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娘娘,快更新啊(清穿)

104 南巡(四)

  【扬州府】

  下午,竹溪村的许郎中给耿格格扎了一针,她很快就苏醒了。

  幸好没砸坏脑袋,神志还是清明的,郎中问道:“夫人,头还疼不疼啊?”

  一听这称呼,她柳眉一挑,脑门子上扎着的针都跟着颤了两颤。

  惊得老郎中,忙又摆正她的脑袋,将针取了下来,“瞧老朽这记性,这针呀可以取下来了。”

  胤禛知道她的困惑,任谁一觉醒来就被人唤作“夫人”,也不能镇定自若啊!

  因此凝视着她,开口道:“夫人,可是脑袋疼?”

  四爷的一身冷气一下子把耿小雯冻醒了,虽然还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她还是配合道:“相公,妾身的头确实隐隐作痛。”

  郎中又把了把脉,道:“恐是脑袋里还有些淤血,要再吃些散瘀的药,可不能大意。”

  在古人看来,脑袋上的伤是最难处理的,毕竟身体上的伤,可以用肉眼看到。

  脑袋里的伤,没有现代x光技术的帮助,更是无从探究,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

  淤血位置的差别,也会导致不一样的后果,比如狗血的失忆、变傻……

  胤禛心里也很有些愧疚,郑重地说:“夫人放心,回京之后一定让你好好调养。”当然是要找太医看看了,不过在老郎中面前这样说不太好。

  郎中开了方子,嘱咐病人要好好休养后,就拿了村长给的诊金,先离开了。

  屋子里只剩下胤禛和耿小雯两个人了,最怕气氛忽然安静,两个人说起来是很亲密的关系,实际上比较陌生。

  胤禛对于外表平平,又没什么才艺的耿格格一直采取忽视政策,所以也没什么好聊的。

  至于耿小雯,她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到了雍郡王府之后,没有人苛待她,当然也没有人重视她。

  不过她作为大姐,在家里向来都是做得多、说的少,不是阿玛和额娘宠爱的孩子,所以也习惯了。

  好半晌,耿氏才懦懦道:“爷,这是哪里呀,妾身还记得之前在阳泰县啊!”

  既然她打开了话头,胤禛也就好接话了,不过他先是检查了一下周围环境,确定没有人偷听,才将这一系列事情娓娓道来。

  话毕,看着耿氏,道:“你这次的大恩,爷记下了,定不负你。”

  胤禛已经想好了,回去就把耿氏晋封为庶福晋,提高份例,至于其他,尽量满足她。

  “这是妾身的本分,不敢居功,妾身平时在府里好吃好喝的,阿玛说过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耿氏说了一番大实话,她只粗识几个大字,没什么文化素养,她爹是中下层武官,这句话是常放在嘴上念叨的,就拿出来一说了。

  胤禛听了,也是一阵无奈,心下觉得这耿格格确实是个老实人,这老实又和陈氏不同。

  陈氏从宫里出来,地位卑微,老实是因为知道自己没有什么出头之日,也就归于平淡了。

  这耿格格是性子热忱,带着武人的豪爽,观其神色,真的没有施恩图报的想法。

  对于一个这样的人,你也许很难爱上她,但一定会忍不住尊重她,尤其是她还救了你的命。

  胤禛也没打算现在说出一堆花团锦簇的谢语来,他更愿意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去报答她,于是道:“你的头还没好,多休息一会儿,小心不要碰到伤口,爷去给你熬药。”

  熬药,这可不是堂堂大清皇子该做的事情啊,耿小雯坐起来,刚准备拒绝,就被四爷按下去了,“好好躺着,听爷的话。”

  煎药侍疾这样的事,在养母病重的时候,胤禛做过很多次,他相信“心诚则灵”。

  在这里,没有王爷和侍妾,只有尹秀才和他的娘子,坐在小木凳子上,一边给药炉子扇火,一边想着远在京城的清璇。

  竹溪村风景优美、民风淳朴,他知道清璇一直向往这样的农家生活,喜欢什么就自己种,没有勾心斗角。

  虽然耿小雯救了他,可是人的感情不会随便转移,他只是生出了更多的责任感。

  总感觉,这次回去,清璇又要发脾气了,说实在的,他对那武小姐真的没什么想法。

  也不知道皇阿玛怎么这么热衷于给他找女人,为何宠爱一个心上人,在皇阿玛看来这么不能理解呢?

