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赵匡义引述的资料,郭炜相信对方也不至于虚言欺君,那么将济州岛纳入大周的领土并且尽快郡县化还是很可能做得到的
在这个时代,航海水平还不算很发达,但是航海相关的技术却早已出现,之所以这些技术没有大规模应用于航海,那只是因为缺乏需求郭炜以为北伐提供海运和南征的名义扩充加强定远军,已经极大地促进了航海技术的应用,他相信假以时rì海贸的发展就会自然促进航海技术的进步,不过目前能够利用行政手段促进一把的话,他也是不会拒绝的
大陆周边的几个大岛此时都还没有得到完善的开发,毕竟大唐对江南的开发才刚见成效,荆湖、岭南都还处在地广人稀的阶段,历经战乱的中原也是开垦不足,哪里还会有人愿意背井离乡跑到岛屿上去谋生
当中原朝廷还龟缩在黄河两岸的时候,沙门岛这样的登州外海岛屿都算得上荒僻,从而成为充军发配最残酷的去处,但是在郭炜的打理下,此地已经成为渔政水运司的主要基地,东南物资支持幽蓟地区的仓储与转运枢纽
海南岛,也就是现在的琼州,汉人移民仍然不多,而且全部集中在沿海的少量平原聚居点,不过已经渐渐地代替沙门岛成为最佳流放地随着一部分定远军和伏波旅部队进驻岭南清剿海寇,沿着海岛周边建起了几个军港和补给点,不过在岭南都嫌开发不足的情况下这个岛屿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得到充足开发的,哪怕郭炜早已从“临高三屠”中知道了该地铁矿的价值,此中情形依然难以改变
至于东南海面上的台湾岛,时人依然被流求、小流求之类的名称弄得缠夹不清除了可以确认海客所言的彭湖应该就是后世的澎湖列岛,郭炜可搞不清楚他们说的流求到底是台湾岛的哪一块地方,又或者还兼指后世的琉球群岛这块地方和琼州又有所不同,它距离大陆要远得多了,而且岛上的土人和汉人接触得少,也就不开化,就现在的航海技术而言,经营那里风险太大预期收获太低大周从上到下都不会有多少进取心的
只有从后世穿回来的郭炜特别看重海洋,看重那几个岛屿的价值,但是他又不能完全脱离现实去开创什么“大航海时代”对大周的农夫士绅们来说,在这样一个好皇帝的治下有着适合休养生息的政策,有着强大军力保障下的和平,还有高效朝廷主导的治河与水利工程建设,光是留在中原地区土里刨食恢复生产就足够丰衣足食了,却哪里会有足够的动力漂洋过海?而缺乏了社会基础的支持仅仅依靠郭炜的威望和个人意志去推行航海政策,那是完全不可持续的,最多就是在历史上获得与“郑和下西洋”类似的评价
但是有了济州岛的马场之后,情形就会有所不同了
根据赵匡义提供的信息济州岛目前并不属于高丽王国,而且岛上的居民早已习惯和文明社会交往不管是进贡、求册封还是贸易都做得来,而他们的生产力水平和物质生活水平又还相当低那么去经营这个岛屿的话,应该比较容易沟通,付出的代价也不会太大,而要是能够在岛上为大周建立一个稳定而规模够大的马场的话,这份收益还是比较可观的
在济州岛建立马场,一个最明显的好处就是——岛屿距离大陆有相当长的一段海路,不会有什么地主跑去侵吞那里的土地,将其变为耕地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马场的规模就可以长时间维持下去
要是像京畿、河北、北平府这些地方,即便将来推行了土地累进税制,都未必能够遏制士绅和官僚相勾结将那里的马场逐步化为耕地就算是皇庄,郭炜在的时候或许有把握维持住,他可不相信自己的继承人也有这个能力
济州岛就不一样了,只要朝廷的海运能力保持得住,这个马场就可以维持下来而且当地土人易于沟通,开拓的代价不会太高,预期的收益比较明显可观,官僚们才会有足够的动力去推动和维持这种开拓行动,这也算是阳谋了
只要济州岛的马场规模够大,能够支持禁军马匹供应的相当比例,又不会损害官僚士绅发财,官僚们就会上心,就会为了这个马场去维持一支规模可观的运输船队和护航船队,再加上东南物资支持幽蓟地区的海运需要,以及rì渐兴盛的海贸安全需求,渔政水运司的发展也就不会停顿下来
