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264【如梦如幻】
乾清宫,上书房,这个曾经作为大清帝国的核心之地已经有许多年没有发挥过作用了。看着以自家兄弟载沣、载涛、载洵为首的一大群臣子趴满一地,想想午间载涛一脚将阻拦群臣迎接圣驾的小太监踢入南海,想想这几年在瀛台上过得日子,光绪不胜唏嘘,半晌没有对群臣的叩拜行礼表示出应有的态度。
“嗯吭!”载沣轻轻地咳嗽了一下。
光绪惊醒,用充满感情的语调和颜悦色道:“都起来吧,起来说话,让朕好好看看你们。”
一阵谢恩声中,群臣起身。光绪步入人群,一个个端详,一个个点头微笑,让这班臣子不得不做出感激涕零的模样,诚惶诚恐地向皇帝做出效死的表示。
光绪一番作态后,回到久违的宝座上坐定,温言道:“朕此番亲政,李卿家乃是首功,变法图强,行立宪之政体,也是朕多年夙愿。今儿已经给锦州发去电报,李卿家抵京之日,这立宪之局就当大定。诸位爱卿,此事还须尽快拿出个章程来才是。”
载沣忙向铁良使了个眼色。
铁良躬身作礼道:“奴才以为,皇上应钦定立宪政体。西洋强国之立宪,无外不列颠、德意志二法,我朝欲行变法,振奋百姓万民,以西法融国朝之法,尚需斟酌才是。”
“铁良,朕知你与李卿家相交匪浅,可知锦州之真意?”
铁良回道:“万岁爷。锦州通电并未明言政体如何变更,以皇族内阁暂摄政务,筹组国会,乃是直隶袁督之要求。”
光绪的脸色在闻听那个名字后变了变,很快又恢复了温和恬静。他轻轻地嗯了一声,微微向旁边带着冷笑地载沣点点头,又道:“那就请袁督即刻进京面商大计吧!”
不少王公大臣暗暗心惊。这皇上是要招袁世凯进宫咔嚓了!在宫里稍有消息的都知道,光绪在变法失败、困居瀛台的日子里经常做的一件事是?是书写袁世凯的名字然后撕个粉碎!
铁良如今是唯一掌握了有效武力的满族大臣。又是二品的顶戴,从廊坊进军京师促成光绪亲政地汉旅也是他的部下,现在政局趋于明朗,汉旅也重归铁良节制,从兵谏转为进京入卫,行禁卫军之职责。如此一来,这位二品地禁卫军总统。如今在上书房拥有足够的言事分量。他见李焘借光绪之手消灭袁世凯势力的目的已经快要达到了,忙道:“皇上,奴才以为当今首要之事乃是诏令天下,明彻行变法,筹备立宪之宗旨,以安民心,稳定局面。其次,乃是尽早安抚军心。整顿武备以防不测。”
“嗯,昆冈。”
军机大臣昆冈立即躬身道:“奴才在。”
光绪略一沉吟后说道:“按照锦州通电的意思起草诏书,安抚万民吧。铁良呐,你看这军心该当如何安抚?”
“奴才以为,锦州李大帅昔年有一语,正合当今之事。”
“说。”光绪的脸色相当的平静。似乎铁良借李焘之语来回答自己地问题并无不妥。
“体制,为国家动员全国力量的根本,无集权之中央,就无集中的财力物力人力用于国防。体制,在于军事机构和军队编制能因地制宜、因敌制宜、因国情民情制宜。当今军人正是秉承一腔爱国之心,甘冒天下之大不韪行兵谏之事,所为无非是强国强军。安抚此等军人,首要就在于军事体制的变革。建立有效的、唯一的全国性军事机关,明确此次兵谏之军人功绩,提出统筹之国防章程。委派忠诚得力、得军心者主持国防改革。如此一来。军心自然大定,军人自然更为皇上效死!”
铁良话音刚落。载沣就奏道:“军制当以德意志为标范。德意志之法为,皇帝乃全国军事力量之当然统帅,以参谋总长领总参谋部为辅佐,战时也以总参谋部为基础设立统帅部,此为军事之领率机关。军事之军政机关,当建立专门的陆军部、海军部,列入内阁,参与机要,以利政府统筹国防建设。”
光绪的眼光在载沣和铁良脸上停留了片刻,还是语气平缓地道:“这,是李卿家地意思?”
