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55/10
吴月娘卧房内。
孝哥睡在炕上。
吴月娘看视孝哥。
如意:“这两天花儿已退下去了,身上也凉爽。”
吴月娘用手摸摸孝哥额头。
只听小玉叫道:“老薛又来了!”
55/11
吴月娘屋中堂内。
薛嫂:“你家姐夫收了大姐和东西,说还要他家寄放的东西,另外还要元宵丫头。说是他收用过的。”
吴月娘:“他丈人在时,只收了那些陪嫁东西,哪里还有别的箱笼?这元宵丫头,我也要留着,看带哥儿。”
薛嫂劝道:“大奶奶,事到如今,东西就算了;你何必又稀罕一个使女,何况已经在大姑娘房里用久了!”
吴月娘一跺脚:“罢了,元宵你来!”
元宵从西厢房出来。
吴月娘:“你收拾了你的东西,跟老薛去吧!”
元宵应喏,进房去拿东西。不一会,拿了一包东西出来,拜辞吴月娘。
吴月娘递给她五钱银子,说:“你叫平安给你雇顶轿子去吧。”
元宵叩谢了吴月娘,又跟小玉辞别。
小玉流着泪,送元宵出门;递给元宵两方手帕。
55/12
西门庆家大门口。
来昭与平安站立门边,闲看街景。
官媒陶妈妈快步走来,向二人道了万福,说:“动问管家哥哥一声,这是西门庆老爹家吗?”
来昭:“你是哪里来的?有什么话说?”
陶妈妈:“累及管家,进去禀声,我是本县官媒陶妈妈,奉衙内小爹吩咐,说咱宅内有位奶奶要嫁人,敬来说头亲事。”
来昭喝道:“你这婆子,好不近理。我家老爹没了,只有两位奶奶守寡,谁说嫁人咧?常言,疾风暴雨,不入寡妇之门,你这媒婆来瞎撞什么亲事?别惹顿好打!”
陶妈妈笑道:“管家哥哥,官差吏差,来人不差。小老爹不叫我,我敢来门上?嫁与不嫁,起动进去禀一声,我才好回话。”
来昭望望平安,说:“也罢,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我家两位奶奶,不知是那位要嫁人?”
陶妈妈:“衙门小老爹说,是清明节那天看见过的,脸上有几个麻子的那位奶奶。”
55/13
吴月娘屋中堂。
来昭向吴月娘禀报陶妈妈之话。(静音)
吴月娘听了,暗自思忖。
(吴月娘画外音:“莫非孟三姐也是腊月里的罗卜——冻[动]了心,想嫁人了?”)
吴月娘起身,向门外走。
55/14
玉楼屋中堂内。
吴月娘与玉楼见面,把来昭的话说了一遍。(静音)吴月娘两眼盯着玉楼看。
玉楼顿时飞红了脸,且羞且喜,说道:“大娘,别听人胡说,奴并没有这个想头。”
吴月娘见景,已猜知,说:“奴也不拦阻你的好事。”便走到门口,叫了来昭,说:“你叫那保山到我屋里来。”
55/15
吴月娘屋中堂内。
陶妈妈进屋来,与吴月娘见礼。
绣春倒了茶来。
吴月娘问:“保山来有什么事?”
陶妈妈:“小媳妇无事不登三宝殿。”便把来意说了一遍。(静音)
吴月娘:“俺家并没传出话去,你家衙内怎么知道?”
陶妈妈便说了清明节那天情形。(静音)
55/16
(闪回)
杏花村高坡下。
李拱壁听见坡顶有女子笑声,抬头望去,只见三个白衣女子,其中一个长条身材的,正是玉楼,尤觉姿色动人,留神观看,却见那女子也不停地看他……
(闪回毕)
55/17
吴月娘屋中堂内。
吴月娘:“你随我来!”便带了陶妈妈出门来。
55/18
玉楼屋中堂内。
吴月娘带了陶妈妈进屋。
吴月娘叫:“孟三姐,你出来见见这位保山。”
兰香出来倒茶。
吴月娘陪陶妈妈饮着。又等了许久。
孟玉楼打扮齐整,出卧房,来见陶妈妈。
陶妈妈忙站起,向玉楼道了万福,打量了一遍,笑说:“这位奶奶果然名不虚传,人才出众,盖世无双,正好给俺衙门内做个正头娘子。你看,从头看到底,风流实无比;从头看到脚,风流往下跑。”
玉楼让坐,自己陪坐,笑道:“妈妈别乱说。你那衙门多大年纪?娶过妻小没有?房中有人没有?有官身无官身?是何方人氏?你从实说来,不要扯谎!”
陶妈妈:“天哪,天哪,小媳妇是本县官媒,不比外头媒婆会说谎。我有一句说一句,没一句虚假。俺知县老爹五十岁,只生衙内一个,今年三十一岁,现今是国子监生,不久就是举人进士,是文武齐全的人才,没了大娘已二年光景,房里只有一个陪嫁的使女答应。如今要找个娘子当家,一下子找不出门当户对的。现今衙内自家相中,叫小媳妇敬来求说。事要成了,免去小媳妇县里应卯,还要重赏。亲家门上,差役地土钱粮,尽行蠲免,有人欺负,指名拿到县里去责打!好处多着呢!”
玉楼:“你衙内有儿女没有?原籍是哪里?就怕一时任满,千山万水,奴亲戚都在这里,岂不都要离别了?”
陶妈妈:“衙内身边男花女花都没有。原籍是北京真定府人,过了黄河,不到七百里。他家田连阡陌,骡马成群,人丁无数,好不显赫。娘子去了,做了正房,将来他得了官,娘子就是五花官诰,坐七香车,做命妇夫人了!”<更新更快就在笔趣网www.biqu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