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使团归朝
“……土蛮无知,遂有逾制之殿宇,复有古怪之逊位。然丁部领扫平安南境内土豪,恢复郡县,实有功于朝廷,如今更遣其长子丁琏入聘,更见其一片赤诚,功过之间,惟望陛下斟酌而定。”
这一番话,却是赵匡义在永乐四年年初回朝后向郭炜述职时所说。
在华闾城丁部领的宫中会见的时候,赵匡义对丁部领的宫殿逾制只是轻轻地点明,丁部领就仓皇领罪,然后即反复袒lù赤诚,并且誓言立即将逾制部分毁弃,那时候丁部领言辞之恳切确实很令人动容,赵匡义因此也就几乎是全盘地采信了丁部领的解释,在回朝之后当然就原样转述给了郭炜听。
郭炜眯着眼睛打量着阶下这个比自己大了两岁的赵家老二,心中一时百转千回。这个人,该说是心机深沉满腹yīn谋呢,还是该说脑袋里面缺点什么?丁部领干的那些事情,单单从赵匡义这个正使的汇报当中来分析,以郭炜的历史见识明显可以判断得出来,丫即便不是真的已经在内部登基称帝,那也至少是怀有这样的心思。
“土蛮无知”……这种借口也就是搪塞一下赵匡义这种人了,哦不,或许赵匡义只是不敢深究,然后在述职的时候又必须敷衍塞责?如果真的是土蛮无知,丫照着高骈修的大罗城把华闾城建一遍不就完了!那种城池规模、屋宇弘大宽广,在整个安南地区必须是顶尖的吧?但是高骈修建的都护府和节度使府衙肯定不会逾制到超越王府的,莫非丁部领连照猫画虎都不会?
丁部领在华闾城搞出这样的宫殿来,显然说明了他是懂的,他应该懂得朝廷的规制,只不过他确实有僭位之心!之所以面对赵匡义的时候表现得那么惶恐,这也是相当好理解的,南汉新灭,以安南地区土豪与南汉多年的接触认知,丁部领就不可能不明白大周军队的强悍,所以面对朝廷的使者就必须虚以委蛇呗……
当然,也难怪赵匡义会被丁部领糊nòng到,毕竟丁部领一直向朝廷宣称的他已经逊位给丁琏了,现在sī署静海军节度使的是丁琏而非丁部领,而这一次丁琏却恭恭敬敬地跟着朝廷使团赴阙了,如此作为的确不像是有反心的藩镇。也就只有郭炜这种见识比较多的才能够明白,越是如此却越发说明丁氏自立的可能xìng极大,压根就没有什么逊位,丁部领把静海军节度使jiāo给了长子丁琏,说不定他自己就是称王甚至称帝了。
明里一套暗里一套,在天朝使者面前毕恭毕敬诚惶诚恐,只怕称臣效顺之心难以全情表达;关起mén来则称孤道寡,不仅自封为天子,还自诩为中国。这,在郭炜就看得很清楚了,中国周边农耕较发达文明较发展的小国差不多都是这种德xìng,其中尤以自汉唐故土割裂出去的两个小国为最!
现在时代不同了,郭炜来了,高丽那边还不敢说,毕竟自新罗开始就不是大唐的郡县内地,几百年下来独立意识很可能相当强烈,但是安南这边的独立苗头,郭炜是很想将其掐灭于萌芽之初的。
郭炜确实相信安南的分离现在还只是处在萌芽阶段,即使他现在才刚刚听到正使赵匡义的汇报,而并没有听副使王文宝他们的秘密调查。因为唐朝直到末年都还将安南作为郡县内地,这一点是不会错的,安南土豪曲氏、杨氏、吴氏说到底也不过就是类似于吴越、定难军这样的割据势力罢了,和朝廷的关系没有吴越国那么亲近,却也要比定难军恭顺一些,更没有像南唐、南汉、前后蜀那样僭位称帝!