当年那个年少轻狂,锐意变法又在甲午战争中受人摆布,胡乱指挥的光绪不见了,经历了瀛台之苦,他连说话都开始少了那种锋锐的味道。这个变化让其他人有些揣测不定,自然不敢答话。左右看看,还得铁良和载沣来回答。
载沣看看铁良,略略示意。
铁良忙道:“李大帅对德国军制向来推崇。”
“那就按照这个意思商量着办,先把参谋总长和陆海军部的责任人选议定。朕觉着,当今天下晓畅军事者,非李焘莫属,这个参谋总长就不必再议了。”
“辄。”群臣自然不敢不从,事实上,不从也没办法,那个位置就是李焘的,谁也没法染指。
载沣见群臣中无人敢就陆海军部长人选言事,心中颇为得意自己与李焘的联手之策,临时地皇族内阁当然不能全部是皇族,汉人、军人、地方督抚要占据一定的席位,何况这陆军部长是李焘要了的!
“奴才以为,陆军部长可由军政兼通之武毅军老将冯义和出任,海军部长,贝勒载涛可暂代行事。”
光绪点头道:“嗯,陆军有武毅新军为标范,朕自不用担心,海军嘛,就由载涛暂领,载洵会办。铁良,你暂领禁卫大臣兼署九门提督,李卿家未归之前。京师之地,朕就交给你了。”
“谢万岁爷恩典!”铁良以头抢地,一副感恩戴德的做派。然后又道:“万岁爷,还有一事当速速行来。”他见光绪点头,忙道:“戊戌之六君子,康梁二公及党人于国有功却蒙罪受屈……”
这话,光绪正等着人提出来呢!铁良还没说完。他就急忙道:“立即颁诏天下,尽赦戊戌党人并拨银抚慰。加恩旌表六君子及各地死难者、抚恤后人,召康梁二公速速还朝主事。”
上书房里,不管是守旧地,还是变法的,又或者当今立宪的,群臣都伏地唱道:“万岁爷英明,大清中兴可期!”
光绪满意地露出笑容。却在笑容之后露出疲态来。前些年万念俱灰下,这身子也萎顿了不少,不料今日喜从天降,久别的权位一下子就回到手中,着实令人惊喜,连番颁布诏令之后,疲态自然就露了出来。
在新锐的铁良、载沣等人连番上奏时,庆亲王奕劻一直插不上嘴。此时见光绪疲累,忙道:“万岁爷劳苦了,须早些儿休息才是,奴才臣等告退。”
光绪身子疲累,可脑子却兴奋得很,见群臣都随奕劻的话意要告退。忙道:“今儿也着实倦了,不过国事孔急须早早打理才是。这样吧,庆王、醇王、恭王、裕德、铁良、昆冈、王文韶、张百熙、伍廷芳留下。其他卿家归府之后,当好生思想,国朝当如何变法图强,当如何中央集权,当如何筹备立宪?”
“辄!奴才(臣)告退。”
一干没有多大干系地王公大臣鱼贯而出。
光绪叹息道:“朕犹在梦中耶?!噢,众卿家坐下说话。”
“非梦,非梦!皇上,奴才以为。袁世凯杀不得!”
光绪地脸抖动了几下。不过在看清楚说话之人时,他按捺下怒火。尽量保持着平静的语调道:“庆王何出此言?”
奕劻有奕劻地算盘。和稀泥的庆王府虽然有与李焘拜把子的载振,可是李焘是今非昔比了,皇族内阁中的军事实权尽在他手,立宪一起,李焘就等于新的太上皇了!这一点,奕劻是清清楚楚的。那么,他去和啥稀泥呢?未来的内阁还有庆王爷地一席之地吗?袁世凯的通电很蹊跷,不过也是值得利用的。
“皇上此番亲政,袁世凯之天津通电,功劳不小,世人皆知。如万岁爷此时翻戊戌年旧账杀立宪之功臣,则天下谁人敢信朝廷立宪改革之诏令?再则,锦州以军事独大,皇族内阁并无实权,权从何来?制衡掣肘乃是不二法门呐!”
载沣见光绪神色不善,眼光却也有了波动,忙道:“皇叔所言极是!”
