人与马要在齐腰深的积雪中,是如何艰难行军的吗?谢大人可知道冻疮长什么样儿?谢大人可知道,燕王手脚到了冬季,跟其他普通兵士一样,也会长出吓人的冻疮吗?这些怕是谢大人都不知道吧?若是燕王有意谋反,大逆不道,又岂会任由圣上在燕京……。”韩彦嘉迎着谢深甫怒视的目光一连串的问道。

  赵扩适时的打断了韩彦嘉的质问,沉声道:“韩大人不必为难谢大人了,诸位退下吧,朕想要一个人静一静。”

  韩彦嘉率先行礼,而后昂头挺胸的走出了大殿,随即谢深甫几人一脸不甘的行礼,跟随在韩彦嘉的身后走出大殿,整个大殿瞬间再次变得静悄悄的,赵扩望着不远处的火炉,脑海里同样是思索着刚刚韩彦嘉的质问,不由自主的陷入到了深思当中:燕王,这些年南征北战,到底都经历过什么艰难坎坷?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