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娘娘,快更新啊(清穿)

119 读书

  过年家宴的时候,皇上忽然突发奇想,当场考校起了皇孙的课业。

  当然隔代亲,看玉雪可爱的孙子们就比那些老资格、斗成乌鸡眼的儿子们顺眼多了,标准也宽松许多。

  其中雍郡王府的弘晖阿哥底子扎实,弘历阿哥小小年纪,很有急智,都被皇帝夸了几句。

  弘晟的功课就相形见绌了,没有两个兄弟出彩,何况他向来也没花那么多功夫在这上面。

  默默成了背景板的他,不急也不恼,还用赞许的目光瞧着三弟弘晖。

  额娘说的对,“付出就有收获”,没有枉费三弟刻苦读书,这下皇爷爷不就瞧见了吗?

  大阿哥弘昐身子骨不好,早就是被放弃了,他也更专注于医学,寄希望有一天能拥有强健的体魄,康熙的问题问的简单,他答的也平平无奇。

  至于捣蛋鬼弘昼,回答的中规中矩,这种大事上向来不会出岔子。

  【沁玉院】

  一回院子,弘晟就瘫坐在红木椅子上,一副极累的样子。

  穿了一天花盆底的鞋子,在宫里吃了好些冷菜的清璇都没他那么夸张。

  两个小姑娘被太后娘娘留在宫里了,只剩下他们娘儿俩个。

  当娘的笑着揪了揪儿子细细的小辫子,调侃道:“哎呦,咱们的弘晟怎么啦?干什么大事啦?说给额娘听听。”

  弘晟喝了口热乎乎的桂圆水,慢悠悠地说:“就是皇爷爷给我们这些小辈儿出了题,儿子想了半天也没有弟弟们出彩。”

  早就发现儿子没有什么争强好胜的心理的清璇,还是激了一句:“现在知道要好好学习了吧?让你多看会儿书,这板凳上就像有钉子扎你的小屁股似的。”

  果然,弘晟炸毛了,“额娘~,是谁对我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注1】,不要和人家攀比的啊?您怎么又变卦了。”

  笑眯眯地看着气呼呼的儿子,清璇赶紧灭火,“是是是,是额娘说的,他们要是和咱们小二子比做模型,谁都比不过。”、

  被叫了小名的弘晟更加炸毛了,气呼呼地跑开了,额娘太讨厌了。

  对,随着儿子年纪越大,清璇越发现这孩子生错了时代,向来对船只模型感兴趣,小时候就喜欢用黏土捏小人儿玩,是个理工科的料子。

  人家弘历小小年纪就摇头晃脑背了《大学》、《中庸》,小嘴甜得很,哪像自家儿子,还懵懵懂懂的,稚童一般。

  古人看重是文才、人品,工匠之事都视为杂流,不予重视,尤其是在选定继承人的时候。

  九阿哥因为喜好经商,被大臣排斥,认为是“与民争利”,根本就不在夺嫡范围内,只能助攻。

  四爷这几年来因着聪明早慧的弘历,对钮祜禄氏多看重了几分,连德妃娘娘都夸赞过,若不是她容色实在普通,恐怕就不只是今天的地位了。

  陈氏看了都着急,曾经真心实意地劝过清璇,“弘晟的小脑袋瓜不比别人差,妹妹你太心软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男孩子玩心重,需要咱们督促啊!”【注2】

  这番好意,清璇是记在心上的,转头就送了上好的胭脂给陈姐姐,只是嘴上说着“孩子还小,不着急。”

  如此一来,旁人的劝语也就少了,至于四爷那边又是一番说辞了。

  纵是心中有所偏爱,对待每一个孩子,胤禛都是一腔慈父之心,希望孩子能成材。

  寻常人家“望子成龙”,他们本就生在帝王家,更加不能平平无奇。

  历朝历代的皇家,清朝最重视教育,功课抓得极严,他们满人人数少,就更有忧患意识,时时刻刻以明朝灭亡的例子警醒自己,至今不敢懈怠。(到了晚期,安逸久了,失去了当初的清醒。)

  四爷曾经有些想多了,很生气地对清璇说:“弘晖是我的儿子,弘晟也是我的儿子,你这个做额娘的很应当好好教导教导,多花一些功夫在学习上。”

  这个男人竟然以为清璇是为了避忌弘晖,故意要把弘晟养废,做出不争不抢的样子,免得被人暗伤。

  清璇听了真是哭笑不得,“孩子并非妾身手上的木偶,树木尚有种类,有的适合做梁柱,有的适合做锅盖。

  弘晟还小,没有定性,我也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材质,你瞧他做算术题的适合不就很精神吗?

  该做的功课他也按时做了,旁的我也不乐意逼着他啊!”

  胤禛这才有些明白清璇的意思,仔细观察了一下自家二小子,发现真的是很有原则的孩子。

  下课之后,先完成作业,不会的就去问清璇、纳兰先生(茉雅琪的老师)。干净利落地写完作业之后,就开始看一些什么《梦溪笔谈》、《天工开物》这样的杂书。

  有时候就拿出自己的百宝箱,用木块和小刀做模型,或是用石块、泥土、树叶来复原一些小景点,比如自己住的小院子。

  生活得非常有条理,动手能力很强,就这些习惯上来说,璇儿真的教的不错。

  什么是真正的顽皮呢?大抵就是弘昼那样的了。

  上课的时候不怎么认真听,下课了要耿氏盯着把作业写完,再背背文章,才能让师傅少打几戒尺。

  然后就是上蹿下跳,摘花拔草,让小太监陪着胡闹,整个一个猴孩子精力旺盛得不得了。

  这么一比较,看起来二小子还是要懂事些的,既然感兴趣的方向与主流不同,那么稍加引导,比如多学一些鉴别古董的技能,或是培养一下琴棋书画的能力,再不然在农学上有些发展也是好的。