当然,作为一个拥有漫长海岸线的大陆xìng国家,在当前的生产力水平下,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和外来威胁都是在陆地上,不光是寻常农夫留恋乡土,社会上层也是重视大陆上的经营,这原本并没有什么可奇怪的,郭炜也不打算强行改变,恐怕他还真是改变不了不过有了他的一些个伏笔,大周在海洋上多少都能增加一些资源投入,从海洋方面获取的利益也会多一些,说不定都会形成一定规模的利益集团,对于国家在生产力进步之后的文明升级就能预留下良好的基础了
这些考虑,郭炜当然不会和赵匡义推心置腹地谈,这是留给运筹司的战略展望,不过对臣子施恩,君主倒是不必在理由方面讲得太多太细
“廷宜当年在武学的成绩平平,后来监军一方也无甚出彩之处,朕还以为无由拔擢你呢……直到近期,你奉诏连续出使安南和高丽均不辱使命,在高丽还颇有功绩,朕才知道人各有所长,廷宜的长处却是在这里啊”
刚刚承诺完给赵匡义论功行赏,郭炜一忽儿却又开始议论起对方的能力来,否定赵匡义的军事才能,肯定其政务和外交能力,当然是实事求是的,而且也算是对之前一直压着赵匡义不给他升官的解释,其中还未必没有敲打的味道
赵匡义听到皇帝的评价,心中其实是有些不忿的,说他在武学成绩平平,做监军也不行,他是不怎么服气的作为以军功封天水县男爵位的禁军大将次子,兄长又是曾经执掌一个军司的大将,赵匡义对自己的军事才能还是颇有期许的,结果被皇帝当面这样一通贬低,哪里真的接受得了?只不过十多年的蹉跎下来,他已经知道了天高地厚,心中虽然不忿,脸上却是神sè不动,只是低着头静静地聆听着皇帝的教诲
郭炜又盯了赵匡义一眼,然后笑了笑说道:“既然如此,朕用人当然要择其所长此次论功铨叙下来,廷宜多半能够升至如京使,若是再立些功劳,遥郡刺史未必无望,而朕想的就是,如何让廷宜在适合的差遣上立功”
“臣不敢当陛下厚爱,陛下但有差遣,尽管吩咐下来,臣自当尽心戮力,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不管在心里面对皇帝的评价有多么不满,赵匡义此时也只能这么说话而且他心里面也有些明白,早年曾经沾染上逆案的自己,今后恐怕是必然会远离真正的军事职位的,不过在军中实权彻底无望的情况下,官阶和赏赐依然是硬道理,只要能够继续升官发财,今后就算变成专门的使臣也无所谓了
遥郡刺史,搁在早年的时候,赵匡义还真是不放在眼里的,他的兄长可是二十多岁就领郡了,到了三十岁则已经建节,他自己那时候距离有资格领郡的军职也就是两三步远但是现在不同了,几乎是从头开始的他,用了十年时间慢慢地往上爬,尽管比起一般的庶民子弟算是快的了,但是现在距离遥郡刺史还差着许多台阶呢,要不是出使高丽碰到了运气大爆发,这个遥郡刺史怕还得等上十年甚至长的时间,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被皇帝拿到面前来诱惑
这一次的功劳就足够从洛苑副使蹿升到如京使甚至高,不过从如京使到遥郡刺史之间其实还有好几个阶位的,皇帝既然这么说,那显然之后交代给自己的任务不会轻松,但是自己却肯定得一口应承下来
“嗯不错”郭炜对赵匡义的反应相当满意,“朝廷近期对外将主要经略高丽和济州岛,不过你因为崔氏的问题而必须回避,这也就不说了今后朝廷还将经略南疆与西北,廷宜曾经出使过安南,对当地应该很熟悉,朕原想在定远军、伏波旅进驻安南剿匪的时候以你为监军,若是顺利功成,就是正授你为交州刺史也未必不可不过……安南丁氏父子颇得当地士民之心,眼下看来仍然难以轻动,此事也就只好搁下了;西北方面,你兄正戍守灵州,凉州深入夷狄,中国未尝命吏,广顺时申师厚一度以左卫将军拜河西节度使,然此人终为小人,不能抚有夷夏杂处之地,显德初即留其子而逃归,凉州遂绝于中国”
说到了这里,郭炜盯着赵匡义说道:“或者留在京师等候安南出现机会,届时廷宜可监军入境,平定当地之后即正授刺史,即便是今后世袭都可以;或者先出使甘州回鹘、归义军和于阗,熟悉西北政情,然后赴任凉州刺史究竟如何,卿当自择”(未完待续)
泡书阅读最最全的小说///
...