现在就是这个丁氏不清楚具体是个什么状况了。
以郭炜的后市历史知识,他对越南早期历史的了解,也就是——五代宋时期逐渐独立,中间有过李朝、陈朝、黎朝、阮朝之类的王朝,对宋朝屠过邕州、在白藤江一带挡住了宋军,赶跑了元寇,除此之外就所知寥寥了。
按照这个了解,现在的确是安南地区自中国分离出去的起步阶段,至少历史上的宋朝是让他们完成了这个进程的,不过眼下这个丁部领是不是越南历史意义上的第一个王朝开创人,郭炜不怎么有数。
在他的印象当中,似乎越南历史上并没有什么够出名的“丁朝”啊……反正宋朝时候屠邕州的肯定是李朝,那个什么李常杰貌似在越南国内被吹得山响,入侵和屠城都能被说成“自卫反击”,当真是无耻得一bī。
这样初步来看,丁部领或许有僭位之心,而且也实质上统一了整个安南地区,但一定是有什么特殊情况让“丁朝”没有建立起来吧?只可惜郭炜在这方面已经没有了历史dòng见可以依赖,就只好等到侦谍司的情报大体周全之后再分析了。
现在还是处理完安南使团的事情吧,郭炜想到这里,面容松弛下来说道:“嗯~赵卿作为招谕安南使者,远赴南鄙往返数月,布中国声教于斯,携藩镇sī署节度赴阙,诚可谓劳苦功高。眼下恰逢正月,朕就给假三个月,卿可以回家好好过个年,再歇息一段时间,出使的差遣铨叙,朕自会令有司及早办理。”
既然丁部领对自己来这样的明里一套暗里一套,自己当然也要有天朝的气度,可不能太luǒ了。王文宝他们暗中做到工作可以慢慢整理,明面上就根据双方的冠冕堂皇做一做表面工作吧,那么出使有功的正使赵匡义肯定是要奖赏的,欣然赴阙的丁琏也是要优宠的。
“臣谢陛下隆恩!”
皇帝说出这句话来,那自然是打发自己回家的意思了,好在这一趟出使也不是白跑的,功劳怎么也得算给自己,至于给假三个月,说起来待臣下相当厚道了,大概是出自太后的恩典?赵匡义起身拜别了郭炜,临退出殿mén的时候,抬头看了坐得远远的郭炜一眼,眼角同时扫过了依然待在殿中的王文宝等人。
这个皇帝!比自己还小着两岁多一点,早先看着粗鄙无文的,也就是懂一点音律而已,做皇孙的时候天天就知道和那些个农夫工匠hún在一起,既不像自己的兄长赵匡胤儿时那样热衷于战争游戏,又不像自己儿时起就好读经史,简直可以说文不成武不就的,谁曾想在他基本正位为储君之后就能摇身一变呢?
天子乃兵强马壮者为之,这是石晋时作luàn的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的名言,也是残唐之后高阶武夫们心照不宣的规则。作为在京师禁军军营里长大的军将之家子弟,又是跟着好几个学究读过书的,赵匡义同样知道这个luàn世规则,而且一度打算极力运用这个规则,可惜自己失败了,失败得非常干脆,简直都可以称得上在预谋阶段就无声无息地消亡了。
一切都是缘由眼前这个皇帝在成为储君之后的突然开窍,尽管他有时候还是浑浑噩噩的,还喜欢和工匠们hún在一起,但是先帝给他安排进学、让他主持开办武学这两招确实是一针见血。
先帝的帝王心术的确了得,仅仅是给皇子郭宗谊安排的三个博士、助教的人选,就在无形中为这个懵懂的皇子争取到了许多朝臣的默认甚至支持,而更为关键的则是那个武学和随后成立的锦衣卫亲军司。自从懵懂的皇子执掌武学并且亲自参与组建增编锦衣卫亲军之后,禁军内部的情势就难以把握了……如果不是郭宗谊亲手创建了锦衣卫亲军,并且跟着这支军队hún到了许多战功,因此让禁军其他军司的宿将们都正眼相看,在先帝骤然崩逝之后,一个二十岁还不到就匆促登基的年轻人哪里做得到迅速掌控禁军?
这就是帝王心术啊……先帝让皇子创建并且掌控新军,手段可比太祖让李重进、张永德从高位进入shì卫亲军司、殿前司还要高明,最可怕的是锦衣卫亲军司对基层军官的升调都把握得很死,全然没有了当初兄长赵匡胤在殿前司整军当中上下其手的机会。
初次相遇的时候,这个郭宗谊可以说远不如自己;即便是在他主持武学和锦衣卫亲军司之后,在禁军当中的根基也还是远不如兄长赵匡胤的。所以先帝驾崩之后的那一年半载里面,是赵家最好的机会,现在来看也是赵家最后的机会,可叹兄长当时不敢彻底豁出去,而根源就是因为郭宗谊已经完全掌控了一个战斗力强大的军司,而兄长那边却不可能公开联络到协同起事的大将。
在明争不行的局面下,就连暗斗都没用了,那一场yīn谋败lù,如果不是自己事前防范得当,赵家恐怕都已经万劫不复了。
这个郭宗谊在最脆弱的时候坐稳了皇位,几年时间下来,天下最为兵强马壮的就只有他了,十几年时间下来,他的地位已经称得上不可动摇,赵匡义现在差不多已经彻底放弃了任何妄想,只求宦途顺利,赵家未来的富贵可保。
但是看样子皇帝对自己仍然猜忌得很,要不是有太后说情,恐怕自己会就此老死在雄胜军那种荒凉之地吧。好容易回到京师,还有机会捞了个出使藩镇的差事,结果一个资历浅薄的副使却要比自己更受重视!赵匡义眼角扫过王文宝那副得意面孔的时候,心中不甘而又无奈。
[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