光绪不悦道:“新政当以法治国,如此政争勾斗之语不提也罢!”
伍廷芳忙躬身应道:“皇上英睿远见,百姓之福、国家之福!立宪,当秉承以法治国、依法治国之宗旨;立宪,当以制定宪法确立国体、政体为基础,兼济民族、民生、民权,不可再存满汉之别,派系之别。国乃天下人之国,君乃天下人之君,国以能者依法治之,君以诚信待国士,国兴自得民心,民心向君,君何须厚此薄彼?又何须提防掣肘?国事,坏就坏在掣肘二字!”
光绪赞道:“爵士所言正是,当年康梁二公也是如此说法。”
奕劻心中嘀咕又不敢在此时顶撞光绪,只得向载沣递去一个苦笑。载沣却是装作没有看到,心里却打着另外的算盘。不过两人之间还是有共识的,久居瀛台的光绪帝恐怕还不了解如今的局面呢!还在如戊戌年一般做着明君、圣君的大梦呢!天真!没兵权就没政权,他李焘今日可兵谏明日也可兵变,无可用之军,皇族跟普通人有何两样呢?
一名小太监畏畏缩缩地在门口跪拜道:“启禀皇上,锦州急电。”
光绪示意最靠近殿门地裕德道:“呈上来。”
裕德接了电报,小步却快速地行到光绪身前,躬身奉上。
光绪快速浏览过后又重头细看一遍,这才以手击案道:“好,好个李焘,所言与伍爵士异曲同工呐!”赞过李焘后,光绪见众人不解,又微笑道:“皇家威严不在苛政严刑,而在利国利民,得天下人拥戴。国家稳定不在尊满抑汉,而在天下一家。天子乃国之家长,满汉皆为己出,满汉和则家和,家和则万事兴。国兴民富,国人自然敬仰皇家天子,天子不存满汉之别,国人又何来门户之见?!庆王、醇王、恭王,你等以为如何啊?”
奕劻、载沣、溥伟三人喏喏无言,如此圣人般的大道理,要引经据典去反驳,岂不是有违圣人教化了?
“李焘即日起程来京,朕倒要与他抵足而谈一番才是。拟旨,加东三省总督李焘太子少保衔,入值军机参与筹备立宪。东三省总督之职,由其举荐大才继任,朕无不照准!”
加封李焘自是兵谏行到此时应当的表示,可光绪最后一句话则大出众人意料,包括巴不得李焘能够主政的伍廷芳等人。
“皇上,那袁世凯……”奕劻还不死心,趁着加封李焘的机会又把这事儿提了出来。照他看来,袁世凯可是大功臣呢!这番能够保下袁世凯,以其直隶两镇军力,在今后也能成为和稀泥的一方。
载沣也道:“万岁爷,奴才以为袁世凯附议锦州通电,于圣上此番亲政有大功,就算不赏,也万万不可责之既往呐!”
光绪地眉头皱了起来,哼了一鼻子后挥手道:“朕倦了,各位卿家跪安吧。”
待众人行出上书房后,光绪召来太监:“传醇王!”
载沣去而复返,光绪屏退左右太监后,一把抓住亲弟的手,唏嘘无言,半晌才道:“朕真如梦中!而你不可在梦中!赏锦州罚天津,乃是不得不为!李焘真的能容忍今后之内阁中有一袁世凯掣肘?!真的能容忍朕厚待袁世凯?!”
载沣醒悟,顿首道:“奴才真在梦中!”
“困居瀛台,朕才知圣人的微言大义需实力以支持!此时,李焘以军威、民心相要挟,朕焉能不从?变革军制、重用李焘是实,可禁卫军单列归禁卫大臣节制,也是需要大力去办的。此事,你需牢记在心,好生联络铁良。此人,心中还是有皇家的!”
皇帝哥哥并不太天真,更不糊涂,原来心里早已经有了计较,而且比自己的想法高明了不少!
“万岁爷,海军方面此次出力甚巨,叶、刘二人俱听老六调遣,对皇上也是忠心耿耿,今后当大力整顿、扩充,以为依仗!”
光绪沉吟半晌,默然点头。他心里清楚,李焘未至北京之前,很多利益攸关的事儿还无法决策!如今的自己,只能做一些门脸儿上地功夫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