  难道一定要像二哥一样,整个毓庆宫都是女人,才像样吗?心累。

  胤禛不太喜欢这种让人支配的感觉,他没有可笑地追求一生一世一双人,皇家也不会坐视这样的情种出现。

  他只是觉得,就算龙椅上坐的是自己的皇阿玛,原来也有那么多的无能为力。

  看着一碧如洗的蓝天,伸出手掌,他低着头,沉思了一会儿,又攥成拳头。

  【沁玉院】

  由于康熙有意收拢信息,京中并无谣言,清璇最近心里很不痛快。

  昨个儿去慈宁宫,太后露了口风:嘎珞身体太差,皇上准备将她指给京城权贵,娇养着。

  这样一来,槿儿就很有可能或者说一定要去抚蒙了,毕竟这是大清一直以来贯彻的满蒙联姻的政策。

  “老四家的,哀家告诉你,是想教你做好准备,天家的女儿金枝玉叶,注定了要背负更多。”太后沉沉地说,没有多少人能够十全十美。

  直郡王那么受皇帝器重,大福晋生的嫡长女照样指到了科尔沁,铁打的汉子,听八福晋说:接到赐婚懿旨后,也在惠妃娘娘宫里哭得不像样子。

  嘎珞占了这个留京的名额,槿儿和齐布琛的婚事就注定了坎坷,想到这里,清璇忍不住对李氏生出了怨气,凭什么她那样的人,从来不管不顾孩子,却能将女儿留在京城。

  她的槿儿,那么懂事、那么听话,连四爷也夸的好孩子,却要远离父母,嫁到蒙古去,风吹日晒?

  为母则强,这情势容不得她怨怼,太后和皇上也不会想看到她的哭丧脸,如今要想的应该是如何在这样的基础上,找一条更好的、更平坦的道路。

  蒙古大大小小那么多部落,漠南、漠北、漠西等,各有贫富,远近不同,如果能嫁到漠南的科尔沁,算是比较好的选择了。

  于是,清璇道:“娘娘,前些年妾身有幸随圣驾到过科尔沁,水草丰美,若是槿儿能离那里近些也好啊!”

  这话有些逾越了,不过这么多年,太后也勉强算是看着茉雅琪长大,多少有些情分,作为额娘,她也能感觉太后对槿儿,与其他孙辈的态度不同。

  太后含糊地说了句,“哀家也是希望茉雅琪嫁得好的,这孩子还是有些单薄啊!”

  看她的神色,应该不会见死不救,在这件事情上她老人家还是能说上些话的,就看她愿不愿意了。

  回到府里,拉着槿儿的手,泪水就止不住地往下流,“槿儿,从今儿个起,咱娘俩在一起的日子就不多了,额娘真是舍不得你啊!”

  像她这样的,也是被悲伤冲昏了脑袋,本不该在孩子面前流露的。

  知道怎么一回事儿后,槿儿淡然一笑,“女儿原就知道将来可能要去蒙古的,二妹妹身子骨这么差,额娘也不要怪她。”

  清璇惨然道:“额娘哪里会怪一个孩子,只是为你不值罢了。当初你尚在额娘腹中,李氏那贱人就下药欲害你,如今她的女儿又让你不得不嫁去蒙古。”

  女孩儿伸出小手,用帕子把娘亲的泪擦干净,冷冷道:“别哭了。去蒙古还有回来探亲的时候呢,若是女儿去了蒙古,可不会做个懦弱的福晋。”

  在槿儿心里,就算在京城中嫁给满族贵族又怎么样,像皇姑姑一样,只能在公主府里开开宴会吗?

  她要去蒙古,做一只鹰,改变女子无权的局面,就像额娘常说的一样,“没有女人,哪来的男人?男女凭什么不平等?”

  像端敏公主一样,在科尔沁左翼中旗确立自己的权威,成为实际上的当家人,【注1】这才是她想做的。

  或许她可以做得更多,有一天她能有更多的话语权,可以每年回京探望双亲,怨天尤人不是槿儿的性格。

  身为额娘,反而被女儿安慰了,这让清璇有些不适应,她也很快振作起来。

  改变课程结构,增添学习蒙古语的时间,等四爷回来了,再让他给女儿准备一匹小马。

  五爷自幼由太后抚育长大,向来与蒙古亲贵关系不错,平时可以让槿儿多去恒贝勒府,了解蒙古的人际关系,要自己掌握主动权。

  那天以后,清璇想了很多,也做了很多,她多么希望胤禛能早点回来,好有个商量的人!

  作者有话要说:注1:参考百度百科上的资料

  槿儿不是个普通的女孩子,她的未来也不会和那些抚蒙的悲惨格格一样。

  嗯,四爷回来,清璇应该会很心塞,不过老四不会以身相许去报恩。166阅读网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