  弘昼这孩子才应该重点关注呢,耐不住性子,做什么事都不成,破坏力太强了,多背背诗词、文章,定定性子是当务之急。

  有了头绪,事情就好办了,弘晟被要求多花些时间在琴、书、画上,看看他在哪一个上面天赋值比较高。

  棋艺就算了,这孩子下棋和璇儿一样稀松平常,没什么能耐。

  弘昼就惨了,猴孩子发现师傅成日里尽盯着他了,阿玛还经常考察他的功课,说了不听就用打手心儿,简直开启了地狱模式。

  清璇有现代的育儿理念,认为小时候培养良好的习惯最重要,背多少古诗文有什么用,长大了有你背的时候呢!

  所以,听了弘晟关于康熙考校皇孙的事情,心里也没什么想法,左不过嘴上说说儿子罢了,真叫孩子往死里读书,给自己挣体面,她自认没那么狠心。

  【琼香居】

  乌雅格格走了之后,新进门的钮祜禄格格就住在了她的院子里,后来有了弘历,占据的地盘就越来越大了。

  弘历板着小脸,稳稳当当地走进了院子,并不要嬷嬷搀扶,随后就被额娘叫了过去。

  钮钴禄氏的圆脸笑起来也很和善,满意地看着自己的儿子,问了问他们席面上有什么事。

  听到儿子被皇上夸了,心里甜滋滋的,隐秘地升起了一种快感,不管福晋、侧福晋多么美貌,多么受宠,也比不上她有一个好儿子。

  她连忙道:“弘历真是个好孩子,在宫里没吃饱吧,雁儿,去厨房要一盅燕窝来。”

  弘历与额娘闲话几句,就进屋看书去了,他小小的肚肠里盘绕着不少小心思,让他时时不敢放松。

  在后院里面,自己的额娘地位太低,只是格格而已,容貌又实在普通,母家虽然是钮祜禄大族,到底不过是名字好听,是旁支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弘历早早知道了人情冷暖,加之他亦不是甘居人下的,更加发奋,好在有弘昐的例子在前面,自己也很顾惜身子。

  他天资甚好,师傅都夸是“良才美玉”,比之弘晖,潜力要高出不少,这才好不容易得来了阿玛的关注。

  于是乎,肉眼可见的待遇提升了,寻常膳食、文房四宝,受宠的阿哥过得是什么样的日子,他既然得到了,更加不愿意失去。

  【澄心斋】

  小炭炉上煮着一锅盐水花生,淡淡的食物香味儿在房间里蔓延开来,这是宋福晋教的法子。

  盖因弘晖看书太认真,常常忘了时间,特别是晚上,清璇怕他饿肚子或是消耗气血,就让他身边的小太监给他准备些简单的食物在取暖的炭炉上或烤或煮。

  四爷本来觉得有辱斯文,书房里除了书香不该有旁的,后来想想也知道清璇是一片好心,她自己也时常在写话本的时候,炖上一盅红烧肉。

  民间的书生也有这样做的,算是读书之余的一项乐趣了。

  就这样,清冷高玄的书房里就多了一丝烟火气儿,弘晖腹饥的时候也可以垫垫肚子了。

  今日得了皇爷爷的夸奖,弘晖的心里斗志更足了,看书的热情被彻底点燃,好让世子的位子能彻底定下来。

  他是元配所出没错,可是额娘死的并不光彩,宫里的贵人都对她心怀芥蒂,虽然不知道她当年到底做了什么,总归自己的印象分不高。

  如今,继福晋年纪正好,如果再怀上一个嫡子,他在府中诸子里的超然地位就不复存在了。

  有时候,弘晖也会和别的皇孙一起玩,有娘的孩子和没娘的孩子就是不同。

  从前,宋福晋心好,对自己多有庇佑,阿玛也很看重自己,如今眼瞧着弘历也是个勤奋的,他就更不敢放松了。

  世子之位,不是十拿九稳的囊中之物,是非定夺全都有赖阿玛和皇爷爷,吃了几个盐水花生,男孩儿又琢磨起了功课。

  翌日,皇上的口谕到了,命几位皇孙入宫学习,各府只有一两个名额,其中雍郡王府的就是弘晖阿哥和弘历阿哥。

  随着旨意,太监们还带了不少赏赐送到郡王府,都是给小阿哥们的。

  在上书房念书是皇子们的噩梦,背书120遍就让人枯燥死了,但对于皇孙来说这方而是一种恩宠了。

  成年的皇子十来个,皇孙的数量可想而知,康熙的旨意明晃晃的与诸府世子之位挂起了钩……

  刚入门没多久的年福晋急,王爷的其他儿子这么出色,自己的嫡子还没出生,就落后了许多,时不待人啊!

  弘昐自知无望,近年来一直不得宠的李月婷只能依赖这个儿子了,心里很不服气,近来一直口口声声,“弘昐才是爷的长子呢!”

  至于其他府里,恐怕也是一样不太平吧!皇帝的一句话就叫下面的人争得死去活来,这就是权利带来的东西。

  作者有话要说:国庆最后一天,提前更新了,谢谢大家的陪伴,希望我的小天使们永远快乐!

  注1:出自屈原《卜居》。

  注2:出自明朝冯梦龙《警世通言》,原句为“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后成为民间俗语后,被改成更加通俗的语句了。166阅读网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